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正月初一挨家挨戶要拜年,而且要磕頭拜

2020-12-23 農家小哥說三農

初一大拜年!這是鄉風民俗。在農村鄉鎮,這是每年過年例行的活動。現在,農村在外打工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只有大過年的大家才能趕回來聚一聚。大年初一,互相串串門,拜拜年,也能聯絡聯絡感情,交流交流心得。要好的,炒幾個菜,小酌幾杯,好不快活。

就拿去年來說,小朋在家拜年,全村100多戶人,3戶外姓(姓王的是大姓,外姓大都是外來戶)大年初一,小朋陪同父母家人孩子一起去給自家五服之內的親屬拜年(都在本村),大概有十來家本親,但是五服之內的王氏「一大家」或者「一門門」必須拜,特別是還健在的,關係貼近的,或者當村長或其他有地位關係網好的,拜年其實這就是禮數,「禮多人不怪」,拜年首先就是進去磕頭,而且必須喊出來,什麼你幾大爺,你幾叔,你二姥爺等,聽不見或者聲音低視為不敬或者孝心不夠。那些叔叔伯伯長輩們一般給男子發支好煙,沏杯好茶,給女人孩子們拿瓜子花生糖果吃,寒暄工作收入,家長裡短,說個沒完沒了,當然也少不了給孩子們的紅包,大小不等,由親疏關係和窮富關係決定。

走完了最親或者有聯繫的親戚本家,接著是本村的其他同姓鄰居或朋友,說真的,這些鄰居,雖說也不少,可這幾年之中,基本不會全去拜到,都是各自選擇幾家比較要好的隨便走一回,一是關係不是太親近,二是輩分相差太大(有的長輩不在了一來二去關係就漸行漸遠了)大部分大都忽略不拜了。

一些重要的也是也拜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有的特別是外來戶的農村人,大部分親戚都不在本村或本縣,自然而然就會結交同村一個生產隊或姻親關係產生的近親或宗親,婚喪嫁娶大事情總得有人招呼,不是有錢就可以啦,有什麼講究,什麼忌諱,什麼規矩格式,十裡鄉俗各不同,大部分人還是免不了俗,多少需要本村的人的幫襯。

為什麼要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原因大概有幾個:

是表表孝心和敬老之意。在農村,百善孝為先,宗族家族根深蒂固,在過去誰家有弟兄姐妹十幾個,村裡百分之八十都是他七大姑八大姨,那些人「很牛的」,平時不在家,過年回家見見長輩,寒暄工作生活瑣事,長輩們也認認孫子輩或者後輩們,一來一往,鞏固宗族親情,即使有個事情可以照顧周全一二。

二是聯絡感情。年輕人一般不在家,只有到了過年才回來。見面要說「過年好」或者「什麼大爺大娘過年好」或「恭喜發財」等吉祥語,一是相互祝福,迎新接福,二是長輩晚輩相互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渠道。

三是協調關係。不管是宗親家族也罷,直系親屬也好,摩擦是避免不了的,經常在一起,不是口舌之爭就是利益衝突,打打鬧鬧正常不過,就像是上嘴唇和下嘴唇一樣,偶爾也會「打架的」。或者是父輩和長輩們有些矛盾或隔閡,孫子輩可以做個和事佬,說到說到,都聚在一起,喝點酒吃點飯,說些好聽的耐聽的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沒有過不去的事情。

四是圖個熱鬧團圓。其實對於老人來說,錢不是最重要夠吃喝就行,陪伴才是他們最長情的告白。可惜!孩子們或者晚輩們平常都很忙,沒有時間嘮嗑,哪怕你批評教育一下,只是人都逮不住,所以趁拜年之際看看孩子們長大了沒有,變成什麼樣了,在社會上混的怎麼樣,娶媳婦生子了沒,有幾個孩子,買房買車了沒?再說,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好不喜哉,家和萬事興,團圓團圓團團圓圓,只羨鴛鴦不羨仙就是這種感覺!

當然,如今的農村,就這一個小小的同村都不能走遍拜年,這樣下去,不用10年,可能除了有限的幾家,其他都會不管不問了。磕頭不是重點,重點是人情味淡了,年味也淡了,加上如今很多人,因常年在外,同村的即便相見也不相識了。到時還有多少年可拜?你們村裡正月初一拜年怎麼拜,一起聊聊吧。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拜大年!今年最流行的拜年姿勢來了
    鼠年大吉大年初一開門紅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願大家歡歡喜喜迎新年,開開心心過大年!大年初一除了拜年拿紅包還有很多講究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過春節大年初一又叫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 在農村裡,正月初一出生的人,為什麼都要提前一天過生日
    有些地方的農村老人說正月初一出生的孩子,生日要提前一天過,也就是說大年三十,其實也沒必要。不過農村人的說辭也是有根源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的頭一天,而大年三十是頭一年的最後一天,有「躲災」的意思。說到正月初一過生日提前一天過,有「躲災」的意思,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躲災?躲什麼災?
  • 正月初一農村拜年有講究!快看看你有沒有亂了規矩!
    正所謂是一鄉一俗,別的地方陌上花不清楚,在陌上花這一帶呢,正月初一是否拜年,拜誰家的年可是有講究的。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你且聽陌上花給你說道說道。而且這個給老丈人家拜年最好是趕在中飯前,以表示對老丈人丈母娘的尊敬,所以路遠的,往往一大早就要出門了。禮也不能拿輕了,通常都是一眾親戚中,禮最重的一家。而且早年,給老丈人家拜年,拿的禮都是有定數的,比如老丈人是吸菸喝酒的,那菸酒還有肉呀雞的是不能少的。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春節習俗:為什麼出嫁女兒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其自古以來就很受中國人重視。而每年到了春節的時候,就不得不說一下春節期間的一些習俗了。
  • 正月初一習俗!
    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裡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正月初一這天, 有的地方會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漲知識)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 正月初一:辭舊迎新,中國年味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正月初一,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稱。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碰到鄰裡街坊都要行拱手禮,互相拜年,說些吉祥話。「掃地、倒垃圾這些事早在大年三十之前都要幹完。大年初一掃帚不能動,一旦動了意味著好運氣掃走了,還會破財。」  寧波人正月初一都要吃湯果,用糯米粉搓成的小圓球,寧波常常將其做成「漿板湯果」。一般,老寧波人在正月初一的第一餐是吃素的,不能吃肉魚之類的葷食。而湯圓的餡是有豬油的,屬於葷食。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春節是我國民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從年三十到正月期間,都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下度過。問題來了,古人為何把春節定在正月初一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春節是怎樣產生的?60年一甲子循環,人們發現春天都出現在正月,古人認為春乃一年之首,而正月初一是這個月之首,於是把春節定位了正月初一。
  • 每年的一月為什麼被稱為「正月」,「正月」的來源是什麼?
    一月,我們又常常將其稱之為「正月」,那麼大家知道這新年伊始第一個月為什麼被稱之為「正月」嗎?新年初始為什麼不是「初月」或「伊月」或者「春月」而為什麼是「正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說到「正月」這個說法,這還得從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事情說起。
  • 園莊人的正月初一,這14個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莆仙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要「開門炮仗」,接著有拜年、佔歲、吃齋、不掃除等習俗。先告訴大家明天早上莆仙人必須做的一件事▼莆仙有習俗:大年初一吃麵漲一歲,莆仙人的年齡限定,好像就是傳統意味裡初一早上吃一碗莆田線面(也指莆田媽祖面),沒人要吃一碗麵,吃了線面就是漲了一歲!
  • 臨沂春節為什麼要拜年走親戚 過年吉祥話怎麼說才最好
    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每年的正月初一,人們都會帶著自己的小輩,走街串巷,出門拜訪親戚長輩,尊長好友,小輩還要向長輩磕頭行禮,大家互相說幾句吉祥話,表達自己的美好祝福。小編帶您了解一下拜年的由來。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
  • 農村以前過年正月有哪些習俗正在慢慢消失?為什麼?
    二十多年以前,我結婚那會兒農村過年有請新媳婦、新女婿吃酒席的習俗,還有大年初一新媳婦要給本家所有長輩拜年,正月鬧新女婿等各種習俗,如今這些習俗慢慢淡出了農民們的生活。那時候農村裡都是這樣,誰家娶了媳婦或者嫁了閨女,本家族的人必須正月期間炒好吃的菜,要邀請新人來家裡吃飯,而且可以趁此機會把需要趕人情的鄰居或者本家族的人喊來陪客,於是很容易就湊夠了一桌客人。
  • 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要燒門神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   原標題: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春節裡有很多傳統的風俗,比如說我們要貼對聯、壘旺火、放鞭炮(現在小年家已經很久沒有放過了)、守歲、拜年、吃餃子等等。雖說我們現在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但是我們也不會忘記在臘月到正月的這一段時間內,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盛宴。
  • 正月初三不拜年:知否知否?這是祖宗法度!不怕太陽曬屁股
    拜年又是為了什麼?無非是加強親友之間的聯絡,加深親友之間的感情。「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拜年的日子也是長幼有序、親疏有別。可是初三這個「老鼠子嫁女」的大好日子,農村出門拜年的卻很少,為什麼呢?
  •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拜年 詳解大年初三不能拜年的原因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拜年 詳解大年初三不能拜年的原因時間:2019-02-06 22: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拜年 詳解大年初三不能拜年的原因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拜年?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講究忌諱大全,你一定要提前知道!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