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英文】如何處理懶散的員工?

2021-02-18 亮元職場英文

今天分享的職場英文,主題是:如何處理懶散的員工,英文作者是 Dan McCarthy,中文為本公號創建人浦亮元翻譯,正文2223字,歡迎閱讀與分享!

本公號已經通過微信公號流量主審核,請在閱讀完本文後,幫忙打開文章底部的廣告僅需打開廣告頁面,不需購物),感謝你對PLY外語學習的支持!

Even if just one employee isn't pulling their weight, it can impact productivity, customer service, and, ultimately, sales. Today’s lean organizations can no longer tolerate anything less than 100 percent effort from each and every employee.

即使有一個員工未能夠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也會影響到生產效率與客戶服務,最後,會影響到銷售。當今精益的企業,已不會再忍受某一個員工或者全體員工沒有盡到全力的行為。

Lazy Employees Create a Domino Effect

懶散員工引發多米諾效應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f a 「slacker」 is not necessarily felt in the organization-at-large but on the employee’s co-workers who have to work harder to cover for the "slacker." When a manager is either not aware of the situation, or, chooses not to address it, morale suffers, and ultimately, good employees lower their standards or quit.

「混混」員工在組織中的最大影響,未必會讓人感覺到有多大,但「混混」員工的同事們需要賣力為他「擦屁股」。一旦管理者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或者選擇不去解決,那麼,團隊的士氣就會受到影響,優秀的員工最終也會去降低自己的標準,或選擇辭職走人。

Defining a Lazy Employee

「懶散」員工的定義


What exactly is a 「lazy」 employee? The term lazy is certainly a judgmental and subjective term, so managers need to be careful when applying labels like 「lazy,」 「slacker,」 or 「deadbeat,」 to poor performers. They need to first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poor performance, and then take the appropriate action to address it.

那麼,什麼是「懶散」員工呢?「懶散」,顧名思義是個判斷詞彙,也是一個主觀詞彙,因此,管理者在使用「懶散」、「混混」,或者「遊手好閒」這類標籤進行評價時,需要特別的小心。首先,他們需要確定這些員工績效不好的原因,然後,採取合適的行動予以解決。

When it comes to analyzing employee performance programs, you might want to turn to the classic Robert F. Mager book Analyzing Performance Problems: Or, You Really Oughta Wanna--How to Figure out Why People Aren't Doing What They Should B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提到分析員工的績效,你可能需要去拜讀一下羅伯特 F.馬傑的經典著作《績效問題分析》,或者,你真的需要-怎麼樣去指出人們在做的,其實是不應該做的,以及應對的措施。

Help for Identifying "Can't do" From "Won't Do"

幫助識別「不能做」與「不想做」


Mager presents a model that helps a manager determine if an employee can’t do something (skill), versus the employee not wanting to do something (will). He developed a flowchart with a series of 「yes-no」 questions that managers can use to determine the problem.

馬傑提出了一個模型,該模型用於幫助管理者確定某個員工是否是因為能力問題而不能做某些事情,與之相對的是,某個員工是否因為意願問題而不想做某些事情。馬傑利用一系列的「是-否」問題開發了一個流程,管理者可以運用這一流程對問題進行確認。

The easiest way to tell the difference is to ask the question, 「If you put a gun to the employee’s head, could they do it?」 If the answer is no, then it’s a skill issue. The solution could be additional training or practice. If the answer is yes, then it’s a will issue or a lack of proper motivation.

其實,辨認區別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詢問問題,「如果你用一把槍指著員工的頭,他們能做到嗎?」如果答案是「他們做不到」,那麼這就屬於技能問題。那麼,解決方案可能是需要為他們提供額外的培訓與實踐。而如果答案是「他們能做到」,那麼這就是屬於意願問題,或者是缺乏恰當的激勵。

Mager’s book provid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with detailed explanations in each chapter) a manager can ask to determine why an employee is not motivated to perform at the expected level. Depending on the answer, the manager can then take appropriate action–which doesn’t always mean disciplining or firing the employee.

在馬傑的《績效問題分析》一書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問題(每一章節都有詳細的注釋),管理者可以用這些問題去詢問員工為何沒有在被期望的層面得以發揮積極性。基於對問題的回答,管理者可以採取恰當的行動-這並不意味著需要去處罰,或者要去開除員工。

Questions to Ask Employees

詢問員工的問題


1.Is desired performance punishing or is it rewarding? The classic example of 「rewarding bad behavior」 is when a child misbehaves to get their parent’s attention. In a workplace, an employee might get rewarded with overtime pay for not getting their work done on. You can drill down to the details with these probing questions:

期望的表現是得到懲罰,還是獎勵?「獎勵壞的行為」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調皮搗蛋,卻得到父母的關心。在工作中,員工很可能會因為沒有把工作做完而加班,進而得到加班工資。你可以用這些試探性的問題來探究細節:

-What is the consequence of performing as desired?

按照期望去執行的結果是什麼?

-Is it punishing to perform as expected?

按照期望去執行是不是很難?

-Do employees perceive desired performance as being geared to penalties?

員工是否把期望的績效當作是為了懲罰?

-Would the employees』 world become a little dimmer if the desired performance were attained?

如果達到預期的績效,員工的圈子是否會變得有點暗淡?

-What is the result of doing it the present way instead of my way?

用目前的方法代替我的方法,結果是什麼?

-What do employees get out of the present performance in the way of reward, prestige, status, jollies?

基於目前的績效,員工在聲望,職位,以及慶祝活動上能夠得到什麼?

-Do employees get more attention for misbehaving than for behaving?

比起遵守規矩,員工更多關注的是不遵守規矩嗎?

-What event in the world supports (rewards) the present way of doing things? Am I inadvertently rewarding irrelevant behavior while overlooking the crucial behaviors?

哪些事情支持(獎勵)當前的做事方式?我是否在忽略關鍵行為時,無意中獎勵了不相關的行為?

-Are employees physically inadequate or doing less because it is less tiring?

員工是身體上吃不消,還是因為工作不太累而減少了工作量?

2.Does performing really matter to them?

執行真的對他們很重要嗎?

-Does performing as desired by management matter to the performer?

對執行者而言,如管理層所期望的那樣去執行真的很重要嗎?

-Is there a favorable outcome for performing?

執行會有良好的結果嗎?

-Is there an undesirable outcome for not performing?

不去執行有什麼不良的後果嗎?

-Is there a source of satisfaction for performing?

在執行上,是否有令人滿意的信息?

-Can employees take pride in this performance as individuals or as members of a group?

作為個人或者團隊成員,員工是否對績效引以為傲?

-Is there personal needs satisfaction from the job?

工作中,員工是否需要滿足感?

3. Are there obstacles to performing?

執行中的障礙有哪些?


-What prevents employees from performing?

是什麼阻撓了員工的執行?

-Do employees know what is expected?

員工知道期望值是什麼嗎?

-Do employees know when to do what is expected?

員工知道何時去做期望的事情嗎?

-Are there conflicting demands on employees』 time?

在員工的時間上,是否有相互衝突的需求?

-Do employees lack the authority? the time? the tools?

員工的權力有限?時間缺乏?還是工具缺少?

-Are there restrictive policies, or a 「right way of doing it,」 or a 「way we』ve always done it」 that ought to be changed?

是否有限制性的政策,或者所謂「正確的做法」,或者「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而這些都應該要被改變的?

-Can I reduce 「competition from the job」 – phone calls, 「brush fires,」 demands of less important but more immediate problems?

我是否可以減少「工作中的比賽」-電話、「火災」,以及不那麼重要但卻很緊迫的問題?

At the end of the day, a manager may just have to coach the employee out of the job or take progressive disciplinary action. In doing so, they can be confident that they have given the employee every benefit of the doubt and are taking the right action to correct the right problem.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管理者可能必須解僱員工,或者採取漸進的處罰行動。如此,在員工存疑的層面,他們就可以確信自己已經給了員工幫助,並在採取正確行動對真正的問題進行糾正。

【特別提醒】

如需加入PLY英文交流1群,請先關注本公號,你將會得到自動答覆如何加入外語群,謝謝!聆聽動感音樂,享受職業英文,盡在PLY外語學習!

---覺得不錯,歡迎分享出去---

相關焦點

  • 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上級的關係,這份「關係攻略」請接收
    導語: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上級的關係,這份「關係攻略」請接收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話題呢,就是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與自己上級的關係,也就是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今天主要講的是你跟你上司還有老闆這些上級的關係,說到這一關係,我們年輕人馬上就會說這個上級是最不能得罪的
  • 職場中,如何協調員工與領導之間的關係?
    職場中,如何協調與領導之間的關係?2. 與領導之間,作為員工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分析】職場中,關係看似清晰明朗,實則錯綜複雜。尤其是員工與領導之間的關係,需要花費一百二十分的精力去經營、維護。不是為了拍馬屁、攀關係,而是為了可以更長久良性地在職場中生存下去,這是一種技能,需要職場中的我們把握好度。輕了,隔靴搔癢不起作用。重了,皮破血流起了反作用!如何在職場中協調好與領導之間的關係,是每一位基層員工所渴望知道的、覺得關係到自己職場生涯是否順利的問題。
  • 職場pua是什麼意思,如何反職場pua,職場pua如何走出來
    最近在網絡上有個流行詞職場pua,那麼究竟什麼是職場pua,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今天就一起了了解一下讓人反感的職場pua。首先大家要明白職場pua是說在職場上級對下級的精神控制,其中英文pua是Pick-up Artis的英文縮寫,是一種和女生搭訕技巧,就是男生如何對女生進行精神控制,從而達到泡妞目的,在職場中把對象換了,領導以及上級通過精準打擊自己員工的自信以及理想,從而在精神上掌控員工,達到對員工的完全控制。
  • 【職場英文】如何處理工作中的衝突
    我們每個人都比較早的學習了如何處理衝突。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而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問題,以及問題是如何與其他方面相關聯的,處理衝突意味著要知曉如何有效地溝通我們的期望與需求。而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去處理衝突則意味著需要咄咄逼人,並不想進行妥協,這會使得達成解決方案變得很難。
  • 應該如何評價90後在職場中的表現?
    作為一個90後剛出來的工作兩年的人來說,如今的90後在職場中應該了解和做到的:首先,從職場規劃角度,無論90後還是80後,都需要學習和經驗積累,這就要求部門主管或經理,有必要對下屬員工,即使是白紙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和學習,教他們掌握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作為90後,當今也都25歲左右,他們這代人跟
  • 新入職員工如何在職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藉助職場平臺展示自己職場是展示員工才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新員工可以充分發揮自己才能,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積累廣泛人脈關係,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做出突出成績,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個人理想。小雷自進入職場那天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不混出個樣子絕不罷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生活上他省吃儉用,工作上努力踏實,苦髒累險工作搶著幹,從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所以,如果你也是剛入職的新人,首先要明確職場是什麼,為什麼我要進入職場工作,新員工如何立足職場,怎樣在職場實現人生價值。
  • 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有能力的員工如何順利晉升
           大家好,歡迎來到職聊堂│大學生就業商學院 ,今天職聊堂的老師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有能力的員工如何順利晉升》。職聊堂老師認為:傻強在職場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太專注於工作而沒有顧及經理的感受,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的員工。企業裡,像傻強這樣的員工很多,明明工作能力很強,卻遲遲得不到提升,感嘆命運不公,懷才不遇,職場不得志。
  • 職場中被領導說不合群:新員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性的弱點》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員工,最擔心的就是處理不了人際關係。新員工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往往顯得比較拘謹,而且也很少說話。一段時間以後,就能看出差別。有的新員工,能很快融入到公司的氛圍中,和同事吃飯,一起上下班。
  • 辦公室政治:如何處理好職場人際關係?
    對於那些新入職的員工而言,除了工作上要儘快上手,進入角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儘量避開各種雷區,讓自己能夠在這家公司裡安穩地待下去。不論你是一個剛走出校門的菜鳥,還是已經在職場裡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老兵,辦公室政治總是很難駕馭,因為這背後是複雜的人際關係網。
  • 職場新人的人際關係應該如何處理?牢記這3點,讓你高枕無憂!
    新人進入職場是要面臨很多問題的,大多數新人在進入職場後不僅不了解行業的詳情,還很容易和公司的一些老員工產生衝突,畢竟年輕人的熱血和老員工一些圓滑,總會碰撞出火花來!很多新人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想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這與老員工可能會有一些想法上的不同。
  • 京東單方面辭退P7員工三次敗訴 職場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京東單方面辭退P7員工三次敗訴 職場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間:2020-11-27 14: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京東單方面辭退P7員工三次敗訴 職場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今的勞動法對於企業來說是比較嚴苛的,而對打工人一直都有足夠的容忍度,所以在仲裁方面也總是傾向於打工人
  • 看職場老油條是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係的,就4招,簡單實用!
    有沒有為職場人際關係的處理不當發過愁,唉過聲嘆過氣呢?2. 想不想用一種簡單有用的方式來提高自己處理職場人際關係的能力呢?【閒聊】職場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會給自己帶來各種職場麻煩。但發愁、唉聲嘆氣能解決問題嗎?
  • 如何正確處理職場的人際關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職場上,能夠八面玲瓏,任何一方都混得開的人,往往是職場人際交往的高手。這種職場人就跟京劇裡面的臉譜人一樣,能夠隨時切換自己的角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都能應對自如,話題不斷。事實上,職場有職場的規則和道理,社會有社會的法則,每個人都要順應規律生存,適者生存,就如變色龍一樣,為保護自己,都是主動把身體顏色變成跟周圍環境相似的,而不是與之相反的顏色。如果逆行,必將會被淘汰掉。如何對待職場人際關係比較合理?
  • 綠地高管與女員工不正當關係 職場女性學會這3點正確把握交往尺度
    5月16日消息,綠地集團京津冀事業部營銷部負責人陳軍今日被實名舉報,稱其與女員工存在不正當關係,舉報者稱該女員工系其合法妻子。職場是個大雜燴。對於職場女性來說,要想在職場中更好的生存,更好地保護自己,就更需要用心。身為職場女性,如何才能正確把握交往尺度?工作職業化職場女性是職場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領導、同事,尤其是其中的男性,都樂意或者更加喜歡與其交流相處。
  • 老闆請客,員工買單?老員工教你如何正確處理這件事
    但是有時,在和同事一起吃飯的時候,老闆也會主動要求加入,因為在老闆看來,自己和員工們一起共進晚餐,可以加進自己和員工們的感情,培養團隊的凝聚力。甚至經常的,老闆會主動約自己的員工們一起聚餐。但有時候,和老闆出去吃飯也不一定輕鬆。這不,小李最近就遇上了這樣的難題。
  • 新員工在酒桌上該如何給領導敬酒?職場達人,告訴你答案!
    【導讀】當進入一家新的公司,職場新人總是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新員工在酒桌上該如何給領導敬酒?職場達人認為,遇事我們要考慮問題的本質,那就是職場新人給領導敬酒的目的是什麼呢?到底是為了給領導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呢?還是純粹的酒桌禮儀?
  • 易法通丨員工「簡歷造假」如何處理?能否直接開除?
    在職場中,擁有一份好工作有許多的益處,而這其中最大的益處,莫過於可以讓你擁有更大更好的平臺,同時也讓你獲得更高薪水。這也是絕大部分職場人所嚮往的。但總有些崗位,因為一些硬性要求,就把大部分求職者攔在了門檻外。這時要是對於那些擠破頭都想要這份工作的求職者來說,要怎麼辦呢?
  • 職場:離職員工如何對待?聰明的老闆都會知道怎樣做!
    而百度方面也是一再挽留,且不論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不難看出的是雙方都不想撕破臉,都想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這就是現代職場最常見的一種關係,一種離職員工和前任公司的關係。小李是一家公司剛離職的員工,和他一起走的是一整個部門,原因無他,屬於技術部門的他們在公司總是被老闆忽視,公司更加重視運營部和市場部,既然如此小李就毅然決然的辭職,不過小李也沒想到其他人都願意跟著他。
  • 孩子學習沒有積極性,懶散該如何引導
    孩子雖然性格懶散,但是只要有一個理由,他們還是願意忙起來的。2、賦予責任治療懶散為保證孩子的保持做事活力,家長可以採取「分段學習」的方式,學習半小時休息十分鐘,背英文課文也一樣,背兩段休息一下,學習的時候就採用問答的方式整理資料,避免孩子一個人學習的時候打瞌睡,做完作業後就讓孩子下樓和家長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孩子在嘗到甜頭後,情緒會很高,有助於克服懶散。
  • 新員工與同事相處,學會這些就夠了,讓你贏得職場好人緣
    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在一個公司或者團隊當中,出現老員工欺負新來的員工,已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這種情況越來越多,這往往也極大的考驗了新人們的能力,如何迅速的處置好團隊當中的人際關係。在處理同事關係的時候,需要把控好一個尺度,不能太近,也不能太疏遠。那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呢?教你4招,不僅讓你人緣好,還會讓你工作更順利。1、麻煩對方,及時還上人情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很多人習慣性的自己一個人埋頭苦想,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