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亞洲50佳餐廳」中國以14家餐廳拔得頭籌!

2020-12-18 冷眼奢華觀察站

近日,由聖培露(S.Pellegrino)和普娜(AcquaPanna)聯合全球飲食權威評選出的「2017年亞洲50佳餐廳」新鮮出爐,除了泰國的Gaggan Anand餐廳連續三年拔得頭籌以外,上榜的50家餐廳分別來自13個國家,入選餐廳分布國家數為歷屆最多。

這份榜單上共有14家中國的餐廳入圍,其中上海2家,香港7家,臺灣3家、澳門2家,成為上榜最多的國家。香港的Amber(第三位)再次被評為中國最佳餐廳。2017年名單上有10間新上榜的餐廳,大中華區首次亮相的佔了其中4家,分別是來自澳門的譽瓏軒(No.32)和御膳房(No.39)、臺北的MUME(No.43)以及香港的Ronin(No.45)。其中,澳門新濠天地上榜的兩家餐廳,成為國內最大贏家。

這麼多誘人的美食就在你的周圍,吃貨們是不是開始食指大動了呢?趕緊來看看中國有哪些入圍榜單的餐廳吧!

上No.8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這家餐廳簡稱UV,直譯「紫外光」,自2013年起連續五年上榜亞洲最佳50餐廳,排名中國內地第一位。這家號稱「世界第一家感官餐廳」的UV,只有一張餐桌,一天只接待10位客人,奉上由餐廳定製的20道前衛分子料理,地點也十分神秘——Somewhere in Shanghai,這樣的噱頭給足了讓人想要一窺究竟的神秘感。每頓晚餐的主題都不一樣,進入神秘的用餐地點,空氣中瀰漫著某種獨特香料的味道,類似於會議室的餐室內,牆上和餐桌上七個投影儀和一系列鎂光燈相互作用形成的影像會隨著登場的菜式轉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與美味的菜品完美結合,產生獨特的感官效果。

令人在吃這件事上體驗到多重感官和心理感受是主廚Paul Pairet在15年前就開始構思的想法,UV則是他把理想變為現實的最成功的實驗室。在UV之前,這位敢於突破傳統、想法大膽的法籍廚師早已在上海闖出名號:2005年落腳上海,擔任浦東香格裡拉飯店翡翠36的主廚,以前衛的料理風格受到矚目;之後又開了自己的餐廳Mr. and Mrs. Bund;到2012年,UV正式面世。作為一個資歷豐富的料理大師,Pairet至今載譽無數。

松露炙烤湯汁麵包是Pairet的菜品之一,伴著空氣裡淡淡的松木香,被罩在一個圓形玻璃蓋中登場,白色的泡沫下是烤過的松露,浸在奶油醬汁中,精緻而誘人。

地址:當天18:30在上海外灘18號集合,19:00坐專車前往神秘餐廳

No.48 福和慧

推崇素食養生的人對福和慧一定不陌生,這家高級素食館坐落在車水馬龍的上海鬧市區,走進館內看見的卻是清素淡雅的極簡日式裝潢,以木、布、石作為設計元素,搭配上暖色調的燈光,讓人有種時光放慢了腳步的舒適感,頗有鬧中取靜之意。

主廚盧懌明,是福系列餐廳行政總廚、同時在多家國際五星級酒店擔任顧問主廚。他16歲開始進酒樓廚房做雜工,21歲獨挑大梁成為廚房老大, 25歲投身西餐廚房做學徒,再到26歲重返中餐廚房,在上海頗負盛名。有著豐富經驗的他專注素食烹飪多年,以烹調葷菜的經驗來處理素食,味道有別於一般以清淡為主的素菜,又不似葷菜那樣味道過於濃鬱。

福和慧的菜單都是套餐形式,「福壽全」是其中一個套餐的主菜,以杏鮑菇、羊肚菌、竹蓀等菌類拌上南瓜蛋黃醬先炒後燜,裡面還有一顆鴿子蛋,最後用一杯水蜜桃汁衝淡較為濃鬱的味道。此外,福和慧獲得上海米其林2017一星。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1037號香港

No.3 Amber

Amber在2017亞洲最佳50餐廳中比去年躍升了1位,排名全亞洲第3,位居香港餐廳之首,並再次成為「中國最佳餐廳」。東西方文化的優雅結合或許是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帶著東方氣息的琥珀色用餐環境,來自全球最頂級的新鮮食材,與大廚Richard Ekkebus的經典法國料理共同組成了無與倫比的用餐體驗。據說,Amber的菜單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以適應不同的季節。

來自荷蘭的主廚Richard Ekkebus,身兼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的廚藝總監和上海浦東文華東方酒店58°扒房的廚藝顧問。在Richard看來,一道成功的菜餚同樣是反映廚師烹飪個性的介質:「我所烹調的任何菜餚都是我個人喜好的表現,烹飪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只有當你真正喜愛它,才能使得每一道菜餚成為反映你個人的介質,那才是成功的。」

Richard的招牌菜式以海鮮為主,包括青檸汁、橄欖慢煮大頭菜配以日本赤海膽及魚子醬,藍龍蝦搭海水芹雲吞青番茄配浮藻汁、龍蝦鉗肉大頭菜沙拉,以及宮崎和牛配海帶、捲心菜、辣根及草莓醬汁等,每一口都帶給顧客非凡極致的美食體驗。此外,這家餐廳在2017米其林星級餐廳評比中摘得米其林二星。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5號置地文化東方酒店7樓

No.4 8 Otto e Mezzo BOMBANA

2010年義大利大廚Umberto Bombana在香港開設了這家義大利餐廳,餐廳名字是為了致敬著名電影《8》。這家頂級的意式餐廳,它在近幾年的亞洲餐廳排行中一路飆升,從前年第十名到去年第八,再到今年第四名,可見其潛力與實力並存。其店內風格正如其命名的內涵一樣,向義大利的生活風格和藝術致敬,華麗的吊燈和天花板充滿藝術氣息,奢華又不顯浮誇。餐廳還會常常以當季的珍貴食材作為原料製作菜單,因此每次的品嘗都會是獨特的。

除了排名直線飆升外,Umberto Bombana今年還獲得榜單特別頒發的終身成就獎。這位來自義大利的大廚人稱「白松露之王」,在2006年獲得義大利委任為「國際白松露大使」。Bombana對松露的處理和烹飪極為專業和精細,許多政商名流拍賣了名貴的松露後都會交由Bombana處理,是因為足夠信任他能把頂級珍貴的松露烹飪得出神入化。

日本溫泉蛋配黑松露是Bombana推薦的菜式之一,濃濃的蛋香味加上鋪在表面的黑松露,淋上椰菜花醬汁和混搭奶油,口感驚喜獨特。據說,這是第一家在義大利本土外獲得米其林三星的義大利餐廳。

地址:香港中環德輔道中5-17號歷山大廈2樓202

No.17 龍景軒

可以俯瞰香港迷人夜色的龍景軒不僅環境幽雅,菜品也相當出色。一方面,它保持著對粵菜文化的堅持;另一方面,它又在傳統粵菜的基礎上追求創新。龍景軒的點心,算得上是中菜界的法國料理,每一樣都十分迷你,手工精細到極致,可見其對色香味的高要求。而正餐也是相對比較小份,沒有過多的調料和醬汁,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

龍景軒由行政總廚陳恩德主理,被親切地稱作「德哥」,13歲入行,在高端粵菜有著四十多年的浸泡經驗,做得一手好海鮮,製作點心的功力也十分深厚。龍景軒菜單上的各款菜餚均出自德叔的靈感創意,質感與口感的完美交融,加上極具心思的裝飾擺設,讓人一嘗難忘。

原只鮑魚雞粒酥是龍景軒的招牌點心,外層酥皮香脆鬆化,入口即化,充滿著濃鬱的牛油芳香,而酥皮上面的鮑魚,則選用名貴的原只南非鮑,煨煮後鋪在雞粒之上,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品。此外,龍景軒獲得了香港米其林2017三星。

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四季酒店4樓

No.33 Ta Vie 旅

相比去年,Ta Vie 旅的排名上升了15位,可見其潛力之大。Ta Vie的法文意思為「您的人生」,日文則指「旅程」,這家餐廳的菜品正如其名字的含義一樣,結合了日式料理和法式料理的烹飪做法,呈現混合元素的獨特菜式。大到裝潢,小到到菜品,主廚佐藤秀明都親力親為,使整個餐廳有著日式的極簡風格又帶著法式的低調奢華。餐廳僅供應八道菜式,每一到兩個月更換一次,就地選材,例如衝繩粟米、泰國香料、香港本地龍崗雞等。

佐藤秀明年少時為了學好法國料理,不惜花五年時間學習法語,到法國旅行學習,30歲就當上東京著名法國餐廳Hermitage de Tamura的行政總廚。後來認識到東京龍吟的新派懷石料理後,又拜師天空龍吟日本料理創辦總廚山本徵治,並擔任龍吟在香港成立的首家分店天空龍吟的主廚,掌管短短半年,已替餐廳摘下米其林二星的榮譽。Ta Vie 旅的大膽創業無疑是實現和延續了他對法式料理的迷戀和對日式料理的醉心。

甜粟米慕斯配燒牡丹蝦及蝦湯果凍是法日結合的代表,佐藤採用日式食材、法式做法,粟米粒打成綿滑的慕斯,放在表面的蝦湯果凍口感細膩,蝦肉帶出海產的鮮甜。此外,Ta Vie旅在2017米其林星級餐廳名單中是米其林二星的新晉餐廳。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74號石板街酒店2樓

No.41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Hong Kong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於2006年在香港開業,其分店已遍布全球。這家法式餐廳以其創始人的名字Jol Robuchon命名,而今年的榜單裡Jol Robuchon的餐廳就入選了兩家。L'ATELIER是工作坊的意思,設計的概念來源於開放式廚房,餐廳中有一個圍繞著透明廚房的U型吧檯,顧客可以一睹菜品從原材料變位碟上的精緻佳餚的過程。L'ATELIER de Jol Robuchon每天的菜式都會保持相同,不能因某天食物缺乏就不做,而維持品質有時候比創新要困難得多。

現任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Hong Kong的行政主廚是37歲的Oliviver Elzer,他有著將近二十年的廚藝經驗,2011年開始就接連在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廳擔任主廚。Jol Robuchon在為餐廳挖掘新廚師的時候,曾為Jol工作的人向他引薦了Olivier。在米其林三星的餐廳中擔任主廚,Olivier直言「我是整個廚房團隊的船長,米其林三星不會讓我覺得壓力很大,試著將每天的工作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

海膽三重奏是L'ATELIER de Jol Robuchon的經典菜式,香脆海膽脆餅搭配北海道海膽燉蛋,鮮海膽配龍蝦果凍,椰菜花奶油海膽蟹肉卷,三款海膽各有特色,同樣的原材料卻有不同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香港第三間上榜了「亞洲50佳餐廳」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5號置地廣場中庭4樓

No.45 Ronin

這家新上榜的香港餐廳是一家小而美的日式居酒屋,2013年開業,僅四年時間就登上亞洲TOP50的榜單,實力不可小瞧。全店只有十四個座位,只接受一周前的網上預定,一邊是吧位,另一邊是全站式,可以想像店內的空間是多麼的狹窄。狹小的空間卻收藏了超過五十種日本名牌威士忌,這裡的侍應也會如日本調酒師一樣在招呼客人時第一句先問「你今日心情好嗎?還是比較累?」

Ronin的廚師兼老闆Matt Aberget也大有來頭,他將店命名為Ronin,譯為浪人,自喻浪跡天涯的武士。Matt曾擔任過著名日式餐廳Zuma的行政主廚,後來自立門戶,開了第一家餐廳Yardbird,獲得成功後又開了以海鮮做主打的Ronin。Matt的浪人作風在食物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每天朝早一定會親自走遍香港仔、堅尼地城等街市的魚檔,精挑細選每天的魚產品,以優質的中價魚搭配傳統食材,用精湛的手法改良傳統。而因為原食材有季節之分,只有一面Ronin的餐牌也是天天不同,角落還會用墨水印戳上當天的日期,見證著Ronin的獨特菜單。

惠比壽生蠔是Ronin較為出名的菜式,一口大小的生蠔配上新鮮的裙帶菜凍吃,口感爽滑鮮甜,鎖住了生蠔最原始的鮮味。

地址:香港上環安和裡8號

No.47 大班樓

作為香港老牌粵菜館,雖然今年排名較上年有落差,但於本地食客心中仍然是美食殿堂級的存在。大班樓於2009年由幾個不滿於香港遍地速食的老饕餮客和退休廚師創立,對食物質量的要求極高,處處體現著對粵菜講究清淡雅致的原則。

大班樓的特色是選用本地產品,每天去元朗、新界等地選購新鮮優質的好材料,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自己的農場,作為餐廳生曬臘肉,做醃漬的場地。幾位主廚一致認為:「我們相信只要材料鮮,醬汁靚,烹調方法,簡單便好。雞有雞味,魚有魚味,這是粵菜精髓。大班樓餐牌上沒有魚翅、海參、燕窩,只因為我們認為其他菜式,更加有趣,或者,更加環保。希望大家吃得快樂。」

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是大班樓的鎮店招牌菜,是大廚兼老闆之一的鄧天當年還在其他餐廳當大廚時首創的,以前是以蛋白墊底,如今改良成了陳村粉,浸泡了計有和花雕的陳村粉配搭上本身的嚼勁,美味並不比螃蟹遜色。

地址:香港島中環九如坊18號澳門

No.32 譽瓏軒

坐落在澳門新濠天地的譽瓏軒是一家低調奢華的中餐廳。整間餐廳以綠翡翠點綴,但設計克制而低調,不會讓人感覺低俗。譽瓏軒出類拔萃之處在於其饒富創意和現代的中菜,融合在港澳不常找到的食材,而仍然保持味道正宗。據說餐廳的肉類大部分是由澳洲及荷蘭經註冊的有機農場入口,而各種海鮮則由法國、日本及南中國海新鮮進口。

譽瓏軒中菜行政總廚譚國鋒透露,自己從事料理行業是受到祖母的影響。他說:「我想煮菜就是因為她。靠著柴燒爐灶、一隻鐵鍋和蒸籠,我祖母就能張羅一家子幾十個人的三餐,用天然食材煮出一道道美味料理。我想變得跟她一樣。」美輪美奐的譽瓏軒看似與老祖母的廚房天差地別,但在其時尚裝潢、優雅桌盤及別緻的室內設計之下,保留著相同的價值及信念:運用質量最佳的時令食材,以傳統、健康的廣式料理技巧烹煮出美味料理。

荔枝木叉燒是譽瓏軒的名菜之一。總廚表示,荔枝樹枝可以為肉類添加獨特的香味,叉燒深邃的顏色則是拜紅棗樹所賜。塗醬的蜂蜜及調味料則增添叉燒的風味及甜度。叉燒軟嫩無比、肉汁四溢,咬下去絲毫感覺不到肉筋、立即在口中化開。此外,這家餐廳獲得了2017米其林二星的殊榮。

地址:澳門路凼連貫公路新濠天地新濠大道2樓

No.39 THE TASTING ROOM BY GALLIOT

這間餐廳又稱「御膳房」,走法式路線,裝潢時尚高貴。它擅長用用新派手法烹飪傳統食材,使得每一道菜都驚豔無比,無論是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為食客提供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這裡坐鎮的是擁有16年餐飲經驗的Guillaume Galliot,御膳房的英文名就是他的名字。他曾於法國米其林3星餐廳Le Jardin des Sens工作,以擅做法國菜而聞名,尤其偏好地中海和法國南部地區風格。

其中不得不試的,是Galliot親自烹煮的「薑汁豆蔻燴小龍蝦」。小龍蝦來自法國,屬於澹水小龍蝦,只有6月至9月才會出現,蝦肉細嫩,口感直逼鼎鼎大名的藍龍蝦。烹製這道菜,Galliot花費的功夫可不少,先要把小龍蝦蒸熟以保留龍蝦汁,然後加入豆蔻、鮮刁草等香料,與荷蘭豆、青口一起烹煮。湯麵打起一層泡沫,喝入口中細膩鮮美。不得不說的是,它也在2017米其林星級餐廳評選中獲得了米其林二星。

地址:澳門氹仔島新濠天地三樓

No.24 RAW

RAW號稱全臺灣最難訂的餐廳,2004年在臺灣一落戶就迅速爆紅,很大的原因是這是在新加坡擁有百強最佳餐廳的主廚江振誠回到臺灣開的首家餐廳。RAW的裝修風格極具特色,桌椅、吧檯都是宛如太空艙般行雲流水的木質材料,自然與手工完美結合,難度之大居然耗費了三年才最終完成。RAW的菜單很特別,有點像連連看,每行會有三種原始食材的名詞,而一行就是一道菜,一共八道菜,二十四種食材。為什麼一道菜只有三種食材?店內的解釋是「人對於每道菜只能記憶三種,因此是三個食材,其他的稱之為香料陪襯」。

主廚江振誠擁有一個讓人膜拜的人生,20歲就成為臺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式料理主廚,25歲就擔任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Le Jardin des Sens的執行主廚。2007年被《時代》雜誌兩度稱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並獲選為「全球最佳150位名廚」。他在新加坡開的Restaurant ANDER被《紐約時報》選為「世界上最值得搭乘飛機來品嘗的十大餐廳」,而它在今年的評選中位居榜單第二位。

RAW的餐前法式手工裸麥麵包是必點菜品,奶油上混著可可粉與海鹽的裸麥顆粒,讓本身質樸的麵包口感變得多元,即使還有正餐也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地址:臺北中山區樂群三路301號

No.28 Le Mot

隱身於臺中市一幢居民樓內的Le Mot於2008年正式開幕,餐廳成立三年,就通過Relais & Chateaux 2012評選,於2011年掛上組織徽章,成為全臺灣唯一通過評監的「傑出餐廳」。Le Mot的意思是把葡萄汁發酵為美酒,以此為名的餐廳就是延伸這個概念,希望把簡單的食材烹飪成佳餚。

主廚陳嵐舒是全球首位以法式料理受Relais & Chateaux肯定被評為「傑出主廚」的華人,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亞裔女主廚。她曾經是美國米其林三星餐廳The French Laundry的大廚,也在法國巴黎不同的米其林二星餐廳和各式點心坊擔任過主廚,經驗豐富。陳嵐舒在法式佳餚的烹飪技巧上加入個人元素進行創新,極其擅長中西結合的烹飪方法,比如生蠔配當歸,鵝肝配榨菜等,這或許是她食物平衡的烹飪哲學之一。

Le Mot的菜單既有精心安排的套餐,也有甜品與單點菜式,每一款都帶有中西結合的獨特口感。

地址:臺中市西區存中街59號 402

No.28 MUME

MUME意為梅花,是臺灣的代表花卉,以此為名,更添一點親切感。這家新上榜的臺灣餐廳集合了來自各國曾在米其林餐廳工作過的主廚,連服務生都來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碰撞擦出集大成的火花。

MUME的四位主廚資歷一字排開也相當可觀:來自香港的Richie Lin曾在世界第一餐廳丹麥Noma擔任主廚;來自澳洲的Kai曾是雪梨最佳餐廳Quay的主廚;來自芬蘭的Alina曾經是名列歐洲最佳餐廳的女主廚;還有一位則是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擔任過主廚的臺灣廚師。如此多元的廚房裡想必有不少烹飪的新概念,結合多國元素的料理必定很讓人難忘。

MUME的大部分食材來自臺灣本土,但它的牛排仍然是進口的美國牛小排,經過24小時的低溫慢煮,牛排入口即溶,熟度恰到好處,搭配上洋蔥泥和蘿蔔更加帶出了牛肉的鮮美。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28號

看完上面這些餐廳,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有流口水呢?反正冷眼君自己是越看越餓,可是受了不少罪啊。下面給大家呈現完整的榜單:

No.1 Gaggan 泰國曼谷No.2 Restaurant André 新加坡No.3 Amber 中國香港No.4 8 Otto e Mezzo Bombana 中國香港No.5 Nahm 泰國曼谷No.6 Narisawa 日本東京No.7 Nihonryori RyuGin 日本東京No.8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中國上海No.9 Odette 新加坡No.10 Burnt Ends 新加坡No.11 Den 日本東京No.12 L』Effervescence 日本東京No.13 Sühring 泰國曼谷No.14 Florilège 日本東京No.15 Mingles 韓國首爾No.16 Les Amis 新加坡No.17 龍景軒 中國香港No.18 Quintessence 日本東京No.19 Bo.Lan 泰國曼谷No.20 Waku Ghin 新加坡No.21 Issaya Siamese Club 泰國曼谷No.22 Locavore 印尼峇里島No.23 Corner House 新加坡No.24 Raw 中國臺灣No.25 Jungsik 韓國首爾No.26 Sushi Saito 日本東京No.27 Tippling Club 新加坡No.28 Le Mot 中國臺中No.29 Ministry of Crab 斯裡蘭卡科倫坡No.30 Indian Accent 印度新德裡No.31 Eat Me 泰國曼谷No.32 Jade Dragon 中國澳門No.33 Ta Vie 中國香港No.34 Hajime 日本大阪No.35 Gallery Vask 菲律賓馬尼拉No.36 The House on Sathorn 泰國曼谷No.37 Le Du 泰國曼谷No.38 La Yeon 韓國首爾No.39 The Tasting Room by Galliot 中國澳門No.40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泰國曼谷No.41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中國香港No.42 Jaan 新加坡No.43 Mume 中國臺灣No.44 Shinji by Kanesaka 新加坡No.45 Ronin 中國香港No.46 Wasabi by Morimoto 印度孟買No.47 大班樓 中國香港No.48 福和慧 中國上海No.49 Nihonbashi 斯裡蘭卡科倫坡No.50 Takazawa 日本東京

最後冷眼君提醒大家一句,以上大多數餐廳都一位難求,大家去之前別忘了訂位哦!

冷眼奢華觀察站|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的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相關焦點

  • 世界50佳餐廳榜單出爐,中國2家餐廳上榜
    世界50佳餐廳榜單出爐,中國2家餐廳上榜 澎湃新聞記者 劉嘉酈 2017-04-06 15:24 來源:澎湃新聞
  • 美食界奧斯卡——「世界最佳50餐廳」2017年排行榜出爐,香港餐廳上榜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鄭璇】被譽為「美食界奧斯卡」的「世界最佳50餐廳」2017年排行榜於5日出爐,紐約麥迪遜公園十一號餐廳(Eleven Madison Park)拔得頭籌,位列榜首。中國香港「琥珀」餐廳(Amber)上榜。
  • 「亞洲50較佳餐廳」榜單正式發布
    因此,能夠支持『世界50較佳餐廳』登陸亞洲,我們感到十分驕傲。」 濱海灣金沙的主席兼執行長George Tanasijevich先生誇讚道:「濱海灣金沙能夠被選為2013年2月的首屆『亞洲50較佳餐廳』頒獎典禮舉辦場地,我們為此感到榮幸。亞洲人對於美食追求的熱誠無用置疑,我們很高興能夠為發布儀式作出貢獻。」
  • 亞洲最好吃的50家餐廳:10家新上榜,上海兩家排名下跌
    看完以下這個榜單,估計你這一年的旅行計劃也排滿了——亞洲50最佳餐廳再次出爐,泰國曼谷餐廳奪得頭籌,而中國大陸也表現出色,共有兩家餐廳進入榜單,都位於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名單有10間新上榜餐廳,大中華區首次亮相的就有4家。一起來看下有哪些餐廳入選。
  • 美評選「亞洲101家最佳餐廳」 鼎泰豐第一
    從最初的「美國101家最佳餐廳」排行榜,發展到「全球101家最佳酒店餐廳」以及「歐洲101家最佳餐廳,」美國美食網站每日一餐(The Daily Meal)第一次將美食觸角延伸至亞洲,於昨天(5月16日)公布了「亞洲101家最佳餐廳」排行榜。
  • 全球首個沉浸式感官餐廳:2016年亞洲50佳餐廳中的上海樣板
    月初,2016年亞洲50佳餐廳排行榜已經出爐。該榜單由美食刊物《Restaurant》的出版商——英國William Reed BusinessMedia評選而出,從2002年起開始按年度評定全球50佳餐廳,亞洲榜則是始於2013年。這一排名也是權威公認僅次於《米其林指南》的餐廳指南。此次,15家中國餐廳上榜(包括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大陸地區共有3家餐廳入選,想要滿足舌尖和精神上的雙重慰藉,不妨今日就先預熱起來。
  • 疫情之下的亞洲 50 佳,這些餐廳可以活過 2020 嗎?
    日本今年實慘,奧運無可避免的延期,原定在佐賀舉辦的亞洲 50 佳餐廳頒獎,也改為線上直播。我昨天看了下,觀看人數 800……50 BEST 的油管直播間疫情的衝擊讓餐廳業陷入倒閉邊緣,無論你是東京銀座的米其林,還是小區樓下的小麵館,都掙扎在同一條生死線,甚至我覺得小麵館的存活機率還更大一些。
  • 2016亞洲最佳50餐廳:中國13家、日本10家餐廳上榜!
    2016亞洲最佳50餐廳:中國13家、日本10家餐廳上榜! 2016年03月04日08:21  來源:日本通 今年同樣由300多名世界各國美食家評選出的「2016年亞洲最佳50餐廳」也於
  • 2019全球最佳50餐廳發榜!亞洲第一又在曼谷 中餐廳僅一家上榜
    Gaggan,Bangkok2019年亞洲共有7間餐廳入榜,排名亞洲第一的曼谷Gaggan,已是連續第五年排名為亞洲餐廳之首,2018年曾獲得亞洲最佳餐廳獎及泰國最佳餐廳獎,印度主廚Gaggan Anand以泰印等南亞新派創意菜而聞名。
  • 2016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 先把國內的最佳餐廳吃個遍(全文)
    2016亞洲50最佳餐廳榜近日,亞洲50最佳餐廳榜新鮮出爐,面對形形色色的美食榜我們該怎麼選擇呢?與《米其林指南》不同的是,這個榜單把目光鎖定在亞洲,跟我們的生活也就更近了,此次入圍亞洲50佳的餐廳,在中國大陸地區有三家均在上海,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不用出境也能吃到的上榜餐廳吧!
  • 2019 世界 50 最佳餐廳揭曉,前 5 名有大變動!
    Mirazur 餐廳摘得年度王冠,noma重回榜單!NO.1:Mirazur去年排名第 3 的 Mirazur 餐廳,終於在今年拔得頭籌,迎來了世界第 1 的榮耀。位於法國蔚藍海岸旁的這間餐廳,由主廚 Mauro Colagreco 掌勺,料理反映的季節性是其一大特色。
  • 別再花2個月去日本排隊,亞洲還有這50家餐廳值得去試
    在大家都在關心奧斯卡中紅的發紫的小李子時,亞洲美食界的奧斯卡榜單也出爐啦,它就是2016年度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作為舉辦的第四屆,入圍餐廳來自13個國家,數歷屆最多。而這次也將頒獎典禮突破性地離開新加坡,選擇在泰國曼谷W酒店舉行。入選的餐廳不僅代表一個城市與國家的最高料理水平,也成為整個亞洲地區未來餐廳潮流的風向標。
  • 上海有一家餐廳「沒有地址」,但入選了全球50大最佳餐廳
    縱觀榜單,大多數上榜的還是歐洲餐廳,來自法國的Mirazur餐廳拔得頭籌。而亞洲有7家餐廳入選榜單,其中,中國有兩家餐廳上榜,分別是上海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第48名)和中國香港的大班樓(第41名)。
  • 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新鮮發布,新加坡Odette榮登第一位
    3月26日,2019年「亞洲50最佳餐廳」年度名單於澳門永利皇宮揭曉。今年的入圍名單反映了亞洲豐富及多元化的飲食文化,當中共有10間新餐廳入圍,包括來自馬來西亞首次入圍的餐廳Dewakan(第46位)、菲律賓餐廳Toyo Eatery(第43位),是繼2017年度後再次有菲律賓餐廳入選。
  • 疫情之下2020亞洲50佳餐廳公布 Odette冠冕第一 大班樓第二 |...
    2020亞洲50-上海 上海今年只有2家入榜,紫外線(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從第6名下降至第41名;福和慧從第29名上升至第20名,並獲得由Cinco Jotas贊助的2020中國最佳餐廳。
  • 新加坡餐廳ODETTE連續第二年於「亞洲50最佳餐廳」奪魁
    新加坡2020年3月24日 /美通社/ -- 2020年度「亞洲50最佳餐廳」名單於3月24日(星期二)在虛擬頒獎典禮上順利公布,第八屆獲獎名單上共有七間新入圍餐廳。     「亞洲50最佳餐廳」編輯William Drew 指出:「餐飲業界以至整個亞洲現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因此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支持整個亞洲的餐飲業,表彰大家於過去12個月的成就,並傳達團結一致及互相鼓勵的信息。」
  • 2020亞洲50大餐廳臺灣4家入選
    民以食為天,如今,人們不但要求吃飽,更要求吃好,有好廚藝的餐廳才能吸引饕客登門。2020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名單日前公布,第一名由新加坡餐廳Odette拿下,臺灣今年有4家入圍。
  • 2020 亞洲 50 最佳餐廳揭曉,香港大班樓拿下亞洲第 2!
    2020 年度亞洲 50 最佳餐廳榜單于今日正式揭曉,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該榜單首次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公布,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榜單內容依然是看點滿滿。去年榜單第 1 名的新加坡餐廳Odette 今年延續榮光,繼續摘得桂冠。
  • 北京各類亞洲餐廳共4399家 日韓泰餐廳位列前三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董兆瑞) 今天上午,北京亞洲美食節重要配套活動之一——亞洲美食文化論壇北京會議中心舉辦。會上發布了《亞洲飲食發展報告》《2019亞洲美食消費趨勢報告》等成果。數據顯示,在北京,各類亞洲餐廳共4399家,其中日餐、韓餐、泰餐數量排名前三,馬來西亞餐的年增長率位列第一。
  • 亞洲餐廳五十強 中國成為大贏家
    頁巖氣革命的「死角」 近日來,全球美食圈最熱門的話題都在剛出爐的第一屆「亞洲五十家最佳餐廳」。讓人稍感驚訝的是,中國大陸是最大贏家,超越新加坡、日本,共16家餐廳入圍,佔三分之一強。 這是英國的《Restaurant》美食雜誌2013年首次推出的評鑑,但其來有自,因為從2002年開始,該雜誌開始評選「世界五十家最佳餐廳」榜單,每每造成話題,如丹麥哥本哈根餐廳「Noma」已連續三年奪魁。2013年,他們更把觸角與焦點伸往蓬勃發展的亞洲餐廳。 這份榜單的第二大贏家是國際化相當深的新加坡,有10家餐廳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