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閏年規律的確定以及農曆的「一月」為何也叫「正月」

2020-12-13 普通的汽車

  011■閏年規律的確定

  有閏月的年叫閏年,沒有閏月的年叫平年。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這個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在這個回歸年內,月亮的圓缺變化會發生12次。

  所以,陰曆的一年12個月,共有354天或355天。例如丙申年(1956年)就是354天(6個大月,6個小月),戊戌年(1958年)是355天(7個大月,5個小月)。陰曆一年是354天的時候,比回歸年短11天多,一年是355天的時候,比回歸年短10天多。

  這樣三年就要短30多天,為了適應氣候冷熱的周期,所以每三年就要增添一個月。這個額外增加的月就叫閏月。但是每三年增添一個閏月,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陰曆每三年比回歸年短33天左右,而增添一個閏月只是增添了29天或30天,仍短3天左右,為此,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採用了"19年7閏"的方法,也就是每19年中,安排7個閏月。如此一來,19個陰曆年和19個陽曆年的日數就差不多了,只有2個小時之差。

  趣味連結:農曆的閏月

  農曆3年一閏,5年兩閏,19年七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有閏月的這一年就有十三個月,即383天或384天。農曆的閏月是為了減小農曆的誤差、協調農曆年與公曆年的對應關係而設置的,它的設置是有規律可循的。

  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採用了"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設置閏月,即在19個回歸年(6939.6天)中,安插7個閏月,這樣算來,19個農曆年有228個朔望月,再加上7個閏月,就有235個朔望月(6939.7天)了,這樣兩種曆法就基本平衡了。

  那麼這7個閏月應該加在什麼位置呢?這與我國的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所謂中氣就是二十四節氣中雙數的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稱為十二中氣。如果哪個農曆月份沒有"中氣",那麼它就是閏月,它在哪個月份的後面就被稱為閏幾月。如農曆丙戌年(公曆2006年)閏七月小,只有白露,而無中氣。

  012■農曆的"一月"為何也叫"正月"

  我國民間現在仍然沿用的農曆所劃分的十二個月中,有三個月份是有別稱的,即第一個月稱"正月",第十一個月稱"冬月",第十二個月稱"臘月"。這是為什麼呢?

  西漢《爾雅·釋天》中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說明各個朝代過年的具體時間不同。夏朝以一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由於上面所述古代各朝每年的起始月都比較混亂,以至於每個朝代都必須改一次月份次序,而改後的第一個月便叫"正月"了

  據春秋時期《春王正月》上說:"正月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稱正也。"意思是:古代帝王,接受百官朝拜的時間是每年的頭一個月,為了表示莊重,就把新年的第一個月叫做正月。據歷史記載,直到漢武帝時才最後確定農曆的一月為"正月",並一直沿用至今。

  趣味連結:"正月"為何讀做"徵月"?

  人們習慣把農曆的一月稱做"正月"而且讀成"徵月"的音,這是為什麼呢?關於這種讀音並不是人們習慣使然,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名字叫嬴政,他統一天下後,嫌"正"字讀音與他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諱,於是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徵月",不然就殺頭。從那時起,正月讀成"徵月"就延續到現在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歷代王朝之所以頻繁更改月份的次序,是由於在這些朝代的統治者看來,既然他們做了首腦,居了正位,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就也得跟著他們"正"過來。

相關焦點

  • 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民俗專家:源於「建寅」的夏曆正月
    新華社天津2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5日,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民間習慣稱這一天為正月初一。農曆的第一個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這是為什麼?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比方說,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若用幹支紀年法來稱謂,一月稱「建寅」之月,十二月稱「建醜」之月,十一月稱「建子」之月,這就是所謂的「三建」說。其中,「建」代表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在我國,秦至西漢中葉前,歲首一直在夏曆十月,也就是以農曆每年的十月初一為新年。
  • 閏正月兩個春節在哪年,閏月和閏年原來不一樣,看完漲知識
    導語:閏月很多人都經歷過最近的就是2017年的潤六月,閏月有很多,但是閏正月你經歷過嗎?小編可以百分百確定,現在還在喘氣的人類是沒有一個人經歷過閏正月,因為上一次閏正月是出現在1640年現在已經過去了378年了。那麼,閏正月多少年一次,什麼時候會出現閏正月,下一次哪一年閏正月呢?我們現在就來揭開閏正月的神秘面紗。
  • 農曆2019年為何有春節,沒有立春?「無春之年」真的不能結婚嗎?
    為什麼農曆有的年份會出現無立春之年呢?立春日一般是在公曆的2月3日至2月5日之間,而立春日所在的農曆的日期,則是在臘月和正月之間徘徊,幅度比較大。所以,我們確定二十四節氣到底是哪一天,並無規律可循,必須看日曆,實際上,公曆也無法確定到底是哪一天,只是說二十四節氣所在的公曆日期,大致有規律可循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 農曆的「閏年」和「閏月」如何設置?需要先澄清對「農曆」的誤解
    閏年和閏月,在中西方曆法中都有。從實際來看,中西方的早期置閏方式都比較接近,周期基本都是「十九年七閏」,大概隔三四年就會置一個閏年。 從以太陽為參考的陽曆(公曆)來說,閏年和閏月很好解釋,為了方便闡釋「農曆」,我們需要簡單地概括一下。
  • 中國農曆中的閏月是如何設置的?
    那麼有的年份又閏七月,甚至有的閏八月,還有說經歷多少年後會閏正月,可以過兩個年。那這些制定農曆的人們是如何來設置閏月的呢?講這個之前,先說太陽曆和太陰曆。太陽曆。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規律制定的。把地球環繞太陽運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它是太陽曆的一年。
  • 陽曆新年和農曆新年的區別是什麼
    在查詢日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僅有陽曆的時間,也有農曆的時間,我們經常區分不清楚,關於農曆和陽曆的節日知識有哪些呢?
  • 陰曆與陽曆,農曆與公曆
    五、陰曆與陽曆的總結:六、農曆【更接近陽曆而不是陰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
  • 閏四月,說說中國的「閏月」與「閏年」
    如果翻看最近的日曆,會發現今年農曆有兩個四月,這第二個四月,俗稱閏四月。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閏年」,即我們通常所說的4年一閏,陽曆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曆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曆閏年的二月不叫閏月,閏月為中國漢歷(農曆)所特有。許多人常常把中國的農曆混同於陰曆實際上是不對的。中國的農曆也稱漢歷,並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 為什麼農曆新年「正月初一」,有時候在1月份,有時候卻在2月份?
    今天是2020年1月25日,也就是2020年農曆新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春節」。在這個闔家團圓、歡樂祥和的節日裡,地理沙龍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吉祥,感謝大家一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在2020年農曆「鼠年」,我們會一如既往的「分享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讓我們一起「賞自然、析人文、學地理、觀天下」,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 2020年公曆和農曆都是「閏年」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介紹,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蘇宜解釋說,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但對整世紀年如1900、2000、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也能被4除盡的才是閏年。
  • 每年的一月為什麼被稱為「正月」,「正月」的來源是什麼?
    2020年農曆新年也到了,新的一年伊始,第一個月就這麼展開了序幕。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一月有關的那些事兒。一月,我們又常常將其稱之為「正月」,那麼大家知道這新年伊始第一個月為什麼被稱之為「正月」嗎?新年初始為什麼不是「初月」或「伊月」或者「春月」而為什麼是「正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說到「正月」這個說法,這還得從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事情說起。據說在古代每當江山易主時,新朝天子就會立新政,破除舊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意思就是要將前朝的舊的曆法廢除,採用新曆法;而確立每年年首之月就是改曆法最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 公曆、農曆都是「閏年」,天文學家為您解釋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蘇宜解釋說,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
  • 農曆馬年是閏年全年共計384天 比蛇年多出29天
    原標題:農曆馬年是閏年全年共計384天 比蛇年多出29天    1月31日,農曆正月初一,甲午馬年正式到來。馬年一共有多少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與剛剛過去的農曆癸巳蛇年不同,農曆甲午馬年是閏年,共計384天,比蛇年多29天。  史志成介紹說,農曆蛇年是個平年,從2013年2月10日開始,到2014年1月30日結束,共計355天;而農曆馬年從2014年1月31日開始,至2015年2月18日結束,共有384天。
  • 2020是閏年嗎一年共幾天?農曆庚子鼠年是什麼年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蘇宜解釋說,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
  • 2020庚子雙閏年,閏年潤四月要注意什麼?
    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不過,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間向後推移,閏四月的頻率在逐漸下降。此外,端午節最晚的年份一般閏四月。2020年中,農曆四月有立夏做節令,小滿做中氣。農曆五月又有了夏至和小暑。
  • 什麼是雙閏年 2020鼠年雙閏年是幾月幾號
    啥是雙閏年?簡單說,兩個閏年一旦重合,就是雙閏年。兩個閏年一旦重合,就是雙閏年。公曆中有閏日,也就是2月有29天的年;農曆中有閏月,即1年有13個月的年即成為閏年。通常情況下,每4年會出現一次公曆閏年,每19年會有7次農曆閏年。
  • 公曆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都是「閏年」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蘇宜解釋說,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
  • 今年農曆有384天!
    今天是因為閏年多出一天的2月29日,一般每4年才有一次。那你知道嗎?2020年是個「雙閏年」,農曆全年共384天,比我們熟知的一年365天整整多出19天,不僅多了個「閏四月」,還有「雙立春」!記者採訪天文專家,為你細數閏年那些事。今年是個「雙閏年」「今年公曆和農曆碰巧了,都是閏年。」
  • 十九年七閏—— 2017年為何會閏六月,閏哪個月是怎麼制定的呢
    2017年閏六月,就是在日曆上出現兩個農曆六月,分別是「正六月」與「閏六月」,為什麼在今年會出現這一現象呢?所謂「19年七閏」和「5年三閏」是如何確定的,這些問題現在的人可能都非常疑惑,今天就用一篇文章,簡潔的說明這個問題,以便更多人懂得基礎的傳統曆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