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吐魯番!那些人,那些事,在我心靈的故鄉閃著光芒

2020-10-25 湘妹子

文 / 姜欣

我又回到了吐魯番。

正是吐魯番最美好的秋季,楊樹、榆樹閃耀著紅色和金色的光芒,遠處雄渾的火焰山、眼前大片的葡萄園、老百姓家的土牆小院、院前靜靜流淌的坎兒井水,還有翩翩起舞的維吾爾族姑娘······一切都是那麼熟悉,那麼親切。

01

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我作為湖南援疆指揮長、總領隊,在吐魯番工作了三年半的時間。時隔四年,我隨著湖南省政協主席李微微率領的省黨政代表團,又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吐魯番。

吐魯番的朋友們事先知道了我要回家的消息,有很多親人希望相見。而我要見的第一個親人是努爾丁大叔。

今年71歲的維吾爾族農民努爾丁大叔,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和收集書籍。他用他畢生收集的四萬多冊圖書和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在自家的農家小院創辦了「努爾丁書屋」,努爾丁本人也成為了民族團結的模範,參加了國慶70周年大閱兵,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

我在吐魯番工作時,經常到努爾丁大叔家裡坐一坐,在他家喝茶聊天。2017年1月,我和我的援疆隊員結束任務返回湖南時,吐魯番的老百姓傾城相送,努爾丁大叔和所有老鄉一起,將饢、葡萄乾和各種乾果遞到我們手上。努爾丁大叔看到哭成淚人的我,眼裡也噙滿了淚水,他把維吾爾族的小花帽戴在我的頭上,把象徵著民族團結的石榴籽飾品戴在我的手上,他擁抱著我說:「孩子,別忘了常回家看看啊。」

這次聽說我回來,努爾丁大叔一家早早地等在院子外面,努爾丁大叔的老伴、兒子、孫子忙前忙後地張羅著用各種美食款待我,周圍鄰居也蜂擁而來,努爾丁大叔的院子裡、炕頭上洋溢著無比的歡樂和溫馨,所有的思念化作綿綿的回憶填滿了努爾丁大叔的小房子。臨別時,努爾丁大叔送給我一個無比珍貴的禮物:習近平總書記與努爾丁大叔握手的照片。雖然是一張翻拍的照片,我還是覺得這個禮物太貴重了。同行的本地幹部對我說,他們會為努爾丁大叔再翻拍一張同樣的照片,要我一定接受努爾丁大叔的心意。我知道,努爾丁大叔與我分享他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是把我當成了最親的親人。

02

我要見的第二位親人是我的維吾爾族女兒麥迪娜。

我是在援疆的第二年認識麥迪娜的。麥迪娜家就住在著名的庫木塔格沙漠旁邊,她的父親沒有工作,母親腿有殘疾。我去她家時,麥迪娜只有八歲,第一次見到我,麥迪娜就撲到我懷裡叫我「姜媽媽」,母女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

那些年,我經常去看望這個維吾爾族的女兒,聽她讀課文,看她跳舞,帶她去吃麥當勞,幫她買書,買學習用品和漂亮的小裙子。別人看到她坐在我的腿上,纏住我的脖子,都說:「你的女兒好會撒嬌啊!」······那是一段幸福的歲月,我們母女的情分滋潤了我遠離家鄉時的寂寞的心。

這次我們母女相逢,麥迪娜已經15歲了,長得比我還高,她告訴我,她的成績不錯,是學校足球隊的女隊員,她所在的足球隊在中學生足球賽中得過第二名。記得當年我離開吐魯番時,麥迪娜給我寫了一封信:「姜媽媽,您可不可以不離開我?您可不可以陪我長大?」那時候麥迪娜還小,她不明白什麼叫做「援疆」,我也無法向她解釋我必須回湖南的道理。好在,我離開吐魯番的日子裡,當地的朋友們一直幫我關照著麥迪娜一家,麥迪娜的父親找到了工作,母親的裁縫店也擴大了規模。麥迪娜幸福地生活在愛的環境中。她已經不是那個用稚嫩的筆給我寫信,要求我陪她長大的孩子了,這次見面後,她給我發的微信裡,很成熟地說:「姜媽媽,是您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民族團結、相親相愛的真情。」

真好啊,我的維吾爾族女兒已經明白「民族團結」的道理了。如果說,民族團結是一顆種子,那它首先就要播撒到孩子們的心中。

03

李微微主席一行結束對吐魯番的考察,來到烏魯木齊,受到了新疆自治區領導的熱情接待。其中一位領導見到我時,竟然一眼認出了我,他握著我的手說:「吐魯番姑娘,你回來了······」

「吐魯番姑娘」是我援疆時,這位新疆自治區領導對我的稱呼。那時,我把一頭長髮盤了起來,在陽光燦爛的吐魯番穿著紅色的衣服和鮮豔的裙子,好多維吾爾族老鄉見到我都說:「你好像我們維吾爾姑娘啊!」稱我為「吐魯番姑娘」,是因為有一首新疆民歌就叫《吐魯番姑娘》,歌詞是:「吐魯番的姑娘喲,一朵玫瑰花······」這位新疆自治區領導,日理萬機,卻仍記得我這個當年的援疆幹部,體現了新疆人民對黨的援疆政策的感恩之情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和諧美好。

仍記得我援疆的第一年元旦,吐魯番市委書記和市長帶著我到吐魯番唯一的哈薩克村通溝村去調研。午飯是在哈薩克老鄉家吃的,老鄉舉著滿滿一杯葡萄酒對我說:「這是一杯入夥酒,你喝下這杯酒,我們就是一夥的了。」我當即喝下,雖然不勝酒力,內心卻充滿歡喜。從此以後,我就是他們「一夥的」了,我是他們的人了。我結束援疆任務時,到我的幫扶點吐魯番鄯善縣的塞爾克甫村去與老鄉告別,老鄉們說:「今天,我們塞爾克甫村地震了,因為我們塞爾克甫的女兒要回去了。」······

那時候,所有的援疆隊員都叫我「姜媽媽」,那時候,我還有一個買買提弟弟和一個阿米娜妹妹。

我喜歡這樣的稱呼:吐魯番姑娘、塞爾克甫的女兒、姜媽媽······從那時起,人民和美就是我餘生最崇拜的兩座神祉。

我本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因為援疆,我變得有來歷了。援疆的歲月裡,我從千裡之遙來到西北邊陲,經歷了永生難忘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真情付出的充實與幸福,那些來自遙遠他鄉的關愛與恩情,如今隔著光陰歲月,隔著千山萬水,仍然在我心靈的故鄉豐盈地掛在枝頭,散發著馥鬱的芬芳,鼓勵著我,保持向前的姿態,做一個有光芒的人,不辜負走過的每一個腳步。

(作者系湖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曾任吐魯番市委副書記、湖南省援疆指揮長)

END

小編:歐陽靈溪

點分享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現在回憶高中生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好象就在眼前,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題記一,校園 1973年春節過後,早春二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那年春天來得特別早。當時高中語文課裡有不少魯迅作品,我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等雜文。魯迅的小說也受到大家歡迎,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尤其是《故鄉》《祝福》兩篇文章,我特喜歡,既有思想性,又有文學性。除此之外,唐老師還講解語法知識和寫作知識,不僅講析現代漢語,還講析古代文言文。特別是寫作課程,有記述文、抒情散文,詩詞和一些公文格式,我特別感興趣。
  • 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新疆兒子娃娃與馬雲那些事
    (資料圖)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新疆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吐魯番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大型網絡文化活動來到「濱沙之城」鄯善縣吐峪溝鄉,這裡有一位年輕的電商創業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裡農民的生活。
  • 那些年、那些老朋友,重回我們的生命!友誼回歸線
    我的綽號是「小飛俠」,如此得名,來自體能還不錯、拍照時總能跳很高,不過當我做事太過嚴謹、做人太過嚴肅,就會有人打趣地笑說,得趕緊幫我物色女朋友,好柔和我的緊繃,也免得我深陷工作,都像在跟工作談戀愛,快娶工作「續弦」了。其實也曾有人問過我,如此的玩笑,對中年喪偶的我來說,會不會太過失禮?
  • 【組圖】「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開幕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 ——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海報清華新聞網10月7日電 9月29日,「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如期開幕,這也標誌著中國營造學社最為系統的展覽首次面向觀眾開放。
  • 故鄉故鄉我夢中的天堂
    故鄉故鄉我夢中的天堂 文/寧靜致遠>時光如白駒過隙,無論歲月怎樣流逝,總會時不時的,讓你在某個時刻想起故鄉,故鄉,喚起了心靈深處最美好的回憶。故鄉是家門口凝望兒女的目光,故鄉是村頭上招手揮手的地方。 故鄉是一抹牽掛,鄉愁是遊子的思念。故鄉有父老鄉親永遠嘮不夠的家常,故鄉有爺爺奶奶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故鄉承載著兒時太多的回憶,有熟悉的山水。
  • 紅星書評|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想念那些人
    「於是,我隨書附贈了中考、高考現代文閱讀測試卷及真題備選庫,探討如何提高現代文閱讀和作文成績,並藉此提高中學生的文學修養。我想,這本新書能夠成為這個暑期不少中學生課外閱讀讀本,就源於我的這個初心吧。」周末讀什麼好書?今日,紅星新聞「紅星書評」特別推薦李皓和他的新書《雨水抵達故鄉》。李瑾、北喬兩位名家,從不同的閱讀感受文字,對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進行了觀點交鋒,期待對你有所收益。
  • 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
    就會失去榮耀的光芒在遠方,最想親近鄉情像看見母親,會突然淚湧我老了,不求飛翔的鶴壽只望湖景永遠年輕遠處菱葉吻天碧近岸芙蕖含日紅它不是荒蕪,它是鄉間自然的風景我想它亮晶晶的山葡萄一串串,閃著那麼好看的眼神我想它潺潺流動的山泉水一座小橋,數點著村婦的足音我想它綠茵茵的野草坪倏地掠過一隻野兔的捷影
  • 畢業紀念冊 致校園中的那些人那些事①
    當大家與校園、與老師、與朋友告別之際,腦子裡是否會閃現那些充滿歡笑、浪漫、豪情壯志,或充滿酸澀與淡淡憂鬱的故事,鼓勵著大家奔向更好的前程。 「畢業紀念冊——致校園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全新上線,本期精選來賓市實驗小學學生佳作與讀者分享。歡迎廣大師生參與分享,記錄下屬於你們的校園回憶。
  • 作家如何找尋建設自己的心靈故鄉
    如果寫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我敲擊鍵盤的手就感覺不那麼靈活了。我想了想說,你是在尋找自己的心靈故鄉,你可以這麼一直寫下去了。是的,一晃幾十年的爬格子寫作,至今回想,我就是寫了自己家鄉東北黑土地那麼一點事兒,滿族故事、東北風情,沒有離開長白山、松花江地域……不由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阿Q死到臨頭還努力把「圈」劃圓。
  • 那些與毅力有關的人與事
    我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逃不出平凡人的窠臼——毅力總是不夠用。但我讀書的時候,也稍稍用心注意了教材裡提到的那些有強大毅力的歷史名人。我記得歷史教材上,有意無意間都提到一些史學家、科學家等名人花了多長時間完成了他們的巨著。司馬遷用了十多年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李時珍花了27年完成了醫藥巨著《本草綱目》;徐光啟用了26年寫成《農政全書》云云。
  • 【靜思•淨斯】 尋找心靈的故鄉
    【軀體的故鄉】 對一個離鄉背井的人來說,提起「故鄉」,都會有一份興奮之情。「故鄉的路上灑滿了童年悲歡與酸甜,淚水與笑臉,無論曾經的苦還是甜在記憶中都是一支悠揚的歌;故鄉的路承載著昨天的衣衫褸襤,而今卻動人心弦,像一泓清泉。」濃濃的鄉土情節下,思緒早已隨詩曲飄揚在長滿草的土路邊。 親人、朋友、鄉親,匯集成故鄉的代名詞,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故鄉,都有一個精神的來源地,一個埋藏記憶的地方。這個地方,或許是指地理意義上的,也或許指精神意義或經驗意義的。
  •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郭會計和蘇勞保
    不過,從另外的意義上說,一個人在並非其祖籍或出生地的地方工作生活了大半輩子,尤其是他一生中最黃金的時期都是在這個地方打發掉的,那麼,這個地方至少可以算作他的「第二故鄉」的。當年,為了祖國和人民,也為了自己的肚皮和麵皮,我是祖國一塊磚,哪裡需要就把我往哪裡搬!
  •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每天都與100多個孩子同行,我的身邊充滿了各種「老師」。古人云「教學相長」,誠不欺我,每一間教室都是一個隱形的教師成長中心……一個孩子在開學第一課告訴我:打架、逃學、泡吧、吸菸、故意與人作對這些事一點都不酷,這種只要願意誰都能做到的事情有什麼酷的呢?一件事情努力了很久還在堅持才是真正的酷。等著鼓掌的人、等著鼓勁的人,甚至等著看熱鬧的人,都散去了,自己堅持的努力還在繼續,才酷。
  • 難忘故鄉那些人和事
    我的老家在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南與陝北交界的地方,是典型的山區梁峁地帶。那裡因有兩座山峰並立在一道梁上,故名雙山梁。 雙山梁一帶山梁起伏溝渠縱橫,同時又遠離城鎮交通閉塞,十分偏僻。這種特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孕育了那一帶地區特有的鄉俗民情。憨厚樸實的家鄉人那種自然天成的生活習慣和情趣,使久離故鄉幾十年的我仍然難以忘懷。
  • 臨西二中,心靈的故鄉
    臨西二中,心靈的故鄉                           鄧連朝
  • 張煒:為了那些倔強的心靈而寫
    原標題:張煒 為了那些倔強的心靈而寫 這個人看起來很隨和,實際上很倔強。書中的人物都很倔強,所以我在前邊寫下這樣的獻詞:「謹將此書,獻給那些倔強的心靈」。 擁有倔強的心靈是了不起的人,他們生活起來很認真,或有不順利,但總能做成很大的事情。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大事業都是倔強的心靈做出來的。真正倔強的心靈決不是淺薄之徒的蠻橫,不是使性子,那是一份純潔的心靈,是對真理的愛與尋求。
  • 餘生很貴,遠離那些「爛人爛事」
    生活,每個人都很累,但累來累去,你做了什麼?你是否經常是做無用功,精力和時間,白白消耗了。那些事情,看起來很美,其實是「雞肋」。做起來浪費時間,不做,又心有不甘。「不浪費才是真正的擁有」。還有,你遇到很多人,但是你喜歡的人,並不喜歡你。但是你不心甘,拼命追求,最後還是被拒絕了。後來,你還是念念不忘,情有獨鍾。因此,耽誤了青春年華,糾纏了一輩子,心力憔悴。你感覺這是真愛,其實是糾纏一個「爛人」。一輩子遇到的爛人爛事,還有很多。也許是小人當道,也許是沾花惹草......
  • 魯迅《故鄉》:「我」回到了故鄉,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接下來在家鄉的日子裡,「我」時時刻刻地感受著故鄉的變化,人還是那些人,但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樣子,感覺到自己再也回不到當年了。重回故鄉,景象不復當年小說中的「我」是個知識分子,年少離家,常年在外謀職工作,回鄉是為了接母親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 故鄉——我的「放風箏的人」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在文學創作中,思鄉是永不過時的話題。遊子離家遠行,將士在外出徵,學生去外地念書,時日一長,心頭都難免縈繞著一層略帶苦澀的思念之情。這些思念往往被具象化為媽媽做的拿手好菜、親朋好友的熱絡歡聚、戀人的溫情呢喃、家鄉一兩處留下美好記憶的風景……故鄉——人們(尤其離家多年的人)提及這個詞語時,往往是帶著溫暖的笑容的。
  • 我的故鄉在何方
    摘要:通過對出生地的遙想,自然流露出自己對歲月飛逝的不安和思念故鄉的愁悶,因為見不到故鄉,長期漂泊,身心憔悴,那些碧桃綻蕊,春色如畫的風景;那些涵澹澎湃,逸興遄飛的感覺;那些糾結盤繞,縈迴曲折的情懷;那些邂逅蒼涼,眸斷天涯的惆悵;匯聚成點點滴滴的煙雨紅塵,曉風遺夢,更加重了悲感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