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至6日,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舉行。本屆年會是在全球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政治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召開的,也是繼2007年和2014年之後,這個中國經濟學界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第三次來到改革之都。
開幕式現場
本屆年會由中國經濟學年會秘書處主辦,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承辦。18家年會理事單位代表,19位國內一流高校經濟學院系負責人,112篇入選論文作者,8家知名出版單位、8家一流學術期刊、24家招聘單位的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學生600餘人相聚「不惑之年」的深圳特區,聚焦學術前沿,剖析經濟熱點,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教育經驗,攜手為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與會嘉賓觀看年會紀念視頻
王鵬飛主持開幕式
二十載光陰荏苒,萬餘人因緣際會。12月5日,開幕式在深情雋永的年會20周年紀念視頻中拉開帷幕。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海聞致辭。北京大學博雅資深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東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呂煒,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樊勝根,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先後發表主旨演講。開幕式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院長王鵬飛主持。
海聞致辭
海聞在致辭中表示,在2020年召開這樣的盛會,殊為難得,實屬不易。中國經濟學年會之所以可以成功地舉辦二十年,原因只有一個:經濟學家的理想和抱負。而經濟學家的理想和抱負,就體現在「經」「濟」「學」三個字上:「經」,是經世,是治理國事和發展經濟;「濟」,是濟民,是富裕百姓和造福民生;「學」,是立學,是研究理論和著書立說。他呼籲,面對挑戰和考驗,中國經濟學者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推動深化改革,助力擴大開放,為民族振興、為世界和平、為人類發展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
周其仁發表主旨演講
周其仁在題為《「起飛」後的增長》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如果以「飛機起飛」類比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無疑已經「起飛」了。但是,中國經濟的未來仍然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開放經濟下窮國與富國之間的關係;二是中國經濟體量巨大且內部極不平衡;三是在降低速度時維持平衡難度極大,需要持續強大的動力。他號召在座的各位經濟學家研究這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對中國這架「巨型飛機」,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機群」的「起飛」作出貢獻。
呂煒發表主旨演講
在題為《包容性財政體制——理解中國經濟改革過程的線索》的主旨演講中,呂煒介紹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於:基於地方自主財力長期依賴非規範性財政收入的特徵事實,提出了包含央地雙重行為視角的包容性財政體制,是理解中國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線索;闡釋了以非規範性收入為載體的隱性分權合約,並在中央財政容忍和地方財政自主的行為動機下,刻畫了央地財政博弈的制度空間和動態過程;回應了不規範體制與經濟績效之間的邏輯悖論,解釋了非規範性收入、央地激勵相容與經濟增長及市場化改革之間的邏輯一致性。探討了偏向於地方自主財力最大化的經濟增長模式。
樊勝根發表主旨演講
樊勝根在題為《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重塑農食系統》的主旨演講中以「祝賀」「呼籲」「承諾」六個字開場,祝賀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重要貢獻,呼籲經濟學家更多的關注農業、農村,並承諾與各位經濟學家加強交流與對接。他指出,農食系統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重要和作用巨大。但是,當前農食系統面臨多重挑戰。為此,未來農食系統必須轉型,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其中,政策、制度、技術對農食系統的重塑至關重要。農業生產穩定、農業經濟向好,不僅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更有利於世界糧食安全形勢的改善。
張軍發表主旨演講
在題為《繼續開放對中國有多重要?》的主旨演講中,張軍指出,過去幾十年,全球對中國不斷上升的依賴是開放的結果。中國快速縮小與技術前沿的差距也是開放的結果。中國要維護與全球經濟的關係並贏得尊重,需要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而不是自我循環。他強調,過去30年與全球業已形成的經貿關係似乎對中國的發展更有利而不是更不利。立足國內大循環要重在防止經濟長期內捲化的風險。科技自強自立需要保持長期開放政策才能實現,自力更生和技術攻關仍難成為科技進步的主流。
年會為期兩天,除了開幕式和主旨演講,還設有67個分會場,並按慣例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理事單位會議、院長(主任)聯席會議、女經濟學者午餐會、高校經濟學師資招聘會、經濟學類圖書展、學術期刊論壇等豐富活動。年會期間還舉辦了2020年當代經濟學頒獎盛典。
新聞發布會
經濟學院院長(主任)聯席會議
理事單位會議
學術期刊閉門研討會
高校經濟學師資招聘會
經濟學類圖書展
12月6日,年會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落下帷幕。經理事單位會議決議,海聞正式卸任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接任這一職務。為感謝海聞教授20年來對中國經濟學年會的創立與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年會永久設立「海聞講座」,每年邀請重量級經濟學家主講。
「海聞講座」首講由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在線主講
「海聞講座」首講由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薩金特數量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在線主講。講座題為《Debts and Taxes: 1775-2020》,薩金特教授首先介紹了他和合作者共同收集的1775年至今美國政府票據和債券票面價格、市場價格和數量,以及聯邦政府支出和稅收的歷史數據集。隨後,薩金特教授詳細講解了自己研究美國歷史上不同階段債務與稅收的系列研究成果,結合政府預算約束和現代資產定價理論,探討了美國歷史上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期間政府發行債券的行為、政府債券價值變化過程和政府如何償還債務的經驗,並估算了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跟隨時間演變的軌跡,最終構建出政府債務規模佔GDP比重和政府債務收益的時間圖譜。在問答環節,薩金特教授對現場聽眾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政府債務的長期影響、非常規貨幣政策對政府決策影響等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分析思路。
現場學生與薩金特教授互動
海聞致辭
海聞在致辭中深情地表示,「庚續前行,中國經濟學年會不變的是經世濟民的初心,不忘的是提升中國經濟學教學科研水平、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的使命。」他感謝各位同仁20年來的支持和幫助,並表示,在中國經濟學年會上永久設立的「海聞講座」不僅把自己的名字和年會連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它象徵著自己的心永遠和年會在一起。
姚洋致辭
姚洋在致辭中首先對海聞教授對中國經濟學年會的重要貢獻表示感謝。他表示,未來5年要從三個方面發力,推動中國經濟學年會再攀高峰:一是要發揮青年學者的作用,帶動更多青年學者積極參與到年會中來;二是要推動和國內主要期刊合作,吸引更多高質量論文參加年會;三是要繼續做好招聘工作,讓年會更加成為博士畢業生、年輕教師找工作的重要平臺。
姚洋為海聞理事長獻花表示感謝
與會學者合影留念
中國經濟學年會創辦於2001年,旨在加強中國高等院校經濟類院系以及國內外其它經濟學科研與教學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廣大從事經濟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學生搭建一個開放與互動的平臺,以促進中國經濟學教學與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構建中國經濟學界自由包容與嚴謹務實的學術環境,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