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纏論第一類買點及其一買以後的走勢演變

2020-12-11 愛交易的蘇南人

纏論中的第一類買點,實際上就是趨勢的拐點,也是市場最有利的買入位置。分析和研究第一類買點,對於投資者精準抄底抓頂,抓住頂底反轉行情,提高豐厚的利潤空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1 什麼是第一類買點

關於第一類買點,纏師在四個課中分別論述過。

纏論最早出現在第12課「一吻何以銷魂」:「利用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後一次纏繞後背弛構成的空頭陷阱抄底進入,這是第一個值得買入的位置」。

第13課:「不帶套的操作不是好操作」中敘述到:「第一個買點買入的基礎在於男上位最後一個纏繞後出現背馳」;

第14課「喝茅臺的高潮程序」中也總結到:「第一類買點:用比較形象的語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後一吻後出現的背馳式下跌構成。」

第21課「纏中說禪買賣點分析的完備性」又描述到:「趨勢完成的轉折點是市場第一有利的位置,為第1買賣點」和「只有在下跌確立後的中樞下方才可能出現買點。這就是第一類買點。」

歸納總結起來,第一類買點就是一個趨勢出現了背馳,這個背馳之後造成了這個趨勢的轉折,那麼這個背馳所造成的中樞下方的最低點,就是第一類買點。

從這個定義來看,第一類買點產生是有條件的,結合纏師在29課「轉折的力度與級別」對背馳的論述,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 最後一個中樞的離開筆小於同方向的進入筆;

第二,MACD出現明顯的背馳;

第三,最後離開筆出現頂分型或者底分型。即出現轉折點。

02 如何精準定位第一類買點

在期貨實戰交易中,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盲目地按照上述條件做第一類買點,成功率並不高,經常容易被打止損,原因就在於,行情經常會出現我們常說的「背了又背的」情況。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實戰中,要提高第一類買點的成功率,必須要有次級別背馳加買賣點共振的方法。我們以30分鐘操作周期為例,假如,30分鐘最後一個中樞的離開筆出現背馳,那麼,我們可以初步判定30分周期可能出現第一類買點,但要最終確定是否會出現第一類買點,還需要通過判別次級別五分周期是否出現背馳和買賣點共振,如果五分走勢類型同樣出現背馳和買賣點,那麼,30分鐘的第一類買點確定無疑。

那麼,如何來精準定位第一類買點呢?我們可以通過它的次級別五分周期上的走勢類型最後離開筆上進行尋找。具體方法有二種:我們以抄底為例說明。

一是分型停頓法。直白點說就是等底分型出來後,我們不立刻買入,我們再確認觀察一下,停頓1到2根K線看是否能買入再入場,如果後面的1到2根K線能有效站上底分型第三根K線,我們說底分型被確認有效,然後買入。 注意:底分型停頓法非常適合一筆急跌或者一筆流暢的下跌之後的抄底買入,通常止損點就是這在這個底分型的最低點。但是如果遇到糾結型的下跌,則需要使用到分型驗證法買入,一般來說,底分型驗證法買入法比底分型停頓法更安全,但如果出現急漲或者V型反轉容易錯過低點上車機會。

二是分型驗證法: 顧名思義,驗證底分型是不是真的轉折底分型在出現1個底分型後,又出現了第二個底分型且第二個底分型的低點高於第一個底分型低點,稱之為驗證底分型。要點: 1、 在出現第二個底分型之前,第一個底分型有過底分型停頓,可靠性越大。2、第二底分型的低點比第一個底分型的低點高的越多,可靠性越大。3、如果第二底分型的低點與第一個底分型的低點幾乎接近,只是不破,則有可能走成並列分型的中樞震蕩。等待中樞形成後再繼續上漲。

03 第一類買點後的走勢演變

第一類買點形成以後,根據量能和力度的不同,將會演變成以下四種不同的走勢類型:

第一種,最強走勢。即一買形成後,演變為強勢上漲的一段行情。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一筆強勢拉升,遠遠超過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然後回調一筆,不進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內,形成2、3買點合併,共振起飛。

第二種,較強走勢。即一買形成後,演變成較強上漲的一段行情。主要分為線段上漲和形成中樞上漲。其圖形結構為:

前一種走勢的關鍵點:一般是第一類買點形成之後的第一筆上漲,即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附近,大部分會略超過,然後回調一筆,在左側下跌中樞的下軌附近結束回調,形成第2類買點。這個時候MACD一般並不回踩零軸,在半中間開始拐頭向上,行情價格接著再次出現大幅上漲的一筆。

後一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形成之後的第一筆上漲,即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附近,大部分會略超過,然後走回調一筆,在左側下跌中樞的下軌附近結束回調,形成第2類買點。這個時候MACD一般並不回踩零軸,在半中間開始拐頭向上,行情價格接著再次出現上漲的一筆。該筆不會越過前面上漲一筆,這時候MACD快慢線也不會越過第一次的高度開始拐頭回踩零軸,同時行情價格再次走回調一筆,該筆一般不會越過二買的位置或者越過後快速反彈,形成類二買。

第三種,較弱走勢。即第一類買點形成以後演變成為中樞延伸。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一筆上漲只能達到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上軌之下或中軸附近,回調一筆雖不創新低,卻遠遠低於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下軌,然後再上去一筆不能突破左側第一筆上漲的高點,或者雖能突破但沒有有效站穩很快下跌下來,形成最後一個中樞的延伸。

第四種,最弱走勢。即一買形成之後的一筆上漲演變成為三賣走勢。其圖形結構為:

這種走勢的關鍵點:第一類買點之後上漲一筆不能進入左側最後一個下跌中樞的下軌之內,形成第三類賣點,然後在其下形成一個新的同級別中樞或者盤整背馳,才會最終形成新的一買。

相關焦點

  • 纏論定理定律推論總結
    纏論第17、18、19、20課纏論技術分析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一
  • 纏論幼兒園入門六,中樞與第三類買點
    你一定有堅定的信念,願意克難攻艱,就總有一絲希望。很多粉絲最近在問我,有沒有更簡單,更快速提高收益率的辦法?對於學過纏論的人來說,擇時是不存在的,就算最差的市場,依然有特別多的機會。之前的文章中,有部分內容講過如何選擇板塊、選擇板塊中的個股。再配合上最近的一些內容,幫助你畫筆、分型、找到中樞,從而利用MACD,幫助你找到買點。
  • 最遲下周一出買點(纏論走勢20200708)
    纏師說炒股就是學佛,買點買,賣點賣,不喜不悲超脫市場悲歡的合集。大盤現在什麼情況?第一:當下不存在判斷波段上漲是否結束,只存在判斷短線上漲是否結束。第二:破高點後估計兩天內要做短線高點,該短線高點的產生,滿倉的注意點倉位,其他人就不用管了。
  • 纏中說禪學習筆記(一):如何看待纏論
    所以纏論只是理論,在實際的操作中,是需要經驗去判斷的。比如纏論的第一類買點,屬於抄底型買點,認為下跌+背馳則是底。那麼背馳到什麼程度是底?纏師的回答是,「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這個答案仍然是後驗的,也就是說,底是走出來了,才是底,在底走出來之前,你不能判斷它就是底。
  • 【交易隨筆】冼尼瑪交易觀簡述(2):武器庫——分形、纏論、期權.
    ,也就是說,線段的劃分暗含著「線段是走勢結構的最低級別」這一假設。然而,在實戰過程中,單純用筆也可以劃分中樞,比如我現在看分時走勢,也能準確看出分時中樞的位置。問題是,這樣的做法會令模型不穩定,所以,初學的話,不建議這麼做。把走勢根據線段劃分為生成元之後,我們就可以對走勢進行多空雙方力度的比較,因此我們有了三類買賣點:第一類買點是趨勢完成點,一個標準的下跌趨勢,a+A+b+B+c,假如c的力度小於b,那麼就會構成該級別下的第一類買點。
  • 格心學纏論:走勢的兩個分解定理,初步了解兩類買點的背後邏輯
    本想周末連續更新,直接進入中樞,奈何周六發燒一整天,迷迷糊糊睡了快24個小時,周日早起自己好了。倒黴催的手又被劃破了,屋裡的電路還出現了毛病,莫名其妙的插座線路全部沒電了,燈泡居然都沒事,今天早起,又好了,這兩天見了GUI了。
  • 用纏論做量化(買賣點/品種機會/策略應用全解讀)
    我們先看第一個,這是一個很標準的盤整背馳結構,當第二個黃色圓圈跌破中樞的最低點,和第一個黃色圓圈發生量價的背馳後,就出現了盤整背馳的一買點。但是怎麼判斷最後這段走完呢?這就是纏論裡面最核心的,我們後面再講。第二個是兩個同級別中樞沒有觸碰的趨勢,並且第二個黃色圓圈的段和第一個黃色圓圈的段發生了背馳,這個走勢就是趨勢背馳,這就是趨勢背馳的一買點。
  • 纏論幼兒園:纏論中最具價值的核心 走勢終完美
    纏論中,有沒有最核心,沒有之一的概念。其實是有的,就是第17章的走勢終完美。這一章,是纏師縱橫市場的法寶核心秘籍。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上對小學畢業就有巨大的幫助了。這個原理的重要性在於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很難實用的、 靜態的「所有級別的走勢都能分解成趨勢與盤整」,轉化成動態的、可以實用的「走勢類型終要完成」。所以有了定義,任何的級別,一定會走出相對應的走勢類型。而走勢類型只有兩種,一為趨勢二為盤整。前幾課的內容中,簡略的提過,所有人判斷最亂的地方,就是盤整。因為盤整不好判斷方向,同時不好判斷力度,而且特別考驗一個人的耐心。
  • 纏論幼兒園:詳解纏論中最具價值的核心走勢終完美
    纏論中,有沒有最核心,沒有之一的概念。其實是有的,就是第17章的走勢終完美。這一章,是纏師縱橫市場的法寶核心秘籍。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上對小學畢業就有巨大的幫助了。這個原理的重要性在於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很難實用的、 靜態的「所有級別的走勢都能分解成趨勢與盤整」,轉化成動態的、可以實用的「走勢類型終要完成」。所以有了定義,任何的級別,一定會走出相對應的走勢類型。而走勢類型只有兩種,一為趨勢二為盤整。前幾課的內容中,簡略的提過,所有人判斷最亂的地方,就是盤整。
  • 幣圈纏論愛好者的分析工具
    當時幣圈流傳著一句話「一幣一別墅」,恰巧我妹妹當時在火幣工作,她也跟我說比特幣以後可能會大漲,說不定能實現財富自由。於是我開始定投比特幣,每次發了工資就買點,我很慶幸,能在比特幣價格很低的時候買了一些,並一直堅定地持有。想起第一次購買的時候 ,看著紅綠交錯的K線,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下單,那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像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天天與K線相伴的專業交易員。
  • 嘉可能纏論:A股牛市短線行情機會,上證指數纏論1買!
    A股上證指數今天終於破了前期的低點,即:3181點。破了這個低點A股上證指數就明確了。簡單的說,A股上證指數即將出現一個短線行情機會點。並且,當下的成交量已經開始進入明確的縮量狀態了。這些都是放量上漲,縮量回調的標誌性信號。
  • 對纏論動力學意義的詮釋
    我在學纏過程中發現,一般說到動力學就是背馳,而纏師提到動力學的意義都說以後要講,但是終於沒有來得及講。究竟纏論動力學對於股票走勢有什麼意義,成了我學習纏論的一大疑惑,看到學長在我博客裡對這個問題的詮釋。認真的學習了他的點評,感到:他對纏論動力學意義的詮釋真實從容;深入淺出;準確獨到;冷靜客觀;恰到好處;邏輯清晰嚴密,看似隨手拈來,而又絕無主觀臆斷。
  • 圖解纏論36.1:從ABC結合律看走勢的主次關係
    mod=viewthread&tid=682(出處: 纏論壇)---第1段:上堂課提到走勢類型連接運算的結合性,也就是走勢類型的連接符合結合律,即A+B+C=(A+B)+C=A+(B+C),A、B、C的走勢類型級別可以不同。因此,站在多義性的角度,根據該結合律,就不難知道,任何一段走勢,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釋義。
  • 纏論布林軌道(BOLL)的實戰應用
    一、實戰應用理論      1.在第一類買賣點中的應用(簡單易學)      一般來說,從上軌上跌回其下或從下軌下漲回其上,都是從超強區域轉向一般性區域,這時候,如果再次的上漲或回跌創出新高或新低但不能重新有效回到超強區域,那麼就意味著進入中陰狀態了
  • 比較精確把握背馳關鍵點的方法,纏論從形態學進行分析
    今天,我從纏論的形態學,對怎麼比較精確把握背馳關鍵點進行一下分析:背馳的本質是:長短期均線速率的不平衡,導致長期均線滯後短期均線的速率變化。比較精確把握背馳關鍵點分3個方面:一是看短期均線的斜率。無論怎麼說,在纏論的觀念中,趨勢結構才是第一位的,走勢力度是第二位的。我們在看盤的過程中,應該在結構的基礎上,看短期均線的速率變化,看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面積變化。只有這樣,準確率才會提高。
  • 纏門絮語 | 纏論比價關係探討
    (第9課) 在三個系統的乘法原則這一課,是原文第一次提及比價關係。雖然這裡並沒有詳細將如何利用比價關係炒股,但透漏了一條最重要的信息:比價關係的變動反應的是市場資金的流向。 2、第二點所謂的市場的比價系統,買賣系統不太明白,能不能說的更清楚點?是不是指市場當下的熱點。
  • 纏論二買模式及高勝率選股公式回測所有歷史數據的結果和實踐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請大家順手點個讚、收藏、關注、分享吧!)本文只想在纏論定義的買賣點範圍裡做下歷史數據回測,利用程序化選股來看看一買二買三買點的安全性,從而提高選股公式的實戰性和勝率,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二買的安全性(一買點不探討,纏師也說過一買的風險太大)。
  • 我對纏論第一買賣點的理解與把握(實戰派)
    今天先學習一買,二買和三買後面再學。一:第一類買點:趨勢中,第二個中樞之後的趨勢背馳產生的精確確認點。注意:1:必須是趨勢,如果是一個中樞只能看成是盤整背馳。2:最後一個中樞之後需要出現第三類賣點後的下跌。為什麼必須要三賣?如果沒有三賣,只能算盤整背馳,看成脫離中樞的運動。3:所謂精確確認點,就是理論上嚴格保證該走勢完成,在這裡也就是線段確認破壞。二:類第一類買點:盤整中,中樞之後的盤整背馳。
  • 旺財教你學纏論第2課:從學習」108課的學習大綱「開始
    通過上一課,我們已經把資料下載下來了,打開後,首頁是纏論的學習大綱,如下圖所示:當你看到這一頁,至少說明,你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開始。好的開始,會讓我們接下來的學習,沒有那麼多的障礙,不必不斷的重頭再來。這一切都是旺財學習的時候,自己趟雷過來的。
  • 波浪理論與纏論
    下面我們講下波浪理論和纏論在形態上的異同:(1)通過中樞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到,所有波浪理論中的調整浪都可以劃分出中樞,其不同之處在於調整浪沒有明確的規定區間,而中樞規定了「調整浪」的區間:三個次級別走勢的重疊部分。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其實中樞帶有調整浪的性質,並且由於是三個次級別走勢的重疊部分,其實就是一個成交密集區,有著支撐和阻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