54.4%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日前,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改為選修」,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取消英語必修有利於學生減負,但也有人認為英語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取消考試會讓大家的英語能力減弱。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受訪者中,00後佔1.5%,90後佔22.8%,80後佔53.7%,70後佔16.1%,60後佔4.5%,50後佔1.1%。

    50.3%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北京某高校讀大四的陳佳瑋支持將英語改為選修課,「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不必強求所有人都在一門學科上投入過多精力」。

    佟羽(化名)正在河北某高中讀高二,她認為學校的外語課程可以採取「強制」與「自主」相結合的方式,「學校提供多種外語選修課,規定每個人至少選擇其中一種」。

    「英語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北京某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魏禹昊,則堅決反對改英語為選修,「要糾結的不是『該不該學』的問題,而是『該怎麼學』的問題」。

    本次調查中,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30.8%的受訪者不支持,還有14.8%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只要考試不考的都是『副科』。」河北滄州70後曹雲是一名初中孩子的家長,她擔心如果將英語改為選修,「會被大家輕視甚至放棄」。

    對於改英語為選修,54.7%的受訪者認為應試教育下,「選修」幾乎等同於「不修」;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5.2%的受訪者認為改為選修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27.2%的受訪者認為改為選修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我現在主要靠自學。」魏禹昊說,社會上英語培訓機構不菲的報名費讓他更願意購買相關書籍後自學。他也坦言,自學的效果「並不理想」,「下班後如果有時間,就隨便看兩頁書。如果累了,就乾脆不看」。

    除了跟隨校內老師的教學進度外,佟羽還讓家長為自己請了英語家教。「學校老師講課針對的是全班平均水平。要想自己拔高,還是得額外『吃小灶』」。

    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後,陳佳瑋目前學英語的方式相對輕鬆了許多,「我現在已經不再刻意做題和背單詞了,而是看一些美劇,既能當作消遣,也能在無形中提升英語水平」。

    不同的人學英語有不同的渠道,學習的狀態和效果也不盡相同。數據表明,40.0%的受訪者偶爾有空時自學英語,38.9%的受訪者通過網課或網絡視頻學習,33.9%的受訪者通過看美劇或讀英文原著學英語,24.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投入了大量時間自學,23.5%的受訪者報名了英語培訓班,20.8%的受訪者在校內跟著老師學習,15.8%的受訪者表示會找身邊英語好的人請教,10.9%的受訪者則對英語學習完全沒興趣。

    49.0%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根本原因是缺少實際應用

    「學生普遍在聽力上較為薄弱,口語則幾乎從沒練過。」山東濟南某高中英語教師劉潤(化名)坦言,當前英語教學主要還是集中在閱讀、寫作等「必考項目」上。「一方面,沒有那麼多課時允許老師面面俱到地教;另一方面,一旦知道學的東西『考試不考』,學生們也會立刻放鬆下來」。

    陳佳瑋表示,自己剛進入大學時,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自信」。「大學的英語是外教課,老師會要求你在課堂上不斷地『說』。」看到身邊一些口語好的同學和外教談笑風生,「自己很想加入,但能流利說出口的只有『Yes』和『Pardon』」。

    魏禹昊曾在本科期間參加過一次託福考試,「花最多時間準備的就是口語」。

    調查顯示,「啞巴英語」被受訪者認為是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佔48.6%。其他問題依次是:「聾子英語」(43.2%)、應試化現象嚴重(38.9%)、教學形式單一(37.5%)、教材陳舊(33.2%)、只注重「語言技巧」而不注重「語言思維」(29.2%)、缺少實踐鍛鍊(25.5%)和校內英語教育乏力而校外英語培訓瘋狂(25.1%)等。

    人們希望學好英語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調查中,排在前三的是:在外企工作(40.9%)、出國旅遊(36.9%)和應對某個考試(31.0%)。其他還有獲取證書(28.9%)、出國深造(23.6%)、獨立閱讀英文原著或看英文電影(23.4%)等。17.4%的受訪者單純出於興趣,12.1%的受訪者尚無明確目的但想為未來增加籌碼,7.3%的受訪者學英語是為了消磨時間。

    「我的英語不好,現在想學已經非常吃力,所以孩子的英語一定不能落下。」曹雲認為,英語是職場競爭中的「必備技能」,「英語好未必能帶來優勢,但英語差很可能成為劣勢」。

    佟羽當前學英語的主要目的是「備戰高考」,但她表示,希望能在讀大學後有機會把英語從考卷和習題轉化為真正的生活技能。

    學英語的過程中,常有人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依然收效甚微。針對這種現象,49.0%的受訪者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其他原因還包括:學習方法不得當(46.3%)、英語基礎差(39.5%)、在聽力口語等單項上存在短板(35.3%)、目的性太強(30.2%)、自身投入精力不夠(24.6%)、沒掌握英語的語言思維(22.9%)、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了解太少(19.0%)和性格內向而不敢張開嘴「說英語」(12.7%)等。

    劉潤認為,學英語是一場「持久戰」,細水長流才能取得好效果,臨時抱佛腳的態度要不得。「要想做到細水長流,就要有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讓學英語成為一項愛好和生活習慣」。

相關焦點

  • 54.4%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 缺少實際應用
    54.4%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 缺少實際應用 原標題: 有人認為取消英語必修有利於學生減負,但也有人認為英語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取消考試會讓大家的英語能力減弱。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高考是否取消英語:調查稱54.4%受訪者支持改為選修課
    日前,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改為選修」,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取消英語必修有利於學生減負,但也有人認為英語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取消考試會讓大家的英語能力減弱。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超半數受訪者支持英語課選修 缺少實際應用
    日前,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改為選修」,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取消英語必修有利於學生減負,但也有人認為英語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取消考試會讓大家的英語能力減弱。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調查:超半數受訪者支持英語課選修(雙語)
    超過半數的人支持在高考中將英語作為選修課,據《中國青年報》報導。   An online survey of 2,001 participants found 54.4 percent supported the suggestion.
  • 高考將英語科目由必考改為選考,你會舉手贊成麼?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而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2021年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家長一致表示支持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學生就開始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了,距今已有三十餘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學科早已植入每個中國人心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兩會來了】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 改為選修
    【兩會來了】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 改為選修 作者:李盈盈 發布時間:
  • 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教育部的回應讓人無奈
    如今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已經普遍全世界了,英語作為我國最基礎的學科,在中高考中佔有很高的分值,所以基本上每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都是在學習英語。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教育部的回應讓人無奈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學生就開始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了,距今已有三十餘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學科早已植入每個中國人心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教育部的回應讓人無奈!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學生就開始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了,距今已有三十餘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學科早已植入每個中國人心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教育頭條】教育局通報: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看看人民群眾怎麼說:@雨過天晴:學英語不是不可以,但是絕對不應該當主科!我們應精通自己的母語,了解自家歷史,學好數理化,報效自己的祖國!而將英語規定成主科,且為高考必考科目個人認為是大錯特錯的!
  • 教育局通報: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教育部的回應讓人無奈!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學生就開始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了,距今已有三十餘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學科早已植入每個中國人心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取消英語改為選修課,你支持嗎?
    小編記得,對於英語是否需要被踢出主科?在2017年3月4日的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李光宇曾建議高考取消英語,改為選修,在他認為「如果按照每天8小時學知識時間計算,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將近1/5的時間都花在英語上面!」說得有道理,每天早上晚上讀英語,而忽略了其他課程的學生不少。而人大代表俞敏洪認為取消英語不可取,太倉促。
  • 將英語科目取消 改為副科 改為選修課,你贊同哪一種?
    用英語愛你真的很難,也有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大學入學考試更重視英語專業。至少有12年、15年的學習,這是基礎教育的階段,加上大學3-4年,我學習了將近20年的英語,大部分人都和母語是外語的外國人說話,但是對方不知道,出了學校,應該有多少人去學校?
  • 平論 | 再論取締全民英語,改為選修外語的緊迫性必然性!
    在昨天的文章《是時候把全民英語改為選修外語了》發出以後,如我所料引發了不少熱議,有這種熱議是好事,並且我也希望將這種討論不斷升溫和擴散下去,畢竟理不辨不明。而如果將全民英語改為選修外語之後呢?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比如英語目前使用比例高過阿拉伯語、波斯語、俄語,那麼選修英語的學生必然也會多過選修阿拉伯語、波斯語和俄語的學生。比如過去是10個學生,全部強迫學英語。
  • 人大代表提議:將英語「主科」地位改為「選修」,家長:我贊成!
    但是從學習英語開始,其中的效果並不明顯,有很多的學生,基本都是因為都是因為高考要考英語才學習的英語這門課程,而基礎教育所教授的英語並沒有達到英語相對應的水平,也就是說很多的學生現在學習英語的情況是:很多人都是學了十幾年,但是學習的效果並不明顯「啞巴英語」比比皆是,所說的英語外國人聽不懂,甚至還做出了很多中國式的英語等等一些烏龍
  • 本市高中課改教材目錄昨公布 高中生將選修大學課程
    信報訊(記者杜丁)今年9月1日,本市330所高中的高一年級將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高中將啟用新版課改教材。昨天,市教委公布了高中課改教材目錄,記者發現不少教材名稱與大學課本相同。  市教委表示,由於高一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相應從目錄中刪除對應的大綱版教材。
  • 英語由必修改選修?建議不計入高考總分?
    這些天,一則關於學習英語的提案,引發了全民的熱議。 這則提案就是:將中小學的英語由必修,改為選修,在高考當中,不再計分。 這個提案一出,大家都長出一口氣:太好了,不用再學英語了!
  • 英語可考慮改為選修科目,但數學不行,它是不少科目的思維核心
    英語要不要改為選修科目或者是取消,這個話題頗有爭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要得到一個較好的結論,似乎很難,不過,有人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問題,便是把數學改為選修科目,這其實有點像是把概念進行混淆了,數學是基礎學科和自然學科, 而英語是一門語言,對於不少人而言,可能一生都用不上
  • 高考英語難倒不少人,若改為選修科目,或許更加合適
    據相關媒體報導,日本高考將於2020年4月開始就不再有專門的英語考試,考生可參加託福等民間英語考試,可以說,日本高考取消英語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在我國,高考英語難倒了不少人,一些特別優秀的理工科學子,便是因為英語而失去了去名校學習的機會,令人惋惜,若是把高考英語比改為選修科目,或許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