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處理器平臺發布時,總是會聽到一個有關於CPU的專業名詞,那就是"製程工藝",而這個製程工藝一般都是幾納米幾納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和大家講講關於CPU製程的一些小知識!
CPU製程又叫做CPU的製作工藝,CPU製程的先進與否決定了CPU的性能優劣,常見的14nm,7nm都是說製程的。簡單來概括,CPU就是幾億個負責開與關的電晶體,而在面積相同的一個CPU上,當然是塞進去的電晶體越多其性能越好,所以說工藝製程的提升為性能提升提供了基礎,這也講清楚了製程在CPU組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行業裡的一位大佬曾經說過「處理器是性能,功耗和成本的平衡藝術」,所以如果不做製程提升,想要提升性能,需要增加面積,增加功耗。這顯然不是大家所願意看到的。但是性能提升是必然的,製程的縮小也就成為了順應潮流的必然結果。
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材料浪費的原因。每一片CPU都是從一整片晶元上切下來的,根據需求不同,每一種CPU的大小就不同。所以一片晶元可能切成幾百片CPU,或者幾千片CPU,甚至是幾萬片CPU。但是晶元是圓形的,我麼你所做的CPU都是方形的,在一個圓裡面不論我們把長方形畫的多小,他都會有浪費掉的地方,沒有辦法全部利用。而且當你畫的這個長方形越大,他浪費掉的空間也就越大,只有長方形切的越小,利用的面積才會越大,這樣才能提高利用率避免浪費。
第三,工藝製程的提升為性能提升提供了基礎。在架構、電壓不變的情況下,製程工藝越小,晶片面積就越小,頻率會更高,此時製程工藝的進步就達成了提升性能的任務。
所以處理器的越來越小,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當初的初代計算機,一個就有三十噸的重量,而且體積大的可怕。但是現在的CPU體積不大,性能卻遠遠超過了當初那個三十噸重的「巨獸」,這就是追求小的意義。
我們知道,面積越大可以塞入更多的電晶體,性能也會越多,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性能,就不顧體積,如果真的那樣的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在繼續研發新技術了,只需要不斷的增大體積,就可以幾乎塞下無數的電晶體,性能也將是不可估量的。但是這就好像是空中樓閣一樣,只能是紙上談兵,但是根本沒有意義。在手機這種精密儀器當中,內部的每一個空間都是極其寶貴的,當你的CPU越小,留下的空間就會越大,就可以在同等的體積內,塞下更多的傳感器,增加手機的功能,所以手機搭載的處理器一定要要求縮小製程,而筆記本的處理器和CPU是分開的,並且都有單獨的空間和散熱系統,所以縮小製程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強。
其次在技術層面,SOC和PC晶片不是同一個納米級別的,簡單粗暴的7nm和14nm對比,沒有任何意義。小夥伴們不要再拿手機和電腦的處理器製程來比較了。
最後給大家透漏一個重磅消息,雷神黑武士RYZEN AMD水冷遊戲臺式機新品即將上市了哦!搭載的是使用7nm製程的3600\3700X 處理器,部分配置還搭載了30系顯卡,小夥伴們快掃碼了解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