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3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三陽南貨的咖啡、邵萬生的現切火腿、黃隆泰的杯中花園……在如今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已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新一代打卡地、聚集地、休閒消費地,這是老字號品牌發展的新篇章,也是老字號品牌與「Z世代」擦出的新火花。
今天(30日)上午,繼邵萬生之後,華東理工大學又與老字號「老大同」籤訂校企合作協議,「老字號」創新創業產教實踐基地喜迎新成員。儀式過後,「政、校、企」三方就推進「老字號品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促進產教融合等工作舉行了研討會。三方表示,將通過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構架起企業與學校的橋梁,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為老字號品牌輸出創新人才;通過老字號品牌的振興,進一步推動「上海製造」「上海品牌」「上海文化」城市名片的打造。
10月30日,華東理工大學「老字號品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南京路步行街)揭牌(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創新首店」裡的「國潮代言人」
2020年7月15日,華東理工大學與上海邵萬生商貿有限公司籤約共建本科生產學研實踐基地。隨後,老大同、邵萬生、三陽南貨、黃隆泰四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攜手華理,在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開出「創新首店」。
近年來黃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推出「老字號·新活力」創新創業專項行動計劃,致力於為區內老字號品牌積極引入外部創新動能、搭建老字號發展與青年創智的雙創交互平臺。此次合作籤約和掛牌,系區域老字號品牌與高校對接的又一次合作典範,也是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打造具有黃浦區域特色、老字號特色產學研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老字號品牌一方面積極吸納高校學子們的優秀創意,開發了一系列的新包裝新設計;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到特色首店的籌建與運營中,共同討論、制定、參與線上營銷與線下運營,吸引年輕大學生成為對外展示老字號品牌的「國潮代言人」。
「白天做收銀員,晚上做設計是我們實習的常態。」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大四學生韓雨婷是第一批入駐三陽南貨創新首店的實習生。沒有印象中的刻板與單調,她驚喜地發現原來老字號品牌可以如此時尚。「實地接觸了最前端的消費者,直觀地了解到消費者的喜好,才能擺脫教科書式的設計。」從產品包裝設計、宣傳頁設計,到門牌設計、燈箱設計,她和團隊見證了自身的成長,也見證了創新首店的蛻變。
打破了年輕人對老字號品牌固有的思維後,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加入到了「國潮代言人」的行列。目前已有藝術、社會等學院的20餘名學生參與到了門店的運營與管理中。
位於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的老大同善道米店創新首店(央廣網記者 唐奇雲 攝)
建立長期穩定的老字號品牌擦亮模式
為加快培養和輸送老字號產業發展中緊缺的專業性實踐型人才和管理類複合型人才,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通過產學研及跨界合作,圍繞老字號傳承及創新,在創新實踐中傳播文化價值,激起文化認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熱愛老字號,從而讓老字號找到全新的社會價值,煥發出時代的新活力,進而為上海自主品牌的建設與創新貢獻力量。
2019年以來,藝術學院已在奉賢、徐匯校區及南京路分別建立「老字號」文創實驗室、「老字號」文創基地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除此之外,藝術學院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支持下,開啟了上海老字號品牌「擦亮」計劃;將積極申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出版上海老字號品牌創新指南;「老字號新動力」海派文化文創實踐基地入選2020年上海市大學生文創實踐基地項目……
隨著社會、商、生工等更多學院的加入,華東理工大學與老字號品牌的合作,已從單一設計驅動向「調研+設計+研發+經營」全方位輸出的模式轉化。
未來,華東理工大學將不斷從機制、運作等方面做好整體規劃,在機制上建立長期穩定的老字號品牌擦亮模式,為老字號在既有管理機制基礎上,解決人才需求,同時融入高校專項人才培養計劃中,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