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閏七不閏八」,為何如此說?2020鼠年是閏幾月?
當一個國家的歷史足夠悠久,勢必會造成文化的多元性。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舉世矚目,潛藏其中的多元性更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日曆,老一輩人常說:「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就體現了這一點,那麼為何要如此說?2020年鼠年又是閏幾月呢?
眾所周知,中國常用曆法有三種,分別是陽曆、陰曆、農曆。陽曆是國際通用曆法,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每月三十天或三十一天。陰曆則以月亮盈虧為變化周期。一個月二十九天或者三十天。故而陰曆陽曆總是相差一天,一年下來就是十一天。
為了消除這種天數的差異,陰曆中便增加了閏月來調節,使得兩個曆法不會產生矛盾,方便全國統一。
傳統的陰曆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信賴,畢竟許多農事生產都與之息息相關,同時陰曆也包含了許多文化信仰。閏月是平常年份的異常情況,很容易讓大家對其產生不好的聯想。比如早年有說:「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嫁,閏八月兆兵荒馬亂,是大兇年」。雖然聽起來是封建迷信,但老一輩人對此深信不疑。
當然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想要討一個好兆頭,故而還是會去遵守這些舊規。在這些舊俗中就有過就有「閏七不閏八,閏八見刀殺」的說法,意思是指到閏七月,百姓們就會挨餓,田地莊稼會遇上災禍,閏八月就會出現天災人禍,尤其容易出現兵荒馬亂的亂世,這個說法當然是毫無根據可言的。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在許多地方會不定期地出現一些自然災害,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都是無法抵禦的重大劫難。人力窮盡時,人們便會制定一些所謂的關於劫難的規則,去教導後人在閏七月閏八月的時候一定要有所準備。然而事實上,閏七月、閏八月大概十九年就會出現一次,並不稀奇。
出現閏七月、閏八月都意味著災難的降臨,而關於閏九月卻少有提及,這主要是因為閏九月比較難於一見。所謂「七年難逢九月閏」,因為閏月的規律一般是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七年難逢九月閏」就是指在19年中有七年是閏年,但在這七年中閏九月卻難以遇見。
如此神秘的閏九月究竟有何說法?老話說:「閏九下好上不好」,這句俗語中的「上」是指身居高位之人,可以理解為廟堂之上,「下」則是指底層的黎民百姓。
《易經》記載道:「上九:亢龍,有悔」,意思是指「上九」乃是乾之極(高處),高處可以指代很多含義,有龍翱翔於天,俯瞰眾生,所以又稱「上九」為「亢龍」,既然帶上了龍的字眼,那麼在俗世中自然是指身負龍運之人,大多數是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朝廷重臣。
「有悔」中的「悔」字則是指不幸令人懊悔的意思,那麼「潤九下好上不好」意思就很明顯了,在閏九月的時候,身處高位手握重權之人將會遭逢劫難,做出令自己悔恨終生的事,對於普通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則會家庭和睦、人丁興旺、好處多多。
最後,2020年子鼠年,全年共384天,閏四月,既不是閏七也不是閏八閏九,但這並不意味著咱們可以放鬆警惕,只說現在疫情便是讓人心憂,只希望能夠早早過去,祝願大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