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能不能吃手?不讓孩子吃手有三個不良後果,幾年後會變本加厲

2020-12-23 豌豆媽媽育兒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2個月後開始特別喜歡吃手,剛開始他們會開始吃拳頭,後來發現手指吃起來更舒服,他會把手指伸進嘴巴裡,那麼孩子究竟為什麼喜歡吃手?吃手這種行為家長要不要進行幹預呢?

嬰兒吃手的原因

最開始是無意的行為

嬰兒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吃手了。出生後,因為神經系統發育的不完善,孩子的大腦並不能指揮手,所以孩子的手都是無意識的動作。因為新生兒天生具有吮吸需求,接近嘴巴的任何東西,寶寶都會嘴巴進行吮吸。無意識中他發現了手可以吃,而這個吃手的過程讓孩子感覺到很舒服。下一次孩子還會去做相同的舉動——吃手。

吃手可以進行自我安慰

嬰兒的吮吸需求在孩子因為睏倦、害怕、煩躁哭泣的時候,孩子都會以吮吸需求來安慰自己,當嬰兒無意識把手指伸進嘴巴的時候,他會發現吮吸可以帶來快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舒服。而手就像是一個「玩具」,一個孩子可以隨時拿起來玩的玩具,這個吃手的過程讓孩子得到了自我安慰,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吃手的時候是非常愉悅的。

吃手是孩子在對這個世界認知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認識世界是從嘴巴開始的,這也被稱為口欲期。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從自己的手開始然後範圍逐漸擴大,當手部的力量越來越大,能夠放進嘴巴裡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嘴巴喜歡嘗試各種不同材質的玩具,所以1歲前的嬰兒喜歡把手裡的任何東西都放進嘴巴,

他們會體驗到不同材質不同的感覺,這些感覺認知會刺激寶寶的大腦。

所以對於1歲前的寶寶,父母面對孩子吃手不要有這樣的錯誤認知:

孩子吃手是不是沒有吃飽?如果吃過奶後吃手和飢餓沒有關係;孩子吃手是不是有問題?沒有問題,這是嬰兒階段必經的階段;嬰兒吃手的發展過程

2個月開始階段

2個月大的嬰兒已經開始吃手,這是因為嬰兒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開始發育,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從中心到外圍,所以嬰兒嘴巴周圍的神經比手部的神經發育的更早。但是此時嬰兒的手還不能夠到更多的東西,所以孩子吃手的過程其實是無意識的。

4個月嬰兒開始探索

4-5個月的嬰兒,他們吃手的時候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孩子吃手的姿勢已經從拳頭變成了手指,但是在孩子的意識中,他並不能認識到這是他的手,他通過吮吸的過程是在認識自己的手,比如每個指頭伸進嘴巴都是不一樣的,孩子每次吃手的心情也是不一樣的。傷心的時候吃手是安慰自己,而吃飽後吃手是在自娛自樂。

6個月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

6個月的孩子他的視覺已經從平躺著到坐起來,孩子的視覺範圍變得越來越大,孩子的好奇心也在增加,這個時候凡是一切能夠拿到手裡的東西,孩子的第一反應都是吃進嘴巴裡,因為他要嘗一嘗這個物品是軟的還是硬的,幫助大腦建立最早的認知。

1-1.5歲,口欲期逐漸結束

孩子的口欲期結束時間在1-1.5歲,口欲期和孩子的獨立性是成反比,當孩子越來越獨立,自己可以幹更多的事情時,他對用嘴巴探索興趣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自己的手。

不讓孩子吃手的後果

很多父母不喜歡讓孩子吃手,總覺得手不乾淨,甚至因為不讓孩子吃手會給孩子帶上手套,這樣做可能暫時會解決問題,但是會給孩子的成長埋下禍根。

首先,孩子吃手或者吃其它東西會變本加厲

吃手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當父母不讓嬰兒吃手後,孩子過了口欲期,可能吃手的行為反而會變本加厲,因為孩子內心的感受沒有被滿足,等到2歲後,甚至幼兒園後,很多孩子開始出現咬手指、咬被角、咬下巴等行為,就是口欲期的延長。

其次,影響孩子大腦早期的發育

研究表明,外界豐富的感受和刺激,可以有效促進寶寶大腦皮層的生長,刺激越多,大腦皮層的腦神經就會越複雜,寶寶的大腦也將會越發達,

因為嬰兒早期的大腦刺激其實是用嘴巴來刺激的,如果阻止孩子吃手,嘴巴對大腦的刺激也會減少。

第三,影響孩子內心的獨立

嬰兒吃手的過程,也是孩子在建立自我內心的滿足感,比如媽媽不在吃手自我安慰;睡醒後一個人的遊戲——吃手;當孩子內心安全感建立之後,才能開始從媽媽身邊走向更廣闊的的世界。阻止孩子吃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沒有辦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差,成長過程中獨立性也會差,會膽小,不敢嘗試。

怎樣幫助孩子科學的吃手

保證孩子手的乾淨性。4個月前孩子的手能碰到的玩具有限,成人最好不要用自己的手去頻繁觸碰孩子的手。儘量準備不同材質的物品。用嘴巴去吃東西是在幫助寶寶刺激大腦神經,促進大腦發育,不同材質體驗不同,傳遞給大腦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儘可能準備更多更安全的玩具讓寶寶去啃、咬。8個月之後做好安全防護。8個月之後孩子開始學會爬行之後,放進嘴巴的東西越來越多,父母需要有防範意識,保證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吃手比較厲害,手指出現蛻皮、紅腫,可以儘量準備更多玩具,或者牙膠,知道替代物。

相關焦點

  • 嬰兒吃手有什麼害處
    嬰兒吃手的害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牙:常常吃手的嬰兒可能會影響牙齒的正常萌發和生長,會讓牙齒長得歪斜,無法咬合,進而影響講話的清晰度、臉型的外觀等。2.手:嬰兒長時間把手含在嘴裡,會使得手指腫脹疼痛、感染細菌甚至產生脫皮和變形等不良後果。
  • 嬰兒吃手的原因
    嬰兒吃手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原因,具體來說,共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吸吮的需要這是由於他們具有生理上的吸吮需求,手指成了安慰自己的遊戲工具。相比較人工餵養和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前者吮吸的機會要少得多,因此更容易出現吃手的現象。
  • 強行制止寶寶吃手會有什麼後果,會影響寶寶發育嗎?
    「寶寶出生快滿四個月了,最近這段時間寶寶特別愛吃手,家裡人為了衛生嚴格限制寶寶吃手,這樣做可能有什麼後果啊? ???」寶寶吃手指大多從出生後2個月開始了,這標誌著寶寶心理髮育進入新階段,說明寶寶長本事了,是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方式。
  • 四個月寶寶總喜歡吃手,會不會不衛生,怎麼辦?
    寶寶吃手能代替媽媽乳頭,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安撫方式,嬰兒能夠自己找到滿足的方式,也有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正常的吃手不要阻止不少家長會在小寶寶吃手時直接阻止,怕孩子養成習慣,大了不好戒。制止本身,就會對「吃手」的行為造成強化,越是制止,寶寶越是想吃手。假如寶寶只是偶爾吃手,並沒有造成身體傷害或者造成其他不被接納,家長並沒有必要特意制止。
  • 小嬰兒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智力發育的信號!2歲後吃手要幹預
    2歲後吃手要幹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嬰兒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智力發育的信號!2歲後吃手要幹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1歲以下的嬰兒總是喜歡吃手。一些母親對此表示擔心。
  • 一隻小手吃到晚!孩子吃手到底在吃什麼?
    這兩天,跟好朋友視頻聊天時,她 6 個月的女兒也是吃手吃得一臉沉醉。為什麼孩子對吃手有這麼大的「癮」呢?當孩子能做到收放自如地吃手時,請為孩子鼓掌 30 秒:孩子長大了,吃起手來,想吃就能吃了。通過吃手,小嬰兒能進行自我安撫,為自己提供安全感。這和大人喜歡把自己卷進小被子裡尋求安全感,很類似。「吃手」無疑是這個階段嬰兒最愛的活動,在媽媽不能及時給孩子餵奶和安撫時,孩子可以通過吃手來進行自我滿足。
  • 寶寶吃手怎麼戒 寶寶吃手正常嗎
    新手寶媽們經常會遇到寶寶吃手的情況,寶寶吃手家長們通常都很擔心,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有什麼不好的情況,也怕不衛生。那麼,寶寶吃手正常嗎?寶寶吃手有什麼害處?寶寶吃手怎麼戒?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吃手怎麼戒寶寶經常吃手,這可急壞了寶媽們,手上細菌那麼多,太不衛生了。那麼,寶寶吃手怎麼戒?
  • 超過這個年齡,寶寶還總吃手?當心會有2個危害
    當寶寶差不多6個月左右,大多數情況下會出現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吃手」。許多媽媽非常擔心手上的細菌會導致嬰兒生病,所以她們盡最大努力阻止寶寶吃手,但這似乎非常無效。那麼,嬰兒吃自己的手是好是壞呢?今天,我們談談嬰兒吃手的問題。為什麼寶寶對吃手「情有獨鍾」?
  • 嬰兒一直在吃手,需要阻止他麼?會影響孩子麼?
    嬰兒吃手,到底要不要阻止他?每個初為人偶母的媽媽可能都會注意到孩子會有這樣一個階段。我認為只要在保證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就讓孩子自由發揮去吧。記得一次在火車上看到一個三個月左右的嬰兒,躺在他媽媽的懷裡,正在高度專注的把自己的手往嘴裡放,努力的嘗試了好幾次以後他終於成功了,順利地吮吸著他的手,發出很大的聲音。他媽媽看著他笑呵呵的說:「不講衛生了哦」然後就把嬰兒的手從嘴裡拿出來了,然後那個嬰兒突然就大哭起來,媽媽笑著對孩子說「寶貝怎麼了啊,是尿了麼?還是想吃奶奶」,可是孩子仍然大哭不止。
  • 三個月的嬰兒吃手是餓了嗎 嬰兒吃手不是餓
    只要寶寶一哭,就給TA餵奶,久而久之,寶寶就逐漸養成了「有奶才睡,無奶不睡」的習慣。長期奶睡可能引起的3個問題1、影響寶寶自主入睡:寶寶本身睡眠周期就短,容易醒來,但一般很快自己可以再次入睡,如果習慣了靠吃奶繼續睡,容易導致TA不願意自己嘗試入睡,會養成醒來就找奶吃的習慣,會影響寶寶自主入睡。
  • 孩子經常吃手會影響「顏值」,用這幾個方法,幫娃擺脫吃手
    群裡有一位媽媽說,寶寶3個多月了,最近越來越喜歡吃自己的手,大人上去把手給拿出來,他馬上又會自己將小手塞進嘴裡,而且吃得還津津有味。這位媽媽說小寶寶一有時間就會吃手。家長都會擔心寶寶的小手髒,怕把細菌吃進肚子裡面。總是拿乾淨的小毛巾給孩子擦手又擦嘴的。
  • 三歲後還吃手,影響顏值
    寶寶吃手這件事,有些家長習以為常,有些家長強行制止。其實,寶寶2歲前吃手是智力發展的小信號,但3歲後應及時改掉這個習慣,否則會引發上顎前突、齒列狹窄等問題,影響顏值。也就是說,1歲以內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如吸吮、吃喝、吃手等,這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有的家長會奇怪,手上細菌多,寶寶總吃手會拉肚子、生病吧?這種擔心其實沒必要,寶寶的口水往外流就是其自我保護的一個本能。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注意力逐漸被周圍五彩斑斕的世界所吸引,吮指活動會逐漸被其他活動取代。
  • 孩子吃手究竟該不該管?
    小嬰兒吃手可促進大腦發育「其實寶寶到了兩個月之後開始吃手,是智力發育正常的表現,如果兩三個月了寶寶還不會吃手或者不能將手放到嘴裡,反而有可能存在問題。」劉春陽說,「當寶寶能把手放在嘴巴裡啃的時候,說明寶寶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已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了。」
  • 寶寶該吃手就吃手?吃手背後的秘密,你真的了解嗎?
    那嬰兒吃手的現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那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很關心這個話題,對此呢,家長的意見也不一致。有的說這是正常現象,小孩子都吃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那有的家長呢,對於寶寶吃手上癮怎麼阻止都阻止不了,擔心寶寶的手上細菌太多,孩子每天把手放在嘴裡的話,很容易生病。那長期吃手呢,對牙齒的健康也會有影響。那寶寶到底為什麼吃手呢?
  • 孩子吃手更聰明!但這兩個年齡還在吃,就該管管了!
    「我家寶寶更誇張,不單單啃手,只要是他能抓住的東西,通通往嘴裡放,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呀?? 口欲期,也叫「口腔敏感期」,孩子會把他們能觸及到一切的東西,都塞進嘴巴裡,通過啃咬的方式,去感知它們。 而他們的小手,是他們最先能有機會放進嘴巴裡的,於是,手也就成了孩子的第一個「玩具」。
  • 孩子都得剃胎毛嗎?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十個育兒問題有了答案
    導讀:孩子都得剃胎毛嗎?寶寶吃手一定要制止嗎?這十個育兒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病從口入,孩子吃手要及時制止嗎?這個時間段吃手「好處多」
    有的專家認為吃手指的孩子更聰明,不需要擔心,但是新手媽媽依然憂心忡忡,畢竟每天給孩子提供了幾乎「無菌」的生活環境,在看到寶寶摸完髒兮兮的物品之後,毫無顧忌將手指伸進嘴裡的那一刻,媽媽是崩潰的。簡單粗暴打斷孩子吃手的媽媽不在少數。其實孩子在嬰兒期吃手確實是有很多好處的。
  • 兒童腦癱會吃手嗎?
    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高產次、早產、流產是雙胎或多胎證,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臍帶繞頸,早產兒或過期產兒,出生低體重兒、出生後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黃疸、顱內、出血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病變部位在腦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 嬰兒愛「吃手」是智力發展信號
    新生兒長到兩個月至三個月時,隨著大腦的發育,嬰兒逐步學會兩個動作:一個是用眼睛盯著自己的手看,另一個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對於他們來說,吮指是一種學習和玩耍。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這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大大提高。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行動,為5個月左右學會準確抓握玩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吃手是嬰兒探索和成長的表現
    細心的母親會發現,嬰兒在剛開始是用嘴巴吸吮整個小手,然後才開始慢慢地吸吮單個手指,這不僅是嬰兒吸吮本領的進步,更是他們自發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大腦不斷支配自身行為的進步。因此,父母應該摒除傳統「嬰兒吃手不好」的舊觀念,正確認識嬰兒吃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