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大會暨涉非法律人才培養研討...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大會暨涉非法律人才培養研討會12月19日在湘潭舉行。湘潭大學副校長廖永安、湖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心球先後在這次活動的開幕式上發表致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廖躍文在開幕式上宣讀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的賀信。湘潭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黃德華主持了開幕式。湘潭大學法學學部召集人、信用風險管理學院院長顧敏康在閉幕式上進行了總結。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蔡高強主持了閉幕式。出席這次活動的還有商務部援外司原副司長王成安,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沐濤,湖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鄒冬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相關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等共計百餘人。

廖永安在致詞時代表湘潭大學向與會者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說,2020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豐碩,而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湖南)自貿區的設立為深化中非合作擎畫了宏偉藍圖,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的成立可謂承前啟後、恰逢其時。

廖永安表示,湘潭大學法學學科在非洲法研究方面起步較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早在1998年,湘潭大學就成立了我國第一個非洲法律研究機構——「湘潭大學非洲法研究所」。2005年,湘潭大學組建了「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2010年,湘潭大學入選「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與東非排名第一的烏幹達麥克雷雷大學結為合作夥伴,為非洲法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提供有效機制;2014年,烏幹達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這是烏幹達的第一家孔子學院。2019年改組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為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並獲批為湖南省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

廖永安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湖南)自貿區建設,為中非交流合作與經貿往來提供了有利機遇。加強非洲法律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對於保障「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在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之際,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召開「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大會暨涉非法律人才培養研討會」,弘揚中非團結合作的主旋律,探討涉非法律人才培養,有利於密切中非人文交流,共建中非學術共同體,為深化中非經貿合作貢獻真知灼見。

李心球在致詞時代表湖南省商務廳,向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表示祝賀!他說,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經濟全球化遭遇罕見逆流,中非經貿合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一是中非經貿合作的基本盤沒變,甚至地位更加重要,但新情況與老問題交織。二是「雙循環」與中非經貿合作一脈相承,同頻共振,並行不悖。三是歐美重新認識非洲、日印長期經略非洲,使中非經貿合作面臨的競爭格局和形勢更加複雜化。

李心球指出,湖南是中部地區重要省份,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紮實,對非合作有傳統傳承和名片效應:一個毛澤東—中非傳統友誼的締造者,一個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解決吃飯問題;有產業匹配和市場互補兩個基礎:湘非產業「門當戶對」、結構契合度高,湖南產品深得非洲市場、深受百姓喜愛,經貿規模雖然不大,但來勢看好,合作空間和潛力巨大。

李心球表示,2020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打造中非地方經貿合作新高地的若干意見》。湖南省下一步將持續深入落實「對非合作八大行動」,著力推進對非合作「三個轉變」,著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搶抓2021年1月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正式生效的機遇,圍繞兩個國家級平臺打造地方對非合作新高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的賀信表示,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經過30年建基立業,現已成為我國非洲法研究起步最早、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專門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願與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和新設基地加強交流合作,攜手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增添智庫力量。

在開幕式上,廖永安和李心球共同為「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嚴永添為基地撰寫了「法律服務貫中非,人文交流通世界」的賀聯。中國非洲研究院、中國亞非學會、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等單位也為基地的成立發來賀信。

王成安、嚴永添、沐濤,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偉東、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歐愛民依次在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院長洪永紅主持了研討會主題發言。

雲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賀鑑,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新華,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非洲法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卡,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韓志斌,南京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張振克,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新剛等先後在研討會專題研討階段發言。湖南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陳曉紅、湖南農業大學中非農業發展與合作基地執行副主任文春暉分別主持了研討會專題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西亞非洲》編輯部主任詹世明,湘潭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副教授、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兼職研究員鄒琳,中非經貿合作研究會首席金融顧問、湖南省委省政府法律顧問鄒紅豔王兆煥,湖南工程學院講師黃星永王正剛先後就專題研討進行了評議。       

這次活動的指導單位為湖南省商務廳,主辦單位為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湘潭大學,承辦單位為湘潭大學法學院、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

據悉,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隸屬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基地依託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組建,將以人文交流合作和中非法律服務為中心,緊跟中非經貿合作實踐需求,整合國內外非洲人文和法律研究的優勢資源,著力打造接地氣、具有顯著影響力的科學研究高地。(劉功奇、方曉慶)

相關焦點

  • 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
    三湘都市報12月20日訊(通訊員 馬志遠 方曉慶 記者 黃京)昨日,湘潭大學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基地成立大會暨涉非法律人才培養研討會在該校召開。來自中國非洲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本次活動。
  • 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
    「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11月23日,上海師範大學主辦,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上海市「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戰略創新團隊承辦的「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滬召開。  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恆致開幕詞。
  • 【新聞快訊】中國非洲史研究會201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辦
    11月22日-24日,由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非洲史研究會2019年會暨「『一帶一路』與非洲歷史研究新起點」學術研討會在廣外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 永雄投資為湘潭大學首批國際信用法律碩士頒發400萬獎助學金
    華聲在線6月12日訊(通訊員 楊柳英)6月11日,湘潭大學第一批赴美留學國際信用法律碩士獎助學金發放儀式暨第二批赴美留學人員選拔動員大會在該校成功召開。長沙永雄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長沙永雄投資」)為陳曉妍等9名赴美留學國際信用法律碩士頒發了近400萬元獎助學金。
  • 吉林大學法律碩士培養實踐基地落戶瀛慶
    孟軍主任代表瀛慶所對吉林大學法學院的認同和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瀛慶律師事務所高度重視與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高度重視對青年法律人才的培養與選拔,積極與各大法學院建立法學實習基地,開展院所之間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合作。
  • 首都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
    12月3日至4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的首屆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經驗交流及推進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教育部及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領導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研討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培養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性及方法途徑。
  • 浙師大經濟和管理學院承辦2020浙江(金華)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
    11月9日下午,2020浙江(金華)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經貿論壇在金華偉達雷迪森酒店開幕。開幕大會上發布了由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中非經貿研究團隊出版的《中非產能合作報告》(2019—2020)。報告主編之一張巧文博士介紹了該報告的出臺背景、立項意義、寫作團隊、寫作過程,同時推介了學院對非經貿研究的布局以及其他研究成果。
  • 推動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 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
    推動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 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金羊網  作者:薛江華、賀宇  2020-11-20 第二屆粵非交流合作周暨慶祝中非合作論壇成立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中國日報6月17日電(記者 鄒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暨中文國際教育論壇於2020年6月16日在逸夫會堂舉行。經過60多年的發展,學校對外漢語教學專業學科基礎不斷夯實,人才培養成果斐然,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劉偉校長強調,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是學校黨委在新時代做出的重要決定,將在既往國際中文教學、中華文化國際推廣及研究基礎上,積極整合相關優質資源,提升國際文化交流水平,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法先生
    2020年 9月3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法先生北京辦公室舉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大煒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法先生是法學院一個新的嘗試,有別於此前的公檢法機構及律師事務所。希望通過此次與法律科技平臺法先生的合作,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前沿法律科技,了解法律行業革新的方向,切身體會未來法律的新形態。法先生創始人吳飛表示,中國政法大學在我國法律人才培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法先生
    —— 法先生全流程智能法律服務平臺致力於以科技改造法律行業推動法律服務行業革新2020年 9月3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在法先生舉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大煒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法先生是法學院一個新的嘗試,有別於此前的公檢法機構及律師事務所。希望通過此次與法律科技平臺法先生的合作,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前沿法律科技,了解法律行業革新的方向,切身體會未來法律的新形態。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張赫 攝中新網海口12月8日電 (記者 張茜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8日下午在海口籤署協議,合作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當日,海南大學「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揭牌。
  • 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分會成立
    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分會成立大會暨老年人防騙維權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分會成立大會、老年人維權業務培訓和老年人防騙維權研討會三部分組成。會議伊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副會長王德山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陳洪忠會長代表理事會宣布「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分會」成立,並與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蔡雙共同為分會揭牌。據悉,北京老齡法律研究會分會是由來自48家律師事務所的81名律師會員組成,旨在組織一支專業的法律服務團隊,實現「法護老人權益,保駕老齡產業」的辦會目標。
  • 「重磅」吉林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落戶聚法
    2020年10月,吉林大學法學院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在鼎新大講堂隆重舉行。聚法科技(長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法」)CEO梁海強先生應邀參加典禮,為吉林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落戶聚法揭牌。
  • ...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在海南大學揭牌
    「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揭牌儀式。此次在海南大學建立「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海南大學成為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項目院校,既是推動產教研融合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提升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一次生動實踐。
  • 「雲啟動」—2020年度「一帶一路高端經貿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
    6月10日下午,2020年度「一帶一路高端經貿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通過網絡在線的形式,舉辦了一場以「一帶一路國家在重大緊急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加強經貿法律實務的合作
  • 中非經貿合作城推動加深中非經貿多維交流
    2019年,中非雙邊貿易額達到2087億美元。  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加深中非經貿多維交流,「中非經貿合作城」項目推介會暨經貿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日前在京召開。此次會議由中鐵弘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漢王國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坦尚尼亞)、漢王礦業貿易有限公司(南蘇丹)、寮國華盛礦業有限公司承辦,多國駐華使館等協辦。
  • 網絡空間治理中國論壇 2020年會暨江西財經大學數據法律研究院成立...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劉彧)報導:12月26日上午8點30分,由中國科學技術法學網絡空間法專業委員會、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網絡空間治理中國論壇」2020年會,暨江西財經大學數據法律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江西財經大學模擬法庭順利召開
  • 《中國、非洲和中非關係概況500句》發行式暨「漢語橋—中非友誼...
    2015年9月10日,《中國、非洲和中非關係概況500句》發行式暨「漢語橋—中非友誼知識競賽」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前外交部長李肇星應邀出席並致辭。
  • 金牛法院與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舉行共建教學實踐基地籤約儀式暨訴源治理「三源共治」研討座談會
    9月27日,我院與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院校共建籤約儀式暨訴源治理"三源共治"研討座談會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舉行。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郝洪剛、院長周洪波、我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志偉,副院長徐孝、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馮雪出席儀式,會議由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文軍主持。張志偉院長首先介紹了法院的基本情況,並對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作為全國著名的法學高等學府、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作用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