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畢業生 陳冬梅 | 那些人,那些事

2021-02-19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

2016年,陳冬梅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如今四年過去了,她沒有後悔過在這樣一所大學奮鬥過、迷茫過、失落過、喜悅過。在交大,她認識了許多的人,經歷了許多的事,明白了許多道理,成長了許多。

初識交大,心儀藥學

陳冬梅初識交大是從「助飛計劃」開始的。開學前的八月,有兩位學長不辭辛勞去到她的家中,向她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解答了她的一些困惑,並贈送了禮物。通過這件事,她覺得交大會是個有人情味的大學,她不再因為遠離家鄉而惴惴不安。後來也證明的確如此,交大對寒門學子都頗為照顧,四年裡她靠著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也基本可以承擔大學期間的大部分開銷。所以她一直特別感謝學校減輕了她的後顧之憂,讓她更好地專注於學業。

藥學是陳冬梅填報「生命與環境交叉平臺」這一專業的初衷。縱觀人類歷史,現代人的壽命和生存質量較以往時期有了大幅度增加,醫療條件的進步是重要原因,而藥物的研發與使用是醫療進步的關鍵一環。不少人說藥學是「朝陽」專業,因為人不可能不生病,人一旦患病,藥就至關重要。而疾病不會一成不變,藥的研製也就不是一勞永逸的。藥物研究人員不僅需要研製新藥來應對變化的疾病,也需要改善已研發成功藥物的性狀及功用來提升藥效,可謂任重道遠。

幸遇恩師,遨遊學海

分流結束後,陳冬梅如願進入了藥學院,並在這裡認識了本科生導師孟青青老師。孟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與學生之間並沒有距離感。任何時候她有實驗相關的問題與孟老師進行討論時,孟老師都會認真傾聽、梳理、分析,並給出可能的解決辦法,往往聽過她的解釋都茅塞頓開。陳冬梅撰寫的相關報告、論文交予孟老師過目,再拿回來時必是滿篇批註,小到一個錯誤的標點符號使用都會被指出。一稿、二稿、三稿……稿稿皆是如此審閱,不斷優化、完善,一直到她們都滿意為止。陳冬梅最感激孟老師的是她的鼓勵與支持,這幾年在孟老師的指導和支持下,受益良多。

藥學專業的課程都是乾貨滿滿,藥劑、藥化、藥分、藥理、生物技術藥物……一點點帶陳冬梅揭開藥學專業的面紗,從藥物的設計合成或發現到劑型的選擇和改造,再到藥物的質量控制與檢驗,然後到藥物進入人體代謝的過程……藥物的一生在諸多專業課程的講述中漸漸顯現出來,讓陳冬梅從研發到使用都有了基本的概念。輔以相應的實驗課程,讓她在實踐中對課本上抽象的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兼有藥事管理、藥學前沿、臨床藥學等課程,讓她對藥物如何從實驗室進入市場、藥學都有哪些新的發展方向、藥物在臨床如何使用等也有了一定了解。不難看出,藥學專業包羅萬象,實為眾多學科的交叉結合和融會貫通,要想學好這個專業並不輕鬆,四年所學尚只為冰山一角,這也是她選擇繼續在藥學院深造的原因之一。

走入科研,自我提升

真正的科研是靈活變通的,是需要時時調整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更改或者省略某些步驟,因為科研始終是需要嚴謹的,既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也需要一絲不苟的執行。這種嚴謹需要滲透到實驗的方方面面,小到如何將一個玻璃儀器清洗乾淨,確保不會有幹擾實驗準確性的雜質;大到整個實驗計劃的設定,儘量減少方向性的錯誤。陳冬梅她們的項目主要是進行化合物合成,每一個中間產物的準確度和純度都直接影響到最後結果的好壞,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減少出錯的機率,以嚴謹的態度始終如一地對待手上進行的每一個步驟。

在實驗室待上一段時間後,陳冬梅發現做科研項目像是一場內外兼修的旅程。它先教會她去動手做,提升外在技能,而後它用一次次的難題來磨礪心智,提高內在素養。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好一個實驗項目更是一波三折,失敗和短期結果的不如意常有發生。一開始,陳冬梅並不能坦然地面對這些問題,每一次的不如意都讓她的心情沉重幾分,甚至悲觀和煩躁,懷疑能否完成這個項目,覺得迷茫,無處下手。後來與導師、與師兄師姐交流,慢慢也發現這些都是做科研的必經之路,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一次的失敗都應成為一次經驗的積累。能正確地看待失敗之後,再回頭看實驗中的問題,心態改變,迷霧便也散去了。借著大創的相關成果,她申請了專利,撰寫了在投論文,在學術會議上做了壁報展示,參加了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生命科學創新競賽、「錢學森杯」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大創成果展等多項比賽。科研,讓她獲得了一些獎項,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能力的提升和見識的增長。

那些人,那些事

大學四年,有很多陳冬梅想要感謝的人,他們或教會了她成長,或鼓勵了她進步,或陪伴了她,或驚豔了她,這均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多年以後回想這一段相互扶持著成長的經歷,一定更加珍貴。

大學四年,有成就也有遺憾。從四川到上海,從遙遠山村到繁華都市,陳冬梅邁出了一小步,走出了大山,算是基本實現了小時候的目標。但她的腳步不會因此而停留,未來有無限可能,她還會繼續努力。感謝交大,她會繼續開啟在交大的下一段旅程,早日成長為更優秀的人,不負青春,不負期望。

相關焦點

  • 儀隴日興小學陳冬梅:辛勤耕耘 默默堅守
    見到陳冬梅時,她正忙著伏案備課,她告訴記者,她最初選擇當老師原因十分樸素。從教17年來,陳冬梅似乎忘記了歲月的鬥轉星移,默默地譜寫著季節的春華秋實。同大多數老師一樣,陳冬梅一站上三尺講臺,就變成了一位女鬥士。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超額完成教學任務;不喊苦累,不計報酬,經常熬夜加班。教學中,她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中,她細心體貼關心每一位學生,用平等、慈愛的胸懷鼓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它無時無刻不記錄學生一言一行,它無時無刻不表現人世間的一種真情。高中生活是多色紛呈的,它像奼紫嫣紅的鮮花點綴著人生美麗的春天。現在回憶高中生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好象就在眼前,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題記一,校園 1973年春節過後,早春二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那年春天來得特別早。
  • 那些關於畢業生的疫情感言
    但是看到每日劇增的傳染人數,看到網絡上那些生離死別的家庭,那些倒下的年青醫護人員,還有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防疫工作者,頓時覺得:待在家裡就很好,活著就很好。三月上旬,國內疫情終於得以緩解,每日看著減少的累計確診量和重症人數,心裡開朗多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體制和我們的民,真真兒是很優秀的。小區單元門上的鏈鎖終於打開了,人們穿戴厚實一前一後拉開距離在彎曲的小區道路上散步,隔著老遠和認識的人打招呼,人們不管經歷過什麼,對於生活的熱忱總是不散的,依舊懷著赤子之心。
  • 【組圖】「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開幕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 ——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覽海報清華新聞網10月7日電 9月29日,「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如期開幕,這也標誌著中國營造學社最為系統的展覽首次面向觀眾開放。
  • 那些優秀的衛斯理學院畢業生
    根據很多研究報告顯示,單一性別學校的畢業生,所受的教育更符合性別發展特徵,所以也就更優秀。在多種類型的調查結果中發現,包括自信,政治和社會活動,生活目標和職業導向,都證實了女校畢業的學生擁有更強的學術性滲入。
  • 舟山新區新青年丨畢業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 還有課後福利等著你哦
    也許你還有一句話沒來得及說出口,也許你還有一兩件事沒來得及完成,也許你以後再也見不到這些人,吃不到食堂阿姨的飯菜,我們不斷地前行,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失去,不斷地收穫,好像這次,你走過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旅程......
  •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
    那些年 那些班級 那些事 是怎麼結束的?歡迎討論 談談那些學校裡的事
  • 人社部門詳解畢業生檔案那些事
    本報訊 (記者李濤)高校畢業生離校時,轉檔是必須面對的問題。8月8日省人社廳對畢業生轉檔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人社部門提醒,高校畢業生的學籍檔案在申請職稱評審、報考公務員、政審、申領養老金待遇都有重要作用,嚴禁個人自帶檔案轉遞。每一個畢業生都有專屬的學籍檔案。
  • 40年,那些人那些事
    40年奮進,那些人那些事,成為彌足珍貴的深刻記憶。本期特刊齊聚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請他們講述自己跨越40年的故事,以此見證改革開放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讓我們面向未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我期待,十年後,西湖大學的重大前沿科學突破享譽全球,並轉化成生產力推動中國和世界的創新發展,對人類文明作出重要貢獻;那時,西湖大學也將已經完成本科通識教育的設計和實踐,送出第一批優秀的本科畢業生。  我感恩4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和萬千築夢人可以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從駐馬店的小學生到西湖大學的校長,我的人生歷程是這個時代無數奮鬥者的一個縮影。展望未來,我們但求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 那些與毅力有關的人與事
    我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逃不出平凡人的窠臼——毅力總是不夠用。但我讀書的時候,也稍稍用心注意了教材裡提到的那些有強大毅力的歷史名人。我記得歷史教材上,有意無意間都提到一些史學家、科學家等名人花了多長時間完成了他們的巨著。司馬遷用了十多年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李時珍花了27年完成了醫藥巨著《本草綱目》;徐光啟用了26年寫成《農政全書》云云。
  • 畢業生之-檔案那些事兒
    每逢畢業季,總是有許多不可忽略的問題,拍畢業照、畢業答辯想著求老師放過、和好友們大吃一頓告別飯或者是一次畢業旅行,那麼,還有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忘記,這就是【畢業生檔案】。 1.畢業生檔案需要轉移嗎?自己帶走嗎? 2.檔案轉移到工作地還是戶籍地? 3.畢業去公司上班怎麼轉移? 4.畢業了準備考研檔案腫麼辦? 5.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辭職了檔案腫麼辦? 6.辭職考研期間檔案腫麼辦? 7.檔案管理收費嗎? 8.怎麼查詢檔案到底在哪裡?
  • 東營:畢業生檔案轉遞那些事兒 你一定要知道!
    原標題:畢業生檔案轉遞那些事兒你一定要知道!大眾網東營8月9日訊(見習記者 唐夢琳) 每年這個時候,很多畢業生對於檔案轉遞問題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為了檔案的事來來回回地折騰。什麼樣的畢業生檔案可以轉到市人社局?檔案轉遞過程有什麼注意事項?
  • 當代算命先生:我當八字算命版主的那些年,周易論壇那些人那些事
    五年前,妙音對什麼貼吧、博客很不屑的,我們在周易論壇當版主的很風光啊,感覺那些算命貼吧很無聊、很低級,跟我們論壇版主不是一個級別的。大家不要笑,這是實在話。或許有人問:你們版主很厲害嗎?很了不起嗎?呵呵!妙音今天就聊聊我當年闖蕩易壇時,在網站當版主的那些人,那些事。
  • 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
    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成都教育發布聯合鳳凰網四川向您徵集「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令那些年,您教會我的那些事徵集內容1.老師對你說的哪句話讓你終身難忘?截止日期即日起至9月8日12時,優秀作品將在「成都教育發布」微信端以及鳳凰網新聞端等播出。
  • 實習的那些事
    那麼,在這個實習階段中,有哪些事是我們需要注意,又或者有哪些事是我們在實習期間明白的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實習的那些事。1.不管你在大學的日子裡多麼忙,多麼想放鬆,都一定要考一些證或者掌握專業技能以及一些你的專業以外的一些技能。很多學生認為,實習嘛,大部分都是學校安排的,我不管多麼不會,都可以進入一個企業實習。錯,這樣的想法,會讓你在面試的時候就開始吃虧。
  • 【楊傑宏】七中的那些事,那些人
    太多的事,太多的人,有些遠了淡了,有些近了濃了,記憶裡愈模糊的感覺中愈清晰……2012年3月15日,楊林軍打電話給我,有關方面要出一本關於老七中的紀念文集,要求抽空寫篇文章。從七中出來,不期已20年了,提起筆來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突然想起,前幾天在麗江一個文化人的問話:「你是麗江地區中學哪一屆的?」我說是七中畢業的,他頗為驚訝,說印象裡我是地區中學畢業的。
  • 那年那兔那些事,特殊的日子銘記那些難以忘懷的時光,勿忘初心
    特殊的日子,總是讓人回憶,儘管歷史都將過去,記錄成冊,但是有些精神情感一直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位中華兒女的心中。因此,我又重新看了一遍《那年那兔那些事》,跟著小兔子再一次銘記歷史,勿忘初心。簡潔明了,幽默輕鬆的動畫表述那些歷史上重大事件。以前總覺得都是歷史書上枯燥無味的故事,現在卻讓人印象深刻。清末列強侵略,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二彈一星,蘇聯解體等等,在每一集的動畫作品後面,都有見證那些歷史的照片,詳細的歷史解說,更加完善的講述相關歷史事件。讓我們更能身臨其境感受當下的氛圍。
  • 班幹部的那些事
    唉,班長那些事,還真讓人愁悶吶!早上,我拖著沉重的步子,緩緩地走向教室。一想到今天又面對班上那些煩心事,我的心情更加地愁悶。「吱呀——」我推開了教室的門,不出所料,班裡此刻又鬧成了花果山。那些早到的同學們非但沒去搞衛生,反而在打鬧。直到我走到講臺中間他們才發現我。「同學們,趕快去搞衛生,準備早讀啦!」沒等我放下書包,我便開始發號施令,班上總算好了一些。
  • 發生在家長群裡的那些事……
    私下還有家長群,內容包括誰家裡開的什麼車,穿的什麼牌子,提的什麼包包,身材氣質如何」聽了同事聊家長群的那些事,令人大跌眼鏡。看到這樣的簡訊,想起自己在小學當老師時,家長和老師之間哪有這樣的事情。學生成績即便不好,那也無非是到學校辦公室,面對面交流,學生最多不過當老師家長面檢討自己。
  • 畢業生檔案轉遞那些事兒 你一定要知道!
    大眾網東營8月9日訊(見習記者 唐夢琳) 每年這個時候,很多畢業生對於檔案轉遞問題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為了檔案的事來來回回地折騰。什麼樣的畢業生檔案可以轉到市人社局?檔案轉遞過程有什麼注意事項?學生檔案最終會放在哪裡?……今天就帶你一起了解下畢業生檔案轉遞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