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周末遊山西#說到懸空寺,中國有七座,北方有六座,南方有一座。 其中最有名的是山西恆山的懸疑寺。 這座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領土,距大同市65公裡,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教三教合一的寺廟。
懸空寺原稱為「玄空閣」,「玄」源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教義,「空」源於佛教的教義。 懸空寺離地面約50米,兩側建在直立100多米的陡峭懸崖上,感覺像貼在懸崖上,從遠處抬頭望去,可以看到重疊的殿閣,筷子一樣的木柱只支撐了幾十根, 在中文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後代多被稱為懸空寺。 2010年入選時代雜誌的世界是危機四伏的十大建築。
那麼,整齊的寺廟為什麼必須建在懸崖上而不是平地上呢?萬一遇到泥石流這樣的天災和人禍,有建築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寺廟就會倒塌,專家翻閱了剩下不多的歷史資料,知道北魏時代,當地翠屏峰山附近一到雨季就發生洪水,妨礙交通的餘民不說話,當時平民們的見識有限,所以經常迷信地認為每年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只是,當時附近沒有平地,所以適合建寺廟,之後,天師道長發現在是翠屏峰懸崖上建寺的「靈氣之地」,所以道長必須在仙人死前留下遺訓,讓弟子們在翠屏峰上建一座空寺廟,達到「上延霄客,下絕對吵鬧上浮」的效果,之後,門徒經過多年的計劃設計,突破了阻力,總有一天這座懸疑寺會建成。
很多人用建在絕壁上的「危樓」描述懸疑寺,懸疑寺為什麼千年不倒? 建設中有什麼秘密? 自古以來人們的說法也不同, 20世紀90年代,懸疑寺迎來了文物部門組織的翻修和保護,但沒想到這次翻修揭示了懸疑寺建設的秘密,在西方走廊,幾個橫梁已經過時,為了寺院能繼續存在,專家決定把它們取出來換成新的。
奇怪的是,幾個工人一起努力也抽不出橫木來,為了保證修理的進度,暴力鋸斷了時工人發現橫木很硬,掛在橫木洞裡的橫梁更難出來了,橫梁的形狀也特別獨特,有專門製造的人工牙齒和被斧頭切開的裂縫,裂縫中有幾個楔子,這種楔子的結構原理和現在常用的膨脹螺釘一模一樣。
在巖洞中插入橫木時,用楔子展開橫木,將橫木的倒齒對準巖縫的各種槽,楔子越深越緊,而且,用於製造橫木的樹又硬又耐腐敗,活用力學原理,可以說是古代的「黑科技」,另外,寺院建設時使用了很多榫結構,在保持高強度的同時,保證了一定的穩定性和靈活性,之後,根據史料上記載的記錄,懸疑寺在地震中多次沒有受到損傷。
另外,自己的懸空寺的選址在一處凹壁內,由於受到風的曬傷的影響很小,所以建築材料整體保存得很長。 但是,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懸空寺內佛、道、儒三教也兼有,歷代朝野臣民對此很重視,這也是沒有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懸空寺的巧妙結構使遊人只能在狹窄的廊道和懸索臺上緩慢行駛,不會產生擁擠現象,大大減輕了遊人對廊道和懸索臺的壓力,現在的懸空寺是渾源縣的名片,每年都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遊客們登上寺廟眺望,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結晶,看到這裡,大家對於懸空寺的巧妙結構了解了嗎?你來過這裡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