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餘生,請努力過好每一天!

2020-12-11 烏衣巷的記事本

《且聽風吟》,很好聽的名字,因為我不懂得日語,不曉得原文是否就是如此美麗,還是說只是因為翻譯選了個如此美的中文名字。但不管基於何種原因,《且聽風吟》單單只論書名,就有一種讓人細細品味的衝動,仿佛看到牆角處,有一串風鈴,在微風中吹動,悅耳又動聽。

搖曳中的風鈴

同時《且聽風吟》作為村上春樹的處女作(1969年,30歲的村上春樹憑藉《且聽風吟》,獲得了日本23屆「群像新人獎」),總會時不時讓自甘平庸的作家感嘆,寫作確實是需要天賦的,天才的作家一出手,往往都是那麼的不同尋常。

最近幾年,村上春樹因為被冠以「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這樣的一個稱號,每逢年底的諾貝爾獎的評選,他都是人們調侃的對象。我不想評價人家是否有那個實力,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沒有什麼資格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我國流行的日本作家裡,村上春樹是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另外一名則是東野圭吾。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作品,總體上來說,並不是很好理解,怎麼說呢,他的文字中透漏著一種疏離感,或者叫做距離感,有些虛無,讀完常常不知道作者想要說明什麼,當然這裡也包括《且聽風吟》。

《且聽風吟》是我所讀的村上春樹的第三部作品,此前的第一部是《挪威的森林》,而第二部是《海邊的卡夫卡》。比較遺憾的是,這三部作品給我的感覺都很模糊,《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講了些什麼?時至今日,我也記不清了,於是只好同這部《且聽風吟》一樣,姑且先都當做「青春小說」吧!我也知道這或許是不對的,但無奈,目前也只能領悟這一點點。(《海邊的卡夫卡》有些特別,以後考慮重新讀一遍。)

《且聽風吟》

為了更好的理解小說的內容,我這裡先梳理一下《且聽風吟》主要的情節。

關於人物

《且聽風吟》主要的人物有「我」,我的朋友——「鼠」(很奇怪的名字),還有傑氏酒吧的主人,同時也是調酒師——「傑」,最重要的還有一位在酒吧偶遇的少女,不過可惜的是,她沒有名字。

關於情節

其實,小說的主線是「我」和這名少女的故事。借用一下網上的這段簡介,大體的內容就是如此:

「我」在酒吧喝酒,去衛生間時見一少女醉倒在地,遂就其護送回家,翌日少女發現自己一絲不掛,斥責「我」侮辱了她,「我」有口難辯。但幾天後,兩人逐漸親密……不料「我」寒假回來,少女已無處可尋,只好一個人坐在原來兩人坐過的地方悵悵地望著大海。

很奇怪的內容,對嗎?很明顯,這是關於回憶,關於「青春」的小說,因為小說中的「我」,當時還是個讀書的學生,只是結局有些莫名其妙,但這就是村上春樹的風格。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

「看海看久了想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海,真是怪事。」

這是「我」向那名少女解釋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時,無數話語中最無足輕重的,但卻是最讓我思索很久的句子。

時至今日,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完全明白其中真實的含義。

「有時候想一個人靜靜,有時候又想熱鬧一下!」

是這意思嗎?我也不知道。

還是說,套用一下黃磊的歌:

「我想我是海

寧靜的深海

不是誰都明白

胸懷被敲開

一顆小石塊

都可以讓我澎湃。」

而是指代的是人心的複雜,或者說是內心的孤獨。

或許是都有吧!

看海

其實,最觸動我的,還是書中的一封信,一封寄給電臺的聽眾來信:

內容如下:

您好!

每個星期都饒有興味地收聽這個節目.轉瞬之間,到今年秋天便是住院生活的第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誠然,對於從有良好空調設備病房的窗口觀望外面景色的我來說,季節的更迭並無任何意義。儘管如此,每當一個季節離去,而新的季節降臨之時,我心裡畢竟有一種躍動之感。

我17歲。三年來,不能看書,不能看電視,不能散步……不僅如此,連起床、翻身都不可能。這封信是求一直陪伴我的姐姐代寫的。她為了看護我而中斷了大學學業。我當然真誠地感謝她。三年時間裡,我在床上懂得的事情,無論多麼令人不忍,但畢竟懂得了一些事理,正因如此,我才得以一點一點生存下來。

我的病聽說叫脊椎神經疾患,是一種十分棘手的病,當然康復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儘管只有3%……這是醫生(一個極好的人)告訴我的同類病症康復的比例。按他的說法,較之新投手面對巨人隊高手而擊球得分,這個數字是夠樂觀,但較之完全根除則難度大些。

有時想到要是長此以往,心裡就怕得不行,真想大聲喊叫。就這樣像塊石頭一樣終生躺在床上眼望天花板,不看書,不能在風中行走,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愛。幾十年後在此衰老,並且悄悄死去——每當想到這裡,我就悲哀得難以自已。半夜3點睜眼醒來,時常覺得好像聽見自己的脊梁骨一點點溶化的聲音,說不定實際也是如此。

算了,不說這些不快的事了。我要按照姐姐一天幾百回向我說的那樣,儘可能只往好的方面想,晚上好好睡覺,因為不快的事情大半是在夜晚想到的。從醫院的窗口可以望見港口。我不禁想像:假如每天清晨我能從床上起來步行到港口,滿滿地吸一口海水的清香……

倘能如願以償——哪怕只有一次——我也當會理解世界何以這般模樣,我覺得。而且,如果真能多少理解這點,那麼縱使在床上終老此生,恐怕我也能忍耐。

再見,祝您愉快!

《且聽風吟》

很感人的一封信,不是嗎?但是可惜的是,也僅僅只是停留在一封信上,沒有前因,也沒有結果。

這封信在這本小說中有什麼作用?我至今也沒想明白,但是卻不妨礙我自顧自的喜歡,自顧自的感動。

我很想知道這封信裡的主人公是男是女,手術是否成功,身體是否康復。在我的思緒裡,從這封信裡,常常不由控制的衍生出很多的結局,有悲有喜。我期望她(姑且當做女性吧)病好,倘若她即使是在床上終老此生,我也想像著她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因為這份信透漏著真摯,是我最喜歡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希望這種情節只存在小說裡,存在虛無的世界裡,但是無奈的是,現實卻往往比小說更真實!

借用一下小說中的文字:

「我想,世上的的確確有多種多樣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活著。產生這樣的感覺還是第一次。想到這裡,眼淚不由得奪眶而出,我實在好久未曾哭過了。不過,好麼,我並非同情你而哭。我想說的只是這樣一句話——只說一次,希望你聽真切才好:

我 、愛、 你們!」

這段話呢,我用來告誡自己,同時也分享給,看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

餘生,請努力過好每一天!

僅此而已!

餘生,請努力過好每一天!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 從《且聽風吟》,看村上春樹初期作品所呈現出的個人文學藝術特色
    《且聽風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處女作,發表在1979年。這部描寫青春故事的7萬字小說,獲得了當時日本有名的純文學雜誌《群像》設立的「新人獎」。這部小說的獲獎,讓當時還在經營酒吧的村上春樹的人生風帆徹底改變了航向,同時也奠定了他未來作品的寫作風格。
  • 林少華:且聽風吟,出手不凡的處女作|林少華|村上春樹|處女作_鳳凰...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作品,即處女作,不長,譯成中文不到七萬字。然而正是這7萬字讓村上從爵士樂酒吧默默無聞的小老闆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因此無論村上本人還是讀者和評論家都很看重這部小說。2001年8月,村上應筆者的要求以《遠遊的房間》為題給中國讀者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談到《且聽風吟》(以下簡稱《風》)的誕生:說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三十歲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會寫小說。還是大學生時結的婚,那以來一直勞作,整日忙於生計,幾乎沒有寫字。借錢經營一家小店,用以維持生活。也沒什麼野心,說起高興事,無非每天聽聽音樂、空閒時候看看書罷了。我、妻、加一隻貓,一起心平氣和地度日。
  • 村上春樹語錄,打動每一個孤獨的人:且聽風吟,靜待花開
    村上春樹的文字就有這種魔力。在愛情裡,他是情話綿綿的伴侶。在世界的舞臺上,他是小說家。他身處這個孤獨的世界,卻依舊願意全身心的熱愛著……愛和孤獨,一直是村上筆下不變的主題。——《再襲麵包店》23.只是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拼命努力。——《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24.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麼也堅持不了。
  • 且聽風吟:當我開始回憶時,我發現記憶盡在風裡
    《且聽風吟》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我沒什麼興致,一股清新文藝風,那陣子的我對小清新文藝風特別的嗤之以鼻。我覺得那些文章的文風實在太過矯情了,文藝和矯情在那段時間被我劃上了等號。所以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他向我推薦後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在一次無聊發愣時想到了這本書。不如就看看吧,不好看把它放著就好了。
  • 《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
    《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且聽風吟》:清淡的筆觸寫出最濃的孤獨,難怪它風靡全球《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作品一問世就收到了市場的好評,並且還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獎」,可謂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部作品。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大家都期待著這次村上春樹會帶來怎樣「小確幸」風格的故事。畢竟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已自成一派。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70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一改往日的風格,轉向懸疑推理。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特別是對於愛好寫作的人而言,更進一步的了解村上的創作技法、語言風格、思想表達方式等,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創作指導。一、林少華與村上的不解之緣「一九四九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小酒吧的一九七九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且聽風吟》。至今走過了三十五年文學創作旅程。我的翻譯則晚了十年。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活著就意味必須要做點什麼,請好好努力。——村上春樹 《地下》15.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17.不知為何,恰如其分的話總是姍姍來遲,錯過最恰當的時機。
  • 村上春樹:人生沒有太晚,知行合一讓夢想成為現實
    作為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村上春樹將近而立的時候也是一事無成,他後來怎麼成為作家的呢?接下來就說一下村上春樹的故事,希望能對朋友以及其他失意的人有所勉勵。正是這毫無緣由的靈光一閃,促使他著魔似的完成了處女作《且聽風吟》的創作,隨後一舉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並從此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可以說,將近而立之年村上春樹仍然渾渾噩噩,但他並沒有讓那種狀態一直持續,而是遵從內心的選擇,走上了一條自己喜歡的人生之路。
  • 村上春樹:如何與參與侵華的父親和解?
    01逃離我的父親1979年,村上春樹在發表處女座《且聽風吟》之前,他從未到過中國。但通過父親的講述,村上對中國懷有的愧疚感,使他在創作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中國的關注。在村上春樹的世界裡,「中國」已經成為不可逃避的話題。
  • 村上春樹,第一次遇見
    但,村上春樹呢?但我對於村上春樹只能用一個詞陌生 。有時候感覺很出名。周邊的人會引用他說的話。別人給到的理由是「接地氣」而我對於他剛開始是排斥的,不喜歡他的名字 他是日本作家。經常在圖書館看到有他封皮書籍(有些歸類於心靈雞湯) 。在一次偶然機會能與作者有交集。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01、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且聽風吟》說到村上的小說,對他意義最大的無疑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這部小說並不長,譯成中文不足七萬字,卻讓村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爵士樂酒吧小老闆,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無論村上本人還是讀者、評論家都非常看重這部小說。
  • 村上春樹,70歲生日快樂!
    如果有人記錄,大抵為這麼一句:日本京都伏見區的國語教師村上一家今日喜得長子,取名村上春樹,多年後還取了英文名字 Murakami Haruki。當時沒人想到1月12日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若干年後會因為村上春樹而被日本國民記住,排進了當日新聞廣播的社會日程當中。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
  • 推薦書單:村上春樹3大經典小說,你看過嗎?
    村上春樹作品的知名度毋庸置疑,村上春樹和諾貝爾文學獎的糾纏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你讀過村上春樹的作品麼?覺得村上春樹最好的作品是哪部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村上春樹3本經典小說。不過先來介紹一下村上春樹這個人!村上春樹(1949- ),日本小說家,曾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就讀。
  • 【好書推薦】從童年的世界名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王村上春樹
    4月23日是世界圖書日,藉此著筆回顧+推薦一下我童年的讀書歷程,主要是兩個階段,從「世界名著」到曾經很迷的村上春樹。小時候看的有一系列綠色封皮的外文翻譯讀物,書背上的字樣好像是「世界名著」吧。目前還有印象且印象不錯的有這些:
  • 村上春樹的魅力
    作為村上小說的一個忠實讀者,我特別能夠理解這種現象級閱讀狂潮的原由所在,根據以往的讀後體悟稍稍刨挖出來一點根底——那就是村上春樹具有的獨特魅力。自1979年發表《且聽風吟》以來,村上春樹以其汪洋恣肆的才華和俊逸瀟灑的文筆,寫出了大量引人入勝的作品,尤以長篇小說令人拍案叫絕,《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是無可爭議的代表作。
  • 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文版首發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書中,村上春樹褪去小說家的光環,講述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如何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成為一名小說家的夢想。村上春樹幾十年如一日的匠人式寫作,對於現下年輕人在社會中如何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精準位置,如何平衡內心世界與煩擾的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如何與自己相處等等社會問題,頗具指導意義。
  • 真·村上春樹數字版權來了《挪威的森林》等暢銷作品電子書、有聲...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公布,已經正式獲得村上春樹授權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21部作品的數字版權,「真·村上春樹」的數字版權作品終於大批量進入中國。這21部作品中,《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奇鳥行狀錄》《舞!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