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應該這樣應對「指鹿為馬」

2020-12-22 百川知識

昨天偶然讀到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故事如下: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讀到這裡,心情難以平靜,並引發出對很多事情的思考:

1、在指鹿為馬事件中不肯阿順趙高而死難的群臣是否無辜?

2、如果我們是群臣中的一員,我們應當怎麼做?

3、是否好人不長壽,作惡活千年?

4、自古以來很多的忠臣、清官為什麼得不到善終?

5、不僅忠臣不得善終,為什麼很多奸臣、貪官也不得善終?

6、趙高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也是廣泛存在的,他可能是單位的領導、同事,或者身邊的親戚、朋友,如何和這些人交往?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想到了兩個例子,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清晰的看清楚上述問題存在的一些邏輯錯誤,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問題一:一個好人和一個壞人比武,誰會獲勝?

問題二:一個忠臣和一個奸臣比賽射箭,誰會贏?

問題一和問題二是一致的,我們可以清楚的得出結論:這兩個問題的提問方式是錯誤的,好人和壞人、忠臣或奸臣,誰能贏,要看他們的武藝和箭術,和好壞忠奸無關。當然,如果考慮的再全面一點,除了武藝和箭術,還取決於臨場發揮、比賽環境等因素,因此有可能得出在某些情況下,武藝和箭術較低的人也能取勝,由此更加準確的結論表述為「武藝、箭術較高的人有更高的概率獲勝」。

如果明白了這個邏輯關係,對於好人不長壽,作惡活千年的問題就有了答案,即這種推論是錯誤的,好人也可以長壽,作惡也未必真的能活千年,答案應當是平安長壽與好壞無關,主要取決於是否採取了平安長壽的辦法。同樣,忠臣和姦臣能否善終,取決於他們是否具備高超的生存技巧,與忠奸無關。

為了證明我們觀點的正確性。我重新舉一個例子,假如趙高沒有把不順從自己的群臣殺掉,而是殺死了跟隨自己指鹿為馬的群臣,趙高的理由是「那些指鹿為馬的臣子,都是阿諛奉承之人,他們混淆是非,我今天這樣做就是幫陛下找出不忠的大臣,請陛下治罪。」於是指鹿為馬的群臣被殺掉了。這個例子是否就說明忠臣能有好結果,而奸臣不得善終了呢?

答案是否定了,從正反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否善終直接取決於對趙高意圖的判斷,直接反映出大臣判斷局勢的能力,也即政治敏感性的問題。

於是再回頭看如果我們是群臣中的一員該怎麼辦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我們要看趙高想幹什麼,猜測他的意圖,進而預測自己採用不同回答策略有可能導致的後果,然後趨利避害,從而指導我們的行為。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那我們不也是奸臣了嗎?我們是否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

我認為不衝突,阿順趙高是權宜之計,保全了自己才能為將來清算趙高做準備。一時的憤慨,直斥權貴,雖然很痛快,但是失去了生命,同時也失去了將來伸張正義的機會。同樣,在邏輯上,阿順趙高不等於認同趙高,不直接面斥趙高也不表示就成了奸臣。

寫了這些,是覺得有了正確的思路,才可以指導我們的行動,那麼以後在生活中,遇到下列問題,我們就有了應對的辦法:

1、在工作中怎麼和領導、同事相處的問題。

在工作中怎樣和領導保持好的關係,和我們是好人壞人無關,直接取決於我們的技巧問題。熟練掌握溝通技巧甚至拍馬屁的技巧能取得領導的好感,從而讓工作順利。那些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想法也可以收起來了,從而從思想上、從行動上我們就成為一個能辦事和會來事的人。

於是再遇到品德、脾氣不好的領導也就不會再耿耿於懷,整天心懷不滿,而是不斷打磨自己,調整自己,使自己具備應對複雜關係的能力。

和同事相處亦然。

2、在生活中怎麼和對象相處的問題。

同樣,我們的生活是否幸福,不取決於你是否愛對方,不取決於你心裡怎麼想的,而直接取決於你是否掌握了良好的溝通技巧,也即是否會哄女生的問題(這是站在男性的立場上說的,女性也同樣需要技巧,哄男生也是可以且必須的)。

就要知道對方想要什麼,討厭什麼,是否願意花一些時間,去調查研究一下呢?掌握了對方的心理需求和喜怒好惡,從而因勢利導,不做對方不喜歡的事情,多做對方高興的事情,對於原則性的問題無法妥協的,稍微委婉一些,這些都是具體的技巧問題,也是關係到夫妻和諧和家庭和睦的關鍵問題。

具本文,與正直的好朋友共勉。

(附: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中同樣存在關於善惡是否有報的疑惑,我覺得本文為他找到了答案,原文供參考: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相關焦點

  • 語文中,「指鹿為馬」和「約定俗成」有什麼區別?
    但是,語文這門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是,生活,工作的每一個領域都要用到它!既然是科學,就要嚴謹,但是,它畢竟大量的在生活中應用,所以,過於的嚴謹就顯得刻板!所以,這門學科中國,嚴謹和寬泛就是一對矛盾!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度」呢?講究的文學作品,很注重鍊字,追求用字的「傳神」效果,「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左邊是一條直線X,右邊是三條直線A、B、C,你的任務是判斷三條直線中哪一條與直線X的長度最接近?這個判斷對你來說應該很容易,對吧?很明顯,直線B是正確答案。半個世紀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進行了12輪這樣的測試,發現第5個人跟從選A的比例達到了35%。之後「阿希實驗」被無數次的重複,結果幾乎與阿希的結論完全一致。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從眾!
  • 中國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的典故,出自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嬴胡亥暗弱而年幼,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便把政事交給丞相趙高。指鹿為馬心懷不軌趙高當著群臣的面,給二世皇帝獻上一隻鹿,說:「這是獻給您的一匹馬。」秦二世笑著說:「丞相你莫非搞錯了,怎麼會指著一頭鹿說是一匹馬呢?」
  • 心靈拷問: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陛下。」 秦二世說:「這分明是一頭鹿,怎麼是馬呢?」 趙高回答:「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不妨問問左右大臣,看他們怎麼說。」
  • 「指鹿為馬」和甘肅馬鹿有關聯嗎?
    「指鹿為馬」和甘肅馬鹿有關聯嗎?中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指鹿為馬。《史記》中記載,秦二世時,趙高故意指著一頭鹿,硬說是馬,並讓群臣附和之。後人以此比喻那些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之行為。現代有人戲言,指鹿為馬,那鹿可能不會是普通的鹿吧,怎麼說也得長得跟馬有點相似吧。如果這樣追究,中國還真的有與馬長得相似的一種鹿,它就是甘肅馬鹿。甘肅馬鹿(cexvas elaphus kansuensis)當然不是馬,它們與馬也無近親關係。
  • 新解:指鹿為馬~是非不分的趙高
    媽媽聽完後哈哈大笑說,趙高是指鹿為馬你是指角馬為鹿。小明問。趙高是誰呀?他是哪個班的啊?是我們小區的嗎?聽了小明的話後,爸爸也哈哈大笑,說趙高不是我們小區的。他不在你們學校上學,她是個歷史上的大壞蛋。大壞蛋。這個趙高做過什麼壞事啊?小明扭過頭來問。爸爸回答說。指鹿為馬就是趙高做的壞事之一,公然說假話,顛倒黑白。
  • 被誤解的「指鹿為馬」:趙高做了件有利於秦國文化統一的事情
    指鹿為馬一說,很可能歪曲了趙高的真實行動。指鹿為馬,僅僅是趙高為了剷除異己的一個鬧劇?不要把秦國想得這麼單純,故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刻的衝突。這個衝突,一方面包括了秦朝「車同軌、書同文」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對秦朝內部親楚勢力的清洗。
  • 今日成語-指鹿為馬
    【成語】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英語】point at a deer, call趙高從中摸了底 散朝後,凡是說鹿的大臣都被強加上各種罪名趕出朝廷,有的甚至坐牢殺頭,而說是馬的大臣卻個個加官進爵了。從此朝廷百官懼怕趙高,再也不敢說真話了。 圖片/ 網絡 視頻 / 網絡
  • 「指鹿為馬」當選2014韓國年度四字成語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周刊《教授新聞》本月8-17日期間以全國724名教授為對象就「2014年度四字成語」進行了問卷調查。2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01名(27.8%)教授將「指鹿為馬」選為2014年的年度四字成語。  該成語由慶星大學中國商務學系郭福墠教授推薦。
  • 「指鹿為馬」的單詞釋義
    這裡的「指鹿為馬」當然和秦朝的趙高沒啥關係啦!,那麼這裡的趙高指誰呢?插入語:很早就想寫這個專題,為何今天才動筆,因為上周末的SAT班課上(小蔡同學),和昨天早上美高遠程課(榕榕妹紙)對詞彙的理解上都出了類似的問題,加上這個問題之前的很多班上也都發生過,就是文章完全看懂了,選項中有不認識的單詞也查了字典(這就是問題的根源),然而答案還是選錯了,根本的原因在於選項中的單詞查了字典後,仍然誤解了那個單詞的準確含義,這個時候我們是需要藉助英英字典,再結合這道題的語境來加強對某些單詞的準確理解
  • 《道德經》老子的正言若反與趙高的指鹿為馬
    發明這個成語的人,一定是生活細心並善於思考;在這個自然現象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專一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就會有達成的一天。水滴兒都能把堅硬的石頭滴穿,這是自然現象,也是道體至真的顯現;這是正面的道理。水是至柔至弱的了,把堅硬剛強的石頭都能打穿,柔弱勝剛強,說明老子不是胡說的。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指鹿為馬的故事
    本期故事:指鹿為馬 Idiom ·成語故事·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非常的有野心 一心想著要篡奪皇位 但是他不知道朝中大臣有多少反對他
  • 生活中應該怎麼樣保持心理健康呢?
    生活中應該怎麼樣保持心理健康呢?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樣保持心理健康呢?保持心理健康的10大秘訣,排序不分先後,每一條都同等重要。1.接受現實: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現實,能正視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又能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妥善地解決,對於挫折也能採用成熟的、健全的適應方式加以解決,決不企圖逃避。
  • 一分鐘學堂|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趙高怕眾人不服,於是決定先來個下馬威。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對秦二世說:「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皇帝陛下」。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不知不覺間工作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年頭,按道理來說我應該還算是新人,應該還對工作本身、對這個環境都有著滿滿的熱情,然而開學不過兩個月,我就發現自己的情緒有很大的不對勁。隱隱地我明白,是自己對工作的認知出現了負面的情緒,這個情緒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消除,反而越來越明顯,我突然有點害怕了,因為我看不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佔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如果從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那麼還會有幸福可言嗎?恰逢繼續教育補學,在選修課程上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與正能量激發》這個課題,直覺告訴我這會對我有幫助,我便認真地學習了這個章節。
  •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歷史上「指鹿為馬」的事情便發生了。「指鹿為馬」並沒有結束。眾口一詞的「馬」說讓胡亥惶恐不安,胡亥以為衝撞了神靈,趕緊找人來個自己算命,還真是糊塗到家了;而那些堅持是「鹿」說的人則被趙高就地正法。眼看,胡亥造反的時機已經成熟。
  • 工作場合,領導說「謝謝」,該如何應對?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其實,對於領導說「謝謝」的情況在職場生活中,並不多見。那麼,當你在工作場合,遇到領導對你表達謝意說謝謝時,你會如何處理呢?對於不同的環境下,面對領導所說的「謝謝」,有不同的應對方法與側重點。如果你回答得合情合理,說不定還能幫助你快速獲得領導對你的認可。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胡亥,秦二世是充滿爭議的人物,在歷史上,更是流傳著指鹿為馬,亡秦者胡的傳說,那麼事實真相是如此麼?今天咱們來一探究竟。真的是非法登基麼?在出土竹簡上寫的胡亥的奉遺詔登基,強調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指鹿為馬的典故又揭示了什麼?胡亥繼位,本身沒有什麼政治才能。所以對趙高更加依賴,什麼事情都交給他去辦。甚至連趙高建議不要跟大臣見面,胡亥也信了。包括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個典故----指鹿為馬, 就是這麼來的 。事後說是馬,胡亥自己都迷糊了,還以為是自己錯了,可見對趙高深信不疑的。事實上胡亥充當了趙高擴充權力的工具。
  •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壞事件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壞事件 2018-07-19 09:50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第29期
  • 趙高指鹿為馬,用意沒那麼簡單!那是想和劉邦分王關中
    文/史小二記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說的就是這個成語——指鹿為馬。而發明指鹿為馬的人正是著名的趙高大人。秦二世三年八月,秦皇宮殿上演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眾生相鬧劇。大臣中,有人識相,迎合趙高觀點,認為是馬。也有個別勇敢的,堅持認為是鹿。當然,也有人沉默不語。事後,說鹿的人莫名其妙被陷害。指鹿為馬,說的就是混淆是非。趙高藉此試探群臣,進而加強話語權。但目的沒這麼簡單,趙高想和劉邦分王關中。楚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者,為王。