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媒體對農夫山泉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的報導,更多的消費者為了飲水安全,紛紛在家中購置了淨水機。不過由於沒有統一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國內家用淨水器市場存在質量良莠不齊、亂炒概念等諸多問題,令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掉進消費陷阱。
消費者:淨水機成「費水器」
「兩個月前購買的史密斯淨水機嚴重浪費水。」近日,網友「樂呵呵看帖」在青島某論壇上稱,在了解到史密斯淨水機有一根廢水管很浪費水後,他在淨水機後面找到了這根連接下水道的廢水管。打開淨水機的水龍頭後,看到廢水管呼呼地往外排廢水。該網友用量杯做了一下測量,廢水流量比淨水量還大,出1升淨水的同時能出2.1升廢水。
「想想在享受淨化水的同時,讓這麼多被過濾掉的水白白流入下水道,真是可惜!」該網友強調,「從商場的導購到安裝人員都沒有告訴我有這麼根管子。」「要是他們提前告知的話,那我們在安裝時也可以提前設計一下,利用這些廢水。」
無獨有偶。近日,家住上海長寧區的消費者王女士反映稱,今年3月,她花2300多元購買了一套沁園淨水器。「想改善水質,提高生活質量,沒想到淨化一升純淨水需要使用2、3升自來水。」王女士說,「買來的淨水器簡直就是費水器,這麼浪費水資源,和國家節水的大政方針相違背。」
廠家:迴避「廢水率」
昨天,家電消費網走訪上海一些大型超市和家電商場看到,淨水機廠家的宣傳資料上沒有標出「淨水率」或「廢水率」一項。多數導購員也不會主動介紹產品會產生廢水及廢水率。
當問及「製作一桶純淨水需要幾桶自來水」時,賣場的促銷員才表示,比例是1:3。即生產一桶純淨水需要3桶自來水。有營業員還表示,廢水可以用來澆花、拖地等。
既然廢水可以用來回收,為何廠家不願告知「廢水率」呢?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淨水機費水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般淨水器的『淨水率』大概是15%左右。淨水濾如此之低,自然消費者不願意花錢買。」
據了解,淨水機的淨水程度越高,產生的廢水也就越多。
調查:淨水機無統一國標
據了解,目前國內淨水機產品市場空間大、利潤豐厚,行業門檻較低,大量廠商紛紛進入。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即使是一些行業知名品牌也出現了問題。
今年3月,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的家用淨水器商品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家用淨水器產品質量不甚理想,10組樣品中就有7組樣品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達標率僅為30%。包括安吉爾、史密斯、沁園等主流淨水器品牌的產品都出現在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名單當中,涉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標誌(總淨水量、防觸電保護類型、衛生許可批准文號、執行標準編號)、使用性能(淨水流量)和淨水水質等檢驗指標上。
據了解,造成市場亂象的原因是國內家用淨水器缺乏統一的國標。從已有的標準看,幾個行業都在制訂淨水器標準,甚至幾家分別制訂同一產品的標準。例如RO(反滲透)水質處理器(RO純水機),住建部、國家海洋局、衛生部、環保部等都有各自的行業標準(或規範),以及GB/T19249國家標準,同一個產品已有了五個標準。現在又有由輕工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准,美的公司等牽頭制訂RO純水機的國家標準;由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准,沁園公司等牽頭制訂RO純水機的行業標準。這樣就導致家用淨水器市場比較混亂,缺乏技術衡量的標準及指引,消費者的權益也無法保障。
有專家還對家電消費網表示,淨水器使用的材質、使用的過濾材料以及相關的零部件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會導致一些企業用低價劣質的材質生產淨水機,以降低成本和售價。而淨水機的關鍵配件如濾芯的製造也缺乏統一的標準,消費者在售後服務上得不到保證,不僅尺寸難匹配,而且很容易在不同的濾芯價格上被不良企業欺詐。
專家:廢水率指標應明示
「不明示廢水率,淨水器廠家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律師表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產品技術上的原因,要明確告訴消費者。如產品功能、原理、效果等情況,以方便消費者進行成本比較,選擇購買。
目前,我國節能冰箱已經將耗電量明確在產品上標識出來。洗衣機產品也將洗淨度等技術指標在產品說明書上明示給消費者。「淨水器廠家有義務將淨水率或者廢水率等真實情況,明確告知消費者,否則將影響消費者選擇購買,涉嫌違法。」
邱寶昌還表示,如果淨水器產品淨水率過低,那麼即便產品合格,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下,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產品能否上市銷售,還需有關部門先進行認證方可上市銷售。
據媒體報導,近日,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斌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時明確表示,對於一定程度上浪費水的淨水機,北京將會進行治理。
(家電消費網 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