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2021-02-23 鐵爐塬


       曾幾何時,那所破舊的校舍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嶄新的中心小學。面對紅牆黑瓦,如此的陌生,但記憶又一息尚存。無數次魂牽夢繞,重溫那段難忘的時光。

      那些年,我們正當年少,無畏亦無知。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滿懷希望,也揣著膽怯,走進這所小金鄉唯一的初級中學。初來乍到,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而陌生。清楚記得,校門外一個諾大的操場,曾留下我們整齊的身影,嘹亮的口號聲。沒有如今看著漂亮卻有毒的跑道,跑步時,雖揚起的是濃濃的塵土,可呼吸的卻是無比清新的空氣,因為操場的四周是生機盎然的農田和一排排鬱鬱蔥蔥的樹木。走進校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小型的花園。雖然沒有什麼名貴的花草,但到了花季,也能奼紫嫣紅,百花競香。在三排校舍間,總能看到無憂無慮的我們,或嬉戲,或沉思。獨處的同學一定是想家了!為了求知,他們遠離父母,翻山越嶺。背著冷饃,帶點鹹菜,要在學校住上三天。星期三下午,歸心似箭的他們,才能再次見到家人,小聚以解思念之痛。臨黑又得帶上後三天的乾糧,依依不捨地離開家,返回校園。周而復始,三年求學路就這樣無怨無悔的走過。他們很清楚,唯有求知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

       那些年,我們正值豆蔻年華,懵懵懂懂。傳過紙條,送過明信片。面對自己心儀的同學時會臉紅,可連手都未曾拉過。內心可以澎湃,可表面卻會如湖面般平靜。那種如水般的友情,淡淡的,猶如檸檬水一般,清清爽爽又有那麼一絲絲澀。

        那年那月,青澀的我們,品著青色的果。青春的美麗與珍貴就在於它的無邪與無暇,在於它的永不重複。流年似水,太過匆匆,如今的我們,經歷過太多的苦樂年華,才會發現,回味也如此的甜蜜。那些消失了的歲月,仿佛是隔著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摸不著。一直很懷念,永遠不會忘記!


    生我養我鐵爐塬,這裡有你、有我、還有他(她)。《鐵爐塬》公眾號自創建以來,得到鐵爐塬內外、及熱愛鐵爐塬的各界人士鼎立支持和熱切關注,成為一座聯繫鐵爐塬內外的堅固橋梁,或許您已看到許多《鐵爐塬》所發出的內容,但您還沒有關注《鐵爐塬》,請您長按並識別該二維碼,關注《鐵爐塬》,宣傳《鐵爐塬》,並把您所知道的鐵爐塬的點點滴滴通過微信及其它方式傳到這裡,為《鐵爐塬》注入新鮮血液,讓鐵爐塬的生命更具活力,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多提寶貴意見。 

投稿郵箱:1192527054@qq.com

版主微信:韓向陽   13484819977

相關焦點

  •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歡迎討論 談談那些學校裡的事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現在回憶高中生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好象就在眼前,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題記一,校園 1973年春節過後,早春二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那年春天來得特別早。題記四,往事 歲月的小河輕輕的流淌,洗盡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光,卻怎麼也洗刷不盡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幸福又甜美的回憶,反而變得越發清晰了……
  • 【組圖】「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開幕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 ——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海報清華新聞網10月7日電 9月29日,「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如期開幕,這也標誌著中國營造學社最為系統的展覽首次面向觀眾開放。
  • 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成都教育發布聯合鳳凰網四川向您徵集「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令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內容1.老師對你說的哪句話讓你終身難忘?
  • 那些年,那些事(下)
    那些年,總有一些事讓我們印象深刻,至今難忘;那些年,總有一些人讓我們在心裡存放,過去了的是我們的青春,是我們美好的記憶,但不變的仍然是那份追求幸福的熾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點關注,你們的關 注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 《彩雲追月》那些年那些事
    經典民樂回眸《彩雲追月》那些年那些事文/趙樂音樂,人生的藝術佳餚。緩緩流淌的歲月長河裡,音樂總能陪伴時光踏遍世間角角落落,把腳印凝固在一曲曲奔湧不息的旋律中,漸漸地,音樂因歷史改變著自己,用「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的節拍,構築人世間和諧溫馨的娛樂殿堂,而歷史呢?
  • 【散文遊記】楊 毅 || 那些年,那些事
    那些年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宣傳「反潮流」,「反師道尊嚴」,這些並沒有波及到我們這個偏遠的農村學校。我們是很聽話的學生,很尊敬老師,老師的話就像聖旨。那年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姓鄒,三十多歲,黑瘦,質樸,就像鄰居善良慈祥的大叔。我們很崇拜他,很親近他。他兼任我們的數理化三門課程,大部分時間和我們在一起。我家離學校有七八裡路,學校沒有宿舍,我只好走讀。每天早晨上學,是一件頭痛的事兒。
  • 十首經典青春校園勵志歌曲,回想那些年,那些事。
    那些年,我們逝去的青春,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回憶,你還記得嗎?歲月匆匆走過,讓我們伴隨著 校園歌曲 一起回想那些年的故事。下面為大家推薦一些成名的青春校園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傾聽。或許能帶來些不一樣的味道。老狼的一首《同桌的你》,講述了,老狼考上清華,那女孩竟然與他成了同桌。
  •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記得上小學時老師讓寫作文,我一個割草的題目硬是寫了幾次,而且每一次都寫得不一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寫都會有新的感受,那種感覺就是很奇妙,就像每天都吃飯一樣那些年我們喜歡用寫過的作業本撕下來摺紙飛機,那時候的我們沒有見到過真正的飛機,總感覺飛機離我們很遙遠,它就像鳥兒在天上一樣的飛著,我們看著它只像一隻鳥,與我們的紙飛機差不多的大小,想想那時候還真的是天真可笑啊。
  • 記憶,那些年那些事/那個年代人的親情
    就與現在一些事老年人無法理解一樣。不知道那些喊著自由民主的人聽到會怎麼理解和注釋。大躍進時期各地大煉鋼鐵,我姥姥家的村子也熱火朝天。煉鋼鐵就要有鐵,除了必備的生產生活用具,人們把所有的鐵東西都拿出來。當然黨員領導都是積極想辦法。我姥姥是妯娌好幾個,我的五姥是黨員也是婦女隊長。
  • 班幹部的那些事
    唉,班長那些事,還真讓人愁悶吶!早上,我拖著沉重的步子,緩緩地走向教室。一想到今天又面對班上那些煩心事,我的心情更加地愁悶。「吱呀——」我推開了教室的門,不出所料,班裡此刻又鬧成了花果山。那些早到的同學們非但沒去搞衛生,反而在打鬧。直到我走到講臺中間他們才發現我。「同學們,趕快去搞衛生,準備早讀啦!」沒等我放下書包,我便開始發號施令,班上總算好了一些。
  • 40年,那些人那些事
    40年奮進,那些人那些事,成為彌足珍貴的深刻記憶。本期特刊齊聚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請他們講述自己跨越40年的故事,以此見證改革開放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讓我們面向未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200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當年因瘧疾死亡83.9萬人,其中72.3萬是5歲以下的兒童。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青蒿素聯合療法(ACTs)為一線抗瘧藥,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ACT作為治療惡性瘧的首選一線藥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可能患瘧疾的人群中,瘧疾發病率下降了37%;瘧疾患者的死亡率也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萬人生命。
  • 狗寶那些事
    楊建標     狗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災荒年逃難來到劉家莊安家未落戶的人家,那時人還年輕剛三十出頭,閒暇時村民都議論他可能是逃犯,要不好多年也不回老家一次,無妻無兒也罷,無娘無爹沒一絲牽掛不合常理。誰要問及此事,他總是搪塞就是孤身一人。
  • 那些年,我們身邊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一起幹一件事歲月太長,我們早已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略那些溫暖,就好像這些東西與生俱來,當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流淚時,卻忘了那本是曾經屬於我們自己的溫暖時光。那些年,我們身邊值得感恩的人和事,一直說不出口的話,都可以寫在這裡喲!
  • 當代算命先生:我當八字算命版主的那些年,周易論壇那些人那些事
    五年前,妙音對什麼貼吧、博客很不屑的,我們在周易論壇當版主的很風光啊,感覺那些算命貼吧很無聊、很低級,跟我們論壇版主不是一個級別的。大家不要笑,這是實在話。或許有人問:你們版主很厲害嗎?很了不起嗎?呵呵!妙音今天就聊聊我當年闖蕩易壇時,在網站當版主的那些人,那些事。
  • 那些不確定的事
    那些不確定的事,才是故事中最該關注的地方!有時候,本來很清楚明了的一件事情,到了去做的時候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事情往往會因此走上一條岔路。有時候面對著手頭的事情我們會產生失控感,沒有足夠的把握真正做好這件事。這時,就會在心裡產生一種莫大的壓力,如果再加上事情失敗的打擊,很可能讓我們一蹶不振。也許會失去信心,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迴避的心理。
  • 優秀畢業生 陳冬梅 | 那些人,那些事
    2016年,陳冬梅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如今四年過去了,她沒有後悔過在這樣一所大學奮鬥過、迷茫過、失落過、喜悅過。在交大,她認識了許多的人,經歷了許多的事,明白了許多道理,成長了許多。初識交大,心儀藥學陳冬梅初識交大是從「助飛計劃」開始的。
  •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郭會計和蘇勞保
    那些懷揣著對祖國對黨的無限忠誠,懷揣著光宗耀祖願望的青年們,背著粗布行李卷,胸口或許還帶著大紅花,在親人和鄉親的歡送聲、叮嚀聲以及咂嘴聲中,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村頭的小橋,奔赴祖國各地。郭會計和蘇勞保就是彼時代祖國的一塊磚,哦,兩塊磚。
  • 大陸導演執導臺灣眷村劇 《這些年那些事》
    《這些年那些事》主演 深圳特區報臺北3月28日電 (駐臺記者 葉紅梅)由大陸導演執導、臺灣班底出演的懷舊電視劇《這些年那些事》於28日起在島內電視螢屏上播出。
  • 鄉土散文:農村的那些「借」事
    不管是窮還是富,少不了婚喪嫁娶之事,富有富的門事,窮有窮的過法。那時農村的紅白事,要用的餐具和家具甚至柴米油鹽都是借。在過事的前一天,主家請莊裡人幫忙,先選出總管(主事),由總管安排事務上的具體事,還要逐人靠實能借給主家多少東西,那些由鄉親們湊來的筷子碗盆和桌椅板凳,儘管顯得雜亂,各家的事務都是這樣,也就不難堪了。事務中損壞的勺盅碟盤,主家會照價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