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月為什麼被稱為「正月」,「正月」的來源是什麼?

2020-12-20 曉楓說歷史

2020年農曆新年也到了,新的一年伊始,第一個月就這麼展開了序幕。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一月有關的那些事兒。

一月,我們又常常將其稱之為「正月」,那麼大家知道這新年伊始第一個月為什麼被稱之為「正月」嗎?新年初始為什麼不是「初月」或「伊月」或者「春月」而為什麼是「正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說到「正月」這個說法,這還得從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事情說起。據說在古代每當江山易主時,新朝天子就會立新政,破除舊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意思就是要將前朝的舊的曆法廢除,採用新曆法;而確立每年年首之月就是改曆法最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因此,每當新朝天子就位後更改歲首那就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了。因為這寓意著新的王朝開始的時間。

歷史上古代曆法中,月份規定並不是那麼的科學,像「朔晦月見,弦滿望高」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夏朝的時候,和現行月份基本一致,而商朝的時候,歲首則更改成了夏曆的十二月份;到了周王朝的時候,又將歲首改為了夏曆的十一月份。

後來大家就開始研究,怎樣才能找一個更合適更科學的月份作為歲首。後來大家覺得將每年的一月份作為歲首是最合適最科學的了。到了漢代的時候,終於確定下來將每年的農曆一月份作為歲首。

每年的一月為什麼被稱為「正月」?

至於為什麼將每年的一月稱之為「正月」。相關史學家猜測這可能和自立為皇帝的秦朝皇帝嬴政有關係,但是這又和嬴政的名字犯衝,所以秦始皇嬴政便下令,將其讀音改為「徵」讀音。

此外,正月還有一個叫法,那就是「端月」,至於為什麼叫做「端月」這一點小編目前還沒來得及查清楚,有時間查清楚後再告訴大家。不過「端月」這種說法目前還在沿用,雖然用的人不多,不過有些地方確實是有些人在用「端月」這種說法。如果有知道原因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告訴小編哦。

正月都有哪些習俗?

正月裡其實還是有很多習俗的,這也可能和在大家的意識裡認為只要是在正月這個年就沒有徹底的過去的觀念有關。

在北方的很多地方,正月初一就是去拜年,去村裡的長輩那裡去拜年,有吃過早上的餃子就去拜年的,也有下午去拜年的,還有的晚上去拜年的,在這一天也有走親戚的,但是很少,尤其是不會在這一天去娘家走親戚。

正月初二,就是去娘家走親戚的日子了,拖家帶口的領著孩子拎著禮品去娘家走親戚,照例娘家也是會做一桌豐盛的飯來招待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外孫的。初三這天是家裡有老人去世的人家走親戚的,如果家裡人都健健康康的話,這一天是不去走親戚的,就在家裡待著,初四初五就是去姑姑姨媽家裡走親戚的日子了;初六初七及以後的一些日子,那就是去一些旁系親戚家做客的日子了。

新的一年的第一個月,就這麼開始了,祝大家:新年新收穫!

相關焦點

  • 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民俗專家:源於「建寅」的夏曆正月
    新華社天津2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5日,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民間習慣稱這一天為正月初一。農曆的第一個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這是為什麼?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但是,每逢朝代的更換,新的朝代以每年的哪一個月作為第一個月是有變化的,也就是說,把每年的哪個月定為一年的第一個月,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比方說,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若用幹支紀年法來稱謂,一月稱「建寅」之月,十二月稱「建醜」之月,十一月稱「建子」之月,這就是所謂的「三建」說。其中,「建」代表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
  • 知識分享:閏年規律的確定以及農曆的「一月」為何也叫「正月」
    那麼這7個閏月應該加在什麼位置呢?這與我國的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所謂中氣就是二十四節氣中雙數的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稱為十二中氣。如果哪個農曆月份沒有"中氣",那麼它就是閏月,它在哪個月份的後面就被稱為閏幾月。如農曆丙戌年(公曆2006年)閏七月小,只有白露,而無中氣。
  • 為什么正月不能搬遷 正月搬遷有什麼影響嗎?
    為什么正月不能搬遷 正月搬遷有什麼影響嗎?時間:2021-01-06 20: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么正月不能搬遷 正月搬遷有什麼影響嗎? 為什么正月不能搬家 全面為您解析為什么正月不能搬家,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60年一甲子循環,人們發現春天都出現在正月,古人認為春乃一年之首,而正月初一是這個月之首,於是把春節定位了正月初一。縱觀整個歷史,由於朝代的更迭和曆法的改革,各朝代並沒全部把正月初一作為歲首,換言之,並不是把春節都定在了正月初一。比如夏商周時,夏朝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陰曆)為正月。如此看來夏商周時期春節沒有定在正月初一。我估計夏商周還沒有春節這一說法。
  •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時間:2017-01-01 13:2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 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據考證,以前農曆正月初一過年就叫元旦,可為什麼改名字了,還把元旦這個名稱給了公曆?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春節」有很多叫法,如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都是古代對於「春節」的叫法。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中國農曆的第一個月一般稱為正月。 正月,又稱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被稱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古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稱作「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 農村習俗正月不剃頭,為什么正月不能理髮?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
    想必大家都聽過,"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農村俗語,為什么正月不能剪頭髮呢?還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種說法又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呢?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呢?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之所以一開始有正月不理髮這個說法,原義是新的一年一開始不要忘了去年的辛苦和經驗,是思舊的意思。其實古時候的人比較封建迷信,禁忌也比較多,在中庸思想的影響下,不太願意打破常規,而且又對開端比較看重,所以就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類似的還有初一不扔垃圾的習俗,都反映的是同一層意思。
  • 正月初九是什麼節日?
    正月初七是「人日」,正月初八是「穀日」,那正月初九又該是什麼節日呢?——天日。人的生日過了,吃的生日過了,該給老天爺過生日了,很有意思。天日,也叫「玉皇誕」、「玉皇會」,閩南和臺灣地區稱「天公日」,天水民間則直接稱為「天爺生日」。名稱不一樣,但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正月初九這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日。玉皇大帝何許人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應該大多是電視劇《西遊記》的功勞。
  • 閏正月是什麼意思?要過兩個年嗎?閏正月多少年一次
    閏正月是罕見的閏月,從18世紀~22世紀沒有出現過任何閏正月,而在2262年的日曆上有一個正月和閏正月,很多人不知道是啥意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閏正月是什麼意思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曆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 日語學習_如何度過日本新年——お正月
    在日本,日本人也非常認可新年,新年做:「お正月」(おしょうがつ/ o sho u ga tsu),主要指一月一日到一月3日這段期間。關於日本年輕人如何度過新年,網絡上有這樣的一個排名。一、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睡覺正月39.5%二、去神社和寺院初次參拜的20.8%三、回老家20.4%四、去福袋和初次出售14.6%五、在老家享受年節菜和年糕湯等正月料理的14.0%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究竟是咋回事兒?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其意思就是說:在夏朝的時候,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清祀」;到周朝的時候,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大蜡」;而到了漢朝的時候,才把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臘月」。而「臘」的意思是「獵」,也就是「獵取禽獸」,用以祭祀祖先。通過《風俗通義》中對臘月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在臘月這個月份內是需要祭祀祖先的。
  • 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實為「思舊」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人們大多會在年前把頭髮剪短,避開正月這段時間,從二月二龍抬頭開始,再進入新一輪的理髮高峰期。對於這個說法,有人不當回事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禁忌,嚴格遵守。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真相是這樣的!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民間習俗:正月不能理髮。 究其原因,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大家一定都聽過「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頭髮和舅舅,風馬牛不相及,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到底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正月裡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正月剃頭死舅舅」的來歷。「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後語,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思舊」指的是思念明朝。
  • 正月初九是什麼日子?2021農曆正月初九宜什麼忌什麼?
    我國傳統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在民間的說法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有些地區還會準備很多齋食用來膜拜。有關2021年農曆正月初九宜什麼忌什麼,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下。
  • 正月為什麼不能搬家 我們臨沂也有這個講究
    雖然公曆已經到了3月,但是農曆還只是正月,也是春節過後第一個月,這個月我們臨沂有很多家講究,比如正月不剃頭,還有不搬家不動土,小編來給大家講講為什麼不能搬家。   正月不搬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正月正好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在慶祝新春,一般是沒有時間搬家的。
  • 正月不剪髮:「正月剪髮死舅舅」到底是誰規定的?有科學依據嗎?
    由此看來,這正月剪髮死舅舅可不是空穴來風,依然記得小時候常常調皮不理髮,等到過年的時候專門給舅舅要紅包,如果不給紅包就去理髮去。很多當舅舅的就莫名躺槍。那麼在古代,為什麼古人會說正月剪髮死舅舅呢?難道真有實例?
  • 為什麼莆田人除夕夜稱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這是因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殺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後始返。由於家家都避難外地,沒法過大年,便決定在初四夜補過。為了紀念這段慘痛的歷史,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做歲'。至今,很多莆田人在外地工作的,總是能拖到大年過完上班,儘量拖到大年,以紀念四百多年前這段真實的慘痛歷史。
  • 正月為什麼不能搬家什麼說法 在臨沂搬家有什麼講究
    在中國民間,有正月不動土的說法,意思是說正月不能搬家。搬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其中有不少講究。中國人看重風水,對住宅的風水要求更是非常高。而且不僅正月不能搬家,還有一些日子不適合搬家。小編帶您看一看。   正月不能搬家,即正月不動土。不動土主要指的是在正月裡不能大興土木、不能挖地。很少有市民會在正月裡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