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小廁所,大民生。校園的廁所更是如此。
3月2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日前《河南省中小學校「廁所革命」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下發,推進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廁所建設,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努力補齊影響師生生活品質的短板,為廣大師生營造衛生、健康、文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場所。
2020年,解決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不衛生廁所改造
《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分校施策。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廁所建設應統籌規劃,堅持「安全、衛生、經濟、適用、環保」的理念。實事求是,立足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合理選擇適宜的廁所建設方案。
力爭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學校衛生廁所建設改造,實現中小學(含教學點)、幼兒園廁所基本達到安全、衛生、環保等底線要求。2020年,基本解決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不衛生廁所改造問題,2021年,基本解決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廁所面積不足、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形成健全的衛生廁所管理維護制度,規範學生如廁行為,提升學生衛生健康文明素養。
全面摸排評估不衛生廁所情況
據了解,根據《方案》,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參照農村無害化廁所,城鎮公共廁所建設相關標準,對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情況進行摸排評估,逐校逐園核實,以縣域為單位摸清中小學校、幼兒園不衛生廁所的數量、面積、模式以及涉及學校和學生人數,分析衛生廁所建設、管理維護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情況。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相關技術力量,研究現行的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標準以及技術規範中關於廁所建設的相關技術規定,研究借鑑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農村衛生廁所建設經驗。加強與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聯繫,針對各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衛生廁所改建技術方案。
有條件,新建校舍均應設置水衝式廁所
衛生廁所建設模式應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村鎮建設規劃等科學合理確定,各地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一校一策,確定改廁模式。
原則上,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校舍均應設置水衝式廁所。供水、汙水管網配套完善的地方,可建設水衝式廁所,安裝節水型衛生便器和節水控制器。有供水能力,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地方,可將旱廁改造為使用節水便器的三格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並推廣使用操作簡便、成本經濟的智能節水控制器。對水資源嚴重短缺、供排水和冬季供暖管網配套條件差,確實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保留旱廁並進行安全衛生改造,如安裝幹封式糞尿分集蹲便器,改建「堆肥式」廁所等。
加強人性化設計,提高女性廁位比例
《方案》要求,加強學校衛生廁所人性化設計,提高女性廁位比例,特殊教育學校、接收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學校,要建設方便殘疾學生使用的衛生間及附屬的盲道、輪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設施設備,提高廁所使用便利性。
突出質量安全、適用實用、環境整潔、方便舒適、乾淨衛生等實用功能。合理設計蹲位數量,基本滿足學生課間高峰期如廁需求;設置蹲位隔斷或廁門,注重保護學生隱私。獨立式廁所原則上應建在校園內地勢較高、地基排水通暢、不易被雨水淹沒處,貯糞池遠離供水系統。應採取保溫禦寒措施,貯糞池(無害化處理設施)應建在冰凍線以下。廁所蹲位不得建於貯糞池之上,並與之有隔斷。廁所地面應防滲、防滑,廁所應設置洗手設施,一般配有紙簍和清潔工具,非連續性供水的水衝式廁所內應備有貯水設施。
提升學生如廁行為文明
《方案》要求,各學校要把文明如廁的養成性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內容,深入開展學生衛生健康、文明如廁教育。
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不斷增強學生衛生防疫防病意識,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便入池、大便入坑、便紙入簍、便後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教育和引導學生愛護廁所設施設備,不亂扔亂丟、不亂塗亂畫,正確使用衝水設施、洗手設施,節約用水;教育和引導學生注意保護隱私,注意安全。
把廁所衛生教育同日常管理相結合,營造共治共享的文明如廁環境。加強廁所日常保潔管理,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廁所環境保護措施和保潔制度,專人維護管理,每日適時清掃,保持廁所地面清潔,牆面無亂塗鴉及不雅文字,便器內無糞跡、尿垢、雜物等,及時清除貯糞池內的糞渣、汙水。廁所內設置廢紙簍,引導和教育學生勿向便池內扔手紙及其他雜物。
加強廁所設備養護、維修,定期檢查維護廁所安全衛生設施,及時更換損壞的零部件,保證廁所衛生設施正常運行。定期科學開展消毒、消殺工作,加強通風換氣,強化病媒防制,安裝必要的防鼠和防蚊蠅設施,防止蚊蠅在廁內滋生。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侯昺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