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2020-12-22 史趣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如下: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什麼意思呢?趙高想要造反時,恐怕群臣不聽他的話,於是事先驗證一下。趙高獻給秦二世胡亥一頭鹿,說這是馬。胡亥說,丞相錯了,這是鹿啊。周邊的人,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說是馬順從趙高。

今天我們看來,將鹿說成馬,這太荒誕了。趙高想要造反,這技法也太拙劣了。畢竟,混淆鹿和馬,就好比說皇帝沒穿衣服一樣,只能是童話故事裡面的情節。

但是在古代,這鹿和馬確實有讓人分不清的可能。《爾雅翼·釋獸》載:「荊楚之地,其鹿絕似馬,當解角時,望之無辨。土人謂之馬鹿。」

趙高獻給胡亥的是不是就是荊楚之地的鹿呢?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可以割去鹿的角,混淆馬鹿,也能達到檢驗人心的效果。不過,這不是重點。

沙丘之變後,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此後,他引導胡亥一邊到處旅遊觀光,享受人生;一邊捏造罪名,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在這一背景下,秦國王室的諸多公子和公主以及很多大臣被誣陷致死,李斯父子也落了個腰斬,夷滅三族的下場。

趙高這麼搞,是要大權力獨攬的。李斯死後,趙高如願得到了丞相之位,而此時的胡亥對趙高也是完全信任。趙高曾說,自己最為擔心的就是李斯父子。趙高則安慰道,有我在,有誰敢動你。得到權力的趙高更加肆無忌憚,權力越來越向他集中。及至後來,趙高獨斷專行,甚至不把胡亥放在眼裡。胡亥後來才意識到了。不過,此時已經晚了。

歷史上「指鹿為馬」的事情便發生了。

「指鹿為馬」並沒有結束。眾口一詞的「馬」說讓胡亥惶恐不安,胡亥以為衝撞了神靈,趕緊找人來個自己算命,還真是糊塗到家了;而那些堅持是「鹿」說的人則被趙高就地正法。眼看,胡亥造反的時機已經成熟。

不過,此時的大秦已被折騰得窮途末路,起義不斷,胡亥最後也被逼自殺於望夷宮。就在趙高準備登基之時,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文武百官要麼反對,要麼低頭不語,趙高只好將玉璽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

歷史上謀反得先驗證人心,看看大家的意願,或者甄別自己的支持者。趙高「指鹿為馬」後的一千多年,朱溫指著一棵大榆樹說,這樹適合做車頭,眾人一片附和。朱溫又說,柳樹怎麼可以做車頭呢,榆樹才可以。朱溫比趙高聰明,他將諛佞他的人全都殺死了。相對而言,朱溫還是比較理性的,畢竟他知道表明的順從才是最危險的存在。後來,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代唐稱帝,建立了後梁。

相關焦點

  • 新解:指鹿為馬~是非不分的趙高
    星期六上午,小明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的去了動物園觀看進入動物園之後,在指示牌的引導下,小明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角馬院。那裡已經聚集了很多的遊人。在觀看角馬?小明看到了一頭長相很怪的動物,有著一張長長的馬臉,一條常常的尾巴,頭大肩寬,頭上長著一對彎彎的角,下巴留著一撮山羊鬍子。小明心裡嘀咕島,嗯,這動物怎麼長著牛頭馬面羊須呀,到底是什麼?小明抬起頭來對媽媽說。
  • 趙高指鹿為馬,用意沒那麼簡單!那是想和劉邦分王關中
    文/史小二記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說的就是這個成語——指鹿為馬。而發明指鹿為馬的人正是著名的趙高大人。秦二世三年八月,秦皇宮殿上演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眾生相鬧劇。趙高牽了一頭鹿,想進獻給二世皇帝胡亥陛下。他說:「這是馬」。胡亥笑了,笑道:「丞相恐怕是弄錯了吧?好端端的鹿,你怎麼說成是馬了呢。」趙高依然持有自己的觀點——該獸是馬,而非鹿。於是,胡亥問大臣。大臣中,有人識相,迎合趙高觀點,認為是馬。也有個別勇敢的,堅持認為是鹿。當然,也有人沉默不語。事後,說鹿的人莫名其妙被陷害。
  • 「指鹿為馬」和甘肅馬鹿有關聯嗎?
    「指鹿為馬」和甘肅馬鹿有關聯嗎?中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指鹿為馬。《史記》中記載,秦二世時,趙高故意指著一頭鹿,硬說是馬,並讓群臣附和之。後人以此比喻那些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行為。現代有人戲言,指鹿為馬,那鹿可能不會是普通的鹿吧,怎麼說也得長得跟馬有點相似吧。如果這樣追究,中國還真的有與馬長得相似的一種鹿,它就是甘肅馬鹿。甘肅馬鹿(cexvas elaphus kansuensis)當然不是馬,它們與馬也無近親關係。
  • 被誤解的「指鹿為馬」:趙高做了件有利於秦國文化統一的事情
    指鹿為馬一說,很可能歪曲了趙高的真實行動。指鹿為馬,僅僅是趙高為了剷除異己的一個鬧劇?不要把秦國想得這麼單純,故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刻的衝突。這個衝突,一方面包括了秦朝「車同軌、書同文」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對秦朝內部親楚勢力的清洗。
  • 指鹿為馬,權傾朝野,一代佞臣趙高最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胡亥暴虐性情的養成與趙高不無關係。秦始皇和胡亥都對趙高信任有加,在立遺詔的時候,都是趙高在場。但是胡亥是秦始皇最疼愛的幼子,不過在秦始皇的子嗣當中,扶蘇才是能夠繼承大統之人。於是秦始皇原本打算將其帝為傳給扶蘇。而趙高藏匿了秦始皇的遺詔,而擁立胡亥為皇帝。因為胡亥自小便在趙高的培養之下成長,趙高對齊了如執掌,此後若要執掌朝中大權,這樣也會得心應手。
  • 荒唐的歷史故事之一,宦官趙高朝堂之上指鹿為馬,加速了秦朝傾覆
    歷史上不少荒唐的事,有的是純屬巧合,有的是個人為之,往往人為居多,而且影響不好,帶來惡果,今天我們來看看趙高當面秦二世的朝堂上指鹿為馬,導致章邯投降,秦朝傾覆的故事。趙高劇照-1-指鹿為馬,排除異己,傾覆的前奏秦二世胡亥由趙高和李斯扶持得以等上皇帝寶座
  • 中國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的典故,出自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嬴胡亥暗弱而年幼,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便把政事交給丞相趙高。趙高想渾水摸魚,發動叛亂,但又害怕朝堂裡各位大臣公開反對,於是就用一隻鹿來做試探。
  • 趙高專權而誕生一成語,卻不料成了日本的國罵
    假使王朗能多會些罵人的詞彙,也不至於慘死於諸葛亮的口舌之下。相比「呀路」而言,「八嘎」的罵人口氣則更要重一些,也經常單獨使用。「八嘎」意為蠢蛋,而其詞彙意則為馬鹿。在日本帝國時代,海軍(薩摩藩閥勢力)與陸軍(長州藩閥勢力)不和,亦常互相責罵對方為「馬鹿」。
  • 指鹿為馬的趙高,為什麼能夠左右秦二世,他的下場是什麼
    指鹿為馬的趙高,為什麼能夠左右秦二世,他的下場是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指鹿為馬,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秦朝時期的宰相趙高,蒙蔽秦二世胡亥,通過欺上瞞下的手段,擾亂了胡亥的心智,控制了他的思維。最終,讓胡亥頭腦混亂,而失去了正常的認知判斷。
  • 一分鐘學堂|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趙高怕眾人不服,於是決定先來個下馬威。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對秦二世說:「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皇帝陛下」。
  • 大秦「毒瘤」趙高:權傾朝野指鹿為馬,三招搞垮大秦帝國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監宰相,他出身貧賤飽受欺凌,這也使得他從小便看透了世間人情冷暖,認為只有出人頭地才有活路,所以便對權力產生了熾熱的欲望,趙高非常聰明,又精曉司法,秦始皇便提升他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輿、兼行符璽令事,還將其派到了胡亥身邊,讓他教導胡亥,學習秦法,趙高擅長鑑貌變色,奉承討好,很快便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和好感,為日後大秦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 今日成語-指鹿為馬
    【成語】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英語】point at a deer, call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指鹿為馬的故事
    Idiom ·成語故事·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非常的有野心 有一天上朝的時候 趙高親自牽了一隻鹿 朝中大臣都非常的疑惑 不知道趙高要幹什麼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一個完全憑一人之力毀滅了秦朝的人,一個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惡名昭彰成語的人,一個如此討厭的人,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毀了大秦的呢?(01)真假宦官《大秦賦》有點高開低走的意思,尤其是裡面的宮鬥戲有點多,很多人調侃說這個簡直可以改叫「大情婦」。
  • 工作生活中應該這樣應對「指鹿為馬」
    昨天偶然讀到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故事如下: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陛下。」秦二世說:「這分明是一頭鹿,怎麼是馬呢?」趙高回答:「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不妨問問左右大臣,看他們怎麼說。」左右大臣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凡是說鹿的都被陷害,從此百官懼怕趙高,再也不敢說真話了。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發生過我們不做深究,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你處於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說?
  • 心靈拷問: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陛下。」 秦二世說:「這分明是一頭鹿,怎麼是馬呢?」 趙高回答:「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不妨問問左右大臣,看他們怎麼說。」
  • 指鹿為馬的趙高是太監?還搞出了沙丘政變?新證據不支持這些說法
    憑藉「指鹿為馬」這一成語,趙高這個名字出現在了諸多專供兒童學習成語的幼兒讀物中。可以說,不管趙高的名聲有多臭,他都算得上歷史名人。但是,很多人對趙高的認識,只停留在「沙丘政變」、「指鹿為馬」這兩件事上。
  • 中國古代社會:畸形產物,宦官
    倘若你翻閱中國古代史書,大概不能不會注意到有這樣一種奇特的階層一一他們本來是宮廷內侍候皇室的奴才,卻往往能操弄權柄,左右朝政,甚至還會凌駕於皇帝之上,有些皇帝的廢立居然也要受他們的支配。這,便是「宦官」。「宦」,本來是星座的名稱,因為它處在帝星的西側,所以後來便被借用於稱呼皇帝周圍親近的人。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三大奸臣,這三人禍國殃民,所做之事令人不齒,死後被牢牢地釘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