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2021-02-08 農村專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農村專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農村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綜合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導語: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不能閏八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下來了解一下,閏月的由來。中國常用的曆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農曆,陽曆也就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其中每個月有30天或者31天。陰曆是以月亮的盈虧為變化周期的,一個月是29天或者是30天,所以陰曆和陽曆總是相差一天,一年下來就相差11天,因此,陽曆一年為365天,而陰曆一年為354天。所以為了消除這種天數的差異,於是就給陰曆增加了閏月來調節。

圖片來源於網絡

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

正是因為閏月年是平常年份的特殊情況,所以中國老百姓在長期的生活中,將閏月所在的年份情況與平常年份的情況進行對比,將存在的一些想像進行總結,所以就有了「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閏月是閏的七月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要是閏八月的話就會出現戰爭。其實結合古代的歷史背景,還是有些道理的,在古代,人們都是靠天吃飯,所以要是遇到了自然災害,人們沒有飯吃,自然就會想要造反,所以自然災害也就總是和戰爭聯繫在一起。


至於為什麼古人認為閏八月會有災禍,其實也是一種生活經歷的總結,從歷史的統計來看,在閏八月的年份裡發生的「天災人禍」的概率平均下來可能是比其它年份多,就比說歷史上有記載的閏八月的年份是:1851年、1862年、1900年、1957年、1976年、1995年。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1851年的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還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正是因為這些災難性事件在人們心中留下的痛苦回憶,才使得人們對閏八月多有顧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閏九下好上不好

其實閏八月出現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一般情況每19年就要出現一次。而關於閏九月的記載就很少了。「七年難逢九月閏」說的就是閏九月的稀有,因為閏月的規律一般是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所以「七年難逢九月閏」的意思是,雖然十九年中就有七年是閏年,但在這七年中,出現閏九月的情況也是十分稀少的。

在民間傳的俗語就有:「閏九下好上不好」的說法。那麼什麼是「閏九下好上不好」呢?事實上,這裡的「上」指的就是身處高位的人,在《易經》中有「上九:亢龍,有悔」的說法,上九位於乾之極高之處,所以稱為是亢龍。悔:悔恨,這裡指不幸、懊悔的事情。所以老百姓就將這個上九和閏幾月聯繫起來,說「閏九下好上不好」,意思是:閏九月的時候對身處高位的人不好,而對於普通老百姓會家庭和睦、人丁興旺。


不過,這些俗語也都是古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至於閏月禁忌的事,可信可不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編有話說:想必大家也很想知道,閏月年的時候到底閏哪個月是怎麼算出來的?這個就要就要先說到二十四節氣了,二十四節氣又被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一年十二個月,所以是每月一個節氣,一個中氣,比如說正月的中氣就是雨水、二月的中氣是春分、三月的中氣是穀雨,以此類推,每隔一個節氣就是一個月的中氣。但是因為陰曆和陽曆的時間總是相差一天,所以就會出現這個月中氣跑到月尾的情況,如果第二個月又是小月,下一個中氣就很可能移到第三個月去了,這樣這個月就只有一個節氣,沒有中氣,而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被稱為是上個月的閏月。

就比如說2020年庚子鼠年,全年共有384天,閏四月,這是因為陽曆5月20日是小滿(四月中氣),陽曆6月21日是夏至(五月中氣),而從陽曆5月23日到陽曆6月20日這一個月期間,只有芒種這一個節氣,沒有中氣,所以這個月就是四月的閏月。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沒有?


點個【在看

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

相關焦點

  • 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導語: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不能閏八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俗語:「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為何不能閏八月?今年閏幾月
    :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這句話有何含義呢?為什麼不能閏八月?那我們就得講一下什麼是閏月了,在中國有三種曆法,分別是陰曆,陽曆,和農曆,陽曆在國際上都通用的,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來算的,一個月是30天,31天,陰曆的話是按照月亮盈虧來算的,一個月29天,30天,這兩者之間雖然是相差了1天,可一年下來就差了11天,所以陰曆是354天,陽曆就是365天,那差這11天怎麼辦呢?
  • 農村老人說:「閏七不閏八」,為何如此說?2020鼠年是閏幾月?
    農村老人說:「閏七不閏八」,為何如此說?2020鼠年是閏幾月?當一個國家的歷史足夠悠久,勢必會造成文化的多元性。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舉世矚目,潛藏其中的多元性更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日曆,老一輩人常說:「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就體現了這一點,那麼為何要如此說?2020年鼠年又是閏幾月呢?眾所周知,中國常用曆法有三種,分別是陽曆、陰曆、農曆。陽曆是國際通用曆法,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每月三十天或三十一天。
  • 農村老人講,「閏七不閏八,閏八見刀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除了現在的陽曆之外也格外重視農曆,就是平常所說的「黃曆」、「陰曆」。作為傳統的一種曆法來說,許多人仍然深受影響,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如此。但凡婚喪嫁娶、蓋房、祭祀等重要的場合,老人們都會都習慣翻出一本萬年曆,或找一些「風水先生」來算下日子。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金鼠年碰上閏四月,老農為啥害怕?
    在農曆上,自古就有閏月的說法,有閏月的一年就稱為閏年,每隔四年就要閏一個月,一年從十二個月變成十三個月,閏年中所增加的月份也不盡相同,例如今年就是一個閏年,今年閏的是四月。為啥農曆上每隔四年就要加一個閏月呢?
  • 2020雙春年遇上閏四月!俗語「閏四月,兆荒年」,迷信還是科學?
    2020年是一個「雙春年」,有兩個立春。正常年月,24節氣一輪更換完以後才會進入下一年的更換,可2020年的立春,一個是2020年的正月十一日,另一個則是2019年的臘月二十二日。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閏月的出現,2020年是一個閏年,有兩個四月(陰曆),第1個四月是陽曆的4.23-5.22,第2個四月是陽曆的5.23-6.20。正因為如此,所以出現了第一個立春在年尾巴上的現象。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導語: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2020年是雙春年還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四月,吃樹葉」啥意思呢
    今年是2020年,2020年是個雙春年,一年會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這個就是雙春年的由來,但是對於雙春年來說,有很多關於雙春年的說法,比如說雙春年的年份是比較暖和的,畢竟一年中會有兩次的立春的節氣,也是說在2020年不會太冷,2020年的立春是在年前的一次立春,然後到了年後還一次立春,
  • 「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農村俗語提醒我們注意什麼?
    「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農村俗語提醒我們注意什麼?今年是2020年,農曆閏四月,也就是說今年有兩個農曆四月。農曆閏月的由來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為了陽曆和陰曆在時間上儘量保持一致和平衡,避免陰曆和陽曆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因為陰曆一年的天數少於陽曆近11天,導致三年一閏,來縮短陰曆和陽曆之間的距離。因此,今年就導致閏四月。這就是農曆閏月的來由。~~在農村有人說閏四月,是災荒之年,有「閏四月,吃樹葉」和「饑荒之年閏四月」的說法。
  • 2020:閏四月,雙春年,這些禁忌不能犯!
    2020年的庚子鼠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卻因一場來勢洶洶疫情顯得格外蕭條。今年的運勢有點難。一開年,大家就在家裡蹲了三個月,使得生活、工作、經濟都受到了影響。編輯2020年太不一般了,且聽玉麒細細說來。1.公曆閏年,共366天。(不同於歌詞「一年有365個日出」)2.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今年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兆荒年」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節還沒到,全國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深深影響,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餐飲業全部停業,春節期間不能走親訪友,我們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我國的疫情還沒結束,先是印度出現蝗災,後是全球疫情大爆發。
  • 今年「閏九月」百年一遇 「閏臘月」千年未有
    ■首次閏臘月將在3358年出現「今年有四奇:兩頭春、閏九月、元宵遇上情人節、384天……」農曆馬年伊始,在微博和微信上瘋傳這樣的段子。「農曆採用『十九年七閏』法,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在陰曆中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就叫閏月。」閏幾月是怎麼定的閏月因陰陽曆的時間差而出現,那閏幾月又是怎麼定的呢?陳老師說:「閏幾月由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決定。」
  • 農村老話說:「閏四兆荒年」,閏四月真的不好嗎?或許只是巧合
    經常聽農村老人說,有閏月的年份不好,在農村還有這樣一句俗語: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意思是如果遇見閏四月的年份,很可能是荒年。荒年在古代一般是指糧食減產,莊稼遭災,人們有可能吃不上飯了,大家覺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 俗語「閏四月,兆年荒」是什麼意思?為何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四月
    閏年共有366天,即2月為29天,閏年是公曆的概念,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而農曆閏年由於比平年(354天)多一個月,所以實際上為383天或者384天,所以在農曆上叫閏月,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究竟閏哪一個月由節氣來決定。
  • 2020年閏四月,古人講「閏四月,吃樹葉」,這其中有怎樣的深意?
    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閏月年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可是在中國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對很多事情認識的不足,他們往往將閏月年與自然界的一些不祥之事互相聯繫。也因此閏月年被稱為不祥之兆。而今年2020年恰好是閏四月年,難道今年真是有災禍嗎?
  • 2020年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4月是荒年有道理嗎?閏4月有啥禁忌呢
    今天是5月25日,再過幾天這個5月就算過晚了,從目前的農曆來看,已經跨入了第二個四月,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閏四月,相比往年來說,今年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一場大疫情讓我們都在家足不出戶好幾個月,並且今年又是38年一遇的閏四月。
  • 十九年七閏,2020年為啥閏四月?閏哪個月是怎麼制定的呢?
    到了2020年,人們會發現今年閏四月,就是在2020年庚子鼠年的陰曆會出現兩個四月,分別稱為「正四月」與「閏四月」。關於閏月,很多人在上中學歷史課時,都學到了「十九年七閏」,知道中國傳統曆法中,每19年就會出現7個閏月的年份,但多數人並不了解為什麼會閏月,更不清楚哪一年該閏月,閏哪個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我國使用的傳統曆法農曆。其實,農曆並不是大家理解的純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
  • 2020年現「閏四月」,「閏四月」和災難有關?讀懂這些,擦亮雙眼!
    如果你打開今年五月份的日曆,你會發現在公曆5月23日下面的農曆,有一個「閏四月」的標識。而正巧民間又有「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娶;閏八月兵荒馬亂。」的說法,再加上「閏四月」比較罕見,因此大家對它並不了解。
  • 農村俗語:「閏四月,兆荒年」,這句老話有道理嗎?看完明白了
    今年時間還未過半,年份的好壞已然展現,對於庚子年閏四月,大家向來是沒有什麼好感,這樣的年份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感,閏四月原本不稀奇。但今年卻是雙春年加上閏四月,這樣的年份一下子就稀罕起來。雙春年是一年之中會出現兩次立春節氣,今年第一次立春是在正月十一才遲遲出現,第二次的立春會在臘月的二十二來臨,雙春年加上閏四月,讓今年變得非常的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