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那些年那些事/那個年代人的親情

2020-12-20 狠命的思考拼命的奔跑

大躍進時期,用現在人的思維肯定無法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狂熱。老一輩人講起時,我有時覺得那是特別無法理解的,但確定是事實。就與現在一些事老年人無法理解一樣。不知道那些喊著自由民主的人聽到會怎麼理解和注釋。

大躍進時期各地大煉鋼鐵,我姥姥家的村子也熱火朝天。

煉鋼鐵就要有鐵,除了必備的生產生活用具,人們把所有的鐵東西都拿出來。

當然黨員領導都是積極想辦法。我姥姥是妯娌好幾個,我的五姥是黨員也是婦女隊長。一天她領著大隊長(這個大隊長也是姥姥的家裡比較遠支小叔子)來到姥姥家指著家裡的炕頭就說:這炕是我跟著做的,這炕裡有一個鐵條扒了,跟來的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扒,扒出鐵條走了。

兩個領導也是家族親戚的五姥和大隊長沒有走,而是訊起我的姥姥,你怎麼不響應號召等等,說了一大通然後走了,留下姥姥在破亂的屋裡發愣。

姥姥在講這個事的時候,是拿它當家族親戚間事情說,沒有絲毫對黨和國家不滿和憤怒,反而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覺得對不起國家和生產隊。當然對五姥的行為很是不恥,說你表現也別拿我這寡婦舍業表現呀。她只是覺得親族關係沒了。但我知道她和五姥還是走動的,家裡大事小情還是幫忙。

那時候沒有人權說,有民主自由也是在憲法裡寫著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要是放在現在這件事就是侵犯人權,物權。但那時候就是為國家奉獻。

寫完這個文的時候正是徬晚,西方一片紅。我用殘陽如血形容不知道合適不合適?姥姥沒有說那天的天氣怎麼樣,後續怎麼修的炕,但一定是在殘陽如血的徬晚,我的姥姥一家人沒有閒心領略徬晚的紅的陽光,他們得忙著修炕。

因為人無論如何,都得好好活下去。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現在回憶高中生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好象就在眼前,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題記一,校園 1973年春節過後,早春二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那年春天來得特別早。題記四,往事 歲月的小河輕輕的流淌,洗盡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光,卻怎麼也洗刷不盡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幸福又甜美的回憶,反而變得越發清晰了……
  • 當記憶回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你是否願意陪她再走一次?
    卻不曾想那個一直陪在她身邊,擔心她著涼,變著花樣給她買點心的沈牧平竟然是她的兒子。沈牧平少時是個有點兒小叛逆的人,對抗著來自家庭的關心,直到無意間打開沈小運的日記本,才發現在那些丟失的往昔裡,母親深埋在心底的愛從未遺失。這是一個溫情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的日常。
  • 那些年那些事
    面對紅牆黑瓦,如此的陌生,但記憶又一息尚存。無數次魂牽夢繞,重溫那段難忘的時光。      那些年,我們正當年少,無畏亦無知。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滿懷希望,也揣著膽怯,走進這所小金鄉唯一的初級中學。初來乍到,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而陌生。清楚記得,校門外一個諾大的操場,曾留下我們整齊的身影,嘹亮的口號聲。
  • 台州WALK丨那些舌尖上的鮮美記憶
    故鄉的食物留給我們的 遠遠不只味蕾上留下的酸甜苦辣鹹 它是記憶,是親情,是鄉愁 它牽動的
  •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歡迎討論 談談那些學校裡的事
  • 那些年,我們的年貨記憶
    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重要符號,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不同年齡段人們的腦海裡留下了不同的記憶,也成為每個年代更迭的縮影。  春節前,各大超市、商場循環播放著喜慶的旋律,商家早已打出「年貨大街」、「年末掃貨」的促銷廣告,所有的一切都在為羊年的到來預熱。上了年紀的人說,備年貨,才有新年的喜慶氣兒。  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那些逝去的時間和遠去的年貨記憶。
  • 幾代人的記憶:背饃上學那些年
    賈平凹手書書名背饃上學,是幾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那些年,為了明天,為了美好的未來,背饃上學的學子們背著饃去十幾裡、幾十裡外的鎮上、縣上或市裡求學。天天啃幹饃、就鹹菜、喝白開水的困苦生活並沒有讓那一代人消極沉淪,他們以超常的付出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刻苦讀書。
  • 【散文遊記】楊 毅 || 那些年,那些事
    那些年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宣傳「反潮流」,「反師道尊嚴」,這些並沒有波及到我們這個偏遠的農村學校。我們是很聽話的學生,很尊敬老師,老師的話就像聖旨。那年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姓鄒,三十多歲,黑瘦,質樸,就像鄰居善良慈祥的大叔。我們很崇拜他,很親近他。他兼任我們的數理化三門課程,大部分時間和我們在一起。我家離學校有七八裡路,學校沒有宿舍,我只好走讀。每天早晨上學,是一件頭痛的事兒。
  • 那些年,那些事(下)
    那些年,總有一些事讓我們印象深刻,至今難忘;那些年,總有一些人讓我們在心裡存放,過去了的是我們的青春,是我們美好的記憶,但不變的仍然是那份追求幸福的熾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點關注,你們的關 注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 鄉土散文:農村的那些「借」事
    不管是窮還是富,少不了婚喪嫁娶之事,富有富的門事,窮有窮的過法。那時農村的紅白事,要用的餐具和家具甚至柴米油鹽都是借。在過事的前一天,主家請莊裡人幫忙,先選出總管(主事),由總管安排事務上的具體事,還要逐人靠實能借給主家多少東西,那些由鄉親們湊來的筷子碗盆和桌椅板凳,儘管顯得雜亂,各家的事務都是這樣,也就不難堪了。事務中損壞的勺盅碟盤,主家會照價賠償。
  •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
    那些年,那些歲月,那些往事記得上小學時老師讓寫作文,我一個割草的題目硬是寫了幾次,而且每一次都寫得不一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寫都會有新的感受,那種感覺就是很奇妙,就像每天都吃飯一樣那些年我們喜歡用寫過的作業本撕下來摺紙飛機,那時候的我們沒有見到過真正的飛機,總感覺飛機離我們很遙遠,它就像鳥兒在天上一樣的飛著,我們看著它只像一隻鳥,與我們的紙飛機差不多的大小,想想那時候還真的是天真可笑啊。
  • 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怎麼會長蝨子?都從哪裡來?
    網友提問:「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怎麼會長蝨子?都從哪裡來?」看到網友這個題目,我感覺自己頭皮發麻,皮膚起雞皮疙瘩,手還不由自主抓了抓頭髮。可能是我小時長過蝨子可怕經歷的後遺症吧。我來自南方,小時候讀學前班那會有過一次蝨子經歷。
  • 記憶中的《小人書》,給5、6、70年代人提供了精神糧食
    但出生在上世紀5、6、70年代人說起小人書內容和形式還是如數家針,大多數人說岀小人書內容和小人書書名,什麼的《隋唐英雄傳》、《嶽飛傳》、《林海雪原》等小人書一說一大串。小人書、畫冊正是那個年代最暢銷的課外書本。小人書給那個時代人增長了知識,也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播種下了對它的情懷。
  • 回憶殺《那些年》:那些年的陳妍希,還是大家的初戀沈佳宜!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風的回憶殺系列,今天小風來和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初戀,那些年,總有一個女孩,她們一直停留在我們的思念裡,一顰一笑都是牽動著我們青春的色彩。我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沈佳宜,而那些年,我們是否都像柯景騰一樣,遺憾的擦肩而過?和小風一起,紀念我們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
  • 盤點那些遺忘在記憶深處裡的動畫片
    對於童年來講,暑假總是充滿了無限的美好,有大把的時間去和小夥伴們嬉戲,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它裡面的反派依舊是由老鼠們的死對頭貓來扮演,故事充滿了濃鬱的美國鄉村風情,無論是從角色的衣著裝扮,還是從場景布置,在筆者那個懵懂的年紀,它第一給筆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官體驗。相信很多朋友也都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 宛新平:致敬2020,那些被封裝的記憶
    今天是12月7日,距2021年新年鐘聲的敲響還有24天。今天上午,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這是繼9月8日全國表彰大會之後,各省市陸續展開的對英雄的再一次禮讚。  2020年的記憶,註定將永遠銘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大約從那個難忘的除夕夜開始,就被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種信息籠罩著。度過了最初的恐慌、焦慮,忍受了各種限行、蝸居,在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下,在「全國一盤棋」戰略格局中,安徽人民上下同欲、眾志成城,打贏了一個個阻擊戰、攻堅戰。
  • 且聽風吟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桐華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年1月  23.80元  突然落下的夜晚  燈火已隔世般闌珊  昨天已經去得很遠  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  大風聲像沒發生太多的記憶  又怎樣放開我的手  怕你說那些被風吹起的日子
  • 寫作三年,那些溫暖的記憶
    13.泰順山城的這些記憶,你是否熟悉漫步羅陽街頭,細數著過往煙雲。不知不覺地走進太平橋那家熟悉的肉丸店,第一回來,三姐妹都還是妙齡女子,十來年過去了,她們還在這經營著這家小店……老城裡這種老老的房子不多見了,走進時,想起一些事。
  • 冬季影視歌曲盤點 | 那些雪落時的記憶
    都說冬天是一個沉寂休眠的季節,但是它的凌冽和分明會讓人格外的清醒和觸動,那些冬日的枯萎,冬日的詩歌,冬日的溫暖,還有那不斷飄落的雪,所有的想像和符號歸根結底還是記憶,我們都需要與世界產生連接,需要記憶被喚醒,也需要情感上的共鳴。而在這些屬於冬天的歌曲與影視之中,那些雪不斷落下的時刻,也許能找到那個存放記憶的地方。
  • 《江湖兒女》用臉盆喝酒,那個記憶中曾經的江湖
    如果沒有聽說過,電影《江湖兒女》帶你走進江湖,讓你知道豪橫不只是在電視劇《新世界》裡有,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人的心目中,也有。年輕的時候,喝酒不是為了娛樂,也不是因為有朋友才在一起才喝酒,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多少年前,喜歡喝「摔酒」,不是因為多好喝,就是覺得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