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瀉雪心歌 & 針法歌】【針灸歌賦時光】主持:王紅濤 紐約中醫論壇

2021-02-07 紐約TCM論壇

   (原文)

行針補瀉分寒熱,瀉寒補熱須分別,
拈指向外瀉之方,拈指向內補之訣。

瀉左須當大指前,瀉右大指當後拽,

補左次指向前搓,補右大指往上拽。

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


(白話文)

行針時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應採用補瀉手法,用瀉法瀉實證、熱證,用補法補虛證、寒證,必須分別開。

一般捻針向外為瀉,捻針向內為補,但因為經脈分布在人身左右兩側,故此左右穴位的捻轉補瀉法不同。

瀉左側穴,大拇指向前為瀉;瀉右側穴,則大拇指向後捻針為瀉。補左側穴,次指向前搓針柄為補;補右側穴位,則大拇指向前捻針為補。

 (原文)

補瀉又要識迎隨,隨則為補迎為瀉。

古人補瀉左右分,今人乃為男女別。

男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

兩手陽經上走頭,陰經胸走手指輟,

兩足陽經頭走足,陰經上走腹中結。

隨則針頭隨經行,迎則針頭迎經奪。


(白話文)

迎隨補瀉法:針刺時針尖斜向順經脈走行的方向為補,針尖斜向逆經脈走行的方向稱為迎,是瀉法。

古時針灸師迎隨補瀉也按身之左右有分別,按男女性別手法不同。但是男女經脈是一樣的,都是晝夜循環不止,手三陽經從手走頭,手三陰經從胸走手,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的,因此不應不同。

總之,隨順著經脈走行進針的即為補法,逆著經脈走行進針的即為瀉法。


(原文)

更為補瀉定吸呼,吸瀉呼補真奇絕,補則呼出卻入針。


(白話文)

呼吸補瀉法首先定患者的呼吸,吸氣進針,呼氣出針為瀉法;呼氣進針,吸氣出針為補法。

(原文)

要知針用三飛法,氣至出針吸氣入,

疾而一退急捫穴。瀉則吸氣方入針,

要知阻氣通身達,氣至出針呼氣出,

徐而三退穴開禁。


(白話文)

要知道進針和出針也分補瀉,名三飛法。吸氣時進針,得氣後即出針,快速出針並急捫穴孔是補。吸氣人針,得氣後在呼氣時出針,針慢慢地分三次退出,不捫針孔是瀉。

(原文)

此訣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

正是補瀉玄中玄,莫向人前輕易說。

(白話文)

這個補瀉歌訣出於梓桑君,我現在傳授給你們,使你們心中明白如雪。補瀉的方法玄妙極了,一般不要輕易說出去。

相關焦點

  • 針灸五級系統教育之第一級:針灸技法入門
    弘揚中醫文化,注重身體健康 讓中醫更美、讓中醫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多年來,田老師長期從事醫學教學工作,是《中醫(針灸)五級系統教育》專用教材的執行主編,善於深入淺出的講解,用通俗的語言把深奧的專業知識講解明白,深受廣大學員的喜愛。
  • 《腦脊腔調整-力學四象結構腔系統調整之一》- 蘭吉瑞醫生 紐約中醫論壇
    > 紐約中醫論壇版權說明此次講座,版權歸講課專家和紐約中醫論壇所有。王少白 糖針 紐約 中醫針灸 下午6:16有人說,能將安慰劑用到極致也是個高明的醫生,您可以評論一下嗎?jun xu 下午6:17@蘭吉瑞,北中醫。骨傷 在海外,我們生存第一,必須像陸老師說的,作為全科醫生,您看我們如何做到學科建設,還是大家回國進修?王少白 糖針 紐約 中醫針灸 下午6:22國內還有純中醫嗎?有%多少?你對純中醫的看法是什麼?
  • 滯針術手法補瀉探析
    針刺補瀉是針刺治病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筆者整理相關文獻結合個人心得對滯針術補瀉進行分析,試述拙見,不當之處還望斧正。3 淺析滯針術補瀉手法《素問·調經論》提出:「百病之生,皆有虛實」,補虛瀉實即補充人體正氣和祛除邪氣之意,是傳統中醫的基本治療原則。針刺補瀉是針灸治療的重要部分,不僅指針對病症虛實而施行的針刺手法,更是貫穿整個針灸治療過程中理、法、方、穴、術的基本原則,是針灸臨床治癒疾病的重要環節。
  • 針灸專業培訓║第八期吳氏至德堂中醫高級師資班針灸專業培訓招生通知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靈樞•官能》篇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靈樞•刺節真邪》篇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難經•七十八難》用針補瀉法曰:「針有補瀉,非呼吸出內針也。」說明針刺不僅僅是可以補瀉,調節陰陽平衡,還可以直接治療疾病,而針和灸又各有所長。
  • 針灸入門267-單式補瀉手法(3)
    9.九六補瀉法     九六補瀉法,是依據《周易》理論,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奇數,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偶數。九為陽數之極,六為陰數之中,故選九、六兩數為基礎。操作上以捻轉、提插的九、六數或九、六的倍數作為補或瀉的刺激量,同時還與針刺深淺,天、人、地部相結合共同構成這一補瀉手法。
  • 針灸歌訣之《靈光賦》
    一談到中醫,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把脈,第二反應就是方劑。
  • 【每周一穴】支溝——照海 主持 孫洪波 紐約中醫論壇
    二穴配伍,清潤相滋,通降相依,相輔相成,通調腑氣,瀉熱通便之功益彰。主治:1、大便秘結,證屬陰虛火旺者。2、老人、婦人大便秘結,證屬津虧、血虛腸燥者。照海:正坐,兩足蹠心對合,當內踝下緣之凹陷處,上與踝尖相直。或於內踝尖垂線與內踝下緣水平線之交略向下方之凹陷處取穴。直刺0.3~0.5寸。
  • 針灸7大流派及擅長針法,看看你屬於哪一派?
    在對傳統針法進行改進的基礎上,對於針灸界長期莫衷一是的針刺補瀉,他提出針刺無補瀉之別,而只有刺激強弱不同的觀點,主張對於刺激強弱與疾病虛實之間的關係,應由醫者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人體質情況、耐受程度、病之新久、得氣難易和氣感強弱而隨機應變,並認為單純依據病之虛實來決定針刺補瀉或針刺輕重之說,只是一種說教而已。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51集(針刺補瀉手法)
    提豆許以後,因為這是強補,氣衝上去的時候,力量很強,會衝到胸部去將痞塊衝開來。衝開來以後,我們可以用瀉,再把氣導引出來,你可以在同一個穴位上行六數。你不用天人地,這是留氣法,專門治療痞塊。先陽後陰,記得陽就是九,陰就是六,把氣推過去打通以後,再把它帶出來。心裏面觀想就好,做完六次以後再往下插一點,這是最早相傳的方法,專治痞塊。
  • 《針灸大成》子午流注學習心得【 徐氏逐日按時定穴歌 】
    本文約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針灸開穴實用手機軟體在文末中醫乃中正平和之道,中者平衡也。自古以來,中醫的先賢們通過觀測,不斷總結,得出天體運行與人體健康變化之間的規律,從而總結出中醫的核心觀點:天人合一針灸是中醫古老的治療手段,中醫針灸不依賴外服藥物,僅靠毫釐鋒芒,調理頑疾,化解疼痛,是一門無比神奇的自然療法。
  • 【每周一穴】申脈——照海 主持 孫洪波 紐約中醫論壇
    照海,正坐,兩足蹠心對合,當內踝下緣之凹陷處,上與踝尖相直。或於內踝尖垂線與內踝下緣水平線之交點略向下方凹陷處取穴。直刺0.3~0.5寸。申脈——照海配伍,出自《靈光賦》:「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失眠古曰「不寐」、「不得眠」。
  • 《肘後方歌》原文加翻譯,分享給熱愛中醫的你
    導讀《肘後方歌》原文加翻譯整理完畢,喜歡中醫的朋友們,歡迎共同學習這是上病下取的遠道針法的範例。【原文】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譯文】心胸部的各種疾患,包括心悸驚惕、心痛、神昏等,針瀉少府穴可以清心降火,寧志安神。臍下少腹部的病,如少腹脹痛、陰挺、陰癢、陰莖痛、小便難、遺精等,均可針刺曲泉穴治療。【原文】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痛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衝。
  • 趙京生「補瀉」與「對症」兩類刺法分析
    最早記載刺法的《內經》,有些內容長期被忽略,補瀉刺法儘管較突出,卻仍屬諸刺法之一,此後的載述,補瀉刺法漸成一枝獨秀,而臨床應用並不盡然。對症刺法形成於針刺適用病症的早期實踐,實用價值至今不減。補瀉刺法需要澄清認識上的模糊。本文主要就這3個方面試作分析。專用於一定病情的針刺操作方式,現有刺法、針法、手法的不同稱謂。
  • 書籍推薦:針灸你需要看的幾本書!
    本書既有傳統針灸理論的繼承,又有當代針灸臨床的發揮,是一部內容豐富,具有系統性、學術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的針灸專著。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針灸基礎理論,分別論述石院士對經絡學業、腧穴學及刺灸學的認識及見解。
  • 2020中醫執考—針灸考點梳理解析
    我們中醫的針灸部分,就在這裡和第一門課程中基處2分左右,一共60分左右的考核。臨床搞好中醫,要針藥並重。我們考試,其實要拿基礎分很簡單,針灸專業的要保證可以拿45分以上,非針灸專業的最少要保證拿到36分。
  • 常用針灸配穴、補瀉及其原理(圖文並茂)
    這樣您就可以免費閱讀更多的中醫知識了。完全是免費訂閱的,請放心關注!針灸配方與中藥配方相同,有其配伍方法。一般來講,有近部取穴法、遠道取穴法、隨證取穴法。腧穴的名稱,在《內經》中大約有160個,針灸處方約有240餘方,其中大部分為1~3個腧穴,其中用特定穴的佔1/2以上,強調辨證取穴,用穴少而精。前人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在經絡辨證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有效的針灸配方。
  • 開課│林正宗董氏針灸七月開課通知
    以推廣純正董氏針灸及傳播中醫養生理念為主的互動交流平臺。董氏針灸是祖國醫學裡的一朵瑰寶,起源於山東,傳承於臺灣,發展於大陸,名揚於全世界。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易學、易懂、安全、速效、無痛為中醫針灸工作者所推崇,其簡便的治法且顯著的療效更是成為家庭保健首選針法!為解除患者疾苦做出巨大的貢獻!
  • 艾灸不僅能補,也能瀉
    然而長期以來的臨床實踐證明:灸法不僅有補有瀉,可補可瀉,而且在補瀉方法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早在《靈樞·背腧》篇就指出:「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這裡明確地指出行補法時,讓艾火慢慢地燃燒,火力溫和持久;行瀉法時,醫者吹旺艾火,火力迅猛直竄病所。可見灸法的刺激量與補瀉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中醫奇才楊金洪
    但作為親歷者,作為楊金洪院長高超醫術的受益者,他還是認為楊金洪就是中醫奇才,也稱得上中醫界的 「三家」:醫學大家、護理行家和管理專家。醫學大家保佑百姓楊金洪,女,主任醫師,現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1983年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獲醫學學士學位;從事針灸臨床、臨床科研工作30餘年。
  • ​臺灣針灸四大派的特點
    /活動預告/醫館界上海論壇將於8月12號在上海舉行,匯聚多位華東地區一線醫館大咖,共話2020中醫館經營趨勢。誠邀您參會,詳情點擊☞「醫館界上海論壇」一提到針灸,相信在大家腦海裡,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三個地方。中國、日本、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