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6年前,家住溫江的餘先榮通過教自己做皮雕的美國師傅An,認識了英國老太RachelGracePinniger。那時候,他剛學會了做手工皮雕卻沒有銷路,家裡兩個地中海貧血症的孩子每個月的醫藥費高達數千元,讓他一籌莫展,是Rachel主動上門,不僅出資進貨,還幫忙四處推銷,解了餘先榮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能維持孩子治病和家裡生活。」
今年72歲的Rachel來自英國,2008年,致力於鄉村醫療培訓終身未婚的她來到四川,看到許多有一技之長的貧困山區的少數民族或是身有殘疾的人,因為苦於沒有銷售途徑,仍然陷於困頓。她幾乎耗盡了所有積蓄開了一家巖羊手工藝品店,銷售600多個特殊家庭或群體裡的手工藝人們所製作的產品,每一件產品背後都藏著故事。
「巖羊」小店裡
藏著暖心的故事
Rachel的巖羊手工禮品店在高升橋地鐵站附近的一小區外,彎彎繞繞有些不好找,人流量也不多。勝在租金便宜,但也差不多耗盡了Rachel所有積蓄。之所以取名「巖羊」,是因為一次在山區摸底,一隻調皮的巖羊從高高的山上跳下來,用犄角頂住了Rachel僵持了許久,當地人說,這隻巖羊不怕人,是希望別人留下來。
針織品、皮雕、珠串、紙花、繪畫……店裡的商品從表面上看去,似乎與其他手工藝品店沒有太大區別,但不為人知的是,這些產品,都來自彝族、苗族、羌族、藏族、哈薩克族、蒙古族等眾多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手工藝人,或是身患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
餘先榮所做的皮帶、皮包、皮質書套就擺在小店的展櫃裡,數量不多,但看得出做工細緻。餘先榮的兩個兒子都患有嚴重地中海貧血症,需要不停輸血緩解病情,本來以為2013年出生的小女兒的骨髓能移植給兩個哥哥,不料女兒卻被確診為唐氏綜合症。Rachel的朋友An教會了餘先生皮雕,靠著製作皮帶、皮包、書套,勉強能維持基本的家庭開銷和孩子們的醫藥費。
家住資陽的小琴19歲時因為意外高位截癱,家裡連給她買輛輪椅的錢也拿不出來,她在病床上一躺就是整整五年,從未邁出過家門,抑鬱、絕望,長在了小琴的眼睛裡。Rachel從朋友那裡得知了小琴的情況,主動上門教會小琴製作衍生花畫,彎曲的衍生紙被靈活地折成了各種花樣兒,裱成精美的裝飾品。現在,小琴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偶爾指導下別人,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
拉薩的阿奴達瓦是個專業木匠,擅長製作木雕和家具;一對美國夫婦在湖南湘西開了一家小型工廠,當地苗族婦女們靠著縫紉手工包補貼家用;青海的安多手工的原材料全部精選牛羊毛絨,結合當地傳統手工藝和先進的編織技術,成為極具特點的毛毯等……彝族、苗族、羌族、東鄉族,Rachel也偏愛那些美麗的民族製品,「古老製法讓人著迷,應該被保護和傳遞下去。」Rachel說,現在,巖羊手工藝品店裡的商品,來自600多個手工藝人或家庭,涉及到40多個幫扶項目公益組織。
原從事鄉村醫療培訓
現著力解決手工藝品銷路
在定居成都開店前,Rachel是一個兒科、婦產科醫生。21歲時,即將畢業的Rachel在尼泊爾一家偏遠的醫院實習。在這裡,Rachel看到,有的病人需要被擔架抬著步行30天才能找到醫院,更多的病人甚至根本等不到抵達醫院。
深受感觸的Rachel回到英國,接受了數年鄉村醫療專業培訓,25歲時正式下定決心離開英國,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為當地培養更多的鄉村醫生,不丹8年、尼泊爾6年、中國西藏8年……在亞洲國家的貧困地區,Rachel一待就是40多年。
2008年,Rachel來到四川成都,和衛生部門合作為偏遠山區的殘疾人安置義肢,「幫他們恢復部分行動能力。」但長年喪失勞動能力的他們,顯然無力承受賴以生存的繁重的農務活,Rachel知道,當務之急,是要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這樣他們才能有錢去接受治療。」
少數民族地區漂亮的手工藝品給了Rachel靈感,民族風情的服裝飾品、皮製品、木雕、刺繡、養蜂蜜,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心靈手巧的婦女甚至兒童也可以勝任,製作手工藝品的幫扶項目在Rachel的腦海裡成型。
然而在回訪困難家庭時,Rachel發現,大家精心製作的手工藝品,因為山高路陡或是隔著深山不為外人所知,自然也就毫無銷售途徑,面對堆積在家卻無處可銷的手工藝品,他們犯了難。
Rachel決定自己幹。當時,正好有一個朋友在成都幫助青少年就業,Rachel自己租下一套房子,專門堆放收來的手工藝品,銷路全靠向朋友推銷,很多時候,Rachel還「要求」會皮雕、木雕的朋友去給手工藝人們培訓。2013年,Rachel把巖羊手工藝品店開在了高升橋。
努力經營僅能勉強持平
希望與公益組織有合作
「Rachel收東西,從來不講價。」代安是巖羊手工藝品店的店員之一,還兼任了Rachel的翻譯,店裡的行政、財會等等,大學時曾在巖羊做過志願者的代安畢業後放棄了銀行職位,又回到了巖羊,「在這裡真的感覺很快樂。」
Rachel對手工藝人們總是很慷慨,比如價格,「有的確實因為難度大或者他們自身條件做得比較粗糙,我們勸Rachel不值那個價。」代安說,但Rachel總說,要考慮到他們做這個多不容易,費時費力。
但巖羊的生意,卻並不能長久支持Rachel的「任性」。在巖羊坐了一個多小時,除了偶爾上門看看的客人,一上午,巖羊並沒有一筆收入。「現在就是很需要打開市場,店子裡90%的產品都是Rachel自己的朋友幫忙。」代安說,但Rachel認為,珍貴的民族手工技藝,應該有人來支持。
「我們是非常需要志願者或是能夠幫助我們做好宣傳推廣合作的專業有資質的公益組織。」代安說,因為巖羊是公益性質的,不追求盈利,擔心投資的人看不到收益而撤資,因此更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5月18日,是Rachel72歲的生日,這是她在四川度過的第10個生日。大概是因為良好的鍛鍊習慣,這個滿頭銀髮、高鼻梁的古稀老人,連皺紋裡都透著活力。為了省錢,每天清晨,Rachel騎著已經沾滿灰塵的電瓶車,花40分鐘從中和鎮到高升橋,仔仔細細地清點店裡的皮製品、木雕、氈製品等各種手工藝品,打掃衛生,給門外的植物澆水,做上一杯咖啡安靜地等待客人上門,直到晚上6點或者9點才回去,就像她安安靜靜的巖羊手工藝品店,和她店裡每一個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於遵素
攝影記者張直
編輯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