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面對的犯罪嫌疑人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但又熟諳經濟活動的規律和法律,要和對手鬥智鬥勇,不亞於一場頭腦風暴;他們偵破案件的案值動輒數千萬元甚至過億元,但要把案件每一環鎖定,經常要花費數個月甚至數年,輾轉十幾個省……他們就是青島市公安局的經偵民警。在我國首個警察節(1月10日)到來之際,記者近日走近青島公安經偵民警,聽他們講述破獲那些大案背後的故事。
老刑警改行把「燒腦」當常態
劉智(化名)是即墨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他所在的二中隊辦理的絕大部分案件,都是非法經營、傳銷類案件。很多人不知道,劉智剛參加工作時是一名勇猛的刑警。用他的話說,逮過小偷小摸,也抓過身背大案的亡命徒。
10年的刑警生涯累積了豐富的辦案經驗,警察學院科班出身的劉智走上了經偵的新崗位。剛一開始,劉智就發現經偵案件中嫌疑人有鮮明的特點:案件中一般涉及多名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很多犯罪嫌疑人不僅很有頭腦,而且有極強的組織控制能力;部分犯罪嫌疑人是熟知規則和法律的「老手」,或者有過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具備較強的反偵查能力。要和這些人鬥智鬥勇,經偵警察靠的不僅是勇猛頑強,更要靠清醒的頭腦和豐富的知識,每天的工作,不亞於在「燒腦」。
2020年4月,即墨公安分局偵破了一起非法經營國家管制物品的案件。劉智和同事梳理線索判斷,主犯於某剛剛釋放就又從事非法活動,背後肯定有尚未供述的餘罪。可於某是多次被打擊處理的「滾刀肉」,咬著牙就是不供。劉智和同事從於某的貨物入手開始倒查,分別奔赴重慶、西安等地,在當地警方的協助下獲取了關鍵證據,又帶破了幾起案件。
每次辦案他們都要捋開暗網
在警察的眼裡,一起犯罪案件發生後,隨著偵辦工作的進行,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主客觀方面會形成一個鏈條,逐漸呈現在大家眼前。但在經偵警察的眼裡,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鏈條,而是由多個鏈條組成的一張大網。 2020年3月,即墨公安分局開發區治安派出所陸續接到多名群眾報警,稱被男子秦某以「投資入股」「上市」的名義騙走了數萬元到20多萬元不等的資金。民警查明,案件中至少有50多名受害者。劉智和同事要聽受害者描述嫌疑人的騙術取得關鍵口供,還要查清1000多萬元涉案資金的走向,這樣才能向檢察院提供更有力的證據。隨著偵辦的深入,陸續有嫌疑人浮出水面,近的在煙臺、威海等周邊城市,遠的在黑龍江、海南甚至新疆等偏遠地區。 「要當好經偵警察,不僅要燒腦,還得能吃苦。 」劉智稱。經過多日艱苦偵辦,他們獲取了秦某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關鍵證據。
「涉眾經濟犯罪背後是一顆顆躁動的心」
外人看來,經偵案件破獲都是大案:傳銷、非法集資、發票和制假售假案件,涉案金額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甚至過億元;但在經偵警察眼中,這些大案,特別是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背後,是一顆顆躁動的心。曾有經偵警察感嘆,很多人明明知道遠高於銀行利率的投資理財產品可能是「龐氏騙局」,但還抱有僥倖心理,覺得只要抽身及時,還是可能撈上一筆,殊不知這些騙局的設計者早已預料到他們的心理,投資者一旦陷入泥潭就難以脫身。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每個警察都銘記在心的,劉智和其他經偵警察有著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偵辦的涉眾型案件中經常有數十名甚至數百名受害人,他們不僅要破案,而且要安撫他們的情緒——有些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將幾乎全部身家投入,要幫他們挽回損失,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這些人身處崩潰的邊緣,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給他們帶來希望。 」劉智稱。
看上去很光鮮的職業也有委屈
「有些人覺得,經偵警察成天和稅務、市場監管、保險公司、銀行這樣的部門打交道,覺得我們輕鬆。 」講到這裡,劉智苦笑了一下。其實每個經偵警察,每年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委屈:有些受害人報案後急於追回損失,但不理解民警辦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段時間之後,覺得民警辦案不力,將指責的矛頭對準公安機關。 「我們受理的舉報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經濟糾紛,公安機關不予立案,但有些群眾覺得是詐騙,投訴我們不作為。 」劉智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
「不管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還是制假售假等經濟犯罪,永遠是預防在前。 」經偵民警們告訴記者,他們都有個希望:廣大市民能提高意識,遠離經濟犯罪。為了保護人民,為了國家的經濟秩序,他們也會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劉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