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小廁所,大文明。為推進山東中小學、幼兒園衛生廁所建設,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等七部門日前印發了《山東省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20—2021)》。提出,2021年底前,完成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建設改造,達到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形成健全的衛生廁所管理維護制度,實現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數量充足、比例合理、管理規範、衛生文明」目標。
記者從方案了解到,各市要以縣(市、區)為單位,對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情況進行全面摸排,逐校逐園核實,摸清不衛生廁所的數量以及涉及學校和學生數量,分析衛生廁所建設、管理維護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情況。原則上,所有摸排發現的不衛生廁所問題,應於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改造;衛生廁所面積不足、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須納入規劃並於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改造;新建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能夠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建設的也應納入規劃。規劃應明確所在縣(市、區)、學校或幼兒園名稱、建設類型(改造或新建)、建設數量(廁所數、蹲位總數、男女蹲位數)、建築面積、廁所模式(衝水式、三格式、衛生旱廁等)、規劃投資、資金來源、開工時間、完工時間等主要信息。
方案提出,堅持適度超前、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衛生廁所改造技術方案或指導意見。供水、汙水管網配套完善的地區,可建設衝水式廁所,安裝節水型衛生便器和節水控制器;有供水能力,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地區,可使用節水便器的三格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水資源嚴重短缺、給排水配套條件差的地區,可保留旱廁,進行安全衛生改造,如安裝幹封式糞尿分集蹲便器,改建無需衝水的「堆肥式」廁所等。
廁所改成什麼樣?
參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城鎮公共廁所建設等相關技術要求,合理設計蹲位數量,滿足學生課間高峰期如廁需求;加強學校衛生廁所人性化設計,提高女性廁位比例,設置蹲位隔斷或廁門,注重保護學生隱私。獨立式廁所原則上應建在校園內地勢較高、不易被雨水淹沒處,貯糞池遠離供水系統。應採取保溫禦寒措施。廁所蹲位不得建於貯糞池之上,並與之有隔斷。廁所地面應防滲、防滑,廁所應設置洗手設施,一般配有紙簍和清潔工具,非連續性供水的水衝式廁所內應備有貯水設施。特殊教育學校、接收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學校,要建設方便殘疾學生使用的衛生間及附屬的盲道、輪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設施設備。
廁所不僅要修好,還要做好管理維護。制定落實廁所環境保護措施,建立健全學校廁所日常保潔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切實提高常態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廁所日常保潔管理,保持廁所地面清潔,牆面無亂塗鴉及不雅文字,便器內無糞跡、尿垢、雜物等,及時清除貯糞池內的糞渣、汙水。廁所內設置廢紙簍,引導和教育學生勿向便池內扔手紙及其他雜物。加強廁所設備養護、維修,定期檢查維護廁所安全衛生設施,及時更換損壞的零部件,保證廁所衛生設施正常運行。定期消毒,安裝必要的防鼠和防蚊蠅設施,防止蚊蠅在廁內滋生。
衛生廁所建設的重點、難點是糞汙處理。各地要從實際出發,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廁所糞汙處理。建設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地區,要將學校廁所糞汙接入汙水處理系統,統一處理。沒有汙水處理設施,市政環衛提供糞汙清運服務的地區,學校應與市政環衛部門主動對接,將學校廁所糞汙納入市政環衛部門統一上門清理範圍,運輸至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對農村偏遠地區小規模學校、幼兒園衛生廁所,可以建設分散式處理設施,鼓勵各地探索糞汙資源化、汙水達標排放等經濟適用技術模式,或運用生物、物理手段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此外,各學校要把文明如廁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便入池、大便入坑、便紙入簍、便後洗手;教育和引導學生愛護廁所設施設備,不亂扔亂丟、不亂塗亂畫,正確使用衝水設施、洗手設施,節約用水;教育和引導學生注意保護隱私,注意安全。把廁所衛生教育同日常管理相結合,營造共治共享的文明如廁環境。
閃電新聞記者 張洪波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