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2020-12-19 煮酒君

胡亥,秦二世是充滿爭議的人物,在歷史上,更是流傳著指鹿為馬,亡秦者胡的傳說,那麼事實真相是如此麼?今天咱們來一探究竟。

真的是非法登基麼?

在出土竹簡上寫的胡亥的奉遺詔登基,強調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

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死後秘不發喪, 丞相李斯趙高,假傳詔書然後傳給公子扶蘇,責怪他經常散發不利於朝廷安定的言論, 將大公子扶蘇賜死。(司馬遷寫這段的歷史寫的是 假傳聖旨殺死扶蘇,但是並沒寫,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是胡亥,還是扶蘇,這點都沒有寫清楚)

這時候,胡亥繼位為了消除隱患,聽了李斯和趙高的,把自己的哥哥給殺了。《史記》也只是描述了這個過程。那麼秦始皇有沒有可能傳位給自己的小兒子胡亥那?

其實是有可能。歷史上的傳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儒家的思想,在秦始皇時期還沒有形成傳統。

秦始皇害怕扶蘇

很多皇帝與長子關係並不好,因為他是皇位第一繼承人,有些想繼承皇帝已經迫不及待的了。所以很多太子成年之後,和皇帝關係並不好。對皇位直接威脅最大,有了一層隔閡。小兒子就不一樣了,因為不是第一繼承人所以比較放心,威脅也小很多。

在歷史上,皇上想廢長立幼比比皆是。胡亥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因此秦始皇比較放心他在身邊。

指鹿為馬的典故又揭示了什麼?

胡亥繼位,本身沒有什麼政治才能。所以對趙高更加依賴,什麼事情都交給他去辦。甚至連趙高建議不要跟大臣見面,胡亥也信了。包括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個典故----指鹿為馬, 就是這麼來的 。事後說是馬,胡亥自己都迷糊了,還以為是自己錯了,可見對趙高深信不疑的。事實上胡亥充當了趙高擴充權力的工具。作惡的一直都是趙高。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趙高是宦官,不是太監?(解釋為啥有女兒、女婿)

宦官:宦、內廷(伺候皇上)近距離伺候皇上的人。有的人是沒有被閹割的。宦官裡面有些是被閹割的,有些是沒有被閹割的。趙高沒有被閹割,在東漢宦官裡面有相當大比例沒有被閹割的人。

趙高女婿顏樂刺殺胡亥

趙高當了丞相,此時派自己的女婿閻樂刺殺趙高, 想立扶蘇兒子子嬰為皇帝。在這種情況下,胡亥想見一面丞相(求一條生路)足以見到他會趙高的那種依賴和信任。

亡秦者胡?

方士盧生從東方回來帶回一本書給秦始皇看,上面寫著亡秦者胡 。秦始皇就覺得胡是少數民族 ,北方的胡人 。所以派蒙恬築長城守藩籬 ,退匈奴七百餘裡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後來有人說亡秦者胡,是說的胡亥就是他把這個天下弄沒的。

秦滅亡在子嬰手裡

子嬰當了46天秦王,那時天下已經亂了。劉邦為漢,項羽為楚,六國貴族爭相復國,他已經控制不了那麼大的地方了。此時只能叫秦王了。他繼位後就誅殺了趙高。

最後子嬰投降劉邦,劉邦以禮相待,後來項羽來了火燒阿房宮,殺了子嬰。

其實子嬰撤退到撤退巴蜀一帶,秦滅亡不了。那時秦還有一些猛將,保存戰鬥力,群雄必定互相攻擊。後來索性都推胡亥頭上,胡亥做了替罪羊。被歷史的浪花推到了那個位置,沒有政治能力的皇帝。其實他也不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相關焦點

  • 石碩:「亡秦者胡也」與秦築萬裡長城
    這條記載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巡遊天下,到了北部邊境,這時有一個叫盧生的燕人向秦始皇獻上一本《錄圖書》,上有讖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得知此讖言後,立即派遣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胡人,略取河南地,攻佔了今寧夏一帶的大片地區。秦朝開始在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也正是在蒙恬率大軍攻退胡人之後。《資治通鑑》記:「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
  • 大秦「毒瘤」趙高:權傾朝野指鹿為馬,三招搞垮大秦帝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打造出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大秦帝國,無論是農業還是軍事等各個領域都非常的強大,但為何在他死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就轟然倒塌,這其中緣由固然有秦始皇虐政的累積效應,但首要原因當屬真正掌握朝政的趙高,甚至能夠說亡秦者,趙高也,趙高致使秦亡的原因,小編總結出以下三點:一、篡改遺詔,胡亥繼位
  • 秦國有一支50萬人的軍隊,為何直到秦國滅亡,也沒有出動
    眾所周知,秦朝時期的政治法令都十分殘暴,尤其是趙高,他篡改詔令、賜死公子扶蘇,將胡亥推上秦朝的皇帝寶座之後,指鹿為馬、倒行逆施,百姓苦不堪言,最後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向這個偌大的帝國發起了挑戰。天下苦秦久矣,一人揭竿,萬人響應,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人紛紛組建義軍,試圖推翻秦朝的統治。
  • 指鹿為馬,權傾朝野,一代佞臣趙高最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秦朝丞相李斯像在除掉的這些勢力之中,有很多都是在秦國統一大業推進之時建立赫赫功勳或者在秦國具有較深厚根基的有功之人。趙高除掉這些人就是在為自己主掌大權做準備。趙高成了秦國的丞相,但是卻擁有著皇帝的權力,權傾朝野,呼風喚雨。不過趙高的野心不止於此,他還想徹底取代胡亥,成為真正的名義上的皇帝。
  •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獻給胡亥的是不是就是荊楚之地的鹿呢?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可以割去鹿的角,混淆馬鹿,也能達到檢驗人心的效果。不過,這不是重點。沙丘之變後,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此後,他引導胡亥一邊到處旅遊觀光,享受人生;一邊捏造罪名,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
  • 秦國丞相馮去疾勸說胡亥不成,最後自殺了
    當時,李斯由於處理政務的能力非常厲害,秦國君主嬴政非常器重李斯。讓李斯從非常小的官職做到了非常高的官職,但是由於韓國派間諜進入秦國。並且秦國君主嬴政讓那位間諜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職位,但是秦國君主嬴政發現被那位間諜欺騙了。秦國君主嬴政非常生氣,下令要將全部外國人逐出秦國。李斯也是外國人,所以非常擔心自己的地位。
  • 秦二世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
    胡亥是最小的一個(應該是有記載的最小的一個,不太可能是所有皇子中最小的一個)。2.胡亥如何上位?胡亥小時候跟著時任中車府令的趙高學習獄法,趙高是小胡亥的老師。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在沙丘宮平臺,貼身宦官趙高一是怕諸多皇子為爭奪皇位而引發戰亂,二是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便決定秘不發喪,而後說服丞相李斯一同篡改秦皇遺詔,逼死準皇位繼承人扶蘇,擁立胡亥繼位,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 指鹿為馬的趙高,為什麼能夠左右秦二世,他的下場是什麼
    指鹿為馬的趙高,為什麼能夠左右秦二世,他的下場是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指鹿為馬,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秦朝時期的宰相趙高,蒙蔽秦二世胡亥,通過欺上瞞下的手段,擾亂了胡亥的心智,控制了他的思維。最終,讓胡亥頭腦混亂,而失去了正常的認知判斷。
  • 趙高指鹿為馬,用意沒那麼簡單!那是想和劉邦分王關中
    文/史小二記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說的就是這個成語——指鹿為馬。而發明指鹿為馬的人正是著名的趙高大人。秦二世三年八月,秦皇宮殿上演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眾生相鬧劇。趙高牽了一頭鹿,想進獻給二世皇帝胡亥陛下。他說:「這是馬」。胡亥笑了,笑道:「丞相恐怕是弄錯了吧?好端端的鹿,你怎麼說成是馬了呢。」趙高依然持有自己的觀點——該獸是馬,而非鹿。於是,胡亥問大臣。大臣中,有人識相,迎合趙高觀點,認為是馬。也有個別勇敢的,堅持認為是鹿。當然,也有人沉默不語。事後,說鹿的人莫名其妙被陷害。
  •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一個完全憑一人之力毀滅了秦朝的人,一個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惡名昭彰成語的人,一個如此討厭的人,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毀了大秦的呢?(01)真假宦官《大秦賦》有點高開低走的意思,尤其是裡面的宮鬥戲有點多,很多人調侃說這個簡直可以改叫「大情婦」。
  • 被誤解的「指鹿為馬」:趙高做了件有利於秦國文化統一的事情
    指鹿為馬一說,很可能歪曲了趙高的真實行動。指鹿為馬,僅僅是趙高為了剷除異己的一個鬧劇?不要把秦國想得這麼單純,故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刻的衝突。這個衝突,一方面包括了秦朝「車同軌、書同文」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對秦朝內部親楚勢力的清洗。
  • 奸佞小人趙高禍國亂政,發動政變殺死秦二世胡亥,被子嬰一劍斃命
    趙高是趙國的王族宗親之後,其父可能是在秦國為質子,後來兩國外交關係緊張,其父被殺,牽連其母入刑為婢,世世代代為卑賤者。其兄弟數人被閹割。趙高因幼時隨父學習斷獄之法,入宮成為宦者後,得到秦始皇的寵信,成為皇帝貼身侍者。趙高很有心計,英明神武的秦始皇也沒看出他那顆深藏在心裡的復仇種子。
  • 秦始皇期望皇位傳萬世,術士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他說這本書是神仙賜予的,能夠預測未來,其中有一句特別醒目:滅秦者,胡也。秦始皇是雄心萬丈的皇帝,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江山永固,長生不老。假如自己也如普通人一樣老去,那他也希望自己的皇位能永傳子孫。為此,他自稱始皇,將兒子、孫子等後代皇帝命名為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 秦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秦國皇帝列表及名字
    說到秦國的皇帝列表的問題,小編覺得這個問題提得不算好,因為沒有把秦朝和秦國的真正概念搞清楚,所以提出的問題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啊,不知道怎麼回答啊
  • 秦國滅亡時,百萬虎狼之師去哪了?始皇帝的這步棋走的太急了
    按理說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應該在二世就滅亡了,就算是他六國搗亂,也不應該幾年就把老秦家的百萬甲士給全部消滅了,那麼這支百萬雄師在去哪了? 這嶺南軍團的領頭人叫做趙佗,說實話大秦的滅亡與否對他來說並不重要,看到天下大亂,他第一反應就是不蹚渾水,割據自立。 第二,戰事進展太快,來不及馳援。公元前208年,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同年巨鹿之戰爆發,秦軍慘敗。秦國從危矣到滅亡只有一年的時間,嶺南軍團來不及反應。 第三,章邯太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