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正月是罕見的閏月,從18世紀~22世紀沒有出現過任何閏正月,而在2262年的日曆上有一個正月和閏正月,很多人不知道是啥意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閏正月是什麼意思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曆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來過。
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曆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到2262年,我們這一代人無緣得見。如果不是1984年農曆誤閏十月,1985年的春節也就不是「最遲的春節」了,而是「最早的春節」,並且閏春節。
閏正月要過兩個年嗎
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來過。
閏正月多少年一次
據推算,自公元2000年至公元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分別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0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上一個閏正月出現在17世紀的1640年,
下一個閏正月將出現在23世紀的2262年(壬寅年)。閏正月的年份一定是春節最早的年份。
歷史上有閏過正月的年份嗎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歲次丁酉,該年閏正月,此外,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閏正月。
農曆為何沒有「閏正月」
24節氣又可分為"節氣"和"中氣"兩大類,簡稱為"節"和"氣"。古人從冬至起中氣、節氣相間安排,於是小寒為節氣,大寒為中氣,依次類推。一年共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一般情況每月各有一個中氣和一個節氣。每一中氣都配定屬於某月,不能混亂。
節氣的定法有兩種。古代曆法採用的稱為"恆氣",即按時間把一年等分為24份,每一節氣平均得15天有餘,所以又稱"平氣"。現代農曆採用的稱為"定 氣",即按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為標準,一周360°,兩節氣之間相隔15°。由於冬至時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動速度較快,因而太陽在黃道上移動15°的 時間不到15天。夏至前後的情況正好相反,太陽在黃道上移動較慢,一個節氣達16天之多。採用定氣時可以保證春、秋兩分必然在晝夜平分的那兩天。
農曆置閏的方法同中氣的劃分和採用定氣方法密切相關。由於兩個節氣的長度平均約為30.5日,而陰曆歷月平均約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節氣所在的 日期必然會較上一個月推遲1~2天。如此下去,總會有一個月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這一個月被規定為"閏月",作為該月所在農曆歷年多餘的第13個月。既然 節氣嚴格按回歸年長度周而復始地出現,根據上述規定來設置閏月必然能保證農曆歷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閏法就是這樣來置閏的。
由於定氣方法的採用,冬季一節一氣的平均長度約為29.74天,比朔望月長不了多少,節氣逐月向後推遲得很慢,所以冬季設置閏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 反,夏至附近地球運動得慢,交節氣也慢,一氣可達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後幾個月,如農曆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置較多。在公元1821年到 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農曆閏月74個。其中閏正月、閏十一月、閏十二月一次也沒有,而閏五月最多,達16次。無怪乎我們碰不到閏正月,也過不到"閏 春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