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8年5月9日消息 5月7日,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抖音下載量達4580萬次,超越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iPhone應用。或許是太高興了,張一鳴發朋友圈慶祝的同時還不忘cue騰訊,由此引發和馬化騰的口水戰,一度成為近兩日的新聞頭條,雙方的恩怨情仇被扒了個底朝天。
該事件在此就不贅述了,這裡要說的是和抖音平分短視頻江山的快手。據俄國媒體報導,快手成為俄羅斯安卓和iOS系統應用市場的下載量冠軍。分析公司App Annie的數據,4月28日,快手在俄羅斯市場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日下載量均排在榜首,截至5月7日,快手仍保持領先地位。
顯然,短視頻的火爆已經不局限於國內了,海外市場,也是他們的沃土。可以說,去年以來,網際網路內容行業的舞臺是屬於短視頻的,短視頻平臺打造了一個新的生態圈,滿足了人們碎片化的資訊獲取需求與社交需求。截至2018年2月,短視頻平臺活躍用戶規模達到4.035億人,用戶使用總時長達到51.628億小時,同比都是數倍增長。
作為短視頻界的兩大霸主,從數據方面來講,無論是用戶還是短視頻數量,快手都佔據著首要位置。但從人氣方面來看,抖音明顯已經超過了這位業界霸主,日均視頻播放量過億,各路明星、網紅紛紛轉發,甚至網易雲音樂上已經出現了抖音 BGM 的收錄歌單。
俗話說樹大招風,隨著短視頻的全面爆發,任何一個新晉平臺想要在短視頻市場之中實現一番作為,就必須「躲開」抖音和快手在流量上的「合圍」壓力。目前來看,有這個實力與其抗衡的只有微視。
微視的發展經歷可以說是相當曲折。2013年,微視發布了1.0版本,然而僅過了兩年,在短視頻即將爆發的關鍵時期,卻被騰訊戰略放棄。隨著短視頻市場的日漸火熱,投資快手顯然已經不足以滿足騰訊的需求,尤其是在今日頭條通過短視頻不斷接管微信以外的流量的情況下,重啟微視似乎成為了騰訊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2017年8月,微視低調復活。今年4月,網上盛傳騰訊狂砸30億元補貼對標抖音,雖未得到證實,但內容創作者們已經感受到了微視復活後帶來的影響。一名在抖音擁有40萬粉絲的播主透露,最近一段時間,至少有20個人加我,都是招募微視達人的,在微視平臺發布視頻,根據評級不同,得到的補貼也不同。
不過,微視的高額補貼很難吸引到頭部網紅,頭部網紅和內容創作者大都靠廣告植入進行變現,以來平臺補貼生存的內容創作者都是相對初級的用戶,抖音平臺較為成熟且擁有強大的用戶基數,微視是否能靠補貼搶達人的方法贏得失去的時間差值得懷疑。
如今的微視特色是視頻背景樂、音樂素材和拍攝模板,背靠著QQ音樂這樣一個龐大的曲庫,無需為版權問題而擔憂,此外,騰訊龐大的社交平臺流量,能解決一大部分引流問題。但微視的問題在於其產品邏輯並沒有做出突破式的創新,內容上同質化嚴重。
而短視頻平臺在經過幾年發展後,模式逐漸穩固,市場格局也比較清晰,巨頭們的發力,讓短視視頻平臺的市場門檻越來越高,吸引用戶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未來的短視頻平臺終將是巨頭的生意。
進入下半場的短視頻,如何運營內外部流量、營造內容生態,並找到可行的變現方式是競爭的關鍵。微視要想在此取得一席之地,時間所剩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