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會說,現在的娃可不比從前了,如今講究的是「精神餵養」,不僅得讓孩子吃飽,還得讓他們吃好,否則以後發育不良怎麼辦?
但對於老一輩的人而言,可不這麼想,她們認為,自己從前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嬌氣」,和大人一樣,吃點粗糧不好嗎?
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要知道寶寶的輔食也分為三六九等,有些輔食不但沒營養,還容易積食,所以別給娃亂吃。
低等「毒輔食」,不僅沒營養,還容易積食,著實不可取
關於寶寶輔食該何時添加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給出建議,認為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鄰居家陳姐的寶寶已經7個月大了,但前不久因病住進了醫院,當詢問陳姐原因時,發現是孩子的姥姥餵錯了輔食。
姥姥很喜歡自己的大外孫,她害怕寶媽的奶水,孩子不夠喝,所以想著餵點其他食物,讓外孫吃飽了。
於是將自己煮的米湯餵給了孩子,但沒成想造成了寶寶的積食,這才認識到,原來傳統觀念中的食物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孩子了。
其實這種想法不是一個人的特例,很多人心中都沒有「輔食」的概念,所以才會讓寶寶的胃陷入「迷茫」當中。
因此低等「毒輔食」要儘量規避,比如常見的有菜湯和米湯,這些食物看起來清淡,但其實沒有太多營養,吃多了反而容易讓孩子積食。
除此之外還有葷湯和魚肉,很多人認為魚肉有營養,但凡事都得分情況來看,這些食物中含有的營養元素其實並不多,不太適合孩子吃。
對於要不要喝果汁這個問題,其實美國兒科協會認為,1歲以內的寶寶儘量不要碰,因為裡面的糖分比較多。
最後就是老人眼中的「粗糧」
了,畢竟孩子的腸胃消化功能有限,對於「大顆粒」的食物而言,容易讓孩子積食。
中等「傳統輔食」,寶寶不愛吃,對其身體發育也不起作用
當寶寶到了6個月的時候,很多寶媽都會給孩子準備輔食,而且精選了很多食材,但問題是寶寶不愛吃,這讓很多家長犯了愁。其實面對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有2個。
1)媽媽沒有為寶寶選對輔食
嬰兒不喜歡吃輔食,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選對食材,如果寶寶在吃的時候,感覺到了不舒服,他就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進而就會產生挑食的現象。
2)寶寶喝奶沒有適量地減少,孩子有些「撐」了
寶寶在增添輔食的同時,沒有為寶寶減少「奶水」,這樣的話,寶寶就很難吃下輔食,自然也就吸收不了其中的營養,對身體發育也就起不到作用。
所以對於孩子的「中等傳統輔食」而言,雖然寶媽也在用心做,但如果孩子不喜歡,不愛吃也不願意吃,那就很難給到孩子一個好的過渡期。
高等「科學輔食」,既健康營養,寶寶又「愛不釋口」
可能很多媽媽看到上面那兩點後,會更加疑惑,「毒輔食」不能吃,「中等輔食」寶寶又不喜歡,那該怎麼辦?
其實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只要把握兩點就好,其一是在正確的時間,為孩子增添輔食;其二就是讓孩子愛上吃飯,愛上輔食。
兒科醫生劉長偉在《輔食每周吃什麼》這本書當中,為寶媽解決了這兩大難題,這本書是專門為6個月到3歲寶寶所寫的輔食書。
裡面介紹了每個階段的寶寶,應該吃什麼樣的輔食,都有詳細的介紹,裡面的食譜數量共計215道,不但有豐富的食材,還有準確的做法。倘若寶媽不會,還可以照著食譜學習,既方便又省心。
對於寶寶輔食而言,媽媽想要告別輔食的三六九等,就需要為孩子提供科學的飲食,這樣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因此別再給娃亂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