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開幕

2020-12-22 清華大學新聞網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 ——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海報


清華新聞網10月7日電 9月29日,「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如期開幕,這也標誌著中國營造學社最為系統的展覽首次面向觀眾開放。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是本展覽的主辦方之一,與中國園林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等單位通力合作,促成了此次展覽順利開幕。

開幕式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一層大廳舉行 侯欣江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園林博物館館長張亞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弘,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後人、本次展覽承辦單位相關負責人等與會來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展覽揭幕。

展覽開幕式現場 侯欣江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於1929年,梁思成先生曾為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帶領中國營造學社在極其艱難的戰爭環境中堅持學術研究,並在抗戰勝利後與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共同加入清華大學,以營造學社研究成果為基礎創辦清華大學營建系,該係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

展覽以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年工作成果為主要線索,回溯學社成立以來,各位先輩為中國古建築研究所傾注的心血。展廳分為「悠悠經年」「春華秋實」「山河故人」等三個主單元,來自多家單位的藏品薈萃一處,90%展品為首次面世,甚至包括雪藏近80年的珍貴文物,展品中既有精美的測繪圖稿、複製模型,也有稀有的圖檔資料。這些藏品穿越時間,將帶觀眾重回那些年,邂逅那些人與古建築的那些故事。

透過展覽,回顧歷史,跨越時空,與前輩對話,是一次知識的傳遞,也是對家國熱愛、民族自信和社會責任的傳承。

展廳入口 侯欣江

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先生的後人朱延琦先生凝望學社成員照片 向鵬天

中國營造學社成員陳明達先生的後人殷力欣先生(圖中右三)與嘉賓交流感想 向鵬天

每一件陳列的展品仿佛都在訴說一段「那些年」的故事,「那些人」舟車勞頓的辛苦,餐露宿卻甘之如飴的時光。 侯欣江

袁世凱贈朱啟鈐銀鎬 向鵬天

展覽以時間為線梳理中國營造學社自成立以來的足跡 侯欣江

中國營造學社曾調研測繪過的獨樂寺觀音閣模型 向鵬天

展覽展出的趙州橋模型 向鵬天

中國營造學社所制趙州橋模型照片 向鵬天

展覽展出的清官式六柱園亭模型 向鵬天

文物保護研究所所製作模型上的標籤 侯欣江

展覽展出的《西山名勝圖說》 向鵬天

朱啟鈐為營造學社創立紀念所書對聯:上聯「是斷是度,是尋是尺」,下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向鵬天

朱啟鈐先生創社演講草稿 侯欣江

中國營造學社主要成員展板 侯欣江

供稿:建築學院

編輯:李晨暉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現在回憶高中生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好象就在眼前,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題記一,校園 1973年春節過後,早春二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那年春天來得特別早。題記四,往事 歲月的小河輕輕的流淌,洗盡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光,卻怎麼也洗刷不盡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幸福又甜美的回憶,反而變得越發清晰了……
  • 雙語: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吉姆·帕森斯和男友託德·斯派沃克多次被媒體拍到在一起的照片,2010年9月10日美國八卦雜誌傳出消息,稱他已經與男友訂婚。在艾美獎上,帕森斯發表獲獎感言時,他在宣布感謝的人之時,託德的名字就出現在他媽媽之後。
  •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歡迎討論 談談那些學校裡的事
  • 壯麗七十年 記錄新時代——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盛大開幕
    本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在多個板塊中融合了國際元素,推出中國特色,營造國際品牌。《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從〈中國〉到中國》等諸多以國際視野講述中國故事的優秀國產紀錄片吸睛無數;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與德國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戰略合作籤約活動,凝聚全球目光。
  • 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原標題: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一年前,這頭豬還只是長約30釐米,重不超過3斤的小寵物。  如今不少人上街都喜歡帶著寵物狗,或者寵物貓,您有見過遛豬的嗎?以下就是13種讓人大跌眼鏡的怪異寵物:  1. 食蟻獸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2. 獅子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3.
  • 40年,那些人那些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編者按:「改革開放」四個字,與所有人息息相關;改革開放40年,與你我他深刻相連。40年奮進,那些人那些事,成為彌足珍貴的深刻記憶。本期特刊齊聚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請他們講述自己跨越40年的故事,以此見證改革開放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讓我們面向未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 《彩雲追月》那些年那些事
    經典民樂回眸《彩雲追月》那些年那些事文/趙樂音樂,人生的藝術佳餚。緩緩流淌的歲月長河裡,音樂總能陪伴時光踏遍世間角角落落,把腳印凝固在一曲曲奔湧不息的旋律中,漸漸地,音樂因歷史改變著自己,用「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節拍,構築人世間和諧溫馨的娛樂殿堂,而歷史呢?
  • 那些年那些事
    那些年,我們正當年少,無畏亦無知。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滿懷希望,也揣著膽怯,走進這所小金鄉唯一的初級中學。初來乍到,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而陌生。清楚記得,校門外一個諾大的操場,曾留下我們整齊的身影,嘹亮的口號聲。沒有如今看著漂亮卻有毒的跑道,跑步時,雖揚起的是濃濃的塵土,可呼吸的卻是無比清新的空氣,因為操場的四周是生機盎然的農田和一排排鬱鬱蔥蔥的樹木。
  • 當代算命先生:我當八字算命版主的那些年,周易論壇那些人那些事
    五年前,妙音對什麼貼吧、博客很不屑的,我們在周易論壇當版主的很風光啊,感覺那些算命貼吧很無聊、很低級,跟我們論壇版主不是一個級別的。大家不要笑,這是實在話。或許有人問:你們版主很厲害嗎?很了不起嗎?呵呵!妙音今天就聊聊我當年闖蕩易壇時,在網站當版主的那些人,那些事。
  • 那些年消失的中國名校!
    那些年消失的中國名校!建國前中國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的,其中有幾所稱得上當時的世界級大學。隨著抗美援朝與美帝決裂,很多教會學校進行整改,或消失或併入其他學校,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吧!燕京大學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之一,創辦於1919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震。在中國高等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撤消。
  •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之初僅三人上班,梁思成等人還在此破譯「天書」
    1930年初春,一個私人學術團體在北平寶珠子胡同7號一間民房中悄然成立。這個小團體是那麼不起眼,門口沒有掛牌,屋內只有三張桌子、幾把椅子,每天上班的只有三人。因為太不起眼,它竟連個成立儀式都沒有,以至於後世學人為它是1929年成立,還是1930年成立爭論不休。它就是在中國學術界影響深遠的中國營造學社。
  • 中國第一部「寫家長,寫給家長」的長篇紀實文學安黎新著《那些家長...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著名作家安黎歷經二十餘年的觀察、調查、思考,以及公益性的心理輔導實踐,在廣泛收集素材的基礎上,專為廣大家長量身定製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那些作家》,近日由西安出版社作為重點精品圖書,公開出版發行。
  • 王心凌張棟梁再合體 細數那些年追過的偶像劇【組圖】
    王心凌張棟梁再合體 細數那些年追過的偶像劇【組圖】   《天國的嫁衣》(2004)   即使是王心凌飽受爭議的演技、立威廉那蹩腳的中文、太過灰姑娘式的瑪麗蘇劇情,都阻擋不了這部劇成為2004年偶像劇收視冠軍。
  • 威尼託那些低調的葡萄酒產區(組圖)
    威尼託那些低調的葡萄酒產區(組圖) 2015-08-28 13:31:11來源:紅酒世界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虹利 2015年08
  • 陳柏霖與林依晨激情吻戲 陳柏霖與林依晨拍過那些電影(組圖)
    陳柏霖與林依晨拍過那些電影?林依晨和陳柏霖合拍過的電影有《戀愛恐慌症》,電視劇有《我可能不會愛你》。林依晨,中國臺灣女演員、歌手。2000年參加臺北捷運報舉辦的「第一屆捷運超美少女比賽」奪冠。2001年考入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其後陸續參與MV與廣告的拍攝。2002年正式出道,螢屏處女作是《十八歲的約定》。2003年憑《飛躍情海》入圍第4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新演員。2006年主演《天外飛仙》進軍內地市場。
  • 那些年,那些事(下)
    事情是這樣的 :一天我們剛剛在上地理課,突然班主任走進來對地理老師說,因為學校要組織大家去上勞動課(也就是種玉米),但是要不了多少人,班主任回頭對大家說:「想要去的舉手?」沒想到齊刷刷的全部舉了手,「那想要留在教室裡上課的舉手?」,這時沒有一個人舉手。此時地理老師尷尬極了,最後只留下我們十多個人在教室裡繼續聽著地理老師講述著他的故事。講述著他的暗戀對象,講述著他們靜修途中的種種。
  • 王家增個展開幕:在今日美術館,感受關於「鋼鐵」的那些事
    2020年12月12日,「王家增:鐵的事件」在今日美術館2號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擔任學術主持,今日美術館學術副館長晏燕任策展人,是藝術家
  •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記得上小學時老師讓寫作文,我一個割草的題目硬是寫了幾次,而且每一次都寫得不一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寫都會有新的感受,那種感覺就是很奇妙,就像每天都吃飯一樣每到放假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玩彈珠,有的時候輸得太多就直接輸哭了,現在想想其實也是太可笑了,現在那裡又還有小時候的那種樂趣呢,人的年齡越大這孤獨感也在增加了。
  • 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成都教育發布聯合鳳凰網四川向您徵集「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令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內容1.老師對你說的哪句話讓你終身難忘?
  • 優秀畢業生 陳冬梅 | 那些人,那些事
    2016年,陳冬梅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如今四年過去了,她沒有後悔過在這樣一所大學奮鬥過、迷茫過、失落過、喜悅過。在交大,她認識了許多的人,經歷了許多的事,明白了許多道理,成長了許多。初識交大,心儀藥學陳冬梅初識交大是從「助飛計劃」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