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江南正月初四夜裡接財神,老闆也在這一天辭退員工

2020-12-20 魚兒讀書會擺尾

江南近代流行正月初四夜裡接五路財神,供桌上擺蜜橘、糕點、年糕等供品寓意「招財進寶」。還要在一碗飯上插一根大蔥,蔥管內豎插一枝「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老闆會分別到五路財神前一一祭拜,叫「接財神」,接齊後,再懸掛五幅木板印刻神像,老闆和夥計一起焚燒,寓意送走五路財神,之後老闆便設宴慶祝。商人接過接過財神後一天不出門,在家安穩休息,意為財神接到家,財穩心安。

舊時上海商店平日裡常會設有一個供桌供奉財神神像,神龕內供奉的財神一般為趙公明。神龕前點一盞油燈,又名長明燈,意為照耀財路光明,供桌上還專設香爐燭臺,有專人每日清掃添燈油,逢年過節點燭燒香。上海商界有接財神的習俗,因初四夜接財神用鯉魚,所以每逢正月初四鯉魚的售賣生意極好,商家很早便向漁行訂好活鯉魚,並在初四這天用紅線系住鯉魚的背刺,挨家挨戶送鯉魚,這被稱之為「送元寶」。上海人有詩云:「元寶魚,金鱗好,一跳好似元寶蹺,買來今夜接財神,財神看見哈哈笑。」除此之外,店鋪內有時還會懸掛財神的畫像,畫像前設一供桌,上面擺放豬頭、鯉魚、雄雞三牲以及蜜棗、桂圓等乾果。

商家們在正月初四夜裡至初五的子時接財神,這也應驗了民諺「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財神」。同時也反映了民眾急切想接到財神的心理。一般剛過十點,鞭炮聲零星響起,到了十二點已經響徹雲霄,氣勢甚至比除夕夜更勝一籌。

商家一般也有自己的一套接財神的儀式。黃昏起開始祭拜,點香燃燭,放鞭炮爆竹,按店中尊卑,店主、帳房、店員、學徒一一在供桌前磕頭。拜畢,老闆請夥計「五路酒」,往往喝到半夜,懺情生《續滬北竹枝詞》記道:「傳說來朝燒路頭,各方姐妹暗生愁。是誰酒水多如許,吃到雞鳴尚未休。」待到子時,各店爭放爆竹,迎接財神。

在一年中老闆有三次辭退員工的時間,分別是正月初四、端午節、中秋節。所以,正月初四老闆在接財神的同時也會辭退員工,辭退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在夜裡老闆會提前在供桌上擺放有店員名單的紙張,若沒有某店員名字,意味著其被除名;一種是將某店員的床褥捲起一角意為捲鋪蓋走人;還有一種是老闆未通知某店員吃財神酒。若某人身上出現這三種形式中的一種說明他已被老闆解僱。

到了正月初五,大部分店鋪會開始營業,店鋪前便會經常出現穿官服、敲鏜鑼、手舞足蹈祈求錢財的乞丐形象,他們被稱之為「跳春官」。

1956年對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接財神活動被迫暫停。之後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部分工商企業中又開始流行接財神。形式簡化了很多,一般只是在塑像前燒香祭拜而已。但子時放鞭炮的習俗並未改變,場面還是較為隆重。

除了初四初五的接財神習俗外,有些商家在年三十也有祭祀財神的活動。有的用印有凌霄寶殿的整張方形白紙,疊成雙層長方形,中間夾錫箔元寶,俗稱「萬利」或「利市」。磕頭燒利市紙送財神,年初五再接財神。有的會初二早上在財神神龕前擺三牲、果品、元寶、五碗糯米糰子等食品,俗稱「粘元寶」、「粘財氣」。五碗糯米糰子寓意「上元寶供」,一般商人會先拜財神然後出門拜年。所以,舊時上海商鋪的接財神活動是一種人人皆知的習俗,在商界廣為流傳,不論年三十還是初四初五,都會對拜財神祭財神,答謝今年財神賜予的財運祈求來年的好財運。

相關焦點

  • 春節年俗|正月初四迎灶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正月初四為什麼叫做羊日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根據書籍記載,女媧在摶土造人之前,先創造了其他生靈。她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因此正月初四被稱為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祈求祖先、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 正月初四烙餅就用「它」,營養美味熱量低,一家老小都愛吃!
    正月初四也被稱作「羊日」,傳說是女媧造人的日子,在這一天裡,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折羅,折羅就是把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在這一天,天津人還有吃烙餅炒雞蛋的習俗,據說是因為這天是舊時的「接神日」,各路神仙會在今天重返人間,天津人怕神仙看到自己不會勤儉持家,因此特地吃家常飯,表現得低調點。正月初四烙餅就用「它」,營養美味熱量低,一家老小都愛吃!它就是鱈魚,鱈魚肉味甘美、營養豐富,肉中蛋白質比三文魚、鯧魚、鰣魚、帶魚都高,而肉中所含的脂肪含量卻非常少,比三文魚低17倍,營養健康,錯過可惜!
  • 正月初四,2018全年最旺財,財神到,有緣見者,財運連連平安吉祥
    正月初四,2018全年最旺財的日子,財神到,有緣見者,財運連連,富貴榮華,平安吉祥!正月初四,先接財神,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正月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 大年初四,迎接灶王!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黃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
  • 正月初四:神仙向玉皇大帝述職完畢,又回人間上班了!有啥禁忌?
    正月初四,就是神仙們從天上下界到人間的日子,即所謂「初四神落天」。到了正月初四這一天,神仙們紛紛下界,再回到人間——做什麼?開始上班了。在一些民間傳說中,到了農曆12月,在人間的神仙們就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自己一年來在人間的工作情況,然後在天庭朝賀飲宴,狂歡一番後,便於正月初四這一天回人間繼續供職——上班。神仙們要下界來上班了,在凡間的人類就得迎接他們,這就是「接神」。
  • 正月初四~正月初五:傳統習俗•迎神接財
    這些說法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 初四習俗
    習俗一、迎灶神送火神根據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自古就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 初四習俗與禁忌,記住很關鍵!
    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大年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迎東、西、南、北、中五路財神。(目前,中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七位,分別是:北朝時期河北曲周縣令李詭祖,端木賜(子貢:儒商之祖)、範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晉商)、關公(關帝閣)、比幹(文財神、冀商之祖)、財帛星君、趙公明。)
  • 初四夜,迎財神!不放鞭炮可以怎麼做?
    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
  • 海天一色與您分享 解密正月初四:迎神日
    今天是正月初四,是古老的中國年俗之一,被稱為羊日,羊日又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以又被稱作迎神日。        由臘月進入正月。正字是由一個「一」字與一個「止字」所組成,止於一為正,所以正字的意思就是消融自我、回歸天道,就是誠意正心、守一抱一的意思,整個正月都是如此。        那麼,今天為什麼叫做羊日呢?
  • 過年習俗|大年初四:迎灶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 正月初五「破五日」,這一天非常重要!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
  • 大年初四習俗及禁忌盤點(圖)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在傳統習俗裡,大年初四這一天還不適合外出拜年。大年初四習俗及禁忌盤點:
  • 大年初四說習俗,這一天有什麼講究,是什麼日子
    時間從不為誰單獨停留,一轉眼今天大年初四了,大年初四有什麼樣的風俗呢?這裡給大家說一說。大年初四是破五的前一天,按照老輩子講是灶王爺回家的一天,這一天大家應該不出遠門都在家裡面呆著,因為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回歸民間,普查人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好上好的果品,給灶王爺上供,迎接灶王爺回家。
  • 為什麼莆田人除夕夜稱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莆田人過年要做兩次歲,即三十暝成「為小年夜」和初四暝為大年夜。莆田初四(仙遊部分地方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樣,重新過一次大年,規模一樣隆重。這是因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殺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後始返。由於家家都避難外地,沒法過大年,便決定在初四夜補過。為了紀念這段慘痛的歷史,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做歲'。
  • 初四習俗與禁忌,一定要記得 「扔窮、迎財神",很關鍵哦!
    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大年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迎東、西、南、北、中五路財神。(目前,中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七位,分別是:北朝時期河北曲周縣令李詭祖,端木賜(子貢:儒商之祖)、範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晉商)、關公(關帝閣)、比幹(文財神、冀商之祖)、財帛星君、趙公明。)
  • 農村正月初四迎灶神,農戶家灶臺的變遷,吸油煙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農村在正月初四迎灶神,農戶家灶臺的變遷變化,吸油煙機飛入尋常百姓家在農村流行在正月初四迎接灶神在農村正月初四這一天是迎接灶神的日子,迎接灶王爺爺和灶王奶奶。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灶臺可以說是農家屋裡的脊梁骨。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老闆夾這菜給你,不是獎勵,也不是表客氣,而是另有含義!
    開年飯,老闆夾這雞肉給你,不是表客氣,也不是祝你吉祥如意,也不是獎勵,而是另有含義。新年初二,開年飯也叫「搶頭牙」,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開年飯」要做得早,叫做「搶頭牙」。「搶頭牙」,這裡的頭牙是指初正月初二,這一天是一年中的頭牙,為什麼要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