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習俗

2021-02-13 崇州公眾信息網

「迎灶神送火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綁火神」這些都是大年初四的習俗。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扔窮」就是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初四還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一起學習吧!

習俗

一、迎灶神送火神

根據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自古就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漢族民間祭祀灶神的歷史十分悠久。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祭灶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二、接五路

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大年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迎東、西、南、北、中五路財神。(目前,中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七位,分別是:北朝時期河北曲周縣令李詭祖,端木賜(子貢:儒商之祖)、範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晉商)、關公(關帝閣)、比幹(文財神、冀商之祖)、財帛星君、趙公明。)

三、吃「折羅」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折羅」。 (張壽臣《化蠟千兒》:「老太太晌午吃的散夥面,晚上吃的折羅。」可見,折羅意指宴會吃剩的飯菜。在尋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間的剩飯菜便稱為「折羅」。吃「折羅」體現了我們人民群眾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們國家勤勞節儉的美好品德也將代代相傳。

四、「扔窮」

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五、綁火神

在北方,大年初四這一天,有些農村家家戶戶會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一、不宜遠出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所以不宜遠出。

二、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能用針線。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羊,古意裡與「祥」相通,因此常常成為祭祀典禮的重物。什麼樣的羊最適合獻祭呢?壯碩的、毛皮光亮的,「大羊」於是組成「美」。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時,先造六畜後造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迎神日」

  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俗諺云:「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時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蔬,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

  在北方還有個說法: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帶有迷信色彩,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休整的要求,因此許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門的習俗。

相關焦點

  • 初四習俗與禁忌,記住很關鍵!
    「迎灶神送火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綁火神」這些都是大年初四的習俗
  • 春節雙語習俗:大年初四 迎接灶王爺
    Chinese New Year on my fingertip 指尖上的新年:大年初四 迎接灶王爺  Today is the 4th day of the 1st month in Lunar Calendar.
  • 過年習俗|大年初四:迎灶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 初四習俗與禁忌,一定要記得 「扔窮、迎財神",很關鍵哦!
    「迎灶神送火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綁火神」這些都是大年初四的習俗
  • 大年初四習俗及禁忌盤點(圖)
    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在傳統習俗裡,大年初四這一天還不適合外出拜年。大年初四習俗及禁忌盤點:
  • 炸豆腐、聊民俗、過大年——揭秘莆田人初四過大年習俗[組圖]
    中國網記者 林凡凡攝影中國網2月14日訊(記者林凡凡)正月初四這一天對於全國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早已是嶄新的一年,然而對於福建莆田人來說,他們的新年還要在初四這天重新過一遍。早起,鄰家院子裡大人小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一問才知是在做炸豆腐。記者於是和這一家人一起動手,順便和鄰家的伯母聊一聊莆田人過大年的習俗。
  • 正月初四~正月初五:傳統習俗•迎神接財
    初四佔羊,「三羊(陽)開泰」寓意吉祥。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
  • 土家族苗族拜年習俗: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
    中國是禮儀之邦,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不知從何時起它就成了春節期間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中,它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區別。在武陵山地區,特別是渝東南的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區,其拜年習俗頗具特色。
  • 春節年俗|正月初四迎灶神
    俗話說 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睡到飽不知不覺間假期已經過半了今天是大年初四你知道有哪些習俗嗎?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正月初四為什麼叫做羊日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根據書籍記載,女媧在摶土造人之前,先創造了其他生靈。
  • 舊時江南正月初四夜裡接財神,老闆也在這一天辭退員工
    江南近代流行正月初四夜裡接五路財神,供桌上擺蜜橘、糕點、年糕等供品寓意「招財進寶」。還要在一碗飯上插一根大蔥,蔥管內豎插一枝「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上海商界有接財神的習俗,因初四夜接財神用鯉魚,所以每逢正月初四鯉魚的售賣生意極好,商家很早便向漁行訂好活鯉魚,並在初四這天用紅線系住鯉魚的背刺,挨家挨戶送鯉魚,這被稱之為「送元寶」。上海人有詩云:「元寶魚,金鱗好,一跳好似元寶蹺,買來今夜接財神,財神看見哈哈笑。」除此之外,店鋪內有時還會懸掛財神的畫像,畫像前設一供桌,上面擺放豬頭、鯉魚、雄雞三牲以及蜜棗、桂圓等乾果。
  • 大年初四,迎接灶王爺
    今天是農曆狗年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民間。  南京大學民俗研究室主任陳競表示,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是「灶神」點查戶口的日子,人們要以相關習俗恭迎「灶神」回民間。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
  • 【大年初四】迎接灶王爺,你「扔窮」了嗎?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老黃曆「三羊開泰」寓意吉祥;傳統習俗,今日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今天是農曆狗年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民間。南京大學民俗研究室主任陳競表示,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是「灶神」點查戶口的日子,人們要以相關習俗恭迎「灶神」回民間。
  • 大年初四,扔掉窮接財神,呆在家迎灶神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暗示誰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 大年初四說習俗,這一天有什麼講究,是什麼日子
    時間從不為誰單獨停留,一轉眼今天大年初四了,大年初四有什麼樣的風俗呢?這裡給大家說一說。大年初四是破五的前一天,按照老輩子講是灶王爺回家的一天,這一天大家應該不出遠門都在家裡面呆著,因為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回歸民間,普查人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好上好的果品,給灶王爺上供,迎接灶王爺回家。
  • 為什麼莆田人除夕夜稱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紅團在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九每家都要貼春聯,莆田人也傳承著貼春聯的中國習俗,但確實跟別的地方有不同之處,,大家都知道春聯正常都是一色通紅的,而唯有莆田春聯的聯頭多出一截約8釐米左右的白額,紅白相間,格外醒目,相傳這是獨具特色的
  • 【舌尖上的新年】大年初四——富貴紅燒肉
    今天是大年初四,在老黃曆中佔羊,所謂「三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遵循習俗,農曆12月23日是送神日,而大年初四,則是一個請神的好日子。請什麼神呢?灶王爺!
  • 大年初四,牢記「3吃3做2不做」,老傳統別丟了,牛年越過越順
    從小到大,每年過年母親都會念叨:「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轉」,那麼大年初四吃什麼呢?初四屬於一個過渡時期,因為大年初四以後,人們開始準備正常的生活狀態,過年的節奏也接近尾聲。各地在大年初四這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做,當然在吃食上也是有講究的。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大年初四的一些飲食習俗和傳統禁忌,「3吃3做2不做」,傳統習俗不能丟,牛年越過越順。
  • 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恭喜你豬年發大財
    大年初四各地習俗對比!大年初四很多地方都有迎財神的習俗,但有些地方是有自己獨特風俗的.那麼,這一天各地有什麼不同的習俗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四之前基本上是向直系親屬,如兄弟姐妹或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拜年,大年初四這一天忌出遠門,因為此日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大年初四以後,就可以開始向表親、堂親甚至朋友鄰居登門拜年了.
  • 初四迎財神,牢記「3吃3做1不要」,老傳統別丟,牛年好運連連
    春節的歷史由來已久,留下了許多的習俗和忌諱,那麼在大年初四,老傳統應該吃些什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這些不僅是風俗習慣,也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下面,琦哥就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大年初四,該吃些什麼?吃三種傳統食物第一要吃:烙餅卷雞蛋民諺有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在大年初四,當然該吃烙餅卷雞蛋了。
  • 大年初四,接灶神,乖乖呆在家迎財神,願新年安康!
    每年農曆小年(農曆23,有的地方是農曆24)有習俗為「送灶」,「送灶」就是送灶神上天。故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兩句話是很常見的灶神對聯,農家一般都貼在廚房門或煙囪上,意思是祁請灶神爺上天多說好話,下到人間多保佑平安和莊家豐收。而過完了初一初二初三三天年,灶神也要回到人間繼續工作了,所以這一天,過了零點,民間就早早的焚香點燭,高挑鞭炮,恭敬迎候灶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