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2020-12-11 澎湃新聞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澎湃訊

2016-01-13 11:33 來源:澎湃新聞

1月12日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自傳性散文集《身為職業小說家》繁體中文版在臺灣預售,這一天也是村上春樹的67歲生日。《身為職業小說家》於去年在日本出版,在日本出版界曾一度引起轟動,因為出版社將9成貨源提供給實體書店,網絡書店僅拿到數千本書。

臺灣時報出版社依然是《身為職業小說家》繁體中文版的出版方,選擇在1月12日預售該書,也是向作者表示生日慶祝。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細心的讀者還會發現,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上還做了很多以前不太會做的事情,比如封面用了他的大頭照,拍攝者是荒木經惟,還在書上附上了別人寫的推薦短文。

《身為職業小說家》封面照片。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裡,村上春樹披露了過去幾十年寫作生涯中的大量細節,比如處女作《且聽風吟》最初是用英文創作的,寫了一章左右,然後再翻譯回日語。村上把這種寫作方式稱為移植,而不是簡單的翻譯,這種寫作和思考方式,在他看來就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日語文體。

之後《且聽風吟》的創作,就接著這種文體寫了下去。村上春樹說,他這麼做是為了拋棄日語中多餘的修飾,把日語當成一種功能性的工具來表達自己的聲音,僅此而已。也正因如此,有日本評論家認為村上春樹的這種文體是在侮辱日語。

但因為創造了這種自我翻譯過來的文體,《且聽風吟》才完成了,並成為村上春樹進入文壇的第一步。村上把這篇小說投給了《群像》雜誌參加新人獎評選。在某個周日的早晨,大概11點多,還在酣睡中的村上春樹接到了編輯部的電話。電話通知村上春樹,他已進入新人獎最終決選名單。村上春樹透露,當時他連小說的副本都沒有,當時如果沒獲獎,這篇小說可能就永遠消失了,而他自己可能也不會再寫小說了。

在聽到自己進入5人決選名單後,村上離開了被窩,洗臉換衣服和妻子出去散步,在路上發現了一隻迷失的信鴿。村上在書中寫到:「我還清楚記得三十幾年前的春天下午,在神宮球場的外野席,有什麼從天上輕飄飄地落在自己掌心的感觸,在那一年後,也是春天的下午,同樣的手掌上也還記得在千馱谷小學旁撿到受傷鴿子的體溫。而且在想『寫小說』的意義的時候,我經常會想起那些觸感。對我來說,那些記憶意味的是,相信自己心中應該擁有的某種東西,以及夢想是可以培育的可能性。自己心中還留有這種觸感,真是太美了。」

村上春樹認為,自己抓住了一些機會,有一些好運,就這樣成為了小說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村上春樹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餘生,請努力過好每一天!
    《且聽風吟》,很好聽的名字,因為我不懂得日語,不曉得原文是否就是如此美麗,還是說只是因為翻譯選了個如此美的中文名字。但不管基於何種原因,《且聽風吟》單單只論書名,就有一種讓人細細品味的衝動,仿佛看到牆角處,有一串風鈴,在微風中吹動,悅耳又動聽。
  • 從《且聽風吟》,看村上春樹初期作品所呈現出的個人文學藝術特色
    《且聽風吟》這部小說所體現的獨特寫作技巧,無疑都成為了村上春樹後期作品的源頭與雛形;無論是作品中清爽簡潔的語言風格,還是作品表現出的「村上春樹式」的疏離感,幽默感,都構成了村上春樹作品的基本情調。小說所呈現出的疏離感《且聽風吟》這部作品,村上春樹借虛擬的美國作家哈特菲爾德之口在小說中這樣說到:從事寫文章這一作業,首先要確認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只度。
  • 林少華:且聽風吟,出手不凡的處女作|林少華|村上春樹|處女作_鳳凰...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作品,即處女作,不長,譯成中文不到七萬字。然而正是這7萬字讓村上從爵士樂酒吧默默無聞的小老闆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因此無論村上本人還是讀者和評論家都很看重這部小說。2001年8月,村上應筆者的要求以《遠遊的房間》為題給中國讀者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談到《且聽風吟》(以下簡稱《風》)的誕生:說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三十歲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會寫小說。還是大學生時結的婚,那以來一直勞作,整日忙於生計,幾乎沒有寫字。借錢經營一家小店,用以維持生活。也沒什麼野心,說起高興事,無非每天聽聽音樂、空閒時候看看書罷了。我、妻、加一隻貓,一起心平氣和地度日。
  • 村上春樹,70歲生日快樂!
    「小說家村上春樹今天迎來××歲生日。」據村上春樹本人所述,當時他聽到廣播中出現自己的名字「差點把裝有熱水的水壺弄個底朝天」。畢竟對於生日的到來,村上春樹一貫也談不上多麼高興,只準備正常寫作,晚飯時開一瓶「傑克·倫敦葡萄酒」,來為與自己同一天生日的作家傑克·倫敦慶生。他認為除非被醫生告知只能活到52歲,卻「順利的迎來了54歲的曙光」,才確實是值得大喜大賀,不然「生日轉來並不怎麼歡天喜地」。
  • 且聽風吟:當我開始回憶時,我發現記憶盡在風裡
    《且聽風吟》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我沒什麼興致,一股清新文藝風,那陣子的我對小清新文藝風特別的嗤之以鼻。我覺得那些文章的文風實在太過矯情了,文藝和矯情在那段時間被我劃上了等號。所以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他向我推薦後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在一次無聊發愣時想到了這本書。不如就看看吧,不好看把它放著就好了。
  • 村上春樹:人生沒有太晚,知行合一讓夢想成為現實
    三十歲雖然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紀,但也不能因為這麼一個數字就畏手畏腳、得過且過。任正非四十多歲才開始創業,姜子牙八十多歲扶周滅商。不給人生設限,才能擁有無限可能。作為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村上春樹將近而立的時候也是一事無成,他後來怎麼成為作家的呢?接下來就說一下村上春樹的故事,希望能對朋友以及其他失意的人有所勉勵。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
  • 《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
    《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作品一問世就收到了市場的好評,並且還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獎」,可謂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部作品。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大家都期待著這次村上春樹會帶來怎樣「小確幸」風格的故事。畢竟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已自成一派。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70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一改往日的風格,轉向懸疑推理。
  • 村上春樹語錄,打動每一個孤獨的人:且聽風吟,靜待花開
    村上春樹的文字就有這種魔力。在愛情裡,他是情話綿綿的伴侶。在世界的舞臺上,他是小說家。他身處這個孤獨的世界,卻依舊願意全身心的熱愛著……愛和孤獨,一直是村上筆下不變的主題。——《再襲麵包店》22.在我們能夠對已經失去的東西予以確認的時候,所確認的不是失去它的日期,而是意識到失去它的日期。——《再襲麵包店》23.只是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拼命努力。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特別是對於愛好寫作的人而言,更進一步的了解村上的創作技法、語言風格、思想表達方式等,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創作指導。一、林少華與村上的不解之緣「一九四九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小酒吧的一九七九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且聽風吟》。至今走過了三十五年文學創作旅程。我的翻譯則晚了十年。
  • 村上春樹:是什麼讓我35年堅持早睡早起?
    22歲,他大學還沒念完就休學結婚,別人4年可以讀完的大學,他用了8年。30歲,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寫小說,出版處女作,就拿到了23屆「群像新人獎」。33歲,他為了更好地寫作開始跑步,一跑就是35年,還一不小心跑成了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60歲,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不幸落榜,從此成了每年諾獎的話題人物。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01、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且聽風吟》說到村上的小說,對他意義最大的無疑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這部小說並不長,譯成中文不足七萬字,卻讓村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爵士樂酒吧小老闆,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無論村上本人還是讀者、評論家都非常看重這部小說。
  • 天下人物|村上春樹:用故事力量對抗「歪曲歷史」
    對此,村上在採訪中強調,他希望用講故事來對抗「歪曲歷史」。 「歷史對於國家來說是集體性記憶,將其視為過去的東西試圖忘記,或者塗改,都是錯誤的,必須與之對抗。小說家可以用『講故事』這一形式來對抗。我相信故事的力量。」 村上究竟是在怎樣的語境下提及南京大屠殺的?
  • 村上春樹:如何與參與侵華的父親和解?
    01逃離我的父親1979年,村上春樹在發表處女座《且聽風吟》之前,他從未到過中國。但通過父親的講述,村上對中國懷有的愧疚感,使他在創作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中國的關注。在村上春樹的世界裡,「中國」已經成為不可逃避的話題。
  • 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選擇站在村上春樹這邊
    2005年年初,一位名叫Moon、33歲的韓國女編輯通過「村上的地盤兒」(村上さんのところ,又譯「村上家」)網站,給村上春樹寫了這樣一封簡訊。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村上春樹以《且聽風吟》在日本文壇崛起的1979年,中國剛剛為改革開放走出關鍵一步——在深圳、珠海試辦經濟特區;而這一年中國文壇的關鍵詞是「反思」,隨著文學界的進一步鬆綁,作家們紛紛在作品中力圖揭示導致社會傷痕、心靈傷痕的病因,沒有人聽說過村上春樹這號人物。
  • 村上春樹:未獲諾獎,最令人心情沉重的是大家都來安慰我
    這時,一個念頭毫無徵兆,也毫無根據地徒然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比賽結束後,村上就坐上電動車趕往新宿的紀伊國屋,買了稿紙和鋼筆。那是1979年,三十歲的村上春樹用了半年的時間寫了處女作《且聽風吟》。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經營吃茶店期間,村上春樹寫了第一本書《且聽風吟》,就是在廚房案臺上完成的,他的朋友讀過這本書後告訴他不應該再寫書了,因為它「太糟糕了」。不久後,《且聽風吟》為他贏得日本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日版《且聽風吟》的封面4.愛貓成性村上龍送來了「啤酒」麒麟村上春樹十分愛貓,當年靠寫作賺來的第一筆錢就買了一隻蘇格蘭折耳貓。
  • 村上春樹圖書館要成立了?日本國民作家是這樣煉成的!
    20幾歲的村上春樹,開著自己的小店,從早到晚都在幹體力活,每天都忙著還債,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幾乎都沒有餘裕去「享受青春歲月」。負債纍纍,償還債務頗為艱苦。他和太太不單向銀行舉債,還向朋友借款。於是,每天夜深時分,結束店裡的工作後,他便坐在廚房的飯桌前開始寫小說。除了天亮前那幾個小時,他幾乎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這樣花了差不多半年時間,他寫出了一部小說《且聽風吟》,不足200頁稿紙,是一部篇幅較短的小說。剛開始寫小說,該怎麼寫村上也一竅不通。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