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附近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屍體」,原來是出自秦二世之手!

2020-12-22 紫蓓談歷史

世人都道秦始皇嬴政暴政,但是其實秦始皇在位期間並沒有誅殺任何一個大臣。小編反而認為他的兒子胡亥,也就是秦二世才是真的昏庸暴政!他為了能夠上位先是夥同趙高與李斯偽造聖旨「謀殺」了自己的兄弟扶蘇,上位後迅速斬殺了有功的蒙恬,皇位穩固後居然還殺了很多自己的兄弟姐妹,已經有很多考古學家證實秦皇陵附近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屍體」都是胡亥所殺,可見胡亥的殘忍程度。他們生前都是胡亥的親人,胡亥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接下來的文章,小編就給大家講講秦皇陵附近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屍體」,原來是出自秦二世胡亥之手這段歷史。

趙高與李斯達成聯盟,促胡亥為帝

趙高見到李斯,沒有拐彎抹角,而是單刀直入。他說始皇帝留有遺詔,讓扶蘇做皇帝,這個遺詔在胡亥手裡,到底誰能做皇帝,就看李斯和自己商量的結果,想問問李斯什麼意見。李斯聽到趙高說這些,感到異常震驚憤怒,說:「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意為這種事情不是臣子所應當議論的。趙高並不死心,他深知李斯的弱點,於是繼續給李斯分析形勢,他讓李斯好好想想和扶蘇親近程度是否能與蒙恬相比。言外之意是如果扶蘇上臺,定會重用蒙恬,而李斯就會失去恩寵。李斯聽到此問,心裡就起了些許變化,猶豫一會兒說自己不如蒙恬。

趙高敏銳抓住李斯心裡防線鬆動的時機,接著說,一直以來歷史上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沒有幾個有好下場,如果扶蘇上臺李斯的下場也定會如此。何況胡亥很有才幹,始皇帝一直也很喜歡,完全具備成為皇帝的條件。李斯的心情變得更加複雜,他說自己本來是楚國的一介布衣,因始皇帝的寵信才有今天的一切,在這個關鍵時刻,自己不能做對始皇帝不忠之事。趙高見狀索性進行最後攤牌,他說聖人要順勢而為,如李斯聽自己的建議讓胡亥登基,可以保證世世代代享有榮華富貴,如果李斯執意讓扶蘇即位,那不僅自身難保,還將殃及子孫。

這個時候的李斯已經年過七十,長期處在權力高峰的他,已經習慣了權力的味道,這味道如同毒品一樣,讓他捨不得放棄所得到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即使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趙高的話正好擊中了他的軟肋,老鼠哲學又一次站了上風,他決定接受趙高的建議。在來之前,趙高對能否說服李斯心裡並不是很有底,畢竟李斯是秦國第一重臣,他和李斯之間地位有很大的懸差,而且李斯平日裡喜歡說大道理,看上去正義凜然,所以得到李斯肯定答覆時,趙高頓時欣喜若狂,從此他和整個秦帝國的命運就要發生巨大轉折。

胡亥、趙高、李斯的聯盟

於是,胡亥、趙高、李斯形成了聯盟。他們共同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處置扶蘇和蒙恬,為胡亥登基掃清障礙。因為蒙恬掌有三十萬軍隊,所以只能智取,不能硬奪。趙高和李斯決定銷毀始皇帝詔書,起草了一份偽造的詔書,派使者送到了扶蘇和蒙恬所在的上郡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綏德。同時還要採取一個重要措施,就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當時正值夏天,屍體很快腐爛變臭,他們命令用車載了幾百斤鹹魚,用鹹魚的臭味進行遮掩,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車隊則繼續加速向鹹陽進發。

扶蘇之死

使者到了上郡,傳達了偽造的旨意。扶蘇的第一反應是大哭後要遵旨自殺,蒙恬頭腦非常清醒,他認為扶蘇雖被罰出鹹陽但沒有其他過錯,自己戍邊多年,頗受皇帝信任,為什麼始皇帝突然要賜死兩人呢?所以他分析這個詔書有問題,請扶蘇不要自盡而應上書請求覆核,沒有問題後再自殺也不遲。但扶蘇並沒有聽勸,他說「陛下當年令我監軍,已是無立我為太子之心。今既定胡亥為太子,他年齡不大,陛下必恐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領三十萬大軍,其勢足以謀反。陛下賜我以死,正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罷揮劍自殺。扶蘇死了,蒙恬也就失去了依靠,只能交出兵權,但他卻拒絕自殺,於是被軟禁起來。聽到扶蘇自盡的消息,胡亥、趙高和李斯終於鬆了口氣,急速進入鹹陽,宣布偽造的遺詔,讓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李斯繼續擔任丞相,趙高升任郎中令,雖然這個位置在李斯之下,但卻非常重要,因為其負責掌管宮廷,李斯要想見胡亥或者呈遞奏章,都要預先經過趙高這一關。

秦皇陵附近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屍體」,原來是出自秦二世之手!

胡亥即位後,首先聽從趙高建議,殺掉了蒙恬蒙毅兄弟。雖然不少人認為秦始皇是個暴君,但是他對敵手殘暴,對大臣還算寬容,幾乎沒有殺過功臣,政權內部相對比較穩定,不料胡亥剛登基,就殺了蒙恬兄弟,開啟了誅殺大臣的先例。而殺戮一旦開始,便很難停下來,接著胡亥聽從趙高的意見,將其他秦國公子公主,也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誅殺,其中十二位公子誅殺於鹹陽,十位公主用更加殘忍的方式處決於杜郵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鹹陽東,公子公主的財產一律沒收。在秦皇陵附近,發現了十七座墓葬,其中發掘了八座,據考古證實這很有可能就是被誅殺公子公主的墓葬,出土了七具屍體,其中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顯然是被用極其殘酷的方式殺害的。

秦二世即位,李斯暫時保住了自己的丞相職務,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他也更加賣力踐行自己的老鼠哲學,為了能長久保有權貴,徹底把道德倫理拋到了一邊。他上書胡亥,引經據典,為胡亥行暴政、享奢華提出了充分的理論依據,極盡黑白顛倒之事。

可想而知秦二世讀了這些文章有多高興,必然進一步打消了自己做壞事的顧慮,以至於更加的變本加厲。其實寫到這裡的小編不禁在想,如果扶蘇能夠聽從蒙恬的建議沒有當即自殺,歷史會不會重寫呢?也許秦朝就不會那麼快的滅亡也是有可能的。那麼文章讀到這裡,各位讀者朋友對於秦皇陵附近的六具「身首四肢分離屍體」,原來是出自秦二世之手這段歷史又有什麼看法呢?是不是也像小編一樣覺得秦二世胡亥非常昏庸暴政呢?

相關焦點

  • 皇陵中有五個棺材,卻有六具屍體,多出來的一具女屍到底是誰呢?
    古代帝王墓一向都是非常莊重的,歷代皇帝都對自己的身後之事看得非常重要。秦始皇和漢武帝等人都是在繼位的時候就開始派人修建自己的陵墓,以便自己死後,即使不能只極樂登仙,也能在地下永享富貴。但是有一個皇帝的皇陵,在發掘的時候就出現了一件怪事。陵墓裡面無緣無故的多出來了一個女屍,既不像陪葬的,也不像殉葬的,更不是盜墓賊的屍體,讓人毛骨悚然,這就是乾隆皇帝的陵墓裕陵。
  • 成語典故之鴻鵠之志:悲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為人擁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擁者笑而應曰「若為擁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鵠之志比如人有遠大志向。對秦朝的法律制度很是不滿,(秦二世的時候,農民需要交大量的賦稅,還要建造秦皇陵、長城等等宮殿。可以說當時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陳勝此人,心眼多,路數廣。因此結交了很多官員。有一天,他和往日一樣,幫助別人收糧食。在休息的時候,就感慨道「如果以後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他的工友就笑著說「已經是個農民了,還能有什麼富貴。」
  • 秦二世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
    秦始皇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每攻取一國就將財寶美女全部歸為己有,《阿房宮賦》載:「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一旦不能有,輸來期間」。始皇帝還有個愛好,每攻下一國,就將其都城的宮殿焚燒摧毀,然後在鹹陽仿建一模一樣的宮殿,然後把擄來的美女全部豢養在新建宮殿中。
  • 秦二世為什麼對陳勝吳廣起義「視而不見」? | 劉三解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如果光看上述數字,感覺很乾癟,甚至會覺得「不過爾爾」,但如果配上時間再看,這種震撼感就很現實了:(陳勝)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澤鄉起義,當月,即由九百戍卒,發展到卒數萬人、騎千餘、車六七百乘,同時席捲蘄、銍、酇、苦、柘、譙,直至攻下陳縣,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攻克六個縣,破一郡治都縣
  • 秦二世胡亥墓為圓形,封土堆直徑二十五米,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二世胡亥墓,位於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西曲江村南半坡上,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為圓形,封土堆直徑二十五米,高五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寬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陰刻「秦二世皇帝陵」六個隸書大字,為乾隆四十一年陝西巡撫華沅所立。
  • 話說引發秦趙長平之戰的馮亭及其後裔的精彩事跡
    韓國派親秦的城陽君,到秦國謝罪,割上黨之地求和,另一方面,派遣王族韓陽,通知上黨郡守靳黈,撤離上黨,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命馮亭接替他的位置。秦二世繼位後,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關東各地爆發反秦起事,前208年,右丞相馮去疾,與其子大將軍馮劫、左丞相李斯,聯合向秦二世進諫,認為戍役多、稅賦重,是促使更多人加入叛亂的原因,請求秦二世停建阿房宮及減省戍役,以減輕民困,秦二世不聽,命人把三人治罪,馮去疾與馮劫不願受辱,皆自殺,李斯貪生,後來被獄吏腰斬。
  • 河北農民以彈棉花為掩護,隱藏東陵附近17年,幾乎搬空整個皇陵
    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和陽間一樣的生活,所以對身後之事十分重視,修建的陵墓和隨葬用品都儘量仿照死者生前的模樣。比如秦始皇為自己修建的皇陵,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其內就「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且用金銀珍寶雕刻成鳥獸樹木的形狀,完全就是一幅人間世界的模樣。
  • 元皇陵沒法盜;明皇陵不能盜;清皇陵必須盜,這究竟是何意?
    如此一來搬不走,大汗之陵墓必然會被敵人開掘,搶寶戳屍,慘不忍睹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此,大汗死後,採取了保密殯葬法,依然繼承先輩王公貴族的殯葬方式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把這種殯葬方式繼承了下來。從這以後元朝皇帝駕崩,都用這種葬法進行安葬了。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陰間打工人:一具屍體能撈三份「死人錢」
    現在的盜墓賊,早就開始用屍體換人民幣咯。一具屍體至少有三種變現方式在我國農村的殯葬圈子裡,藏著一群專門偷屍體的盜墓賊,有時候一具屍體能賺兩份錢。中國人死後講究「入土為安」,這種與新時代遺體火化政策相矛盾的觀念,成了綠林鬼才的財富密碼。2014年,有媒體報導過關於廣西職業「偷葬佬」的新聞。
  • 河北省幽居寺千年古佛身首23日在高雄"合璧"
    原標題:我省幽居寺千年古佛身首昨在高雄「合璧」   5月23日上午,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了「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儀式」,分離近20年的河北幽居寺釋迦牟尼佛首佛身完成「合璧」。來自各地的近3000名佛教信徒和社會各界人士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上午10時13分左右,在佛光山大雄寶殿前,幔帳徐徐拉開,佛首和佛身共同展現在人們眼前,呈現身首「合璧」一幕。
  • 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在確定了扶蘇自殺後,三個惡人拉著秦始皇爛得面目全非的屍體與一車臭魚,匆匆忙忙趕回鹹陽即皇帝位。之後,做賊心虛的太監趙高,開始煽動同樣做賊心虛的胡亥,把屠刀砍向了三十多個無辜的兄弟姐妹們。秦二世胡亥誅殺兄弟姐妹時,如果主動服誅。妻兒可免死。如果負隅頑抗,或者逃脫者。妻兒要被滅門。在胡亥的兄弟中,可以確定的是,長子扶蘇和公子高的妻兒沒有被株連。扶蘇主動自殺。使妻兒免受株連。公子高被已逃脫。擔心株連妻兒。
  • 秦始皇陵建好後,72萬工人全被殺,那後人是怎麼知道皇陵內部情況的
    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秦二世,皇陵歷時39年才得以修復,皇陵的修建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據悉,為修建皇陵,共徵募了72萬人,最多可達80萬人。據記載,當時修建皇陵的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還有官員和工匠。 一般地位工人做完基礎工程後,還會被秦二世派去當兵抵禦起義軍了,這些人大多戰死沙場,倖存者寥寥無幾;那時只有少數幾個手藝精湛的工匠,帶去充軍的工人中,也許混跡其中,最後僥倖倖存下來,把自己建墓的事告訴了後人。匠師和官吏做最後的工作,包括一些機關的布置,為保密或防止盜掘,在陵墓關閉時,可以把這些人活埋。
  • 歷代皇陵選址風水考
    於是,墳墓被認為是安葬祖宗及父母之首邱,上可盡送終之孝,下以為啟後之謀。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對墳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視。而作為為人擇地卜葬的堪輿家(風水師),更以陰宅為先務之急。  風水理論認為,祖墓的風水,會影響後人的命運;而一國之君陵墓的風水,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歷代的皇家陵寢都十分重視選擇陵穴,以圖皇權永固。
  • 《大秦賦》:羋啟叛秦引發了連鎖反應,秦二世而亡或許與他有關
    羋啟為何要叛秦 羋啟是嬴政的老丈人,是秦國的丞相,為何說背叛就背叛了?表面來看,羋啟叛逃主要是他違反了秦法,犯了誅滅全族的大罪。 羋啟本就是楚國人,嬴政派李信率領20萬大軍攻打楚國,羋啟一方面擔任軍隊的糧草官,另一方面還承擔安撫楚國士大夫的任務。
  • 宋朝皇陵太窮:盜墓賊嫌棄,專家沒興趣,現全免費開放
    但大宋王朝的皇陵,卻一反常態,簡陋的不像樣,以至於:盜墓賊嫌棄,不屑光顧,專家沒興趣考古,政府也實在不好意思收門票,於是就全部免費開放。1985年,考古專家做了一次摸底調查,後來認為不具備考古價值,就再也沒來看過宋朝皇陵。同時,在後來各地都將皇陵圈起來,大肆買票創收時,宋皇陵因為太簡陋,只能全部免費開放。宋朝皇陵簡陋,因為沒錢嗎?當然不是!
  • 大案紀實:1976年陝西銅川深山中突現6具屍體,是誰殘忍下殺手
    11976年4月中旬,銅川市與耀縣結合部的深山中,先後發現六具屍體,其中兩具屍體只殘留少許表皮肉,4具屍體成一堆白骨,銅川公安局要和耀縣公安局,崔家溝煤礦組成聯合偵破組,協同作戰,經過反覆勘察現場,深入調查,苦戰15天,迅速破獲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