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莆田人除夕夜稱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2021-01-13 閒古妹

跟很多地方都一樣,在外奔波一年的人都喜歡回老家,只有回家才會讓人放鬆,陪父母走親戚,說說各自經歷。

臘月二十五那天我們這邊有一個說法,就是那天不能向別人討債,這天的節日比較大,大人都要特別交待小孩在外面不能罵人,更不能和人打架,大人也不能打小孩。

到臘月二十八莆田民間,特別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備(紅團)糯米粉皮,綠豆餡,紅豆餡;(番薯起)用煮熟地瓜搗爛後加米粉,白糖或者紅糖起發後蒸製而成,類似饅頭;(白粿)用糯米煮成硬米飯,在有機器壓成條狀,或者餅狀,油炸蔥餅,油炸豆腐,油炸荔枝肉,閹雞鴨,閹魚,閹豬,統稱三牲(春節期間不能講殺字,要用講閹字,比如問你家閹雞了嗎)以備祭拜天地,神,祖先等辭年之用。

紅團

在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九每家都要貼春聯,莆田人也傳承著貼春聯的中國習俗,但確實跟別的地方有不同之處,,大家都知道春聯正常都是一色通紅的,而唯有莆田春聯的聯頭多出一截約8釐米左右的白額,紅白相間,格外醒目,相傳這是獨具特色的「白頭春聯」風俗,也是有歷史故事是的。

莆田人過年要做兩次歲,即三十暝成「為小年夜」和初四暝為大年夜。莆田初四(仙遊部分地方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樣,重新過一次大年,規模一樣隆重。這是因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殺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後始返。由於家家都避難外地,沒法過大年,便決定在初四夜補過。為了紀念這段慘痛的歷史,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做歲'。至今,很多莆田人在外地工作的,總是能拖到大年過完上班,儘量拖到大年,以紀念四百多年前這段真實的慘痛歷史。

這種特殊的過年方式,無論莆田人在哪裡生活工作都會按該風俗,這也是全國唯一只有莆田有這種風俗。

正月初一:莆田人稱「初一早」,跟全國其它地方一樣,踏青、遊春、訪友,或參加各類活動;

正月初二:初二莆田人不能串門,不吉利,以為而如果是初一就在親戚家過夜的,則另當別論;

正月初三:為正常春節假日,可以到朋友家遊玩;

正月初四:這是莆田人(絕大多數,仙遊為初五)一年中最大的日子,相當於除夕夜,補過一次圍爐,莆田人俗稱「做大歲」,除了春聯外,一般比除夕那天要隆重、熱鬧。

正月初五:相當於正常時的正月初一,但現今社會,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節假日的最後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開始上班了,所以現在不很隆重了。

正月初十至二十:過元霄,莆田人有鬧元霄的習俗,有所不同的是,一般沒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正常是幾個村聯合一起鬧元宵。

元宵過後外出的人也都出發。

相關焦點

  • 炸豆腐、聊民俗、過大年——揭秘莆田人初四過大年習俗[組圖]
    炸豆腐是莆田人過年必備的美食,香噴噴金燦燦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貴。過了油,香噴噴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剛出鍋的炸豆腐香氣四溢,十分美味。中國網記者 林凡凡攝影中國網2月14日訊(記者林凡凡)正月初四這一天對於全國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早已是嶄新的一年,然而對於福建莆田人來說,他們的新年還要在初四這天重新過一遍。早起,鄰家院子裡大人小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一問才知是在做炸豆腐。記者於是和這一家人一起動手,順便和鄰家的伯母聊一聊莆田人過大年的習俗。
  • 情系八閩@大愛莆田(二)——紅紅火火過大年
    紅紅火火過大年(正月初四):按照當地風俗,每年的正月初四叫過大年,在村內的堂廟都要舉行集會,村民們在一起燒香祈福,載歌載舞歡度節日。在莆田,正月初四這個日子與其他地區大不相同。村中堂廟此俗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殺掠,直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後始返。
  • 大年初四,扔掉窮接財神,呆在家迎灶神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四,財神、灶神到各家。祝大家三陽開泰四季發財!傳說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中的"羊日"。晉人董勳《問禮俗》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 小年夜究竟是哪一天?官三民四船家五,還有地方正月過小年
    小年夜是中國傳統節日,顧名思義,對應的是除夕的大年夜,是過年前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小年夜並非專指某一天,受當地歷史環境和習俗影響,全國各地的時間並不完全相同。為什麼南方和北方小年夜差一天?小年夜的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有相關記載。在歷史上,年前最重要的有四個節日——冬至、祭灶神、小年夜、大年夜。一開始,祭灶神在臘月二十四,大年夜是除夕,小年夜是除夕前一天。發展到宋代,小年夜和祭灶神合併到了同一天,即臘月二十四。
  • 春節年俗|正月初四迎灶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正月初四為什麼叫做羊日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根據書籍記載,女媧在摶土造人之前,先創造了其他生靈。她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因此正月初四被稱為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祈求祖先、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 上海爺叔告訴儂:老底子上海人為啥不過小年?小年夜到底吃點啥?
    今朝, 王蔚爺叔就用上海話 為大家講講阿拉上海人的小年夜! 講得邪氣扎勁~ 中國老百姓有一句俗語,叫「過年過到正月半」。意思就是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今天我想著重講講過年前的一個流行於我國部分地區的節日——小年。很有意思,這幾年,每到小年前後,不少人會在網上熱烈討論。因為,老底子在我們上海,是沒有過小年這個概念的。老底子上海人只過「小年夜」。 小年,啥意思?
  • 海天一色與您分享 解密正月初四:迎神日
    今天是正月初四,是古老的中國年俗之一,被稱為羊日,羊日又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以又被稱作迎神日。        由臘月進入正月。正字是由一個「一」字與一個「止字」所組成,止於一為正,所以正字的意思就是消融自我、回歸天道,就是誠意正心、守一抱一的意思,整個正月都是如此。        那麼,今天為什麼叫做羊日呢?
  • 舊時江南正月初四夜裡接財神,老闆也在這一天辭退員工
    江南近代流行正月初四夜裡接五路財神,供桌上擺蜜橘、糕點、年糕等供品寓意「招財進寶」。還要在一碗飯上插一根大蔥,蔥管內豎插一枝「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商人接過接過財神後一天不出門,在家安穩休息,意為財神接到家,財穩心安。舊時上海商店平日裡常會設有一個供桌供奉財神神像,神龕內供奉的財神一般為趙公明。神龕前點一盞油燈,又名長明燈,意為照耀財路光明,供桌上還專設香爐燭臺,有專人每日清掃添燈油,逢年過節點燭燒香。
  • 每年的一月為什麼被稱為「正月」,「正月」的來源是什麼?
    一月,我們又常常將其稱之為「正月」,那麼大家知道這新年伊始第一個月為什麼被稱之為「正月」嗎?新年初始為什麼不是「初月」或「伊月」或者「春月」而為什麼是「正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說到「正月」這個說法,這還得從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事情說起。
  • 正月初四~正月初五:傳統習俗•迎神接財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 小年夜詩兩首;小年夜風俗
    我國以臘月二十三開始為小年,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沿湖的居民則保留船家傳統,小年夜是臘月二十五。吳語區江浙滬與贛東北地區與臺灣地區則是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與除夕當天「大年夜」相對,這裡的「大年夜」和「小年夜」都是指一整天,並不一定是夜晚。南京地區是正月十五,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
  • 春節元素:除夕夜的老傳統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 莆田本地人告訴你,關於莆田,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莆田是一個位於中國南方的沿海城市。它歷史底蘊豐富,史稱「興化」。在莆田的歷史上,曾經出過好多個科舉狀元,莆田人的母親河木蘭溪在政府的管制之下變得越來越美麗。說起莆田,不知道在廣大網友的心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著一位地道的莆田人,來一起看看關於莆田這一座城市你所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除夕有什麼習俗,除夕夜習俗有哪些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又是一年的春節快要來臨了,而貼春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接下來養生之道網為你詳細介紹。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1、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2、踩歲活動: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另外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得到天下後,其剛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因嫌棄婆家寒酸,非要和父皇母后一起過年,馬皇后好說歹說,安慶公主才極不情願的在除夕那天回了婆家,但第二天(正月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又來拜年了。朱元璋很生氣,說我當了皇帝也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你怎麼不在家侍奉公婆?要大老遠的進宮來拜年?
  • 過年習俗|大年初四:迎灶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 阿拉上海人不過小年,只有小年夜
    阿拉上海人不過小年,只有小年夜 2020-01-22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正月初四拜灶王爺表情圖片帶字帶祝福語 初四早安吉祥祝福語大全
    正月初四拜灶王爺表情圖片帶字帶祝福語 初四早安吉祥祝福語大全時間:2020-01-28 11: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四拜灶王爺表情圖片帶字帶祝福語 初四早安吉祥祝福語大全 1、正月初四到,驚喜無限;福星高照,福滿家園;祿星進門,加爵升官;壽星賀春,壽比南山
  • 正月初四:神仙向玉皇大帝述職完畢,又回人間上班了!有啥禁忌?
    正月初四,就是神仙們從天上下界到人間的日子,即所謂「初四神落天」。到了正月初四這一天,神仙們紛紛下界,再回到人間——做什麼?開始上班了。在一些民間傳說中,到了農曆12月,在人間的神仙們就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自己一年來在人間的工作情況,然後在天庭朝賀飲宴,狂歡一番後,便於正月初四這一天回人間繼續供職——上班。神仙們要下界來上班了,在凡間的人類就得迎接他們,這就是「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