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70後,記憶中早上一直是跑早操的。
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跑了,那時在農村也沒有操場,就是圍著村子裡的一條小路跑,坑坑窪窪的,也不平坦,但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集合開始跑步,老師和學生一起。
後來上了初中,依然參加跑操,所有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黑乎乎的操場跑步,雖然黑燈瞎火,天寒地凍,但只要不下雨下雪,每天都必須跑操。所有學校幾乎都是如此。
再後來上了高中,住校了,跑操習慣依然沒有改變,所有學生5點半集中,在操場集中跑步,跑到6點鐘,到教室進行早讀。
但看看現在的學校,除了個別高中,初中和小學基本都不跑早操了。
那麼跑早操到底好不好呢?個人認為,好處肯定是有的。
第一:可以養成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孩子起床早,那麼晚上就要早休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養成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還是很有好處的。
過去的孩子學習任務不重,家裡好多也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孩子們也沒什麼好玩的玩具,所以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早早就休息了。
睡的早,第二天醒的自然也早,所以就算早上起床跑步,很多孩子照樣感覺不是太累。
那個時代的孩子,基本都養成了良好的休息習慣,熬夜的很少很少。
第二:如果能在天寒地凍的早上起床跑步,還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呢?
對於學生來說,什麼品質最重要,個人認為就是能吃苦的品質以及堅強的毅力。
小孩子如果能在天寒地凍的早上起床跑步,還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呢?
那時的孩子,家裡基本都沒暖氣,教室更沒有,一到冬天,到處都是天寒地凍的。但沒有孩子因為冷遲到或者逃避跑操,也沒有家長嬌慣孩子不讓孩子跑操。只要到點,乖乖都起床了。
那時的孩子,手腳基本都凍了,有的還咧著血淋淋的大口子,但沒有學生因此不寫作業的,也沒有家長嬌慣孩子不讓孩子寫的。就算坐在被窩,也要把作業寫完。
70後、80後很多孩子長大後之所以都很成才,與兒時所受得苦絕對有關係。
當然,也有家長說了,都什麼年代了,還讓孩子吃苦,現在的孩子還不夠辛苦嗎?還要跑操?
我們這裡最開始初中取消跑操就是家長提的意見,理由是家長還得大早上接送孩子,實在非常的辛苦。所以後來初中就取消了跑步和早讀。上課時間改為7點20,保證孩子在家吃好早飯再到學校。
因為初中都取消了,小學就更不需要了。所以小學自然也就取消了。
當然,目前的社會環境也不利於孩子們跑早操。
1、基本都是獨生子,家長實在不放心孩子去學那麼早,估計都會接送,如果上早操,家長送孩子確實也會更辛苦。就算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也不應該早上跑步。
2、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任務重,很多孩子晚上寫作業都寫到快10點了,休息都快11點了,如果還讓孩子早起,確實很殘酷,至少不能保證孩子們的休息時間。
3、現在老師們每天的教學任務和壓力也很大,如果早上再讓老師們跟著孩子跑步,對老師們來講,也是很辛苦的。
4、對於學校領導來講,也不想跑步,因為只要跑步,領導肯定也要到校的,領導相對也很辛苦。
現在的學校,只有高中好像還在堅持著跑早操。我們這裡的高中生,一年四季都要跑早操的,班主任和學生一起,跑大概20分鐘,然後到教室上早讀。基本上延續了過去高中生的學習習慣。
時代在發展,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早上那麼早跑步對小孩子來講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但看看現在的孩子,還有幾個能吃苦的?學習是需要毅力的,但不經風雨,怎麼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呢?
大家認為孩子們該跑早操嗎?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