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中的第一類買點,實際上就是趨勢的拐點,也是市場最有利的買入位置。分析和研究第一類買點,對於投資者精準抄底抓頂,抓住頂底反轉行情,提高豐厚的利潤空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1 什麼是第一類買點
關於第一類買點,纏師在四個課中分別論述過。
纏論最早出現在第12課「一吻何以銷魂」:「利用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後一次纏繞後背弛構成的空頭陷阱抄底進入,這是第一個值得買入的位置」。
第13課:「不帶套的操作不是好操作」中敘述到:「第一個買點買入的基礎在於男上位最後一個纏繞後出現背馳」;
第14課「喝茅臺的高潮程序」中也總結到:「第一類買點:用比較形象的語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後一吻後出現的背馳式下跌構成。」
第21課「纏中說禪買賣點分析的完備性」又描述到:「趨勢完成的轉折點是市場第一有利的位置,為第1買賣點」和「只有在下跌確立後的中樞下方才可能出現買點。這就是第一類買點。」
歸納總結起來,第一類買點就是一個趨勢出現了背馳,這個背馳之後造成了這個趨勢的轉折,那麼這個背馳所造成的中樞下方的最低點,就是第一類買點。
從這個定義來看,第一類買點產生是有條件的,結合纏師在29課「轉折的力度與級別」對背馳的論述,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 最後一個中樞的離開筆小於同方向的進入筆;
第二,MACD出現明顯的背馳;
第三,最後離開筆出現頂分型或者底分型。即出現轉折點。
02 如何精準定位第一類買點
在期貨實戰交易中,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盲目地按照上述條件做第一類買點,成功率並不高,經常容易被打止損,原因就在於,行情經常會出現我們常說的「背了又背的」情況。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實戰中,要提高第一類買點的成功率,必須要有次級別背馳加買賣點共振的方法。我們以30分鐘操作周期為例,假如,30分鐘最後一個中樞的離開筆出現背馳,那麼,我們可以初步判定30分周期可能出現第一類買點,但要最終確定是否會出現第一類買點,還需要通過判別次級別五分周期是否出現背馳和買賣點共振,如果五分走勢類型同樣出現背馳和買賣點,那麼,30分鐘的第一類買點確定無疑。
那麼,如何來精準定位第一類買點呢?我們可以通過它的次級別五分周期上的走勢類型最後離開筆上進行尋找。具體方法有二種:我們以抄底為例說明。
一是分型停頓法。直白點說就是等底分型出來後,我們不立刻買入,我們再確認觀察一下,停頓1到2根K線看是否能買入再入場,如果後面的1到2根K線能有效站上底分型第三根K線,我們說底分型被確認有效,然後買入。 注意:底分型停頓法非常適合一筆急跌或者一筆流暢的下跌之後的抄底買入,通常止損點就是這在這個底分型的最低點。但是如果遇到糾結型的下跌,則需要使用到分型驗證法買入,一般來說,底分型驗證法買入法比底分型停頓法更安全,但如果出現急漲或者V型反轉容易錯過低點上車機會。
二是分型驗證法: 顧名思義,驗證底分型是不是真的轉折底分型在出現1個底分型後,又出現了第二個底分型且第二個底分型的低點高於第一個底分型低點,稱之為驗證底分型。要點: 1、 在出現第二個底分型之前,第一個底分型有過底分型停頓,可靠性越大。2、第二底分型的低點比第一個底分型的低點高的越多,可靠性越大。3、如果第二底分型的低點與第一個底分型的低點幾乎接近,只是不破,則有可能走成並列分型的中樞震蕩。等待中樞形成後再繼續上漲。
03 第一類買點後的走勢演變
第一類買點形成以後,根據量能和力度的不同,將會演變成以下四種不同的走勢類型:
第一種,最強走勢。即一買形成後,演變為強勢上漲的一段行情。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一筆強勢拉升,遠遠超過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然後回調一筆,不進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內,形成2、3買點合併,共振起飛。
第二種,較強走勢。即一買形成後,演變成較強上漲的一段行情。主要分為線段上漲和形成中樞上漲。其圖形結構為:
前一種走勢的關鍵點:一般是第一類買點形成之後的第一筆上漲,即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附近,大部分會略超過,然後回調一筆,在左側下跌中樞的下軌附近結束回調,形成第2類買點。這個時候MACD一般並不回踩零軸,在半中間開始拐頭向上,行情價格接著再次出現大幅上漲的一筆。
後一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形成之後的第一筆上漲,即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附近,大部分會略超過,然後走回調一筆,在左側下跌中樞的下軌附近結束回調,形成第2類買點。這個時候MACD一般並不回踩零軸,在半中間開始拐頭向上,行情價格接著再次出現上漲的一筆。該筆不會越過前面上漲一筆,這時候MACD快慢線也不會越過第一次的高度開始拐頭回踩零軸,同時行情價格再次走回調一筆,該筆一般不會越過二買的位置或者越過後快速反彈,形成類二買。
第三種,較弱走勢。即第一類買點形成以後演變成為中樞延伸。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一筆上漲只能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之下或中軸附近,回調一筆雖不創新低,卻遠遠低於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下軌,然後再上去一筆不能突破左側第一筆上漲的高點,或者雖能突破但沒有有效站穩很快下跌下來,形成最後一個中樞的延伸。
第四種,最弱走勢。即一買形成之後的一筆上漲演變成為三賣走勢。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上漲一筆不能進入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下軌之內,形成第三類賣點,然後在其下形成一個新的同級別中樞或者盤整背馳,才會最終形成新的一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