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2020-12-20 日本頻道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或者說「村上」,這不是一個名字,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形容詞」,在我們這個時代使用重複率極高的「小資」詞彙中頻頻出現:一篇文章可能因為很「村上」獲得好評,一個女孩可能因為男友很不「村上」將其拋棄,還有一種更糟糕的說法是「你村上了嗎?」……於是就有了所謂「村上現象」。在這個據說文學越來越低迷的時代,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日本作家能受到這樣的愛戴,實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徑是閱讀作品。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少年時平平無奇,。上高中後痴迷歷史,開始涉獵英文著作。像那個時代的許多日本少年一樣,村上聽著英文歌、看著英文書進了大學。

    1968年,村上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的時候,正趕上學生運動風起雲湧。一代憤怒青年挑戰日本戰後體制,混亂的價值觀和純潔的理想交錯在一起。村上本人以及他日後的寫作不可能不受60年代氣氛的影響。大學期間,村上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結婚。開了一家名為Peter Cat的爵士樂酒吧。他寫於1978年的處女作《且聽風吟》就是在酒吧生意清淡的時候寫的,獲得「群像新人獎」。

    村上春樹愛爵士樂是全世界聞名的。不過他對歐美現代流行樂和古典音樂也很精通。在他比較新的長篇小說《斯普特尼克戀人》中,音樂主角已從原來的爵士換成了施瓦茨科普夫演唱的莫扎特。村上熱愛美國文學,譯過菲茨傑拉德、雷蒙德等人的小說。

    村上春樹是個美食家。他似乎把煮飯當做小說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陳述,時時出現的是義大利麵、三明治、啤酒、威士忌、香菸。他有篇小說叫《義大利麵之年》,《舞!舞!舞!》裡則詳述義大利麵的烹製方法,有理由相信村上是個好廚師。

    ■村上森林: 一片什麼樣的林

    村上春樹最著名的小說是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銷售700多萬冊,是眾多村上迷的最愛。在中國,讀者討論最多的是它,影響最大的也是它。《挪威的森林》確實清新脫俗,村上春樹寫它時將近40歲,他說:「想把青春的記憶延長的時候,就想寫青春小說。」村上的目標是「很輕鬆的小說,二三百頁紙,漂亮的,留在記憶中那種漂亮的小說」,甚至是「一本把全國女孩的眼淚都逼出來的小說」。他確實做到了。

    《挪威的森林》被村上春樹自己視為「另類小說」——「我用寫實風格去寫,是為了顯示不是我的東西也可以做到,所以儘快完成儘快離開。我想回到自己本來的世界去。」這「本來的世界」指的是《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以及最新出版的《斯普特尼克戀人》等作品呈現的方式,它充滿了村上春樹不可模仿的奇思妙想。

    村上春樹的奇異想像主要來自「兩個世界」的觀念,幾乎貫穿在他所有作品中。一個是日常生活的世界,是「冷酷仙境」,人們吃飯、睡覺、謀生、戀愛,主人公往往處在游離於社會主流之外的狀態,孤獨,無聊,又不無自得。同時他總是接收到來自另一個神秘黑暗世界的消息,通過主人公的歷險,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逐漸展現。村上春樹的神秘世界,在《尋羊冒險記》、《舞!舞!舞!》中體現為大雪瀰漫的北海道山中的別墅,海豚旅館中的黑暗房間,《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只在潛意識裡存在的小鎮,《奇鳥行狀錄》中的枯井,《斯普特尼克戀人》裡的鏡像世界……村上春樹的確不凡,他能將現實生活寫得恍惚飄蕩,到處是無處可以放置的心情,同時為神秘世界增加許多現實的背景和逼真的細節,在真實和虛幻晦澀難辨之際,他已經讓小說達到了「心理的真實」,所以從來沒有人把村上的作品當做幻想小說,因為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待世界的現實態度:既是無所謂的,同時又是堅定不移的;既是邊緣的,又是具有行動力的。

    ■村上新作:《斯普特尼克戀人》

    《斯普特尼克戀人》寫於1999年,是村上春樹創作的距今最近的一部長篇。

    斯普特尼克是俄文       的音譯,取自蘇聯發射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字:伴隨者、旅伴。小說中確有一對女子是「旅伴戀人」,然而這完全不是小說要探討的問題。小說為我們的現實世界構造了一個對應關係,就像鏡子裡的世界,是相反的,主人公們在這互為鏡像的兩個世界裡尋找、失落和收穫,如同圍繞地球旋轉的人造衛星,孤獨地划過天際,偶爾與其他衛星的軌道相交,又迅速地分離。

    1997年,村上春樹拿出了採訪東京地鐵沙林事件受害者的紀實作品《地下》,很讓村上迷們有些驚異。但是,變化早在醞釀,變化也在持續。《斯普特尼克戀人》也是變化的表現。比起村上從前的作品,這部小說篇幅短,節奏快,主要人物只有三個,線索非常清晰,故事也比較簡單,沒有從前混雜晦澀的感覺。而且,村上以前熱衷描寫「神秘世界」的種種景物,這次卻將女主人公堇在鏡像世界裡的冒險一概略過不談,直奔結尾——堇竟然要從那個世界回家了,第一件事是和傾心於她的男主人公見面。這是某種象徵、暗示、預兆?是否村上也要「回家」了,越過所有華麗的可能性,將小說鍛鍊得更加純粹、洗鍊?無論這是怎樣的變化,村上春樹小說的可讀性是毋庸置疑的,他是講故事的好手兼都市思想者。■文/本報記者 尚曉嵐 曉新

    50歲的村上就像瓊瑤一樣

    從30歲發表《且聽風吟》以來,村上春樹便成為極受推崇的大家了。但看過他50歲時寫的《斯普特尼克戀人》,給我的感覺卻是:村上春樹越來越像瓊瑤了。

    看完《斯普特尼克戀人》後,一方面覺得村上真是晚節不保,對他日後的創作沒了信心;另一方面還發現原來村上也不過是套路化創作的「匠人」,於是,以前作品中的一些破綻也似乎更明顯了。

    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平庸的言情之作。小說講述的是少女堇沉湎於文學創作,愛上了優雅的中年女士敏,而「我」一直暗戀著堇。最後,堇在與敏的希臘之行中神秘失蹤,「我」赴希臘,看了堇留在磁碟中的文件後,明白了堇的失望。

    不喜歡的原因是理想化和套路化的寫作方式。堇與村上小說中描寫的許多女孩一樣,都是孤獨敏感、有某種神秘或不食人間煙火的魅力。這種角色看多了你會覺得村上一直在靠幻想創造女性。

    村上的魅力之一本就是描述優雅的飲食與充滿懷舊氣息的音樂口味。在《斯普特尼克戀人》中,村上也絕對不會放棄這種情調,比如,描述炭火烤新鮮白肉魚、外加少許帶蘑菇末的綠沙司等等。這部小說是以「伊妹兒」時代為背景講述25歲的「我」和23歲的「堇」的故事,但兩個人在音樂上的審美取向仍然停留在《挪威的森林》、《舞! 舞! 舞!》的時代,甚至這裡連爵士樂都沒有了,主人公們談的、聽的都是莫扎特、貝多芬、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村上的情調也成了某種固定不變的套路了。

    村上其實也沒有什麼,除了用「我」與「另一個我」這樣看似有思想深度的套路去提升一部瓊瑤小說外,你還能看出他有什麼值得你推崇的閃光點嗎?《斯普特尼克戀人》給我一種村上春樹終於露出了馬腳的感覺。■文/戴方

    不讀村上春樹

    我相信特朗斯特羅姆的話,無需統計,就在此刻的某個城市角落,一定有人在彈奏著舒伯特,因為在他眼裡,音樂居然比其他的東西更為實際。

    我更相信一位遠方朋友的說法,不必懷疑,即使是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一定有人在翻檢著某一冊村上春樹的文集,因為在他看來,文字無疑是夢境之外最真實的存在。

    許多年前,有人問我「誰是村上春樹」,我說村上春樹是好大的一棵樹,是成森林的唯一獨木,是我們只有在迷路時才能發現的林中路。

    所以我不再讀村上春樹。就像每個八月裡的考生,不想再翻出十七歲的最後幾天已告別的教科書。從那上面我們已讀過太多有關青春的殘酷。

    所以我不再讀村上春樹。就算他的每一頁書都是一葉藥草,妥帖敷上年輕的創處,解我們青春的毒。就算那葉藥草最後枯黃零落失了蹤跡,一如我們的記憶有時竟成為我們自己。

    有些書,有些人一生只會通讀一次。然後這本打開的書就成了打開的門,雖然還會被無數遍地輕推,但都沒有了最初面對它的猶疑、發呆以及白日夢般的想入非非。如同歌中唱到的愛情,完整的僅僅一段,其餘也都是愛,但都是愛的碎片。

    村上春樹,不讀也罷——不讀村上的九月也該換下所有鮮亮的恤衫了,剛好穿上板整的長袖褂,掩住八月滑冰時留下的傷疤。

    村上春樹,不讀也罷——作為一個東北人,當我終於不再把「胳膊」念成「葛膊」,不再把「還有」說成「亥有」後,只有「村上春樹」四個字,險些讓我失了混在北京的自信。那時候,幾乎一讀到這個詞,就會讓那個北京女孩,有機會挖苦我的外地口音……(邵延楓)

    《北京青年報》 2001年9月03日

相關焦點

  • 劉歡「遇見」村上春樹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譯者嶽遠坤、作家蘇更生、17歲的樂壇新人塗議嘉以及她的新歌《春上村樹》的製作人劉歡等人現場分享了各自與村上春樹之間的特殊連結。讀唱會現場,《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學員塗議嘉首先講述了她的新歌《春上村樹》與村上春樹的神奇連結。「當時歌曲創作完要取名,不能直接叫『樹』,相關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比如『木又寸』等等。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大家都期待著這次村上春樹會帶來怎樣「小確幸」風格的故事。畢竟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已自成一派。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70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一改往日的風格,轉向懸疑推理。
  • 村上春樹的中文譯本之爭
    在「小資文化」盛行的90年代,這一版本的村上春樹忽然火了,汪正球回憶,「上海簡直瘋了。一車皮一車皮地要,一車皮就是一兩萬冊」。在兩年內,《挪威的森林》印刷了十次,共計逾20萬冊。2000年,村上春樹的版權到期。按灕江出版社的說法,因為領導團隊和戰略布局的調整,他們放棄了村上作品的版權。按照林少華的說法,灕江因為更動版權條文一事同村上代理人發生齟齬,對方不同意續約。
  •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看懂村上春樹的一個觀望孔
    而在這之前,正好看到了《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這本書,細細地讀下來,感到這本書,的確是一本了解村上春樹秘密的一個觀望哨與瞭望孔。看起來似乎只是糾纏於情情愛愛的村上春樹,其實有著相當的社會深度與心理縱深。同樣的一個角色原型,用什麼樣的工具去解剖它,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認知判斷。
  • 村上春樹崇拜的作家
    村上春樹崇拜的作家文:沈嘉柯村上春樹崇拜卡佛。這是個美國作家,短篇小說寫得特別好。卡佛看似溫柔,寫的故事裡全是苦澀,特別苦澀,他有文學夢想,渴望成為作家,但一直沒出名,小說也賣不掉。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致力於化解人內心的孤獨與恐懼。以前看過村上春樹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列剋星敦的幽靈》裡,有個故事《第七位男士》。講述的內容為,「我」是在S 縣海邊一個鎮上長大的。幼年有個特別要好的夥伴。好友就住在主人公家附近,比他低一年級。
  • 林少華結束35年教師生涯 翻譯40餘部村上春樹作品
    教書匠林少華的最後一課  2018年年初,屬於林少華的個人重要動態,是與村上春樹「鬆綁」的——林少華將從大學退休,結束35年教師生涯。  一提到村上春樹,中國讀者「本能」地會想起林少華。去年夏天,上海譯文出版社剛拿下《刺殺騎士團長》簡體中文字出版權時,大家即刻瘋狂猜測中文版譯者。
  • 村上春樹的魅力
    村上春樹的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由林少華翻譯,上海譯文出版,引發了億萬讀者的翹首期盼和熱烈追捧。這是他繼《奇鳥行狀錄》和《1Q84》之後的又一部鴻篇巨製,正式發售之前,早已印成上百萬冊。書商們像護送鈔票一樣秘密押運。
  • 村上春樹 "最悲壯的入圍者"
    愛跑步的村上春樹再度領跑。10月將近,又要進入一年諾獎季。村上,最悲壯的入圍者過去10年當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直都是諾獎賠率的大熱門,但年年與諾獎無緣,被稱「最悲壯的入圍者」。去年和中國作家莫言分列一、二位,但獎項最終授予了首次上榜的莫言。他今年為何再次被博彩公司看好?英國《衛報》分析,可能因為他最新的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被翻譯成英文將在2014年前出版。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要讓我想想知名的日本作家,我會想起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東野圭吾、渡邊淳一和村上春樹。也許我的記憶不能完全代表這些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估計能代表很多中國讀者的認知。林少華是著名文學翻譯家、作家,《林少華看村上》是一部文學評論集。
  • 用美食與美景致敬偶像村上春樹
    上大學的時候,車侑陳就讀遍了村上春樹所有的書,還加入了一個村上春樹書迷興趣部落,並為自己取了一個別致名字——胖孫女,這是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一個人物的名字。車侑陳喜歡偶像村上春樹的文字,尤其醉心於書中關於美食的描寫。
  • 村上春樹最經典一段話,僅3句,卻寫盡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
    而村上春樹最經典一段話,僅3句,卻寫盡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他寫的很深刻,很精闢,讓人佩服!這3句如下: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
  • 村上春樹作品翻譯者:村上今年獲諾獎機率不大
    南方日報昨天專訪了村上春樹作品的內地翻譯家林少華。  林少華:「他早晚會得,但今年不是時機」  預測1:村上春樹今年摘諾獎?  村上春樹高居賠率榜單榜首已經不是近一兩年的事了,他已經「熱」了十年之久。去年,村上春樹和莫言這兩位亞洲作家在賠率榜上的「博弈」就非常精彩。
  • 村上春樹與漫長的告別
    所以追根到底,作為不是村上春樹粉絲的我,被這句廣告打動,還是因為我明白作家與其他作品之間的關係,那麼我一直疑惑的關於村上的一個問題,也許就能在這本他最愛的書裡面獲得答案,這個問題即是:為什麼村上的文本中,始終具有一種面向虛無的「無所謂」感,這種「無所謂」的漂浮感,始終縈繞在村上的文字中,無論故事本身有多麼激烈,青春美少女自殺了,穿透時空刺殺了軍事大員或者邪教領袖,但他的文本中總存在一個「無所謂」的「
  • 村上春樹,70歲生日快樂!
    如果有人記錄,大抵為這麼一句:日本京都伏見區的國語教師村上一家今日喜得長子,取名村上春樹,多年後還取了英文名字 Murakami Haruki。當時沒人想到1月12日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若干年後會因為村上春樹而被日本國民記住,排進了當日新聞廣播的社會日程當中。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以食之名,品味村上春樹的世界
    以食之名,品味村上春樹的世界    ——車侑陳文藝隨筆《村上春樹•美食》上市成為職業料理人後,車侑陳讀村上的書時,會有意識地關注食物或烹飪相關的描寫。她發現,這些描寫並非僅僅是點綴,在豐富人物性格和作品整體氛圍的塑造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車侑陳認為,從「美食」這個角度解讀村上的文學世界,未嘗不是一個很有趣的角度,於是便寫作了這本《村上春樹•美食》。
  • 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大全 每一句都值得收藏
    很多人都否定自己是無力而渺小的存在,力圖排除這一意象,這樣他們才能維持精神正常。」 ——村上春樹 《Q》村上春樹經典語錄  16. 「我覺得自己生命的內核業已在井底那一天僅射進十秒或十五秒的強烈光束中焚毀一盡」 ——村上春樹 《奇鳥行狀錄》  17.
  • 村上春樹:如何與參與侵華的父親和解?
    前幾天,凹叔看到村上春樹的文章《棄貓,當我談父親時我談些什麼》,披露其父親曾是侵華日軍,並可能殺害過戰俘的往事,一時引發熱議。《棄貓,當我談父親時我談些什麼》刊於2019年5月10日《文藝春秋》在村上春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曾講述過一次日軍殘殺中國戰俘的場景。
  • 村上春樹新書「疫情下撫慰人心」|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日本_娛樂
    該作品是村上春樹繼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之後時隔6年,也是繼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之後時隔3年問世的新作。一名拿到新書的男性讀者說,「在疫情時代,還得是村上的書。讀村上的小說能讓人獲得治癒。」有日媒分析稱,在圖書出版市場萎縮之際,村上春樹的新書有望成為新的暢銷書。《第一人稱單數》由8部短篇小說構成,其中《品川猿的告白》等短篇小說已公開發表。
  • 《村上春樹 美食》:因為崇拜,所以閃光
    《村上春樹 美食》可以理解為是一部粉絲的追星筆記,本書的作者車侑陳是村上春樹的忠實粉絲,她幾乎讀過村上春樹所有的作品,她的讀書筆記也是另闢蹊徑,在所有人都在分析村上春樹筆下故事的情節和人物時,車侑陳卻將書中所有的美食整理成冊,車侑陳可以說是村上春樹塑造的吃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