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除了各式各樣的親子遊項目外,不少家長還會選擇為孩子購買遊學產品。在國內市場中,最基礎的遊學產品莫過於「北京一地」和「華東五市」。
如果決定前往北京,那麼位於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的北京動物園定會是這趟旅程的必經之地。
它在全球10大動物園中位列第四,是中國最早的動物園,也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每年中外遊客接待量高達600萬人次。
這不僅是一座動物種類齊全的動物園,還是一本與我國外交有關的「紀念冊」。
中國最早動物園
北京動物園的前身是始建於1906年的大清萬牲園,這裡在當時主要是農業的試驗田,只不過有一個專門的區域用來飼養宮廷裡的動物們。
後來萬牲園對老百姓開放,它不但擁有動物園和植物園2個景點,還設置了寄存物件處和驗票、剪票專員,這在舊中國非常超前。
動物園在當時人氣極高,連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也曾前來觀賞動物。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改為西郊公園。除了購自各地的鳥獸,國外贈送給中國的珍惜動物也大部分被安置在這裡。隨著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交,北京動物園成為了國內「禮品動物」最多的動物園。
目前,動物園內已有上千種動物。在上海動物園,你能看到各個階段的揚子鱷,可若想看大熊貓,目前它僅剩一隻;在成都動物園,你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大熊貓,可是成都動物園內,無法讓人們觀賞到揚子鱷。
北京動物園,勝在品類齊全。每樣都不算特別多,但是你能想到的大部分都有。
動物園也能講述中國外交
在寸土寸金的西三環內,北京動物園面積高達90餘公頃,它主要分為東西北3個區域。
東區有獅虎山、熊山、白熊館和猴山等。
獅虎山是北京動物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會以獅虎山為背景拍照留念。館內飼養著非洲獅、白獅、孟加拉白虎和東北虎等大型貓科動物,館舍修建得像山洞一般,讓人頗有幾分「虎山行」的感覺。
獅虎山旁便是熊山,它原本由黑熊山和白熊山組成,後來為修建高架便拆除了黑熊山。現在棕熊及黑熊的觀賞區其實是以前的白熊山,白熊館則是在高架完工後在黑熊山原址打造的。
在動物園東南邊的角落,是猴山的所在地,是現存唯一建於新中國成立前的館舍。假山、懸掛軟梯、輪胎後來無不成為各地動物園效仿的模板。
從東區大門進入北京動物園後,遊客最先看到的其實是熊貓館、雉雞苑等地。熊貓館是第十一屆亞運會的獻禮工程,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又用來臨時展出來自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區的大熊貓,目前這裡的大熊貓共有6隻。
雉雞苑中可以看到大鳳冠雉、棕尾火背鷳、綠尾火背鷳和禿頂珠雞等珍稀禽類。
西區有金絲猴館、兩棲爬行館、長頸鹿館和兒童動物園等,揚子鱷、火烈鳥和企鵝的展館也都位於此。
金絲猴館、猩猩館、長臂猿館和熱帶小猴館處在西區的中心地帶。1978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首次訪華,中國送給他一對大熊貓。作為回禮,西班牙把大猩猩「尼奧爾」和「蕾妮爾」送給中國。
有趣的是「尼奧爾」最終與來自日本的大猩猩「阿蔻」結合,並成功產下了中國繁殖的第一頭大猩猩"尼寇"。
千萬別小看了北京動物園的任何一樣動物,說不定它們就是來自某某國家的「外交重禮」。
在西區的兒童動物園,展出有家駱駝、大耳羊、豚鼠和獼猴等性格溫馴的小動物,於是這裡成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親手飼餵動物的專門場館。
北區有犀牛河馬館、象館和海洋館。
犀牛河馬館內飼養著白犀牛、獨角犀及河馬。象館中亞洲象和非洲象皆有,1972年,斯裡蘭卡送給中國一頭名叫「米杜拉」的小象,小象的交接儀式可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席。後來米杜拉便一直生活在象館之中,直到2008年去世。
繼「米杜拉」之後,斯裡蘭卡的小象「阿拉利亞」和「米蓋拉」來先後住進了北京動物園。
在北京動物園,除了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外,這些與「動物外交」有關的故事,還見證了我國外交的變化與發展,非常值得一看。
動物園中的遺址
在前文的地圖中,不難發現有許多樓、苑分布在北京動物園中,例如最西邊的暢觀樓便是當年慈禧前往頤和園途中的行宮。
鬯春堂旁有一座宋教仁紀念塔,作為國民黨元老,宋教仁先生曾任袁世凱政府的農林部總長。任職期間,他便居住在萬牲園的農事實驗田,後來宋先生遇刺身亡,人們就在他曾工作的地方為他修建了紀念塔。
除了這2個地方,動物園中還有四烈士墓、萬字樓等建築。由於歲月侵襲,它們要麼只剩下遺址,要麼成為辦公區域,僅有東區的豳風堂被改造成了一家餐廳。
在暑假期間,若想前往這座見證了我國外交史的「最早動物園」最好和前往上海迪士尼一樣早早排隊。北京動物園的營業時間雖然是 7:30-18:00,可是由於景區遊客量太大,所以它的門票售完即止,而且會在高峰期限流。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