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張老師是廣東連州第五小學一年級3班的班主任,她班上有一名學生家長要求給孩子調坐位,但這名學生個頭高,如果坐在中間會擋住其他學生,於是她就把孩子調到倒數第三排,但其家長仍不依不饒,打電話發微信要求調坐位,一時間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比較緊張。
2017年1月28日正好是農曆大年初一,這位家長給這個張老師發了一個88.88紅包,張老師以為禮尚往來,再說她也想改善一下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就順手點了紅包,並馬上返還了一個90元的紅包,但家長一直沒收。
之後沒想到這位家長把老師收受紅包的截圖發到網上,同時還到當地教育局反映,稱張老師收取家長紅包。
教育局對此事調查後做岀如下處理:張老師擔任班主任期間,領取了該班學生家長的88元紅包,之後張老師沒有歸還此紅包,也沒有向組織匯報並交組織處理,張老師身為人民教師,違反廉潔紀律,其行為已構成違紀。鑑於張老師收受學生家長的紅包後能馬上回贈超過學生家長所給紅包金額的紅包,主觀上沒有貪心佔有的故意,經研究對張老師免於紀律處分,給予誡勉處理,並將紅包交由組織處理。
一件因家長送禮老師收禮的案件結束了,這位張老師所幸沒有受到處理,是因為她立即返還了一個紅包,如果她沒有這樣做,她要是想著等開學後再想辦法把紅包裡的錢給學生的話,那教育局的處理結果可能就大不一樣了。算這位張老師好運氣,有驚無傷。但從這件事上我們似乎可以悟岀點兒什麼。
家長給老師送禮都有他自己的私心在裡面,老師呢,手裡沒有給人辦事的權力,無非就是給孩子調調坐位,多提問幾次,課堂上往孩子身邊多站站,根本也不值得家長去送禮。你見過自己的孩子不聰明,一送禮孩子就變聰明了,成績就在班級裡名列前茅啦,這都是不可能的事。不值得送禮,可家長為什麼還去給老師送禮呢?這是一種心理在作怪。文中的那個家長純粹是一種報復心理,他想通過送禮讓老師受到處分。還有一種心理就是無論什麼事老想賺便宜的自私心理。這種心理促使家長給老師送禮,他想通過送禮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許多家長想讓學校裡的老師多注意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上多下點功夫,就想到了給老師送禮。他這一送禮不當緊,別的孩子的家長心理就不平衡了,別的孩子的家長都給老師送禮了,咱們要是不送,老師會不會對咱們孩子有看法呀,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吃虧呀?於是權衡再三還是也給老師送禮,於是給老師送禮也就成了一種風氣。
老師作為育人者,對家長的送禮,心裡確實不太滿意,並不是說對家長送的禮不滿意,而是感覺自己是一個教師,每天對孩子進行正常的教育,可有一個家長突然送了禮,要求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注,老師如果不受這個禮,那就是不給這個家長面子,等於間接告訴他,你的事情我不給你辦,很可能就得罪了這個家長,說不定在什麼地方就給你使絆子。老師如果接受了家長的禮,最多能做的就是多問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別的也沒什麼可以幫忙的,心裡總有一種受之有愧的感覺。
現在好了,國家對教師有了明文規定,教師不準接受學生或家長的禮品,如果有人違反將受到處罰,如果這時候有人給老師送禮,老師就可以拿國家的規定來當擋箭牌了,減少了教師許多的煩惱。
老師在學校教學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教育的公平公正需要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施愛,如果這時候有哪位學生家長給老師送了禮,想達到自己的私人目的,這就是對教育公平公正的挑戰,同時也是對教師責任心的挑戰,滿足家長的私利,教育就做不到公平公正,不滿足家長的私利,人情難違,就會心裡不安。
家長給老師送禮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想利用老師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想給孩子調調坐位,讓老師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上課多提問,下課多輔導)。二是跟風,看別人都給老師送禮了,自己不送怕孩子在學校吃虧。三是純心報復老師,像本文中的那個家長給老師發紅包又去教育局舉報就是純心報復老師。真正想感謝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操心,這種情況就現在教師這種地位還真是太少了。
所以在這裡提議廣大教師遵守師德,用自己的良心去工作去教學,堅決不收受家長的送禮,無論他用哪種方式來送,我們都堅決杜絕。常言說的好,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只要我們行的正,站的直,還怕別人從雞蛋裡挑出骨頭來嗎?你不收人家的禮,你就不受別人的節制,什麼事都按理來,無怨無悔,堂堂正正。家長的送禮看似誘人,實際上那不是東西,那是收在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當你的行為稍微有點疏忽,它就爆炸,到時候後悔就晚了。
要煞住家長給老師送禮的這股邪氣,給老師定規矩是必須的,但還要從送的一方進行制止,就如同法律上的既懲辦受賄又懲辦行賄。就是這樣的案件不僅懲罰教師違規,還要對家長行賄給予一定的懲罰,從根源上斷除這種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