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路上,我願與你攜手同行!
歡迎隨手點讚並分享到朋友圈
精彩推薦:在公眾號菜單回復關鍵詞「運營管理、招生策劃、薪酬績效」,即可獲得相應文章和資料。
近段時間,教育培訓機構在收費之後「跑路」的事件屢屢發生,尤其是在星空琴行倒閉、北京「妙筆菡塘」書畫機構「跑路」事件發生後,引起業界對預付費模式的反思。
教育行業目前是所有行業現金流最好的行業,很多教育行業之外的人垂涎於這塊肥肉!
教育培訓預付費模式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給大家看一個發生在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2歲半的娃娃,怎麼會在一年之內花費11萬元的教育費用?
「很簡單,因為預付費啊。」作為這11萬元的刷卡人,某一家長朋友提供了一份帳單:
某綜合早教課程,96節課時包,1.6萬元;
繪畫課程,兩年課程包:3.8萬元;
英語課程,一年課時包:2.8萬元;
記憶類課程,96節課時包:2.8萬元。
「孩子一歲半之後,我就開始給她上早教課程,交費時都是預付費,而且報的課時越多相對越便宜,有的則是一年起報,沒辦法,11萬元就這麼交出去了。有的課程,我家孩子能上到四歲。」這位家長朋友苦笑道。
然而,這位家長似乎也是幸運的。起碼在過去的一年中,這11萬元的收款方沒有「跑路」。
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在「吸金」力強大、前景看好的巨大市場利益面前,教育培訓行業魚龍混雜在所難免,近年來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圈錢「跑路」事件呈多發態勢。
來自新華社的報導顯示,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浙江、湖南等地被曝光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捲款「跑路」案件就有十餘起,涉案金額達十幾億元。不管是小型的社區培訓班還是全國連鎖機構、新三板上市公司,均有涉案。
2016年,廣東省廣州市一家打著「東方金子塔兒童潛能培訓學校分校」招牌的機構,辦學不足一年,負責人就「跑路」了。100多個孩子的家長投訴無門,涉及金額二三十萬元;在全國多個城市開有分校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聚智堂」,其董事長捲款而逃;英語精品課培訓機構、新三板掛牌公司環球拓業的主要負責人同樣失聯。
此類案例近年來比比皆是。2013年,北京瀚林新思維東直門、上地、人民大學和公主墳四個分校同時關門,捲走40餘名學生百萬元學費;有著15年歷史的上海易思教育因資金鍊斷裂關門,老闆捲款逃走並拖欠員工工資;2014年,北京引航思培訓機構突然倒閉,拖欠近40位學生家長的費用共計約30萬元;重慶渝中優維語言培訓學校(對外簡稱「南瓜英語」)因破產關門引發退費糾紛,導致數百名家長圍堵機構,造成現場混亂;2015年,英語培訓機構朗文啟智股東「失聯」,100多名學生停課,涉案200多萬元學費。
通過上述眾多跑路事件,我們發現預付費模式下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基本可以歸類為三種情形:
一開始就寄希望於收取預收款後「跑路」為目標,沒有實際開展教育培訓經營的計劃。這樣的機構打折力度特別大,而且不斷鼓勵你二年或者三年連報。 前一陣的北京上地 創藝寶貝 就是這個套路,大搞促銷活動,力度之大,課時費相當於半價,約130元/節,48節課起報,按照每周兩次課的頻率,要上到明年2月。這些種種跡象往往就是跑路的前兆!
教育培訓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斷提升,但業務經營激烈,不排除許多教育培訓機構因為無力提供許諾的後續培訓而「跑路」。
教育培訓行業的現金流充沛,因此成為挪用資金的高發領域,一旦投資失敗,後續教育培訓失去資金支持,教育培訓機構因而「跑路」。 這些人屬於投機教育,學校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個融資圈錢的工具。
更有甚者,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培訓產品方面,已經按照金融產品設計的理念運作。以2016年5月被曝光「跑路」的聚智堂為例,其推出的「感恩聚划算」就以免費學習為噱頭,吸收大量資金,家長預交不同金額的學費本金,「免費」獲得智聚堂針對其子女不同時長的課程,預付越多,贈送課時越多,學完到期,聚智堂承諾返還家長本金。在這裡,家長等於變相出藉資金給了聚智堂,但家長不直接獲得利息,而由聚智堂將利息購買其教育培訓產品,從而打造出「白學」的交易結構。這種交易結構的意義在於,單純的預付學費可能只需要預付幾萬元人民幣左右,但通過本金預繳產生的利息支付學費,預付金額可能高達百萬元之巨。這也是營業收入只有幾千萬元的聚智堂,非法集資金額卻高達數億元之巨的原因。其收取的大量預付費被用於不動產投資,由於項目糾紛引發資金鍊斷裂。最後只能破產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