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婷婷
12月5日,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隆重開幕。這是繼2007年和2014年之後,中國經濟學界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第三次來到深圳。
本屆年會由中國經濟學年會秘書處主辦,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承辦。18家年會理事單位代表,19位國內一流高校經濟學院系負責人,112篇入選論文作者,8家知名出版單位、8家一流學術期刊、24家招聘單位的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學生600餘人相聚「不惑之年」的深圳特區,聚焦學術前沿,剖析經濟熱點,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教育經驗,攜手為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與會嘉賓觀看年會紀念視頻
海聞理事長致辭
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海聞在致辭中表示,在2020年召開這樣的盛會,殊為難得,實屬不易。中國經濟學年會之所以可以成功地舉辦二十年,原因只有一個:經濟學家的理想和抱負。而經濟學家的理想和抱負,就體現在「經」「濟」「學」三個字上:「經」,是經世,是治理國事和發展經濟;「濟」,是濟民,是富裕百姓和造福民生;「學」,是立學,是研究理論和著書立說。他呼籲,面對挑戰和考驗,中國經濟學者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推動深化改革,助力擴大開放,為民族振興、為世界和平、為人類發展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
周其仁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北京大學博雅資深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題為《「起飛」後的增長》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如果以「飛機起飛」類比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無疑已經「起飛」了。但是,中國經濟的未來仍然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開放經濟下窮國與富國的關係;二是中國經濟體量巨大且內部極不平衡;三是在降低速度時維持產業之間、地區之間的平衡難度極大,需要持續強大的動力。他號召在座的各位經濟學家研究這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對中國這架「巨型飛機」,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機群」的「起飛」做出貢獻。
在題為《包容性財政體制——理解中國經濟改革過程的線索》的主旨演講中,東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呂煒介紹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樊勝根以《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重塑農食系統》作主旨演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先後發表題為《繼續開放對中國有多重要?》的主旨演講。
年會為期兩天,除了開幕式和主旨演講,還設有67個分會場,並按慣例舉行理事單位會議、院長(主任)聯席會議、女經濟學者午餐會、高校經濟學師資招聘會、經濟學類圖書展、學術期刊論壇等豐富活動。
中國經濟學年會創辦於2001年,旨在加強中國高等院校經濟類院系以及國內外其它經濟學科研與教學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廣大從事經濟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學生搭建一個開放與互動的平臺,以促進中國經濟學教學與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構建中國經濟學界自由包容與嚴謹務實的學術環境,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夏楊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