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期望皇位傳萬世,術士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2020-12-20 小珏說歷史

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視角來看秦始皇,那簡直是完美的英雄:一統九州,還完成了度量衡的統一,推行了小篆,讓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永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是,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儒家的眼中,秦始皇卻被視為暴君,遭到口誅筆伐。

儒家罵秦始皇最多的兩件事,一是勞民傷財,修建萬裡長城,二是焚書坑儒,斷絕中華文脈。其實,這兩件事都與一個術士有關。

他的名字叫盧生,因為秦始皇晚年崇尚修仙問道,希望能長生不老而得到信任。在當時,秦始皇派了很多術士去尋找神仙,最著名的是東渡扶桑的徐福,盧生也是其中一人。徐福一去不返,盧生倒是安然無恙地回來了。

然而,回來不是目的,關鍵是要帶來神仙的消息。盧生早有準備,神神秘秘地掏出一本叫《錄圖書》的讖書。他說這本書是神仙賜予的,能夠預測未來,其中有一句特別醒目:

滅秦者,胡也。

秦始皇是雄心萬丈的皇帝,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江山永固,長生不老。假如自己也如普通人一樣老去,那他也希望自己的皇位能永傳子孫。為此,他自稱始皇,將兒子、孫子等後代皇帝命名為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這本書的驚人預言,當然深深刺痛了秦始皇敏感的神經。這沒有什麼好說的,誰是「胡」,就揍他,滅他九族!秦始皇自然而然聯想到胡人,進而推測為匈奴。他立即讓蒙恬率三十萬大軍痛擊匈奴。當時匈奴哪裡抵擋得住大秦的虎狼之師,紛紛北逃。

然而,秦始皇為了後世考慮,決定將戰國時北方各國用來抵禦胡人的長城連接起來,這就是著名的萬裡長城。他指定蒙恬不必回京,主持修建長城,並且徵伐民夫,完成這件勞民傷財的大事。後來陳勝吳廣起義,也就源於修建長城,等到秦朝真的滅亡了,人們才意識到「胡」這個字,原來是應在秦二世胡亥身上。

完成這一切工作後,秦始皇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能見到神仙。於是,他向盧生繼續追問神仙的下落。盧生也真能忽悠,面對始皇帝,居然說出了鬼話連篇:

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闢惡鬼,惡鬼闢,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這句話說得挺複雜,其實就是告訴秦始皇,要巡幸四方。為什麼這麼做?那是躲避惡鬼,惡鬼找不到秦始皇,神仙自然就會來了,長生不老藥也會隨之而來。

盧生的這番話,對於秦始皇乃至秦朝的影響是深遠的。秦始皇自然深信不疑,他晚年就喜歡巡幸四海,查看自己統治下的龐大帝國。然而,一年到頭離開鹹陽,讓他與臣子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離,也讓他變得孤獨喜靜,性格也怪異起來,越來越不像當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樣子。

然而,即便這樣也等不到神仙,盧生眼見情況不對,趕緊找了個機會溜走了。而且,他還在儒生之間散布秦始皇的壞話。受到欺騙的秦始皇自然大怒,發誓掘地三尺也要找到盧生。

那些與盧生交往密切的儒生自然受到了牽連,可他們哪裡知道盧生的下落。秦始皇遷怒於他們,下令將抓獲的463個讀書人全部問斬。另外,他還宣布民間除了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其它書籍一律銷毀。這就是焚書坑儒的由來,連同盧生的事跡,都被記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盧生沒有為秦始皇帶來長深不老藥,卻讓修建長城和焚書坑儒兩件事,給秦始皇招黑無數。

最近許多讀者追逐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也私信問小珏原著怎麼查不到。其實,《大秦賦》是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第四部,原作全套6部,一共11卷,是孫皓暉嘔心瀝血之作,作品注重尊重史實,只進行了適度的藝術加工,是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因為內容詳實,書價確實不便宜,但單價算起來並不貴,而且比較系統,讀完之後完全可以全面掌握先秦至秦朝的歷史。現在平臺優惠,全套正版全新288元包郵,連結如下:

相關焦點

  • 如果秦始皇沒死或者皇位傳給扶蘇,秦朝還會滅亡那麼快嗎
    如果秦始皇沒死或者皇位傳給扶蘇,秦朝還會滅亡那麼快嗎?文/文化的城鎮秦始皇作為我國一統六國的帝王可以說是「皇帝」的鼻祖了,翻開了封建歷史全新的篇章,而秦始皇從發動戰爭到一統天下也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可見當時的秦國所向披靡天下第一。而秦始皇在任期間,不僅發行了貨幣,也修建了長城以及著名的秦始皇陵墓。
  • 秦始皇最強的對手楚國有多強?秦國滅亡了楚國,而楚人滅亡了秦朝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政策,充分採用李斯的謀略,對六國重臣採取大規模的離間計,對那些主張與秦國和好的,大量的金錢送上,對於主張武力抗秦的大臣則是流言污衊離間其君臣關係,甚至是進行直接刺殺,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各國之間的合縱抗秦聯盟徹底瓦解,尤其是齊國還成為最親近秦國的「友好國家」。
  •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很多歷史學家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秦朝皇帝的暴政,甚至還把陳勝吳廣起義稱為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但從史料很多記載中,秦朝滅亡的原因不止這些因素,真正原因還需要從根源上說起。1.僵硬體制可以說商鞅為了秦國的改革變法真是拼了,用盡了全力,秦國改革變法很成功。著重發展農業,壓制貴族勢力,獎勵軍功將士,實施最嚴酷的連坐法,讓秦王牢牢掌握了大權,秦軍也成為攻不無克,戰無不勝,令人生威的軍隊。雖然後來秦惠王不賞識商鞅,致使商鞅殘死在秦國,但秦國卻沒有廢除商鞅變法的成果,而是延續一百多年,一直到秦朝滅亡。這一點著實讓人感覺蹊蹺,相比其他國家,變法大都沒有成功。
  • 秦始皇的弟弟為何會背叛秦國?原來秦始皇的母親那麼狠
    為啥說他是秦朝的恥辱呢?因為他叛離了秦國。成蛟是秦始皇的同父異母弟弟,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僅有隻言片語,他的生母是誰,出生日期都不是很清楚。但說起秦始皇這個弟弟還是有一定的本事,他在15歲的時候曾代表秦王,單槍匹馬地出使韓國,要來了上百裡的領土,可謂是膽識過人。正因如此,他也被冊封為長安君。但就是這麼一位在秦國相當有前途的王族貴胄,卻突然就背叛了秦國。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在出土竹簡上寫的胡亥的奉遺詔登基,強調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
  • 《秦始皇》② | 作為私生子,他順利登上皇位
    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就是因為生母夏姬不得寵,才連帶著不被安國君疼愛。 當時,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已經統治了秦國很長一段時期。秦昭襄王四十年,秦國太子去世了。兩年後,安國君贏柱作為次子被立為新太子。待秦昭襄王壽終正寢後,安國君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登上王位。 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秦始皇的父親子楚也是其中之一。
  • 《秦始皇》⑨ | 他喜歡的笨小孩,賜死了太子
    博浪沙刺殺事件 最初自稱皇帝的時候,秦始皇曾豪邁地說自己是第一代皇帝(始皇帝),皇位會傳給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至無窮。然而,秦朝在秦二世這一代就滅亡了。 秦始皇死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覆滅。我們只需講講秦朝滅亡的過程,秦始皇的形象就會自動浮現出來。 秦始皇認為只要牢牢地控制住中央,就算發生什麼萬一,也能保全中央。他萬萬沒想到,事情並不會像他預期的那樣發展。就像秦始皇曾想依靠「焚書坑儒」來控制百姓的思想。
  •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為什麼有白人屍骨?是秦國僱傭兵,還是戰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之後,也對於自己的功績十分得意,於是便建造了奢華的宮殿,修建了氣勢恢宏的陵墓。秦始皇陵雖然沒有被發掘,但是光是從兵馬俑就能想像得出千古一帝陵墓的宏偉。
  •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 為了皇位,胡亥幾乎殺光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扶蘇兒子子嬰沒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駕崩。駕崩前夕,秦始皇下詔,命公子扶蘇趕回鹹陽主持喪事。很明顯,秦始皇是將皇位傳給了扶蘇,要他回鹹陽繼承大統。但中車府令趙高卻與扶蘇的心腹蒙恬兄弟不對付。為了防止扶蘇繼承後自己死於非命,趙高連拉攏李斯,修改了詔書。
  • 秦國有一支50萬人的軍隊,為何直到秦國滅亡,也沒有出動
    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國,底蘊還是非常雄厚的,即便是在如此內外交困之下,卻依舊能夠組織起來有效的抵抗:秦國的大將章邯建議釋放關押在驪山的囚徒,與陳勝手下的周文對戰。按理來說,此時只要秦國團結一心,集中兵力,很容易把這股起義勢力給壓下去,但最後巨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章邯功虧一簣,秦朝也失去了最後的倚仗。但是,秦國還有一支五十萬的軍隊,直至秦朝滅亡,也沒有投入這場戰爭,究竟是何原因呢?這支秦軍,實際上是由趙佗掌控的,在秦國統一之初,秦始皇派遣趙佗和任囂率領五十萬大軍攻取了百越之地。
  • 如果坑的是術士,那扶蘇為何要為儒生求情
    伴隨著《大秦賦》熱播,最近秦始皇又被大家挖出來好好涮了一遍。劇中很多雷人地方這裡就不提了,只提一件事,那就是大量流民居然逃入了秦國。這是要鬧哪樣?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難道大家都不知道是怎麼個情況嗎?老百姓成為了百分百為國家服務的機器,所有生活、工作全部都要服從於國家的大政方針。
  • 存在最久的諸侯國,比周朝多出116年,秦始皇對它秋毫無犯
    比周朝還久遠的諸侯國但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大周而一個比周王朝存在時間更久的國家他就是衛國,長達906年,比周王朝還多出了116年,大家對這個國家一定很陌生比較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沒有一個裡有他,這個國家是如何在春秋戰國動亂紛爭隨時中不被其他國家吞併堅強的存活著甚至在秦始皇消滅其他六國之後也沒有將其滅亡就聽我娓娓道來。
  • 50歲秦始皇駕崩時,48歲劉邦的事業剛開始,他如何做到7年稱帝的
    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兩個人相差3歲,秦始皇比劉邦大3歲!秦始皇是秦國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們兩個都是偉大朝代的開拓人,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是他們家族600多年來,37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 秦始皇的姓名:從先秦的姓氏說起,看看秦國宗室和秦始皇如何稱呼
    我依據歷史文獻記錄的秦國宗室人物,以男女為別,收錄如下:男性秦國公族:公孫枝(贏枝),生活在秦穆公時期,秦國公族。嚴君疾(贏疾)。從秦國的公室的總體情況來看,以「趙」為氏的人很少,當然不能說沒有,也許有但是沒有見於歷史記載。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秦國公族的大宗秦國國君一脈的「氏」。第一,秦國國君作為秦國宗室的大宗,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情形,應該是以國為氏,也就是贏姓秦氏。在歷史文獻中也有記載。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一、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公元前230年,秦國率先向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發難,韓國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最終韓國最後一位國王韓王安選擇投降,韓國滅亡。韓王安被俘虜後,剛開始秦國並沒有殺死他,而是將他軟禁在了陳縣。
  • 秦國歷史上,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誰的成就最大?
    秦國數位賢君、無數良將,一代一代興業治國,圖強奮進,在大秦的旗幟上浸染著他們每個人的汗水心血。其中,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是他們中間的佼佼者。秦孝公廣招賢才,引入商鞅,通過改革創新,實現了秦國發展頂層設計的革新,具有強筋壯骨的巨大作用。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他任用範雎、白起等人,實現人才強國策略,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秦的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
  • 大秦賦:秦始皇妃嬪無數,那正妻是誰?傳與羋月有關
    《大秦賦》正如火如荼的上映,結合電視劇與歷史,我們會發現圍繞在這個千古一帝身上有著太多的謎題,秦始皇可以說是「千古一帝」,然而無論是從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作為「太子」的歲月,還是22歲到39歲統一六國的時間,甚至是39歲到50歲安享天下的時間,都沒有他後宮嬪妃的記載,秦始皇的正妻到底是誰
  • 傳說中的秦三世子嬰究竟是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司馬遷曾經說,如果子嬰擁有一般人的才能,也是能夠保全秦國故土。但子嬰僅僅只做了46天的皇帝,就向劉邦投降,被項羽殺害。那歷史之中的秦三世到底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呢?又或者說弟弟。秦始皇子孫親戚的簡單關係分析從秦始皇父親直系血緣關係分析,嬴政不存在子嬰這個弟弟。因為當年在秦朝未統一的戰國時代,僅僅只有成蛟這一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