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總共有幾個兒子?
在說二世胡亥之前,首先得說一下秦始皇的子嗣,我查了好久,但始終沒有搞清楚秦始皇到底有幾個兒子。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是14個,孫楷在《秦會要》中說是28個,百度上也有說是23個,知乎上還說是33個。
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答案?我認為跟秦始皇本人有關,不怪史官。
秦始皇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每攻取一國就將財寶美女全部歸為己有,《阿房宮賦》載:「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一旦不能有,輸來期間」。始皇帝還有個愛好,每攻下一國,就將其都城的宮殿焚燒摧毀,然後在鹹陽仿建一模一樣的宮殿,然後把擄來的美女全部豢養在新建宮殿中。
這種窮奢極欲的做法,估計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兒女,也讓後世的史官很為難,而且那時候秦始皇的妃子們生了孩子又不去派出所上戶口,還沒有整明白到底有幾個兒女,就被胡亥這小子給全部砍了,到哪裡去統計具體數字呢?
秦始皇兒子數量之謎暫且不談,但是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只有四個,分別是扶蘇、高(或稱公子高)、將閭、胡亥。胡亥是最小的一個(應該是有記載的最小的一個,不太可能是所有皇子中最小的一個)。
2.胡亥如何上位?
胡亥小時候跟著時任中車府令的趙高學習獄法,趙高是小胡亥的老師。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在沙丘宮平臺,貼身宦官趙高一是怕諸多皇子為爭奪皇位而引發戰亂,二是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便決定秘不發喪,而後說服丞相李斯一同篡改秦皇遺詔,逼死準皇位繼承人扶蘇,擁立胡亥繼位,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作為一個從小就跟在秦始皇身邊的小太監,趙高一方面對各種政事比較了解,又是一個太監版的野心家,且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淺顯道理,另一方面胡亥又是自己的學生,老師對學生最了解,他知道胡亥就是個典型的富二代,沒有真才實學,實在不是繼承大統的料(當然學生的水平也反應了老師的能力)。
胡亥的上位,應該說是趙高竊取皇權過程中的一個提線木偶,一個貨真價實的傀儡。而他成為秦二世皇帝後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沒有讓他的趙老師失望。
3.胡亥的所作所為。
胡亥在當政的不到三年時間裡,好像從來沒有做過一件值得史書記載的正事或者好事。關於胡亥的記載,全部都在告訴後人,胡亥就是一個殘忍的很二的被架空的短命的暴君。在他在位期間,概括起來主要幹了兩件事:殺人和享樂。
一是殺人。
胡亥為了登上帝位,矯詔逼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這是開始,做了皇帝後,他對自己其他的眾多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最後是李斯,幫助胡亥登上帝位的二號功臣,被胡亥和趙高協同算計,最終處以極刑:先是黥(qing)面(即在臉上刻字),然後劓(yi)(即割鼻子),然後砍掉雙腳,又腰斬,最後是醢(hai)(即剁成肉醬)。
二是縱情享樂。
胡亥短短的一生,似乎都是在為享樂而活,登上帝位之初,大開殺戒剷除異己,是為了坐穩帝位,坐穩了帝位以後,胡亥就開始「胡嗨」了。
史書記載,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趙高當然點頭贊同,並努力拍馬討好。他又跟李斯高談闊論他的人生主張,說:「我聽韓非說,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都是茅草做的,飯是用野菜做的湯,冬天裹著鹿皮禦寒,夏天只穿一件麻布衣服。到了大禹治水的時候,奔波東西,勞累得小腿上的毛都掉了,最終還客死他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而不是帝王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李斯聽了這話,估計差點一口老血噴他臉上。李斯雖然矯詔幫助胡亥登上了帝位,但是總體來說與這對師生三觀還是不同的,這也決定了李斯最終的結局。
4.胡亥之死。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劉邦率軍攻入武關。胡亥大驚,急召趙高入宮議事,趙高先期一直封鎖前線消息,謊稱天下太平,被秦二世召見,怕事情敗露被怪罪,就稱病不敢朝見。事已至此,趙高便決心發動叛亂,先下手為強,於是連夜與其弟趙成、女婿閻樂(不知道太監哪裡來的女婿,但是史書上就是這麼寫的)謀劃。
5.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而且背的是一口奇大無比的千年大黑鍋。
縱觀前文所述,很容易讓讀者破口而出「難怪秦王朝這麼快就完蛋,都是胡亥這小子作的」。但仔細想想,卻不盡然。
按照歷史規矩,一個王朝從鼎盛到完蛋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比如唐朝,從安史之亂開始到朱溫弄死末代皇帝李柷建立後梁,總共過去了144年;明朝從英宗皇帝開始衰落到李自成逼著崇禎在歪脖子樹上上吊,整整過去了180年,這叫歷史的慣性。
作為坑爹界的鼻祖,胡亥再怎麼「胡嗨」也不可能兩三年的時間就搞垮一個帝國吧?
6.秦王朝敗亡的黑鍋,到底誰背?
如果要進行背鍋責任劃分,我認為秦始皇、趙高、胡亥都有份,只是佔比不同。
一是秦始皇本人。佔75%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秦始皇的功績,很能打,很嚴厲,一統天下,功不可沒。但是秦始皇還是沒有搞清楚秦國和秦朝的區別。嬴政在統一了全國後還是按照管理秦國的方式管理秦王朝。就好比自己當了省長滿腦子還是村長的思維。
秦始皇崇尚法家,以法為本,高度中央集權,打擊了奴隸主和貴族的權利,讓貴族們很不爽。
對於底層民眾,秦始皇施以嚴苛的律法,繁重的勞役,耗費數十萬人力大興土木和修建皇陵,把底層人民的空間壓縮到了極限,底層民眾也很不爽。最終導致官逼民反。
二是宦官丞相趙高。佔20%
煽動李斯篡改始皇遺詔,害死扶蘇、蒙恬,又整死李斯,把持朝政,逼章邯反叛。
三是「背鍋俠」胡亥。佔5%
胡亥自己本沒有政治野心,也沒想著當二世皇帝,但是始皇帝中道崩殂,被趙老師一把推上皇位,可憐的胡亥連個心理準備都沒有,當了皇帝以後才開始規劃自己的帝王人生,最終確立了在帝位上享樂天下的「胡嗨」版人生觀。
秦王朝在胡亥手裡極速敗亡,還有就是他爹太能幹了,且當政時期有蒙恬、王翦、王賁等一幫牛人輔佐,在那個四方初定,天下並不太平的亂世,始皇尚且能穩住局勢,但到了胡亥手裡,這些名將死的死,不死的也被弄死,他自己又沒有什麼能力,完全玩不轉這個大局面,敗亡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