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微視撕逼,但音樂短視頻只有「神曲」邏輯嗎?

2021-01-08 站長之家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馬化騰與張一鳴的撕逼不出意料還是要離開朋友圈到法院走走。近日,抖音在北京海澱區法院把騰訊給告了,說某微信公眾號中的某文章虛構視頻來源,對抖音的名譽造成極大的影響,要騰訊停侵道歉賠償一條龍。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隨後的回應十分淡定,看起來,從微視與抖音撕逼開始,起訴這種東西早都在預料之中,是「網際網路撕逼標準流程」的尋常環節而已。

對騰訊來說,抖音的出現、微視的防守似乎讓它又回到了過去,回到了那個被創業者打橫幅、被《計算機世界》大罵「狗日的騰訊」的尷尬年代。

微視是否打算「抄越」抖音不得而知,但至少,微視與抖音在模式上沒有大的區別,從發家邏輯上看,它們與多年來「神曲」的爆紅與傳唱過程「很巧合」地相似了,而音樂從來不只有「神曲」。

「模進」,抖音、微視都在玩的神曲邏輯

抖音的崛起,或者說抖音為什麼讓人沉迷,與當年洗腦神曲火遍大街小巷的方式其實沒什麼區別,如今,微視也在走這條老路。

1979 年,精神病學家科奈利烏斯·埃克特將某些歌曲特別能流行、特別能洗腦的現象命名為「耳朵蟲」(Earworm),特指一段長度為 20 秒左右的音樂,在當事人自身毫無意識的情況下突然開始在腦內反覆循環從而被吸引。

他指出,「耳朵蟲」通常會在大腦空閒或試圖轉移注意力時出現——此時我們通常處於百無聊賴的狀態,或是腦子因過度疲勞而一片空白。隨後,辛辛那提大學教授詹姆士·科拉裡斯(James Kellaris)進一步研究認為,神經官能症患者、精神壓力較大的人、處於極度疲勞狀態的人很容易被「耳朵蟲」找上門。

抖音和微視的內容形態,是一段 15 秒左右的音樂加上各種類型的表演,其受眾主體——也是其傲嬌的資本,是所謂的都市白領階層。

15 秒和 20 秒,現代都市白領階層和精神壓力、極度疲勞甚至神經官能症(非生理疾病,例如眩暈感、虛假感、感覺異常等)都實現了某種「巧合式」的對應。

儘管抖音每日更新內容條數龐大,但眾所周知它們對應的音樂內容大都雷同,一個時間段內,往往只有跟風式的、為數不多的時髦曲目,例如,PPAP、 123 我愛你、Havana、最好的舞臺、C哩C哩、Planet、少林英雄等都是紅極一時的通用配樂。

也巧合的是,這些曲目大多數符合認知科學家馬修·舒金德(Matthew Schulkind)對洗腦神曲的音樂結構研究:音程相對較短,旋律簡單重複,並輔以諸如超重低音或怪異的節拍等元素,令人產生某種新奇感。

這種創造在音樂上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做「模進」。幾乎所有的「勾引人」反覆刺激的音樂片段,都是採用的這種創作方式。例如,抖音上的C哩C哩(也名Panama),其經常被引用的片段就是如此:

在「模進」下,一個表面光鮮亮麗,背地裡被工作壓力、房貸、家庭瑣事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小白領,在公交車、地鐵、廁所、沙發、床上刷起一個又一個的抖音,不管內容是什麼,在抖音平臺常常風靡而同質化的 15 秒音樂刺激下,往往可以被「神曲」賦予前所未有的精神滿足。

而且,抖音不斷往下劃的內容呈現模式,除了產品經理們心心念念的「驚喜感」,還符合神曲帶來滿足感的另一個指徵: 2012 年希臘一個關於音樂的主題會議發布的成果表明,那些有亞臨床強迫症特徵的人和常人相比更容易沉迷洗腦式音樂。

不停地翻、停不下來,這種強迫症式的行為方式,又與音樂對人的影響不謀而合。

所以,與其說抖音的崛起是短視頻「模式」的勝利,毋寧說它只是把洗腦神曲的邏輯又搬了回來,是音樂的勝利。

國民總時間?是「人群總時間」

騰訊在 2017 年 3 月 23 日就通過領投3.5 億美元的方式和快手建立了聯繫,而艾瑞網數據顯示,儘管抖音來勢洶洶,但快手還是遙遙領先了抖音將近半個西瓜視頻的身位。

有了穩坐短視頻No1 寶座的快手,騰訊仍然急不可耐地巨資上馬微視,這看起來有些矛盾。而從「國民總時間」升級而來的「人群總時間」,或許能給出不一樣的真相。

國民總時間(Gross Domestic Time,GDT)這個由羅振宇提出,隨後被移動網際網路的競爭所認可,該理念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網民接近上限,所能提供給所有APP們的時間資源接近上限,由此,擠在同一時間段內的產品就產生相互競爭,而不管產品屬性是什麼。

例如,上班途中的公交車/地鐵上,圖文信息流、短視頻、知識免費/付費產品、在線音樂、在線文學等會一起掙錢用戶的通勤時間,而不管它們產品屬性有多麼不同。

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它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手機裡,很難會有對方階層的產品,喜馬拉雅和快手可能難以正面PK對GDT的佔有。

不同人群本身的產品偏好就不一樣,在同一時間段競爭的產品,雖然屬性可以不同,但它們必然要屬於同一類用戶群體。

由此,國民總時間,本質上應當是「人群總時間」的和,而不是一鍋粥煮了所有人的時間。

被抖音瞧不上的快手,其創始人宿華關於「快手有很多一線城市用戶」的論調2017 年在很多場合說了很多次。最近一次公布的數據上,快手自稱北上廣深活躍用戶超過總活躍用戶的 25%,急不可耐地要擺脫「小鎮和城鄉結合部青年專用短視頻APP」的形象。殊不知,這只是統計學開的一個玩笑罷了,「上海用戶」並不代表就是「上海人」,而那些來自某旮沓的打工仔,也正活躍在深圳的保安、保潔、外賣、快遞、富士康的崗位上。搞了半天,快手這個鄉下娃還是沒攀上自詡高逼格的城裡人的親戚。

所以,被抖音瞧不上的快手,與抖音用戶群體的區隔,造成了騰訊無法用快手拼抖音,只能寄希望於與抖音「產品類似」從而人群必然類似的微視,奪回微信被搶走的這一部分的用戶時間。

是否抄襲陷羅生門,但微視不應是騰訊唯一手段

抄不抄襲暫且不論,目前來看微視的勝算實屬一般。根據艾瑞網的數據來看,微視數據增長曲線並不符合一個快速增長產品的特徵,反倒是有種被巨額補貼吊起的感覺,忽高忽低。月總用戶時長上,微視的 122 萬小時,剛剛才達到抖音的1%左右。

抖音所搶走的微信「人群總時間」,屬於所謂的「高逼格」人群,快手覆蓋不大,但抖音由洗腦神曲的方式發家,從音樂+短視頻角度而言,同樣從「高逼格」人群切入,音樂或許是騰訊的另一種選擇。

抖音自音樂而起,也終究避免不了要和「音樂」打一架,因為圍繞「音樂」,除了洗腦神曲,還是那些「正常」的音樂內容,或者更進一步的專業玩音樂模式,他們都可以與抖音爭搶相同的人群總時間。

前者,以在線音樂「轉行」為代表。

從數據來看,在線音樂APP目前過得還挺好,例如艾瑞網的總裝機量上,前四名的數據總體超越了短視頻的數據。

但是,在線音樂是個十分尷尬的產品,它的屬性決定了「有時長無佔有」的困局,也即,APP們裝在用戶手機裡,也經常被打開,但是,盯著軟體看歌詞或者明星的用戶很少,大多數時候用戶都是邊聽歌邊看其他內容,時間並沒有被佔有。

恰恰,在易觀的統計數據裡,在線音樂的使用時間,又與包括短視頻在內的內容產品高度重合,如圖:

於GDT而言,在線音樂的用戶雖然「活躍」,但它可能什麼也沒得到,沒有佔有就沒有商業模式的故事好講,與工具類產品陷入同一個尷尬境地。

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在線音樂上馬短視頻風潮,根本原因在於它們要通過短視頻的方式來佔有本就屬於自己的用戶時間,從而在通勤、休憩、如廁這些時間場景中與各路人馬競爭佔得一席之地。

相比較八竿子打不著的快手,擁有所謂中上層人士的抖音,其用戶群體顯然也同樣偏好音樂這一內容元素(確切地說,抖音APP群體是音樂APP群體的子集),裝在同一個手機裡,面對人群總時間成為了直接的敵人。

後者,以音浪、動次等強調音樂屬性的短視頻產品為代表。

這類產品大多數強調從音樂的專業性出發做短視頻,與抖音泛娛樂定位並不相同,從市場而言也不是直接競品。例如被京東、宜信、喜馬拉雅幕後投資方之一創世夥伴資本數千萬投資所追捧的「動次」,雖然對外宣稱其不做抖音類同的產品,但是產品的音樂專業性帶來的用戶群體「高逼格」屬性,讓它和抖音受眾群體(也喜歡以格調自居)一定程度重合,這意味著APP會被裝到同一個手機裡,無疑將動次這類本來無意與抖音競爭的產品推向與抖音爭搶「人群總時間」的位置上。

「神曲」是抖音社交夢的絆腳石,但「音樂」仍各有勝負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用戶通過抖音勾搭未成年女童事件,有個細節值得玩味——聊天是通過微信進行的,抖音的社交行為仍然脫離了抖音的掌控,社交夢想成為一句空談。

目前,抖音的運營方式相對簡單,官方創造套路,KOL模仿表演,這讓它在短期內建立了嘻哈、舞蹈等品類的局部優勢,做到了 7000 萬DAU。但這種方式有邊界,觀眾看抖音,聽洗腦神曲、看臉,看胸,看腿解壓,但這些和粉絲沒有任何關係。

音樂從來不是一個垂直行業,其是貫穿在影、劇、綜、漫、音五個方面的核心,是一種情感表達,也是一種生活體現,更是一種社交語言。顯然,抖音要搞社交,只能去強化音樂屬性,形成圍繞音樂的圈層,加深自己賴以發跡的音樂玩法,神曲是遠遠不夠的。

這方面,音樂做短視頻似乎得心應手一些。例如網易雲音樂,仰仗過去的情懷和社交已經聚攏了一波認同產品社交的用於,用音樂短視頻的方式讓他們的粘性更高,在「朋友」標籤下,已經形成了向微博靠攏的社交格局。

除了社交,對音樂的理解更深刻,也易於做出有差異的產品。

例如,酷狗音樂演唱者胡 66 之前在酷狗直播上只是一個粉絲量幾千、不常開播的小主播,靠著以短視頻BGM為音樂作品的推廣渠道,通過視頻內容帶動音樂作品知名度的提升,再把流量導入完整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人這一套「酷狗短視頻」模式,其短視頻歌曲《空空如也》一周播放量破億。

又例如,不斷強調自己「不做抖音」的動次,這款短視頻產品偏正式和專業,在一個視頻框裡同時播放好幾個視頻,表演者分別表演不同的器樂以及聲樂,最終呈現合成的音樂表演,如圖,分別是多人同屏和一人多角同屏:

顯然,微視目前的「萎靡不振」,或許說明那些來自差異化產品而不是跟隨產品才更有可能與抖音爭搶用戶總時間。騰訊擁有 3 億用戶基數的QQ音樂,這是實實在在的、不需要補貼的硬實力,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在社交元素、音樂的專業性開發(畢竟創業產品都能搞出來差異化的產品,QQ音樂為什麼不能)方面,只依靠洗腦神曲的抖音明顯處於下風。

不過,非「神曲」音樂短視頻也有自己的麻煩。

抖音短視頻的界面交互上,樂趣部分才是產品表達側重點,而在線音樂一旦側重短視頻,就得花不少功夫做這方面的事,例如要弄出抖音那種酷炫的效果、要把短視頻的互動方式搬到產品上,諸如此類,目前QQ音樂的短視頻還非常「樸素」。

在用戶產品口味已定的情況下,這種嘗試很容易失敗,例如,最近大眾點評因為急於做成社交產品,新版本升級就惹來了罵聲一片。

如果像下圖酷狗音樂這樣放得下音樂本身的味道,放得下做音樂產品的逼格,照搬照抄抖音的UI和內容運營方式來對打抖音,在不要「節操」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法。

此外,尤其對於這類專業化音樂短視頻產品,用戶蓄積速度顯然不會如抖音般迅捷,需要更長時間的啟動過程。因為,短視頻是強娛樂、「無法延遲滿足」類的內容,雖然抖音也在用洗腦神曲,但抖音的「高逼格」用戶原本就是奔著消遣人生的態度去的。而音浪、動次這類產品在用戶心中或多或少不那麼娛樂化,「專注於音樂領域、匯聚較為專業的音樂表演」的心理標籤,可能會阻擋那些音樂性、社交粘性不太強的用戶。

在線音樂有程度較輕但類似的問題,解決的方式之一是標籤模糊化,例如酷狗音樂已經把自己包裝成直播+短視頻+音樂+社交的一條龍式複雜產品,掩蓋掉音樂屬性,獲得更多短視頻流量,效果還不錯。

不過音浪、動次這些產品顯然不能這麼幹,這會喪失掉賴以生存的產品定位基礎。或許,不求用戶總量,通過專業性獲取高用戶質量,用更好的用戶人均時長來講出更美麗的商業模式故事(例如專業音樂社群帶來的社交粘性),會是其產品方向。

總之,騰訊用微視去對打抖音目前還看不到太多希望,而同樣是音樂屬性的短視頻,目光由「神曲」轉到正常音樂甚至專業音樂,與抖音爭搶「人群總時間」原本還有更多方式。

相關焦點

  • 捲土重來的微視能阻擊抖音嗎?短視頻江湖將掀起...
    據騰訊的消息,4月11日,繼快手、火山小視頻等APP被下架,內涵段子永遠關停之後,微信、QQ也將在網際網路短視頻整治期間,暫停短視頻APP外鏈直接播放功能,涉及的APP包括微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目前看來,導火索還是社交短視頻。騰訊微視的捲土重來,能狙擊抖音嗎?
  • 抖音、快手強勢霸佔海外應用下載榜,微視還有機會嗎?
    作為短視頻界的兩大霸主,從數據方面來講,無論是用戶還是短視頻數量,快手都佔據著首要位置。但從人氣方面來看,抖音明顯已經超過了這位業界霸主,日均視頻播放量過億,各路明星、網紅紛紛轉發,甚至網易雲音樂上已經出現了抖音 BGM 的收錄歌單。
  • 流行音樂一夜爆紅 短視頻功不可沒|抖音|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
    你或許不是抖音的忠實用戶,但當上面幾首「抖音神曲」的旋律出現,你或許也會不自覺地哼唱起來。就像當年的《小蘋果》和《江南 style》,你可能並不喜歡,但架不住它們像病毒般在各大網絡平臺、商場餐廳、甚至是大媽們熱舞的廣場上不斷循環播放。「抖音神曲」甚至成為了現在流行音樂中一個細分門類,佔據了各大音樂平臺排行榜前列,越來越多音樂人將短視頻平臺作為新的宣發渠道。
  • 每一首抖音神曲背後,都是一樁價值不菲的音樂生意!
    也許你並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但卻可以跟著哼唱出來,這些歌,被稱為「抖音神曲」。作為一款短視頻應用的抖音,為什麼能夠對音樂領域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呢?實際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早就不再拘泥於「視頻」這一件事,商業化已經成為他們的全新「戰場」。而廣告、電商、直播、知識付費等方式也並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踏足音樂這片領域,也是抖音們的大勢所趨。
  • 微視歸來 騰訊補課短
    死而復生,低調布局,微視4月初開始大規模改版,接入QQ音樂等重量級資源,這是馬化騰(騰訊董事會主席)「探索新型社交平臺」的落地,也刺激了本就活躍的短視頻行業。在業界看來,微視回歸後,重點資源的配合與功能創新姍姍來遲,能否贏回時間差尚未可知,不過這讓騰訊短視頻布局的迫切性一目了然。
  • 騰訊微視VS抖音,鹿死誰手?
    以企鵝號作為根據地,為騰訊微視提供優質的原創短視頻內容,然後出錢給這些內容創作者和機構做補貼。雖然補貼額度和具體的補貼機制,騰訊沒有說,可騰訊集團營運長任宇昕曾介紹,騰訊將打造全新的企鵝號,計劃2018年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服務圖文資訊和短視頻的創作者。
  • 「消失」的抖音神曲-虎嗅網
    在形式上,它們也衝破了抖音的短視頻,走向了平臺以外的每一個角落——各個店鋪的播放器內、綜藝和晚會的舞臺上、B站的剪輯視頻bgm……但今年這股「神曲」熱潮似乎開始冷卻。2020年讓大部分人有洗腦式體驗的歌曲更多地來自其他渠道,比如出自年初熱播的電視劇《想見你》的「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以及出自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的「淡黃的長裙」等等。
  • 復活微視還低調上線3款短視頻App,騰訊急了?
    今年兩會期間,馬化騰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也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社交,現在的短視頻非常火,我們也想注意一下短視頻,有什麼可以跟社交網絡結合的點。」4月5日,曾被騰訊戰略放棄的微視更新4.0.0版本,啟用了全新的logo和slogan,並增加視頻跟拍、顯示歌詞字幕、一鍵美顏或美型三大功能,並打通QQ音樂千萬正版曲庫。
  • 棠小媽娛樂說:如何看待騰訊微視對抖音的模仿
    最近小七偶然看到了微視的資訊,於是想下載體驗一番,沒想到打開刷了幾個視頻後小七就蒙了,恍惚間以為自己打開的是抖音同樣的音樂創意短視頻,同質化的內容,就連交互界面都非常相似,小七不禁暗暗驚嘆,騰訊竟然如此不懼外界已經形成的「抄襲大王」的負面言論
  • ...有何邏輯?|音樂人|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宋熙澤|抖音|qq音樂
    最新一輪的「洗歌」話題,是由2019年下半年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突然走紅一首名為《孤芳自賞》的歌曲引爆。不少網友發現這首所謂的原創作品,與國外某樂隊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高度重合。換言之,《孤芳自賞》不過是《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的漢化版而已。如果「洗歌」也可以日進鬥金,誰還會堅持去苦哈哈的創作呢?
  • 「微視好物圈」上線,騰訊殺進短視頻帶貨大戰
    投稿來源:Tech星球作為騰訊在短視頻賽道不能輸的選擇,近年微視在與抖音、快手的鏖戰中,「艱難」取得1億MAU的成績。儘管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劉熾平曾提到將「重金投入發展微視,不考慮盈利」,但是微視還是悄悄探索起了商業化。
  • 短視頻+音樂,想像空間有多大?
    從抖音神曲到快手光音,短視頻與音樂產業的交融,似乎正迸發出越來越多的火花。短視頻+音樂,想像空間有多大?從抖音神曲到快手光音,短視頻與音樂產業的交融,似乎正迸發出越來越多的火花。短視頻平臺的音樂布局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短視頻與音樂產業這兩年在市場中的碰撞與融合。不難發現,諸多垂直類短視頻平臺在這兩年開始進一步拓展與音樂產業的的融合,並逐步向上遊進軍。
  • 全世界都在聽「抖音神曲」
    ▲還記得被《小蘋果》支配的恐懼嗎?「抖音神曲」甚至成為了現在流行音樂中一個細分門類,佔據了各大音樂平臺排行榜前列,越來越多音樂人將短視頻平臺作為新的宣發渠道。短視頻平臺正在改變音樂行業隨著一系列「抖音神曲」出圈爆紅,短視頻平臺改變的不只是一首歌的傳播方式,還對上遊音樂產業造成影響,試圖衝擊傳統的音樂製作發行模式。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平臺,紛紛開始像唱片公司一樣扶持原創音樂人。
  • 張一鳴稱微視抄襲抖音 馬化騰:可以理解為誹謗
    新浪科技訊 5月8日上午消息,昨日晚間,今日頭條CEO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慶祝抖音海外版Tik Tok在App Store下載量全球第一的朋友圈,但隨後引來與馬化騰在朋友圈的爭論。  今日凌晨,張一鳴在該條朋友圈下評論稱,「微信的接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隨後馬化騰回復稱,「可以理解為誹謗。」
  • 騰訊新推短視頻「哈皮」,想要PK抖音仍有難度
    在推出哈皮短視頻之前,騰訊剛在11月中舉行的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還正式推出了短視頻APP「yoo視頻」,定位為精品原創短視頻,在今年10月份,騰訊還推出了音樂短視頻「音兔」。截至目前,騰訊短視頻矩陣已有10餘款APP。
  • 微視解鎖「30秒朋友圈視頻」,短視頻社交分發時代已來
    這無疑揭示了一個現象:只有社交分發才能賦予短視頻穿透次元壁的能量。產品之爭歸根結底都是巨頭之爭。涇渭分明的賽道劃分,意味著只有橫向布局足夠紮實的玩家才能有打出一手組合牌的資本,比如剛剛宣布解鎖全新能力的微視。6 月 12 日,微視低調開啟了 30 秒朋友圈視頻能力內測。
  • 抖音音樂內測,在線音樂市場迎來"攪局者"
    一方是牢握版權、垂直深耕的音樂平臺,一方是流量在手、橫掃網際網路的短視頻平臺,兩者相遇,在線音樂的城池會被短視頻攻破嗎?"城裡"的音樂平臺們又會怎樣嚴防死守?至少目前看來,流媒體音樂圍繞版權、流量和人的競爭,還遠遠沒有停歇。在線音樂市場迎來"攪局者""聽全曲"是抖音此次音樂功能更新最重要的變動之一。
  • 抖音神曲,為什麼聽上去都很「low」?
    也許你不是抖音的忠實用戶,甚至從沒下載過抖音,但每當這些抖音神曲響起的時候,你有80%的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患上了「抖音後遺症」。:當打開某一首高級感十足的小眾音樂時,底下一定會有人評論說:「千萬別被抖音發現!」
  • 兩張截圖引大佬掐架,但微視真能抄越抖音嗎
    近年來圍繞短視頻概念布局的融資已超過300億元,短視頻行業用戶數突破4.1億人,同比增長率達116.5%。然而,騰訊在短視頻領域並沒有出現能與抖音匹敵的產品,投資快手已經不能解決其內部產品布局缺失。除了監管層的整頓,競爭對手騰訊的適時「補刀」也給抖音猛烈一擊。據說騰訊擬拿出30億元補貼來押注微視,為其批量引入優質短視頻內容原創者,抖音的大V們成為被拉攏的對象。
  • 《新聞聯播》入駐抖音快手後,紅包雨真能拯救微視嗎?
    回到微視,這個誕生在13年的短視頻產品,不溫不火的成長了這麼多年,砸進去的資金和資源石沉大海,始終沒有在短視頻領域弄出一點聲響,反而是小它三歲的抖音成了全民寵兒。那麼,這一次,微視為什麼還是要砸錢呢?這一次砸錢,能敲開短視頻的哪一扇門呢?騰訊已經聯合快手,微視為什麼還要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