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張琛實,浙江琛實投資董事長,德國Universität Hohenheim經濟學碩士,11年證券期貨投資經歷,主要從事宏觀基本面量化,商品套利策略,期權套利策略,纏論趨勢策略,量能跟蹤策略等開發,擅長於將理論研究轉化為實操策略。2014年起使用量化交易。2017年起組建團隊投研於人工智慧在金融數據領域的應用,提煉投研層數據支持量化交易策略,創立間隙數據投研平臺。
直播精彩視頻節選
精彩觀點
纏論裡有一個邏輯,當交易者的群體結構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的時候,儘管整個市場的走勢不會重複,但走勢的自同構性結構卻會重複。
纏論的哲學本質是,走勢的生命在於人的貪嗔痴疑慢所引起的自相似性。
用自同構性做原理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點。第一,它的前提是價格充分有效,且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第二,走勢必完美,這個走勢必完美的存在就是自同構性結構的重複。
我認為交易中最核心的內容,在纏論體系中分為兩塊:第一塊是走勢必完美,第二塊是級別。
沒有級別就沒有交易,所有的交易都要建立在級別上面。
只要你做市場的符合非完全驅動交易就可以運用纏論,所以在股市和期市上,我們都可以運用。
交易本身是基於當下,而不是基於猜測。
利用纏論在股市和期市上交易,因為做的品種可能不一樣,做的周期可能不一樣,資金體量和倉位不一樣,包括對纏論的理解不一樣,那就很難做到趨同交易。
金融行業的學習方法可能和其它行業不太一樣,其它行業是用大數據做小任務的形式,我們考慮用小數據做大任務形式。
技術面和基本面往往在非常多的時間段都相互吻合,而不是相互背離。
下半年之前為了託底GDP,基建的力度一定相對較大,所以黑色系強勢,化工品則相對弱勢。
纏論本質上是在最小級別上用筆畫段去確認段,段形成中樞,中樞形成走勢,更大級別的段都是小級別走勢遞歸往上去的。
(如想進一步探討交流纏論的投資者朋友可以掃碼入群討論)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投資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七禾直播間《機構面對面》欄目。這是我們鼠年第一期節目,今天也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來做開場。我們請到的是浙江琛實投資董事長張琛實先生。首先,請張總為大家做自我介紹。
張琛實:各位投資者朋友大家晚上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很榮幸能夠跟七禾網和信達期貨在網上與大家做一個纏論量化大講堂的分享。2008年從國外讀書回來之後,我就開始做股票的二級市場和期貨交易。到了2013、2014年,我開始往量化方向走。2015年,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做量化投資。對於纏論,我個人已經研究了8年左右的時間,整個過程還是比較艱辛的。技術層面上的單邊擇時策略,我個人認為纏論是最好的一個策略,我們也花了極大的精力在做這件事情。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也是如何用纏論做量化。
主持人:2020年開年,我們被前所未有的疫情所影響,資本市場也出現了不亞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慘狀。但是有危必有機,如果你能把握住當下的機會,就有可能在這波大行情中獲得成功。今天我們也請到了張總來和我們分享,在全球疫情升級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去抓住投資機會?張總剛才也做了介紹,對纏論有很深的研究,先請張總介紹一下您對纏論的理解。
張琛實:在資本市場上,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在做基本面研究或者技術面研究,但其實本質上都是資金博弈。所以,從各個維度來說,我們做交易要解決的無非就是資金博弈這一問題。在資金博弈中,人性的弱點是一直不會變的。纏論裡有一個邏輯,當交易者的群體結構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的時候,儘管整個市場的走勢不會重複,但走勢的自同構性結構卻會重複。比如在一個高點,可能有人會追,也可能有人會砍倉。就在直播開始前的幾分鐘,我還看到比特幣暴跌,現貨已經跌到了5500左右。這就是人性博弈。那到底哪個維度能夠反映人性博弈就是交易者要解決的第一要務。
主持人:在目前的交易市場上,交易方法百花齊放,您為什麼會選擇使用相對來說較為冷門的纏論?
張琛實:其實纏論說冷門也不算很冷門。我們預估了一下,全國大概有兩三百萬人在學習和使用纏論。這裡面最關鍵的是,它是否反映了市場底層的運行規律或者機理。
如果我們開發一個量化策略,純粹是用擬合的方法去做,或者是用以前的數據去推導,那對於策略什麼時候會失效,我們是不清楚的。就像剛剛提到的比特幣,很多人去抄底,結果卻是一抄一個底,一抄一個底,就是這個邏輯。
主持人:當前的行情起伏非常大,今天藉此機會,我們想請張總用纏論的方式來講解幾個品種或者近期比較熱門的板塊。
張琛實:沒問題。有些朋友可能對纏論的認識比較淺,我先用一點時間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纏論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全球疫情升級下,如何用纏論捕捉市場劇烈波動中的投資機會。實際上,不論波動率再大,對於有能力的交易者而言,反而是個機會。因為,如果一個市場的波動率很小,那即使你的交易能力再強,也很難賺到錢。現在的關鍵就是我們有多少技術能力,能夠在大波動下把握住精確的點位以獲得盈利。
先說一下纏論量化體系,我們將大家看到的原文中的內容作了一個提煉,這裡的提煉指的是百分百按照原文的主邏輯提煉,並沒有追加個人的理解。
纏論的創始人本來說要出本書,但因為他去世較早,在2008年就不幸離世,所以最終沒有出。他當時給自己的書取名為《市場哲學的數學原理》。纏論的哲學本質是,走勢的生命在於人的貪嗔痴疑慢所引起的自相似性。纏論將自相似性所形成的無序走勢給出了唯一的分解定理,並且這個分解定理是建立在一個純數學推理的基礎上,把走勢做了完全分類,每個分類都有明確的操作做依據。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東方智慧。確實,與國外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波浪理論、道氏理論相比,纏論有著非常強的優勢,可以讓我們在走勢上做精確把握。
用自同構性做原理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點。第一,它的前提是價格充分有效,且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如果這個市場只有你跟我兩個人做交易,那就不存在這個。第二,走勢必完美,這個走勢必完美的存在就是自同構性結構的重複。如果聽懂這句話,會對你理解走勢和交易意義非常大。如果聽不懂,這就是一句很空白的話。
最近比較熱的一個話題是,橋水在去年11月份就提出要做空3月份的美國股市的期權,那現在這波下跌大家也看得很清楚。當時橋水是通過基本面的維度,來比較、判斷美國歷史上不同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情況,來做預判。所以,他們是從另一個維度去發現自同構性結構不斷重複。而纏論則是通過純K線去發現自同構性結構。
纏論在走勢的自同構性結構上,做了一個完全分類函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等等。在纏論中就是對走勢做了完全分類。重點說一下,纏論是從最底層的裸K線開始,對所有的走勢一層層往上去做完全分類。比如我們可以看一下3根K線的組合分類,一共有4種情況,分別是頂分型、底分型、上升K線和下降K線。
通過K線的分類,把頂、底分型和上升、下降K線進行組合,形成筆。筆也是完全分類,分為上升筆和下降筆。
段則由筆組成,在筆組成段的過程中,把段分成了沒有缺口的特徵序列和有缺口的特徵序列。
從段開始就會形成一個有三段重合的部分,三段重合部分在纏論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給它的定義是中樞,有了中樞才會有走勢類型。對於走勢類型,我們又可以分為盤整和趨勢。在盤整裡,還分上升盤整和下降盤整。在趨勢中,也分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
在這樣的完全分類下,我們已經將走勢做了很完整的分類。現在的關鍵在於,在操作層面上,我們要等上升趨勢走完再去做空,和下跌趨勢走完之後再去做多。第二個層面是,我們要如何去判斷上升走勢或者下跌走勢已經走完。
在資本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中,如果做不好震蕩行情,是很難獲得超額收益的。所以,處理好震蕩行情中的操作,並不影響能夠在趨勢行情中把握住趨勢機會,是交易者所研究或者追求的方向。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把走勢類型的區別解決好。在盤整中,會不斷出現高點和低點,如果能夠把握好盤整的高點和低點,並且判斷有沒有產生趨勢的可能性,會給我們的交易帶來質的飛躍。
除了我剛剛講的,在單一級別是一個盤整或者趨勢的走勢,它還會生長和轉折。我們看下圖中的左圖,兩個同級別的中樞形成了綠顏色的更大一級的中樞。這就是走勢發生了生長,從小級別的中樞,生長成了大級別的中樞,或者說從小級別的震蕩擴展到了一個更大級別的震蕩。右圖其實也一樣,只是它擴展的方式不一樣。左圖是兩個中樞的擴展,而右圖是一個中樞連續不斷地走到九段以上,就自然擴展成了綠顏色的更大級別的中樞。
下方左圖是趨勢的衍生。我們前面提到,纏論裡面的定位,有兩個不觸碰的同級別中樞就是趨勢,後面還可以延伸出三個、四個、五個……理論上來說甚至可以是無窮多個,但從實操層面來講,當出現第三個、第四個,或者第五個同級別中樞的時候,就要很小心,因為這個趨勢不可能一直持續。在博弈的過程中,多空的力量會此消彼長。右圖則是趨勢的轉折,從上升趨勢轉變成了下跌趨勢。
下面簡單講一下走勢的轉折和生長。
其實上圖在當下行情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待會兒我們可以舉實例來探究一下這個圖。圖中藍顏色的段是本級別的段,而綠顏色的段就是更大級別的段。
在纏論中,對所有走勢都進行了很嚴格的區分,對每一個走勢之後所銜接的走勢也做了非常嚴格的定義和區分。如果大家數理比較強的話,完全可以將幾何用抽象代數的方法來做驗證和表達。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纏論上花了七八年時間去研究,它和一般的技術分析理論是有區別的。
在本級別的趨勢背馳之後,擴展成了九段,形成了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往上走之後,上面的本級別中樞又擴展成了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形成了綠顏色的兩個更大級別的中樞,是沒有觸碰的,也就是形成了更大的趨勢。
藍色方框中的部分我們叫做C段,C段裡面又是本級別的趨勢。C段是本級別趨勢背馳,並且產生了一個更大級別的趨勢背馳。我們可以很嚴格地將紅色箭頭下的這個點定義為高點。這種高點不是我們憑感覺去猜的,而是通過理論依據去尋找的具有確定性的點。
基於剛剛的走勢類型的分類,我們給大家整理出了纏論中買賣點的圖形。
很多人在看纏論原文的時候,可能對這個圖的判斷並不是很清晰。我們先看第一個,這是一個很標準的盤整背馳結構,當第二個黃色圓圈跌破中樞的最低點,和第一個黃色圓圈發生量價的背馳後,就出現了盤整背馳的一買點。但是怎麼判斷最後這段走完呢?這就是纏論裡面最核心的,我們後面再講。
第二個是兩個同級別中樞沒有觸碰的趨勢,並且第二個黃色圓圈的段和第一個黃色圓圈的段發生了背馳,這個走勢就是趨勢背馳,這就是趨勢背馳的一買點。很多看過纏論原文的人會覺得趨勢背馳的一買很難抓。其實從實戰交易來說,一買是非常容易抓的,反而三買很難。
第三個是回抽後沒有回到原中樞,形成了纏論定義中的第三類賣點。在產生第三類賣點之後再往下跌,下跌沒有突破前面的低點,或者破前面的低點,第二個圓圈段和第一個圓圈段發生背馳的時候,就是三賣後盤整背馳的一買。這種圖形的反彈有時候會很強,案例也非常多。
第四個和第三個的圖非常像,唯一的區別在第二個圓圈和第一個圓圈形成盤背,第二個圓圈和第三個圓圈繼續盤背,這個其實是比三賣後盤背的一買更容易操作的圖形。這個圖的反彈有可能會是比較強的。
最後講一個破壞中樞的三買。在纏論中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理,中樞被破壞,若且唯若被第三類買賣點所破壞,這就是一個第三類的買點。
下面我們繼續舉例。
第一張圖還是一個很標準的盤整背馳。盤整背馳的這一段,我們放在次級別裡去看,發現它有可能是一個次級別的趨勢背馳。因為次級的趨勢背馳的走勢結束,我們確認了本級別這段的走勢結束,同時也確認了整個盤整背馳結束的低點。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本級別往上的一段,也就是次級別往上的一個走勢類型。
第二張圖是我們剛剛定義的第三類賣點。在第三類賣點去做空的時候,它一定是次級別的走勢先走完,確認了第三類的賣點。我這邊示意圖畫的是一個次級別的盤整背馳,當次級別的盤整背馳走完,形成了本級別的三賣,就去做空。
對於第三張圖,大家可能看的比較多。大盤也好,一些商品也好,會經常在中樞中震蕩,或者說行情一直在震蕩。在震蕩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破高點或者低點,在本級別裡是沒有操作依據的。但是,如果裡面任何的C段,任何的一個本級別段在次級別裡形成趨勢背馳的低點或者高點,這時候我們都可以參與。也就是說,在本級別是一個震蕩行情時,我們可以在小級別裡不斷找高點和低點反覆進行操作。
我們看一下上面這張圖,這張圖關係到走勢的生長,它通過三買去做空,三買之後還可以去做多。形成震蕩之後,因為前面部分屬於本級別的盤整,震蕩兩個中樞,形成的中樞做擴展之後,又形成了新的中樞(綠顏色部分),那麼震蕩的這個級別就擴大了,所以我們可以自然的遞歸到當下更大級別的中樞盤整操作裡面。大家要切記一點,我們一定是圍繞當下的某一個操作級別的最後一個中樞反反覆覆做,直到這個中樞被第三個買賣點破壞為止。
接下來談一下我認為交易中最核心的內容,在纏論體系中分為兩塊:第一塊是走勢必完美,所謂走勢必完美,是指走勢類型必完整,在第一張圖的A裡面,我們假設判斷這裡有可能盤整,第二個圓圈向下段內部的次級別走勢類型沒有走完的時候,這個地方我們不能盲目判斷它走完了,因為走勢必要走完。走勢走完後,我們有兩種模式可以推導,一種是從小到大,用小級別的走勢類型遞歸到大級別,用大級別段的走勢去推導,另一種是大到小,用區間套的模式去推導。做個簡單的舉例,我們用百度地圖,一開始放大看到的是中國,再放大看到的是浙江,再放大是杭州、最後七禾網的演播室,從大到小精確的找到這一段所對應的次級別走勢類型做結束的點。
第二塊是級別,沒有級別就沒有交易,所有的交易都要建立在級別上面。如果一個大級別在往上漲的過程中,一個很小級別的趨勢變成高點,這時候可以參與嗎?可以參與,但是風險非常大,因為資金的力量很容易把它推上去。這就是我講的做第二張圖,當b和a在A中樞裡發生盤整,但是沒有發生盤整背馳,也就是b的量已經完全大於a。這個時候,即使b在次級別裡走了一個趨勢背馳,C的高點就是趨勢背馳高點,它走兩段下來,形成一個次級別的中樞擴展直接再往上走。這種圖非常多,很多人去摸頂,經常會摸錯,有些人還不砍倉繼續持有,可能就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
主持人:張總給我們介紹得非常詳細,核心部分毫無保留的分享給我們。我看您都是用圖形講解,那麼這套方法是否也可以運用在股市中?
張琛實:纏論本身就是在股市中開發的,只要你做市場的符合非完全驅動交易就可以運用,所以在股市和期市上,我們都可以運用。
主持人:之前七禾網也和幾個研究纏論的嘉賓溝通過,他們認為纏論在市場中可以做到真正的可預測,您是否認同這樣的觀點?
張琛實:纏論其實是基於當下的交易,它是不做任何過多預測的,當然,禪師完全可以做一些預測性的事情,但是預測和交易是兩件事情。我們做的所有交易都是基於當下某一類走勢類型走完後去做另一個走勢類型,從最簡單的分類來講,比如下跌走完,它會有一個盤整或者上漲,上漲走完會接一個盤整或者下跌。交易本身是基於當下,而不是基於猜測。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纏論與量化的碰撞,纏論可能會有一些關於人性的內容,之前我們接觸的一個學纏論的投資者認為纏論就是要講人性,但是量化要規避一些人性上的弱點,這方面您是如何結合的?
張琛實:其實纏論所講的人性是指把人性的博弈通過幾何學和動力學這兩種方式表達出來,它其實可以用一整套完善的量化體系表達出來,自己的交易體系裡不夾雜主觀的人性成分,但是它表達的是交易群體的人性博弈,本質上它是完全可以量化出來的。在2006-2008年期間,沒有學纏論投資者去做量化這個事情,如果他去研究做量化,是可以量化的。我們通過不斷研究以後,儘量用最量化的方式去處理、去解決,把它的原邏輯用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
主持人:相當於就是您把纏論的一些邏輯、理念用量化策略的形式表達出來。那這麼做主要基於哪些方面來進行策略編寫?
張琛實:我們所用到的數據都基於裸K線,在纏論的量化過程中,我們沒有用到任何的指標,只有在判斷趨勢背馳的時候,會用量價或者用MACD做輔助判斷。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用指標擬合去做這件事情,只用走勢類型的不斷延伸、生長、轉折來做。
主持人:現在策略在實盤的應用情況怎麼樣?
張琛實:勝率基本在65%-70%,在計算機開發上,我們將近用了5年時間,因此對自我的認知和整個程序開發的進度還是在往上走的。我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套策略理論,交易者如果願意研究學習,對他的交易,或者對他研究市場,甚至對他看待社會人生的態度都會發生一定的轉變,我建議有興趣或願意耐心學習的交易者去研究。當然,這個理論想研究,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我個人大概看了至少100編以上的原文。
主持人:現在有很多量化機構和做量化的投資者,他們可能會根據市場變化不斷的對自己的策略進行優化和升級。您用纏論設計策略,用纏論做量化,那您是否有這方面的操作?
張琛實:它對走勢已經進行完全分類了,整個纏論體系是基於完全分類去做的,如果我們有更好的完全分類方案,就可以去操作這個事情。目前多周期級別走勢類型的遞歸或者走勢類型的分解,運用到了同級的分解和非同級的分解,這個方案在我現在的認知中應該是最好的一種。
主持人:相當於在不同的市場情況下,我們涉及纏論的策略都有對應。
張琛實: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山路上開車,有些人喜歡開手動檔,在山路緩急的時候不斷調整檔位,循環操作整個事情。這個感受其實和我們運用纏論操作股市是一樣的,因為股市不斷的有波峰和波谷,這些波峰和波谷是由於不同體量的資金博弈所引起的,我們所有的刻畫都是在刻畫這個事情。如果有更好的分類當然可以,投資者可以運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分類。
主持人:因為做量化的機構越來越多,可能會有策略同質化的情況發生,導致策略過早失效。用纏論結合量化,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嗎?市場中應用類似這種策略的人多不多?
張琛實:我剛才談到了纏論裡面兩個有效的前提,其中一個前提是非完全趨同交易,如果大家都是完全趨同交易,那肯定不適用。如果不是完全趨同交易,即使利用纏論在股市和期市上交易,因為做的品種可能不一樣,做的周期可能不一樣,資金體量和倉位不一樣,包括對纏論的理解不一樣,那就很難做到趨同交易。所以只要在非完全趨同交易下,就是資金博弈。每個人對市場的認知不一樣,做量化的策略也是基於人對行情的判斷為依據構建的。當然現在也有機器學習量化策略,但是不管怎麼樣,它都是人或者人編輯的機器在做博弈,只要沒有趨同交易,它都可以實現。
主持人:剛才您談到了機器學習,您也在研究人工智慧,目前情況怎麼樣?
張琛實:我們從2017年開始,開發了一個名為「經濟數據」的人工智慧,這是開發給團隊內部用的。從全A股市場到各行業再到個股,用機器解決所有包括基本面數據的量化。中間我們還做了很多事,包括機器讀研報,進行一些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語音識別等,我們做這些,讓機器幫助我們解決投資過程中第一步的篩選工作,但這個事情我們還需要不斷的花精力、花資金去做研發,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條路。而且金融行業的學習方法可能和其它行業不太一樣,其它行業是用大數據做小任務的形式,我們考慮用小數據做大任務形式,所以在機器學習的方法上,我們也再進行一些探討和研究。
主持人:今天直播間的人氣非常旺,觀看我們對話的投資者朋友非常多,說明大家對纏論非常感興趣。但是纏論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學習的門檻高不高?
張琛實:我覺得門檻是非常高,如果你沒有下定決心學習就不要做。假設纏論你只學了一半,或者你對它的認知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淺的層面,你用纏論交易會虧非常多的錢。
主持人:那說明大家學習纏論,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
張琛實:是的,如果你真的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我非常建議你研究纏論。如果不願意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建議你用其它方法去做交易。
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有幸請到張總,我覺得必須要張總再掏出一點乾貨出來,請張總運用纏論結合實盤圖形給我們演示一下怎麼捕捉市場機會?(以下文字請結合視頻觀看)
張琛實:首先用滬深300指數最近的這一段高點和低點做行情演示,因為從節後2月3號開盤,滬深300指數大跌之後,就開始反彈,並且反彈力度非常大,這種行情從交易者的層面來看是非常難操作的。我們怎麼用走勢類型的分類去解決這個事情,分析完之後,如果大家對其它品種還有興趣,我們可以交流和探討。
上圖是滬深300指數,所有的圖都是計算機自己畫的,圖中紅顏色是我們用纏論原文嚴格定義的比,藍顏色是原文定義中的段,藍顏色的框則是我們定義的中樞。
上圖是15分鐘圖,我們可以發現從節後低點往上走的這波其實非常難做,從技術層面上來做,這波我們並沒有做到。我所有講的交易都是實事求是,從客觀層面出發,那麼這裡會存在什麼機會?比如這裡有沒有高點的可能性?用纏論的思路來做,第一,從底部也就是3643點往上漲的過程中,在15分鐘圖上大家能看到什麼?其實這波跌得很深,這波又把它拉回去,它就是在中樞震蕩。大盤指數在去年一年時間內,也就是2019年第一季度漲得比較兇,之後我們看大級別都是在中樞震蕩,這裡有很多個高點和低點,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些高點和低點,收益可能會比做趨勢的收益高。在滬深300指數裡面,在大級別裡面,它始終是一個區間震蕩。我剛才也談過一個案例,在大級別的震蕩裡,只要小級別有盤整背馳或者趨勢背馳的機會,我們就可以反反覆覆的做。
我們再看15分鐘圖,這波往上漲的過程中,在內部結構裡我們能看到什麼情況?我們能看到這個點是1分鐘形成的趨勢背馳點,但是這個點我剛才說過了,它屬於15分鐘剛從底部拉升往上漲,所以這個趨勢背馳點可能會走得非常弱。這個趨勢做背馳點走了三段之後,這個點形成了5分鐘的三買,5分鐘的中樞在這個地方,1分鐘的中樞走了9段,形成5分鐘的中樞,然後在1分鐘形成趨勢背馳之後,走了3段,形成5分鐘的三買就往上走了。
在5分鐘的三買之後,它繼續往上漲,漲到這個高點的時候,我們放到3分鐘圖上看,它形成了很標準的3分鐘的趨勢背馳做高點,也就是4184這個點。
如果大家把圖形放細一點,4184這個點在3分鐘做C段裡面,我們可以看到,3分鐘的比是一個趨勢背馳結構,這就是一個區間套利概念。3分鐘的段是一個標準的趨勢背馳結構,我們不管從小級別遞歸到3分鐘的比來看,還是放到30秒的段來看,就是從這個點開始,它都是一個很標準的趨勢背馳結構。如果我們再把30秒的段的細節打開看,在這段裡,甚至在15秒鐘裡面,可以看到它也是更小級別的趨勢背馳。
在30秒的C段裡面,它也是一個更小級別的趨勢背馳,我們會發現走勢在不斷的循環和遞歸。做一個精確定義,第一波往上漲形成了1分鐘的趨勢背馳高點,一個簡短的回落,形成了5分鐘的三買,再拉一波,形成了3分鐘的趨勢背馳做高點,這個3分鐘趨勢背馳高點做C段,我們在30秒裡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標準的趨勢背馳,在30秒的趨勢背馳C段,我們還可以在裡面看到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趨勢背馳,30秒的趨勢背馳還可以在C段和B段看出一個標準的趨勢背馳,從大到小都非常精確,類似於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當時我們確認價格就在附近,然後走到這個15分鐘高點。我剛才講過15分鐘圖,最後的15分鐘段破了前面15分鐘段的高點,並且量價明顯上漲,這個高點也可以通過區間套來精確捕捉。當下滬深300的交易機會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確認往下的15分鐘段走完,目前來看,這一段已經破了前面15分鐘段的低點,在破低點之後,一旦確認最後15分鐘向下段走完,我們可以不斷找盤整背馳的做多機會。
簡單分享一下疫情結束後的實盤操作,我們自己的操作沒有做到第一波拉升,但第一波回調和第二波回調我們有做到。以我們目前的交易能力,並不是每一個高低點都能判斷出來,我們做的儘量提高能夠判斷的高低點的準確性。
主持人:有投資者詢問比特幣,比特幣能否適用您的理論?
張琛實:比特幣的數據我們平臺上沒有,但我在公眾號上有寫過,比特幣那波下跌是1小時三賣的下跌,確定高點是在上禮拜六的凌晨(3月7日),高點確定之後,整個1分鐘走勢一直還沒走完。最近做比特幣爆倉的非常多,是因為有些人做的不是現貨,槓桿比例很高,2%到5%的波動都可能導致爆倉。只能說在1分鐘三賣下跌還沒走完之前,盲目的去抄底風險很大。比特幣到目前為止仍處於下跌過程,空單可以減倉,下跌走勢沒完成之前,一定不能做多。2小時和4小時線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都處於下跌趨勢的第二個中樞做離開段。
主持人:有投資者想請您用商品期貨進行分析,我想最近比較熱點的應該是原油,像原油這種突然跳空行情,纏論是否能把握到?
張琛實:由於數據接入方面的問題,我沒有參與原油,除了原油以外的其他化工品有接觸。
主持人:化工品也可以分享。
張琛實:我講一下PTA,考慮到這波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非常大,做PTA現貨的企業和分析師都知道現貨堆積很多,在加工費還比較好的前提下,很多人在做空生產企業利潤。
從走勢上來看,首先PTA是兩個中樞下跌趨勢,在下跌趨勢中,我們在一個點位參與了多單,那是下跌趨勢中的盤整背馳,我確認這一段走完的時候做了多單。當時跟現貨企業新鳳鳴有過溝通,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可以做多的點,但這個多單只能保證往上走一段,隨後還是繼續向下。那麼趨勢往上走的過程中有沒有做空機會呢?有,上禮拜我帶的一個交易員做空單就是在低開反彈的位置,這個位置如果放在15分鐘圖上看的話,是關於15分鐘圖上的三賣。三賣下跌,這是當下最後一次安全做空的機會,做空下跌過程中,當走勢走完可以平空。那麼什麼時候去做多呢?當60分鐘下跌走勢走完,發生兩段盤整背馳的時候,可以去做多,如果走完發生盤整背馳,並且C段符合趨勢背馳定義,那麼D點就是趨勢背馳的D點,可以毫不猶豫去做多。從這一層面分析的話,技術面和基本面往往在非常多的時間段都相互吻合,而不是相互背離。技術面反映資金的博弈,聰明的大資金都會提早知道情況,尤其在股市裡體現的更明顯。比如周末出現降息降準的可能,很多聰明資金提前就進場了,而在技術分析領域,可以把博弈的邏輯刻畫或表達出來。
主持人:有投資者朋友提到螺紋鋼和鐵礦,也請分享一下。
張琛實:在我們整個交易裡面黑色系只參與了一點,那就是買黑色空化工。我們覺得下半年之前為了託底GDP,基建的力度一定相對較大,所以黑色系強勢,化工品則相對弱勢,於是定下買黑色空化工的策略。但是黑色系在我們的系統裡面沒有太多的交易機會,看螺紋05合約,它在大級別裡一直在震蕩,短期內唯一可能有的機會是在5分鐘圖上已經創新高,如果仍然按照原有邏輯不斷循環盤整背馳的話可以考慮做空,但是沒走完之前我不敢去猜,一定要確認走完。如果不能確認的話,有可能一波很大的行情往上拉,把它從原來的盤整背馳拉成沒有盤整背馳,那麼空單就不能做了,所以,短期內可能的機會就是5分鐘創新高走完發生盤整背馳。
主持人:今天投資者討論非常激烈,我挑選幾個熱點問題跟張總溝通一下。一位投資者說他也應用過纏論,但實際做的時候勝率一般,小轉大沒辦法參與到,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理解的?
張琛實:纏論小轉大的圖形非常多,我們自己的交流群中也經常對小轉大進行交流,簡單的講,大級別沒有背馳的情況下,小級別背馳引起大級別反轉這件事情,在我們的定義中要做小轉大。大部分的小級別背馳很難引起大級別反轉,如果所有小轉大都參與進去的話,很大概率是虧錢的,但是有些反轉行情走的非常大,你沒有參與到的話很可惜。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從大到小做判斷的時候,如果大級別本來就有背馳的可能性,中間級別完全沒有背馳,往下做小級別發生趨勢背馳的可能性會大很多。所以,我們推到最終交易點的時候,通常從三到四重背馳往下推,具體以後可以通過案例來交流。
主持人:有個投資者想請一下中樞的生長和擴張。
張琛實:中樞是一個很嚴格的定義,它是三段重合的部分,三段重合實際每一部分都代表次級別的走勢,所以它是三段次級別走勢重合的部分。中樞區間的定義也很清楚,就是三段重合部分裡面高點中的低點和低點中的高點形成的中樞高點和低點之間的區間。舉個例子,5分鐘級別的一個中樞一直在區間中震蕩,理論上可以震蕩很長時間,但是當它震蕩到九段以上的時候,我們就定義它已經擴展成更大級別的中樞。
九這個數字在纏論中有重要的運用。中樞的擴張是指兩個中樞沒有觸碰,但是兩個中樞的波動區間有觸碰。中樞擴張的最小段數量也是九段。形成趨勢背馳走勢最小段數量也是九段。所以,中樞可以不斷的生長和擴張,投資者在交易中可能有疑惑,特別是做期貨的投資者,能夠生存下來的期貨交易員都是老江湖,大家都有各自的交易體系和認知,在博弈平衡沒有完全打破的情況下,很難產生流暢的趨勢走勢,在這個過程中,做多或做空都經常會被走勢的延伸打到止損。為了避免,一定要把中樞的擴張和遞歸走勢性的劃分解釋清楚,具體以後可以用案例分析。
主持人:有投資者對您剛才演示的平臺感興趣,能否介紹一下。
張琛實:這個平臺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最早的時候,我們在第三方平臺編寫,由於纏論涉及到全球變量並需要用多級別做遞歸,第三方平臺沒辦法滿足需要,所以在2016年底下定決心建設了自己的平臺。我們的平臺有很多優點,比如數據很齊全,1分鐘的數據可以追溯到2005年左右,大家如果想用這個平臺去復盤的話,甚至連纏論原文中2006年到2008年案例那些圖都能展現出來。平臺從去年底開始免費公開使用,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下載使用。
主持人:您的軟體是用同級別分解視角還是中樞視角?
張琛實:我們的平臺中,每一個級別都是用筆畫段做視角,同級別分解的視角沒有對外公開。如果你用區間套的模式去做,完全可以在每個級別做筆畫段,在最後確定要操作段看小級別走勢。如果你習慣於用小級別同級別分解做遞歸的話,後面我們會考慮把平臺開放。
纏論本質上是在最小級別上用筆畫段去確認段,段形成中樞,中樞形成走勢,更大級別的段都是小級別走勢遞歸往上去的。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不需要精確的小級別完全遞歸,可以從大級別確認一個走勢,在細節裡再找小級別做走勢結束的判斷。
主持人:60分鐘次級別按照15分鐘算還是10分鐘?
張琛實:纏論的級別其實不是你自己定義的周期,只是在不同周期上面把圖標出來而已。理論上,可以在1分鐘圖上標出5分鐘,15分鐘,甚至是年線的圖,只要你的顯示器足夠大。具體到60分鐘次級別到底是算10分鐘還是15分鐘,本質上還要看60分鐘圖你能遞歸成10分鐘還是15分鐘,這之中的區別很大。有的時候,可以從15分鐘遞歸成60分鐘,有的時候可以從10分鐘遞歸成60分鐘。你們在看我公眾號文章的時候,也會發現有時候我用15分鐘去推導,有時候會用5分鐘去推導,引申出來的含義是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但想講清楚很難。
主持人:相信屏幕前的投資者朋友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分享,有些對纏論了解不多的投資者會對纏論產生興趣,節目最後想請張總分享一下「敲門磚」,作為一個初學者,想要學習纏論的話應該怎麼做?
張琛實:初學者真的想學習纏論的話,第一,看原文。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但是其中大多夾雜了作者主觀思想,而大部分人的梳理能力比纏論理論創始人差,所以儘量用原文的邏輯去思考。在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原文的意思去做,搞清楚後,再融入自己的思路。第二,看原文的過程中一定要看作者對留言的回覆。第三,想研究纏論的朋友,歡迎大家免費使用我們的軟體,至少能在筆畫段上節約大量的時間。
主持人:投資者提問,筆是次級別,中樞是本級別,您用段做中樞和大級別筆畫中樞有什麼區別?
張琛實:5分鐘的筆中樞很多程度上近似等於1分鐘的段,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完全對等的,1分鐘的段在很多時候比5分鐘級別的筆大一點。如果你們用小級別段遞歸上來做走勢,趨勢比本級別的筆畫段穩定性強很多。也就是說不能死板的把1分鐘段走勢和5分鐘筆走勢作為對等。
主持人:謝謝張總,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張總的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投資者朋友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