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要用最真的心懷念

2020-12-23 騰訊網

[摘要]他們餓不死,也走不掉,不知自己在海島一待,就要近半世紀,與故鄉父母親人音信斷絕。等到晚年得以返鄉時,就像那則日本童話,從龍宮回家的浦島太郎,成了故舊鄉人都不識的白髮老公公了。

本文摘自《昨日當我年少時》,朱天心,簡媜 著,重慶出版社,2017年5月

圖源於網絡

眷村裡的遊戲

朱天心

從出生到十五歲,我都住在眷村──先後不同的六七個眷村,從高雄鳳山到臺北內湖,端看父親職務的調動。

眷村,簡單說,就是1949年隨國民黨來臺灣的百萬軍,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單身中下級軍人,幾乎不具有娶妻生子、安家落戶的養家條件。於是五○年代中,政府便用美援在全島各個窮鄉僻壤興建簡單狹小、每戶僅六坪大的眷舍,提供成家的軍人有安身之處。

他們餓不死,也走不掉,不知自己在海島一待,就要近半世紀,與故鄉父母親人音信斷絕。等到晚年得以返鄉時,就像那則日本童話,從龍宮回家的浦島太郎,成了故舊鄉人都不識的白髮老公公了。

我們就是他們的下一代,從小生在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中國之中——一連棟的八戶人家超過十個省籍,因為有些家裡的爸媽是不同省分的,所以,除了四川話和貴州話,全中國的方言,沒有一種我聽不懂;除了每家都必有的獨門臭醬豆,沒有哪一省的菜沒有嘗過;我們更是參與了每一場大大小小的國共戰役,在沒有電視的年代,晚間的娛樂活動,就是聽長輩講抗日「剿匪」的大小戰事,他們口中的老家比社會課本裡的地名還近在眼前,像廣東番禺、湖北武昌……

我們彷佛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白天,教室中琅琅的齊聲誦讀好真實、老師抽打手心的疼痛也好真實;晚上,我們回到那覆照著中國地圖的封閉小世界,做著一場醒不來的大夢。

所以,我最喜歡放學後,從學校到返家的那一段時光。

往往我們一出校門,一脫離糾察隊記名字的監視,就路隊大亂或各自重組,也許去影劇五村那個海軍村,我的同班好友蔡琴和我喊叔叔的詩人洛夫、瘂弦都住那兒;也許去精忠新村,也許去內湖一村,那是陸軍的村子,不像空軍海軍的村子有趣好玩;也許到這些村子後的小山陵去遊蕩探險。山中的零星墳墓充滿鬼故事,水塘和梯田狀菜圃間,有我深深熟識的野草開花,其特有的植物幽微香味,我至今不忘。

也許我們到山陵後務農的同學家,與我們爭前三名的她,就在四合院中的曬穀場,以長條木凳為桌、小木凳為椅在寫功課,好令人吃驚。如今,那曬穀場應該已是內湖瑞光路上某電子企業總部了吧!

那時代的父母和今時的爸媽一樣忙於家庭生計,只管功課做好,不管子女其他生活和交往,家家門戶洞開。我們這群小傢伙,便你家待待我家探探,看看牆上父母的結婚照,瞧瞧爺爺、奶奶的古裝劇照片。同學從木箱翻出媽媽的繡花緞旗袍和珠珠鞋、一兩件殘缺的首飾,旋開一扁圓盒百雀齡面霜,讓眾人嗅嗅……

在另一戶人家,我們把早餐多出來的饅頭切片,油煎蘸白糖或辣椒醬吃;在蔡琴家,圍著唱機聽她的海軍爸爸從國外帶回正流行的西洋流行歌,我們沒一人識得ABC,但都唱得字正腔圓。

我們還一起去憲光新村,憲光的媽媽較年輕,眼力好、手腳利落地做著穿珠繡花的代工。我們在一旁假裝做功課,偷偷撿拾掉落地上牆角的珠珠,回家收藏在餅乾盒充當的珠寶箱裡。箱裡還有第一顆乳牙,已死的心愛小狗「熊熊」的一撮毛,數顆堅緻的美人蕉種子,一塊校園榕樹下挖到的、我認為是古物的碎瓷片……

月考考完的下午,我們就遠徵到山陵後,再走無數塊稻田後的磚窯場,大約在如今捷運文湖線的劍南站與西湖站之間。那裡天曠地遠,站著便浮現僅會的幾句詩,好比那齊齊被秋風拂過,因此一頓一挫的五節芒:「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等那日落磚窯廠後,便真是「大漠孤煙直」了,有關蒼茫景象的詩句爭相撲上心頭:「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我們還一鼓作氣,走到距松山機場不遠處,路被大江生生阻斷(後來才知就基隆河啦),望眼久久,終等得一架飛機起落,我們仰頭望著那蓋頂的龐大機身,並沒被那比雷聲還響的震聲給嚇到。我們望著它遠去、一直到消逝不見。好惆悵,就像好友或自己的什麼被載去遠方,於是都暗暗立誓,有一天,也要去飛機去的地方,不管天涯或海角。

等我長大、也為人父母后,唯一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小孩讀離家最近,可以步行上學、放學的學校。她不幸生長在臺灣治安最糟的年代,我們大人就輪流遠遠跟著她,看她與鄰居同學推推搡搡,拔一枝狗尾草互相搔癢,或一起蹲在圍牆下觀看群蟻搬家,有時為蚊白蝶幼蟲在十字花科野草上的成長留下紀錄,有時撿一個蟬蛻的空殼送給家裡的貓咪,或摘幾葉香椿給公公涼拌豆腐,或兩手端著受傷的蜥蜴,含淚要我醫治它……我只希望,她有個可堪回憶的童年。

因為我就是在那上學放學之間,認識這個鮮活真實、獨一無二的世界,我早早知曉世上

人有百種,人人都有不同來歷、不同記憶和不同的故事,且得以明白,書上種種知識並非只能用來應付考試,而是說明、佐證並支撐你看到的世界。因此,我更喜愛在書本閱讀中尋求奧援,因為書本可以讓我更深刻懂得我所好奇、所觀察的眼下世界。

我在童年養成的好奇觀察,包括書本在內的四下遊蕩探索,一直是我至今還想寫、還能寫的動能,這是始料未及的,它們已經不僅僅只是童年往事了。

作品簡介

《昨日當我年少時》,朱天心,簡媜 著,重慶出版社,2017年5月

本書的主旨是「作家寫童年」。朱天心、簡媜、張曉風等十四位臺灣著名作家合寫童年放學後的難忘時光。十四位作家,各自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描寫放學後與同伴戲耍的歡樂時光;回憶小時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同窗;分享自己才成長經歷和心得……十四位作者均為已成名的作家,筆法嫻熟,用語老練,回憶自己童年舊事,感懷昔日風光,情真意切,一篇篇文字娓娓道來,使文章充滿自然清新的童真童趣,也可從中一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臺灣舊日風情。

那段爛漫無邪的童年歲月,隨著記憶絲絛,娓娓道來那些趣味的爆笑的傷感的動人心弦的成長故事。童趣、童真中,讓我們看到了臺灣幾代人的成長,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也讓我們依稀看到了父輩或者我們自己似曾相識的成長片段。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2010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分為《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和《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終場》兩冊,作者是桐華。在單純真摯的年少時光中,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付出真心的愛人,但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可以真正走到一起。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誤會,兩個相愛的人就硬生生的被拆散。也許是因為兩人太過年輕,也許是因為兩人對對方信任不夠。當再度化解誤會已是十年之後,兩人都不是當初十幾歲的孩子,那時的年少輕狂也都不復存在。
  • 且聽風吟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在深夜收緊我的心    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要用最真的心懷念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這本書不單單是講一個女孩子的成長故事,她的身上凝聚了一代人的複雜青春時光。  2010年,懷舊顯然不再是老人們的專利,已經而立的80後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青年作家桐華日前出版其最新長篇《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把這種懷舊情緒推波助瀾。許多看完該書的讀者親切稱之為「寫給年少自己的書」、「最值得珍藏的懷舊讀物,紀念我們共同的青春和成長」。除了得到同齡人的擁護外,該書更是得到了相當多的文壇名家稱讚,王蒙點評本書「帶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氣息,因此格外特別」。
  • 桐華作品精選:致我們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鑑於很多寶寶都向小編推薦「燃情天后」桐華大大的小說,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幾本桐華的精選作品,其中前三部是桐華的「時光三部曲」,看過的寶寶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點讚評論哦~第一本: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這是一本寫給年少自己的書,紀念著青春和成長。《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作者是桐華。這本書的女主角羅琦琦是一個從「醜小鴨」到「白天鵝」非常勵志的姑娘。 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那個年代精彩扣人的青春和愛——少女羅琦琦天性桀驁,從不妥協。
  • 看完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我被治癒了
    暗戀系校園青春小說,可能腦海中閃現的都是八月長安的《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亦或者是《匆匆那年》以及舒遠的《他笑時風華正茂》……但或許你遺漏了一向擅長寫古風小說《大漠謠》、《雲中歌》、《步步驚心》的桐華,她曾寫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 寄語——《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今天,六年級全體孩子去戶外拓展。剛剛,收到班主任老師發來的合影。大紅的條幅上寫著幾個字:畢業了,我們不說再見!熱淚瞬間湧上眼眶——六年啊,就這麼飛逝而過!竟是因一套書而發出的寄語——寄語2013-8-20 17:50《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 書評《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姑娘,你必須知道這4件事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成長本就伴著痛楚,堅強本就是層層傷口結成的厚繭。《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封面如果惡魔想要吞噬你,常從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下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的女主角琦琦,她學生時代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遇見了一心對她好的小波。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童年的陰影恐將伴隨人的一生
    和《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結緣是在去年夏季一個炎熱的下午,下午時分,太陽焦灼地烤著走道,我拿著掃把不緊不慢地在走廊外面掃著過道。雖是十分悶熱,但伴隨著蟬鳴聲,一走一動又是那麼愜意。我走到過道邊上,順手扔垃圾,但余光中還是瞟到一本泛黃陳舊的書面,在紙堆裡隱隱作現,我順勢抽了出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幾個大字很是顯眼,一看給人一種略帶青春氣息的小說集,又念在只是書皮陳舊並非很髒,於是便塞進兜中,帶回了宿舍。莫言先生曾說: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誌,也是這偉大文體的尊嚴。
  • 或許遺憾,但也歡喜——《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落花、流水,似是千年百年不易之物,細品才覺此花非彼花,此水不若那水。我們的生活的每一日,太陽朝起夕落,但每一天我們的心情都有不一樣的變化,日積月累,終有一日感慨萬千。難得的假期,難得的一人時光,最佳去處當然屬於書店了。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故事雖落幕,青春不終場!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許小波與羅綺綺的故事雖落幕,但青春不終場!2012年跟隨姐姐一起到深圳遊玩,順便拜訪在深圳居住的小叔一家。在小叔家的書架上一眼就看到了這本《那些年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四天的時間裡,去了深圳的東部華僑城、世界之窗、錦繡中華、還去了趟東莞之餘還能把這本書上下兩冊都讀完,可見對它鍾愛之度。後來又重新在網上搜索這本書重頭又了溫一遍。羅綺綺:經過孤獨的小學時光,叛逆的初中生涯,題海不斷的高中生活。性格倔強不服輸。羅綺綺與她的同學們一起孤獨而熱鬧地,混沌而逐漸清醒的成長著。有著最殘忍的長大,以及最難忘的回憶!
  • 推薦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耽美腐文不敢動,這裡不是諷刺意味,只是一個人一個愛好吧,我想讓自己儘可能性取向正常一點,所以排除這些,我心目中的言情小說天后非桐華莫屬。可能很多人一開始接觸桐華都是因為劉詩詩的《步步驚心》。這部穿越劇可以說是轟動一時,該部影片中的女主人設對比其他劇的都十分特別,清冷中孤傲,活潑中又帶點滿腹經綸。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 再見的你,已經不是你
    大概再也沒有一本書能像《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那樣,在無數個焦灼奮戰的日子裡給我莫大的鼓勵;也再也沒有一本書能像它那樣,讓我在青春的回憶裡得到莫大的滿足。那段單純又真摯的年少時光,就這樣在兩個人的隱藏和驕傲下封存,彼此都放不下卻又沒有勇氣再說出口,也再也回不去。如今再見彼此時,都已經不是彼此了,所以才會無論心裡有多愛多後悔,都會裝得風輕雲淡,也許只有這樣,這份愛才會因為遺憾而一直在。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或許時間是遺忘的良藥
    而那個孩子還是沒有朋友八歲,全家遷移到城市,見到了自己以後的時光中最重要的人張俊。因為意外有了一次交集九歲,和老師發生衝突,去了遊戲房,認識那個對她同樣重視的男孩。十歲,和神童做同桌,對書籍有了極大的興趣,十一歲,關荷的到來,成了大家焦點,包括張俊,十二歲,和曉菲再次相遇,和老師作對被罰站。
  • 記錄一代人青春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你看過嗎?
    今天張張推薦的就是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僅僅看到書名,就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那段已經逝去的時光,每每想起,都會念念不忘很久。令我們念念不忘的,也許並不是那些事和人,而是我們逝去的夢想和激情。
  • 當記憶回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你是否願意陪她再走一次?
    最近看穿越小說看得挺多的,有時候真的很羨慕那些可以穿越到過去的主角,能夠回到過去做一些曾經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假設一下,如果可以你是否也想重走一回青春的路呢?用穿越來重走一回過去的青蔥歲月有點兒不現實,那麼就真的沒有辦法可以回到青春年少了嗎?《又是青春年少》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十五歲」少女沈小運和沉默男人沈牧平一起生活在老城裡。她活潑開朗、愛吃愛玩,雖有些健忘愛闖禍,卻有個包容她、為她善後的沈牧平陪著她。
  • 那些回不去的時光句子經典情感語錄說說大全
    不管過去的時光再怎麼美好,我們都回不去了,人生的路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好走,但是未來就在前方,即使你不走,時光會推著我們向前走,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些那些回不去的時光句子經典情感語錄說說大全,一起來看下吧。1、現實會拆散那些曾經童年的美好,也會解散當年的朋友,雖然時間過得快,但何曾讓我懼怕,明天,你好!
  • 重溫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這首《代悲白頭吟》,再次觸痛青春的彷徨
    前兩天,重溫了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看小說或者別的文學作品,我向來不會讀第二遍,而對於重溫這本書的緣由,說來確實有點可笑,可能是因為貪戀單純的時光吧。這部給80後的懷舊讀物,也未嘗不是每個少年複雜的青春時光。
  • 謹以此文獻給90年代生活在三角線的徐州人: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一別二十載竟未曾再來故地重遊時百感交集中謹以此文獻給90年代生活在三角線的徐州人: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沒有三角線米線……,當我再次踏入這片區域時,竟然激動到想哭,也許是因為回想起一去不復返的年少時光。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歲月裡的許小波
    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所以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妹妹挑剩才給她,於是外公懷裡跋扈的小公主一點點沉默,退到了不受人注意的角落裡。許小波自小喪父,母親精神有些不正常,這樣的小孩註定受人欺負,烏賊很護著小波,經常跟欺負他的人不要命地打架。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青春小說裡終於有講道理的父母了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桐華元寶的書評近幾年常常出現一個詞「原生家庭」,很多人討厭原生家庭,卻不得不被影響。一生都擺脫不了。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父母其實並非無所不能,他們不完美,甚至有很大的缺點。在青春裡也會帶給我們傷害,這些傷害可能永遠都忘不掉。那些青春小說和電視劇大多數有一對不講理的父母,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傷害,他們瞪著眼說,我是你的爸媽,你就得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