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年1月
23.80元
突然落下的夜晚
燈火已隔世般闌珊
昨天已經去得很遠
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
大風聲像沒發生太多的記憶
又怎樣放開我的手
怕你說那些被風吹起的日子
在深夜收緊我的心
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要用最真的心懷念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這本書不單單是講一個女孩子的成長故事,她的身上凝聚了一代人的複雜青春時光。
2010年,懷舊顯然不再是老人們的專利,已經而立的80後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青年作家桐華日前出版其最新長篇《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把這種懷舊情緒推波助瀾。許多看完該書的讀者親切稱之為「寫給年少自己的書」、「最值得珍藏的懷舊讀物,紀念我們共同的青春和成長」。除了得到同齡人的擁護外,該書更是得到了相當多的文壇名家稱讚,王蒙點評本書「帶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氣息,因此格外特別」。蘇童則認為桐華「將上世紀90年代的時代變遷和少年成長寫得生動且深刻,難能可貴」。絕少給人推薦的畢飛宇也不吝褒獎,稱本書「真摯、真實,用一種返璞歸真的方法達到了擊中人心的效果,整個故事有種低調的光華」。
據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著名作家桐華傾注五年心血寫成的一部記錄體小說,桐華以真摯的情懷,真誠的態度,真實的情節,講述了一段上世紀90年代的青春成長和愛情故事。小說裡有著大量八九十年代獨特回憶元素,讀來無比親切,代入感極強,是名副其實的最佳懷舊讀物。本期《悅讀》帶你走進《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走近桐華,一起回味那段屬於我們且聽風吟的日子。
作者簡介:
桐華,著名青春言情作家,現定居美國。一直覺得人生不管是「大江東去,浪淘盡」,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都該體會經歷。喜歡沉浸在各色文字世界中,從古龍到席娟,從《紅樓夢》到《百年孤獨》,來者不拒。已出版作品:《步步驚心》、《大漠謠》、《雲中歌》、《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個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xiaosanju
悅讀Q&A——
Q: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讀後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請問這是你親身經歷的成長故事嗎?
A: 不是我自己的故事。但是,故事裡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看到過,或者聽到過,比如老師對好學生的明顯偏愛,老師喜歡的小朋友會在一群小女孩中更有權威,常常是一群女孩子的領頭;還有父母的偏心對孩子的影響,鄰居家的一個小姐姐因為父母偏愛她的姐姐,她就離家出走了,這些事情都給我很深刻的記憶,所以雖然不是自己的經歷,但也可以說它們很「真實」。
Q: 書裡面描寫了一些青春期的暴力事件,甚至關乎黑社會、毒品、槍械,為何要設置這些情節呢?
A: 我對青春期的理解是這樣的:小學時代,我們都把老師和家長的威嚴看得很高很大,老師隨便一句話,我們就奉為上帝的旨意,為了老師的一句表揚,我們會搶著打掃衛生,搶著擦黑板。我那個時候是這樣,現在的小孩也是這樣,我姐姐的小孩因為是獨生子,從小父母都很疼惜,如今正上學前班,對父母的話都是愛聽不聽,可對老師的話可重視了,為了老師的表揚,從每天賴床變得起床特積極。初中時代,隨著個頭的長高,老師和父母的威嚴漸漸消退,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其實心智並不足夠成熟,這個時候,很容易藉助抽菸喝酒打架談戀愛這些父母家長不允許的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成熟,再加上剛開始對異性感興趣,慢慢嘗試著和異性接觸,很容易就會變成了「小混混」。我的不少朋友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了他們「混社會」的生涯,因為不懂得克制,不懂得畏懼,很容易被周圍的人影響慫恿,漸漸越走越遠,後來退學的,進監獄的都有。現在的孩子也是如此,公共汽車站下當眾接吻的孩子穿的往往都是初中校服,高中生反倒會更克制,更懂得權衡,不會這麼肆意。高中時代,雖然更不在乎老師家長的話,可心智開始真正成熟,明白了犯錯後就要承擔後果,懂得了畏懼,也知道老師家長的很多令人厭煩的「大道理」是正確的,開始學習著克制自己,再加上有高考等這些前途的壓力放在眼前,其實大家反倒不容易出大亂子,反倒在慢慢學著思考,開始學習做一個大人。回到小說本身,我不是刻意設置了這些情節,而是這個故事講的是大家的青春成長,只是記錄下到了那個年齡階段,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事情,黑社會,甚至毒品、槍械距離校園都不遙遠。
Q: 你是如何看待上世紀90年代前後的青春成長的?你覺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生的人的成長有什麼獨特之處嗎?
A: 八九十年代是中國社會最特殊的年代,整個社會從只有幾家有黑白電視進化到家家有大彩電,從國貨的中華牙膏到各種各樣的外資牌子,從大學生很金貴到大學生比白菜還便宜,從房子是包分配的福利房到現在房子是天價的商品房,就業改革、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可以說我們這代人生長在一個真正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每天都要吸納新鮮事物,也每天都要被整個社會逼迫著割捨過去。我們曾經住過的地方要被拆遷,曾經熟悉的社會體制被打碎,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將來回望自己的青春,可以找到熟悉的街道景致、熟悉的社會規矩;而我們就不可能,我們從小長大的地方都肯定已經被推土機推過了一遍,我們曾經熟悉的社會體制和規則已經被拋棄,我們是沒有可憑弔舊地的一代人,我們是失去「過去」最多,迎接「變革」最多的一代人。我們一隻腳仍踩在舊理念的時代,一隻腳必須要踩在新觀念的時代,我們有七十年代人的守舊,也有九十年代人的新潮。
Q: 現在懷舊仿佛成了一種潮流,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A: 我總覺得懷舊需要兩個先決條件:一時間,二金錢。有時間的人才會回想過去,經濟穩定的人才能慢慢品味過去,如果忙得團團轉,不可能有時間去回憶,如果整天被生活壓迫,為生計發愁,也不可能靜心品味過去。當有一定時間,又不需要為溫飽打拼時,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人正在逐漸步入這個狀態中,面對如今這個物質極大豐富,信念卻極大匱乏的社會,大家也許會很容易就想起小時候物質雖然少,可一張明星海報、一部電視劇、一塊巧克力就可以讓我們傻樂的單純日子。那種騎著自行車一群同學呼嘯而過,雙手脫把就覺得自己特牛的感覺。喜歡一個人就是喜歡一個人,沒有房價、沒有車子等考慮的日子。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燦爛明天的簡單相信,不是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依靠關係背景的無奈現實。也許我們懷的不是舊,懷的只是過去的簡單快樂,單純相信。
Q: 你喜歡的作家是誰?你如何看待國內圖書行業郭敬明一統天下的現狀?
A: 我現在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韓寒,雖然他不太喜歡稱呼自己是作家。郭敬明很成功,但應該不能說一統天下,中國的圖書文化市場正在逐步發展中,畢竟消費者是多元的,對圖書需求最終也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